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教学反思3篇_第1页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教学反思3篇_第2页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教学反思3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教学反思3篇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教学反思3篇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教学反思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二氧化碳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2)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教学反思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教学反思

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

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

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过程与方法:

1)

会对试验现象进行观看分析、归纳2)

会运用已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与价值观:

强化爱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性质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澄清石灰水的反应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讲授新课:

一、二氧化碳(一)

物理性质活动探究:

倾倒二氧化碳现象:

底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分析: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也不支持燃烧。

活动探究: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试验现象:

塑料瓶变扁了分析:

CO2溶于水后,瓶内的气压减小,大气压把瓶子压扁小结: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1.977g/L为空气的1.5倍3、溶解性:

1体积水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4、干冰的升华:

气体的CO2在肯定条件下可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

干冰在常温常压下易升华,升华时汲取大量的热,因此可作致冷剂。

放映干冰升华的录像:

解释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原理。

讲解:

假如利用飞机从高空中撒布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汲取了空气中的热量,水蒸气快速冷凝成水滴,于是就开头下雨。

这就是人工降雨的神秘。

(二)

化学性质(板书)

活动探究:

倾倒二氧化碳现象:

底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分析: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也不支持燃烧。

1、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与水反应活动探究:

编号1234操作石蕊+稀醋酸石蕊+水石蕊+CO2石蕊试液+CO2加热现象紫红紫不变色紫红红紫分析

结论:

(1)

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红。

(2)

水不能使石蕊变红。

(3)

CO2也不能使石蕊变红。

(3)

CO2与H2O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

(4)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成CO2和H2O。

反应方程式:跟水反应:

CO2+H2O==H2CO3

碳酸的分解:

H2CO3==CO2+H2O3、与石灰水的反应:

CO2+Ca(OH)2==CaCO3+H2O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三)CO2对生活影响1、做灭火剂: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与空气同时存在时,二氧化碳在下层,从而隔绝空气与物体的接触所以二氧化碳可用做灭火剂。

2、做致冷剂人工降雨3、工业原料(四)CO2对环境的影响1、温室效应(1)

产生:

CO2、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2)

危害(3)

防止措施:阅读课本总结:

略作业:

新学案板书设计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能

溶于水2、化学性质:

(1)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

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3)

能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3、用途(1)

灭火

(2)

制汽水

(3)

制冷剂

(4)

人工降雨

教学反思:

本节课课堂试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也较多,因此在设计时将二氧化碳的性质等学问搭上了趣味、愉悦、竞争的载体,发挥同学的主管能动性,让他们体验获得学问的过程。

为了使本课的学问点更加系统,最终将学问点从课堂抽取出来,让同学从学问上、方法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进行反思,从而使这节课的学习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教学宗旨。

篇二: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教学反思

为主页加入保藏夹

老师中心

同学中心

资源下载

元素图册

科学技术社会

学校化学网刊

最新文章

新书推举化学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学校化学老师中心九班级上册教学设计碳和碳的氧化物

《二氧化碳》说课稿

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张少珊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简介

《二氧化碳》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化学》教材九班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第3课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本节课主要介绍CO2的性质和用途。通过与同学已有学问联系,不断完善和进展同学的认知结构。

课程中还支配了丰富的试验,通过试验探究推导出CO2的性质以及CO2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学习本节课,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同学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还可以通过对"温室效应'的了解,培育同学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真正做到"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

(二)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了解,并依据新课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初三同学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

使同学把握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并关注温室效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老师的试验演示和同学的动手试验,进一步培育同学的观看、动手、分析的试验力量。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让同学明确"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爱好和力量,增加必需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重点、难点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同学对于CO2已经有肯定的了解,但是从化学角度来说,同学并没有把握CO2的性质。】

重点:

CO2的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

同学通过自主探究试验,比较并归纳CO2的化学性质。

【确定这样的重难点,是我在对教材了解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并充分结合本班同学的实际状况而制定的。】

二、学情分析

【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同学是课堂的主体,把握他们的状况有利于课堂的教学。】

(1)

同学已对氧气性质有所把握,试验的基本技能得到进展,并且在前一节课已经学习过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所以本节课的难度不会很高。

(2)

由于初三同学刚接触化学不久,对化学尤其是化学试验布满爱好,再加上我这个班的同学思维比较灵敏、活跃,但正由于接触化学的时间不长,所以试验的动手和分析力量较弱,还没具备自主的试验探究力量,所以我采纳以"老师引导,同学合作'的试验探究模式,逐步培育同学的试验操作力量,激发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培育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已经确定了,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我主要采纳这五种教学方法来关心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所要强调

的两点有:

试验探究法、问题争论法。】

1、试验探究法

本节课将通过老师演示,同学的动手操作,引导同学观看分析试验现象,探究CO2的性质。

2、问题争论法

有位教育家说过:

"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奇妙的引导同学作答。

'因此我将此法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同学进行猜想和假设,通过争论完成探究试验,从而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3、讲解法

4、多媒体帮助法

5、比较归纳法

四、说学法

【我们知道,教学的宗旨就是要教会同学学习。

因此,为了培育同学自主的学习力量,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同学进行学习:

1、指导同学利用生活素材和试验探究,提炼总结二氧化碳的物化性质。

2、指导同学用分析、对比的思维方法,使新学问与已有学问发生联系。

比如可以从密度、溶解性、收集方法等方面将"CO2'与之前学习过的"O2'或者"H2'进行对比。

3、引导同学变定势思维为发散思维,达到对学问的深层理解和运用。

五、说教学程序

【以上是我的教学理念,而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从同学的实际状况动身,将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中。

所以在教学程序上,我把本节课分为以下五个环节,分别为】

导入新课(2分钟)

新课教学(27分钟)

课后小结(5分钟)

巩固练习(8分钟)

课后探究(3分钟)

第一个环节:

导入新课

正所谓,好的开头是胜利的一半。

为了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让同学的留意力高度集中,

从而形成较好的课堂气氛,我引用了意大利"死狗洞'这则具有神奇颜色的新闻来导入新课,并创设问题情境,意大利"死狗洞'为什么人进去没事,小狗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呢?让同学做一回小侦探,查查小狗的死因,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其次个环节,新课教学。

其次个环节:

新课教学

首先,让同学回顾上一节课所学习CO2的制取方法,主要引导同学从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留意事项以及反应原理等几方面进行复习提问。

使同学初步学会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对猎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

为了节约时间,我将采纳flash来播放CO2的制取过程,关心同学回顾、复习所学学问,也为接下来学习CO2的物理性质打好基础。

接下来是对CO2物理性质的探究,我将展现一瓶事先收集好的CO2气体,让同学分别从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进行学习。

然后通过试验一,了解CO2的密度,培育同学观看现象和分析问题的力量。

考虑到这一部分试验原理简洁易懂,再加上实际操作可能不是很抱负,所以我将采纳视频来演示试验过程。通过同学观看视频的过程来培育同学观看现象和分析问题的力量。

通过试验二,鼓舞同学对CO2的溶解性进行探究,由于这个试验相对比较简洁,所以我将请一些动手力量比较薄弱的同学上台动手试验,并准时赐予确定和鼓舞,使其建立自信。

同时引导同学思索,为什么我们平常打开汽水盖时,会有大量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什么?又体现其什么性质呢,从而加深同学对CO2溶解性的理解。

由于CO2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在学习物理性质时,我主要是采纳"以问题为先导,试验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为了使同学的学问更加整体化、系统化,我将通过下表加深同学对CO2物理性质的熟悉,并通过引导同学回顾试验一的现象,了解CO2是否支持燃烧,从而得出CO2的第一个化学性质,就是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学到这里,同学已经知道CO2的密度大于空气,并且不能供应呼吸,那么这时候再引导同学回顾课前有关意大利"死狗洞'的问题,让同学通过结合所学的学问来解开小狗死亡的谜团。

接下来是CO2与水的反应,通过试验三,组织同学观看这个具有魔术颜色的试验,让同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变化,从而提高同学学习化学的爱好,我将邀请一位同学上台和我一起完成这个试验,然后同学通过阅读课本和分组争论完成下列表格并总结出CO2与水反应的原理,最终再通过加热滴有石蕊试剂的碳酸溶液变色这个试验,让同学把握碳酸不稳定性这个学问点。

最终,是CO2与Ca(OH)2的反应,为了提高同学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体现"以同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我将通过这个好玩的吹水变"牛奶'试验,再一次让同学动手操作,指导同学观看现象,分析并归纳出其反应原理。

这里我将会跟同学强调这个试验是检验CO2的常用方法,要同学理解并牢记这个学问点。

【学习到这里,CO2的性质基本上已经学习完毕。

我们都知道,性质打算用途,那么二氧化碳的这些性质打算它有哪些用途呢?】

这一部分我将指导同学联系生活实际,让同学自己总结出二氧化碳的用途。

总结不完整的,再由多媒体系统展现。

之后让同学思索这样一个问题,CO2有这么多的用途,那么CO2

是不是越多越好呢?从而引出了"温室效应'这个热点话题。

第三个环节课后小结

【学习完本节课的内容之后,准时地进行课后小结,有利于同学理清思路,巩固所学学问,于是进入第三个环节,课后小结。

我采纳引导的方式,让同学自己来总结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加深同学对学问的把握程度。】

第四个环节巩固练习

【而为了检测同学对本节课学问的把握程度,我设定了不同层次的习题进行验收,于是进入第四个环节,巩固练习。

为了提高同学的应用力量,我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习题,力图达到"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差生吃了'。】

第五个环节课后探究

【学完本节课,我盼望同学还可以通过课后的试验探究,比如通过合作探究"证明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或者通过对"温室效应'的了解,制作"爱护环境'的宣扬小卡片,呼吁大家爱护地球、爱护环境,或者还可以通过身边的化学或网上查找资料,扩充自己的学问面,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六、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水溶性无色气态无味大于空气溶于水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

不能供应呼吸。

(3)

与水反应:CO2+H2O==H2CO3碳酸的不稳定性:

H2CO3=CO2+H2O

(4)

与Ca(OH)2的反应:

CO2+Ca(OH)2=CaCO3+H2O

三、CO2的主要用途:

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气体肥料、制干冰等。

四、温室效应

【以上是我的板书设计,是在老师指引下同学归纳总结出来的提纲式板书,重点、关键突出,简洁明白,有利于同学把握学问点和复习。】

七、教学反思

都说,写十年教案,不如做一个月的教学反思。

针对本节课的设计,我将做以下反思。

新课程提倡以"主动参加,乐于探究,沟通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指导同学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让同学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当仁不让的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课堂中我将主要采纳以"老师引导,同学合作'的试验探究模式,旨在培育同学的试验操作力量,学会从试验现象挖掘事物的本质。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加深同学对学问的把握程度,适当地拓展同学的学问面,关心同学明确"化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中。

'

但是由于本课时的内容支配较紧凑,试验较多,部分后进生思维可能会跟不上,所以我将通过课后辅导来加强这些同学对学问的消化力量。

2022-10-09

人教网

【上一篇】《奇异的二氧化碳》说课稿【下一篇】《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方案

篇三: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教学反思

国中学校"教学中的互联网搜寻'优秀教学案例评比人教版化学教材九班级上册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设计

王立芳

一、教案背景1,面对同学:

□中学

2,学科:

化学2,课时:

1二、教学课题1.学问目标:

(1)

熟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知道二氧化碳的用途,了解温室效应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看演示试验的现象,培育同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2)

通过让同学自己设计试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育同学的试验设计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试验设计,培育同学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

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试验探究,让同学亲自参加到学问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胜利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爱好。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CO2的性质和用途。

通过与同学已有学问联系,不断完善和进展同学的认知结构。

课程中支配了丰富的试验,通过试验探究推导出CO2的性质以及CO2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学习本节课,可以进一步强化同学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还可以培育同学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学情分析学问储备方面:

同学已对氧气性质有所把握,试验的基本技能得到进展,并且在前面已经学习过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

动手力量方面: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已经具备了肯定的动手操作力量,但试验的动手、

分析力量较弱,另外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易产生厌学心情。

五、教学方法1、试验探究法本节课将通过老师演示,同学的动手操作,引导同学观看分析试验现象探究CO2的性质。

2、问题争论法我将此法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同学进行猜想和假设,通过争论完成探究试验,从而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3、讲解法4、多媒体帮助法六、教学过程引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情景激趣【课前延长】

1、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2、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物质中含有二氧化碳?

3、依据已有的阅历和所学学问想一下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

【课内探究】

学问点1:

二氧化碳的性质

【探究试验一】

二氧化碳的密度试验步骤:

将CO2渐渐倒入天平的一端,观看现象并分析。

试验现象:

试验结论:

同学进行探究试验后,老师利用大屏幕出示试验现象与结论。

【探究试验二】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试验步骤:

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肯定体积的水马上盖上瓶盖振荡。

试验现象:

试验结论:

同学进行探究试验后,老师利用大屏幕出示试验现象与结论。

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二氧化碳常温下是

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

3、

溶于水。

4、

二氧化碳有

固体二氧化碳叫

,易升华吸热。

【探究试验三】

将二氧化碳气体渐渐倒入烧杯内,观看现象并分析。

现象

结论

同学进行探究试验后,老师利用大屏幕出示试验现象与结论。

【探究试验四】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取两支试管分别倒入溶有二氧化碳的水和蒸馏水,再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把染有石蕊试液的蝴蝶放在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看现象并分析。

然后再加热盛有溶解二氧化碳的试管。

试验现象结论把染有石蕊的纸放入二氧化碳中

向蒸馏水中滴入石蕊试液

向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滴入石蕊试液

加热盛有溶解二氧化碳的试管。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碳酸不稳定,

易分解,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同学进行探究试验后,老师利用大屏幕出示试验现象与结论。

【探究试验五】

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向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的烧杯中吹气,

现象

其化学方程式为

同学进行探究试验后,老师利用大屏幕出示试验现象与结论。

总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一般状况下,二氧化碳

燃烧,也不

燃烧,还不

呼吸。

2、与水化合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3、与石灰水反应,使澄清石灰水

,化学方程式

4、二氧化碳与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学问点2:

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1、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争论出它所具有的用途。

2、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温室效应的缘由、危害和防治措施当堂检测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试验中,只能说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A

B

C

D2、小英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讨论各种常见的气体,她收集了氧气和二氧碳两瓶无色的气体,但忘了贴上标签分不清是哪种气体,你能帮她解决吗?

3、雪碧、可乐等饮料的罐体上都写有碳酸型饮料,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

4、为了使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