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市外国语学校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含解析)_第1页
吉林省长市外国语学校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含解析)_第2页
吉林省长市外国语学校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含解析)_第3页
吉林省长市外国语学校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含解析)_第4页
吉林省长市外国语学校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史试题(理科)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 粘贴区。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 整、笔迹清楚。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 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i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

2、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古代雅典城邦重大事务的决定权在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元老院【答案】 A【解析】公元前 5 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最高峰。 公民大会是当时最高权力机关,全体男性成年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 平、战争等重大问题。故 A 项正确。五百人议事会最重要的责任是执行公民大会的决议,故B项错误。 C 项是司法机构。元老院是古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政权机关,故D 项错误。公元前 5 世纪,推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的人物是苏格拉底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答案】 D【解析】【详解】伯利克里改革时期,雅典

3、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D 正确。苏格拉底是雅典民主政治衰败时期,A错误。B是雅典民主政治奠基时期。 C是雅典民主政治确立时期。故排除ABC公元 3 世纪,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是习惯法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答案】 D【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设问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民法 符合题意,因此选 D。ABC都有一定的限定范围,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万民法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它的制定标志着古罗马习惯法的形成古罗马成文法的诞生罗马万民法的形成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答案】 B【解析】十二铜表法是古

4、罗马迄今所知最早的成文法,标志着古罗马成文法的诞生,B 正确;十二铜表法出现以前是习惯法,排除 A;万民法不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排除 C;民法大 全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排除 D。英国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 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其成果体现在1787 年宪法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权利法案【答案】 D【解析】【详解】英国经过“光荣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颁布权利法案 ,奠定了君主立宪制 基础,D正确。A是美国宪法。B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文献。C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文献。故排除 ABC。6.1689 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总统共和制

5、责任内阁制议会共和制【答案】 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688 年“光荣革命”后,为限制国王权利,保障议会权利,英 国颁布了权利法案 ,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成为世袭君主,受议会约束,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故 A 项正确。总统共和制下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 府首脑拥有行政实权,故 B项排除。C项,责任内阁制建立于 18世纪中叶,不符合题干时间, 故排除。D项,议会共和制下没有君主存在,故排除。7. 下列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确立过程中颁布的法律文献,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英国权利法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 TOC o 1-5 h z 【

6、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是1787年;英国权利法案是1689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1875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是 1871年,因此选B。考点:近代西方代议制 点评:本专题要准确理解英、美、法、德四国宪法的主要内容,理解这些各具特色政治文献 赖以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历史作用,注意与古代、现代文明的链接,立足于各国的国情,考 查分析比较,四国代议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特征;分析探究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古 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历史渊源;适当联系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分析不同特色及历史根 源。8“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

7、帝”上述内容应出自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言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答案】 D【解析】由“皇帝”“宰相”,可知出自德意志帝国宪法,故选D;英国是国王和首相,排除;美国独立宣言 是北美十三州宣告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 且独立后的美国不存在皇帝, 排除 B;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法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排除D。9.1787 年颁布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分,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是德国美国法国英国【答案】 B【解析】【详解】1787年宪法属于美国,美国是典型三权分立制国家,B正确。A和D是君主立宪制国家。C是议会共和制国家。故排除 ACD10. 美国 1787 年宪法把国家

8、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掌握国家行政大权的是国会最高法院总统国王【答案】 C【解析】根据美国 1787 年宪法的规定,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故答案为C项,排除AB项。美国实行共和制,不存在国王,排除D项。点睛: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的中央政府的权力结构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最高行政权属于总 统,总统由选举产生,对宪法负责;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司法权 属于联邦法院。在将国家权力一分为三授予三个彼此独立而又平等的部门的前提下,三权之 间相互制约保持平衡:立法权属于国会,但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立法,国会又可以推翻总统的 否决;行政权属于总统,

9、但行政机构的设置和所需经费须由国会批准,总统任命的高级官员、 同外国缔结的条约须参议院批准;司法权属于法院,但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由总 统任命,司法审查权是最高法院制约国会和总统的有力武器。国会有权弹劾总统、行政官员 和联邦法官,国会本身设置为两院,也是为了相互制约。11.1875 年某国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宪法,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该国是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答案】 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法国 1875 年宪法是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的, 被称为“一票共和”, 故C项正确;英国的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而且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美国通过的是1787年宪法,德国通过的是

10、1871年宪法,而且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故ABD错误。法国从法律上正式确立共和政体的标志是1791 年宪法的通过人权宣言的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拿破仑法典的颁布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再现,考察了法国的共和政体。 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宪法的颁布,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故本题选C。考点: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民主政治的扩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为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美国 1787 年宪法所确立的原则是人民主权原则三权分立原则两党制原则联邦制原则【答案】 D【解析】【详解】美国独立之初是邦联制,为加强中央政府权力颁布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D正确。A不

11、属于中央集权特点。 B属于中央政府运作特点。 C属于政党政治问题。故排除 ABC【点睛】邦联制和联邦制 邦联制和联邦制是复合制国家结构的两种形式。邦联制与联邦制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是主权 国家之间的联合体,区别在于邦联不形成新的国家,而联邦则形成新的国家。在邦联制下, 组成邦联的各成员国仍然是具有完整独立主权的国家,而在联邦制下,联邦组成单位已经不 完全具有独立主权国家的要素。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共产党宣言的问世巴黎公社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答案】 B【解析】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故选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背景

12、条件,故排除A;巴黎公社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的事件,故排除C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是马克思主义影响的结果,故排除 D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宪章运动 B. 巴黎公社C. 俄国二月革命 D. 俄国十月革命【答案】 B【解析】宪章运动是一次工人运动,排除A;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无产阶级革命,排除C;巴黎公社是世界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故选C;俄国十月革命是第一次成功建立社会主义政权,不是第一次尝试,排除D。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 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成功的伟大实践是英国宪章运动俄国二月革命巴黎公社革命俄国

13、十月革命【答案】 D【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 导并取得成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故D项正确。A项为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运动,但最后运动失败,故排除。B项,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故排除。C项,法国巴黎公社革命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是无产阶级建立专政的一 次尝试,最终失败,故排除。“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使上海“海禁 大开”的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答案】 A【解析】从材料“上海海禁大开,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4、,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开放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故A项正确;BCD项与上海无关。 点睛:如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近代列强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的问题? 从传统革命史范式看,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使中国经济主权受到 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从现代化范式看,它 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动了近代城市 的崛起;从整体史范式看,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 文明史范式看,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 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的

15、地方;从社会史范式看,它是传统农业 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方,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 大变化,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18.2013 年 6 月,法国皮诺家族向中国政府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 兔首。近代焚劫圆明园的侵略者是俄国军队英法联军美国军队八国联军【答案】 B【解析】近代焚劫圆明园的侵略者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英法联军,故选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美俄两国只是派公使参加,而没有派军队,故排除AC八国联军侵华之时,圆明园已经被洗劫过了,故排除 D。“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这首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义和

16、团运动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答案】 A【解析】上述歌谣提到的“打下南京城”可以判断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因为太平军曾在1853 年攻占南京,并改名为天京,作为其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故A项正确;BD项没有“打下南京城”,排除;C项不符合“天兵”“杀妖”,排除。点睛:本题的关键词是“天兵”“南京城”“田地分”,找到这些关键词后,再回归我们的课堂讲解和教材,便可知道“天兵”就是天平天国的军队,打下“南京城”跟他们定都南京 有关。洪仁玕在太平天国后期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方案是天朝田亩制度 B. 临时约法C. 资政新篇 D. 共同纲领【答案】 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洪仁玕在太平

17、天国后期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方案是资政新篇,故C项正确,A项排除;B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定的,排除;D项是无产阶级制定的,排除。“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是谭嗣同1896 年春写的一首诗。导致“匹万万人齐下泪”的事件是南京条约的签订北京条约的签订马关条约的签订辛丑条约的签订【答案】 C【解析】【详解】题干中的诗是 1896年写的,所以其中的事件应该是发生在 1896 年或者这一事件前夕,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了日本,所以上述事件应该是C,故选C;南京条约的签订是在 1842年,故排除A;北京条约的签订是在 1860年

18、,故排除 B; 辛丑条约的签订是在 1901 年,故排除 D。【点睛】学生充分把握时间线索,深刻认识空间差异,是学习历史过程中一个非常需要重视 的问题,尤其是时间观念的把握,对高中学生来说,依然是个需要很重视的关键问题。由于 现行历史教科书是按照模块加专题的模式编写的,这就使得历史知识的时序性被打破,导致 有些同学因为初中历史没有学好,直接影响到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时序性的把握很多时候 是我们解决历史问题必须要考虑的,所以提醒同学们注意准确记忆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 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

19、日战争义和团运动【答案】 D【解析】 在义和团运动曾经攻打过西什库教堂,所以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义和团运动而非鸦片 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以 甲午中日战争, 所以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只有选D 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西什库,义和团战士曾经攻打西什库,所 以是义和团运动。毛泽东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 的。”孙中山领导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答案】 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故选D。 A 是农民起义,不符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要求,排

20、除A。 B 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不是孙中山领导的,排除 B。C是农民起义,不符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要求,排除Co“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出现在下列哪 一历史事件中金田起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答案】 C解析】据材料“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反映了五四运动时期反帝爱国的口号,故C 项正确;金田起义属于太平天国,不符合材料,故 A 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不符合题意,故 B 项错误;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 治,也不符合材料,故 D项错误。故选Co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任务,国共两党合

21、作领导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国民革命南昌起义【答案】 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1927 年,国共第一次合作,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口号,发动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队的黑暗统治,故C 正确;土地革命是共产党领导的,不是国共合作,故 A 错误;抗日战争是国共合作抗日,不是为了完成“打倒列 强,除军阀”的任务,故 B 错误;南昌起义是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 不是国共合作,故 D错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次会议召开于1949 年1954 年1956 年1978 年【答案】 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 195

22、4 年新中国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宪法体现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故B项正确,A、C、D选项均错误,故排除。“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南海问题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澳门问题 【答案】 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政府出于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前途的考虑,针对台湾问题提 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故 B 项正确。 A 项,南海问题即南海周边国家侵占南海 诸岛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南沙群岛,对中国南沙群岛全部或部分岛礁提出主权要求,故排除。 一国两制首次运用在解决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 并取得成功, 不符合题意, 故排除 C、

23、D 两项。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最终解决祖国统一大业问题,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理 论,其核心是军队统一两个制度一个中国外交统一【答案】 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 制度, 香港、澳门、 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故坚持一个中国为“一国两制” 的理论核心, C 项正确。军队统一与外交统一是一个中国原则的在军事与主权上的体现,故排 除A、D B项,两种制度以一个中国为前提进行实施,故排除。29.1954 年,周恩来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 议,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该

24、“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答案】 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 1954年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结合所学可知,该会议为日内瓦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故 A项正确。B项,万隆会议召开于 1955年,为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C 项,于 C 项,于 1971年召开,中国成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排除。 D 项,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是关于亚太地区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会议,不符合题意,故排除。30.结束中美之间 20 多年的敌对状态,标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5、的事件是A. 1971 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972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79 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答案】 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结束中美两国 20 多年的敌对状态,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事件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故 B项正确;ACD项排除。第H卷(共40分)二、填空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31.公元前 6 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推行改革,他建立 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可入选;公元前 6 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继续进行改革,他建立十个 ,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答案】 (1). 四百人 (2). 地区部落【解

26、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梭伦改革实行财产四等级,按财产多寡分配政治权力,组成四百人会议,组建陪审法庭,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克里斯提尼的改革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 新的行政选区制度 , 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国家最终形成。32.1721 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 ,经常主持召开内阁会议,英国的开始逐渐形成。【答案】 (1). 沃波尔 (2). 责任内阁制【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 18 世纪早期英王乔治一世统治时,由下院多数党领袖(当时是沃波 尔)主持内阁会议,这形成了一种政治惯例,首开了英国内阁制的先声。33.1789 年,美国举行了第一次总统选举, 当选为美国第一

27、任总统;至 19 世纪50 年代中期,民主党和 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答案】 (1). 华盛顿 (2). 共和党【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华盛顿于美国独立战争时任大陆军总司令, 1787 年主持了制宪会议。 会议制定 1787 年宪法。 1789 年,他经过全体选举团无异议的支持而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19 世纪 50 年代,随着美国国内阶级关系变化,民主党成为南部奴隶制种植园主的政治代表,自 由党发生分裂,南部的自由党人加入民主党阵营,北方自由党人联合北方部分民主党于 1854 年成立了共和党, 19 世纪后半叶,美国两党制度正式形成。34.1858 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于英法两国签

28、订天津条约 。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 ;1860 年,清政府又被迫分别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条约规定:增开 为商埠。【答案】 (1). 北京 (2). 天津【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天津条约规定:公使常驻北京;增开牛庄(后改营口) 、登 州(后改烟台) 、台湾(后定为台南) 、淡水、潮州(后改汕头) 、琼州、汉口、九江、南京、 镇江为通商口岸;外籍传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外人得往内地游历、通商;外国商船可在 长江各口岸往来。 北京条约条约规定:清朝确认中英天津条约有效性;清朝割让广东 新安县(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给英国;清朝增开天津为商埠;增加中英天津条 约的赔款至 8

29、00 万两;允许西方传教士到中国租买土地及兴建教堂;容许外国商人招聘汉 人出洋工作,充当廉价劳工。35.1905 年 8 月,华兴会、光复会等骨干聚集在日本东京召开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大会通过 了同盟会章程,以孙中山提出的“ ,恢复中华, ,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答案】 (1). 驱除鞑虏 (2). 创立民国【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05 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并确认其政纲为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该纲领后又被解释为三民主义学说36.1937 年 8 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1938年 10月

30、,广州、武汉相继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 阶段【答案】 (1). 全面抗战路线 (2). 相持【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37 年 8 月,中共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会议正确地制定了一 条与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针锋相对的全面抗战路线,为争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基础。 从 1937 年 7 月卢沟桥事变到 1938 年 10 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从 1938 年 10 月至 1943 年 12 月,是战略相持阶段,从 1944 年 1 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 1945 年 8 月日 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37. 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 发展

31、的客观规律; 共产党宣言还明确指出 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答案】 (1). 社会历史 (2). 阶级斗争【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 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它认为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它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 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38.1917 年 3 月,一场革命犹如火山爆发, 在短短的

32、几天时间里就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 年的; 1917年 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他发表了著名的“ ”,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答案】 (1). 罗曼诺夫王朝 (2). 四月提纲【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17年 3月,俄罗斯帝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 结束了君主专制的统治,两个政权并立局面出现, 4 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指出目前俄国革命 的特点是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39.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正式对 恢复行使主权; 2005 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答案】 (1). 香

33、港 (2). 和平之旅【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政府于1997年 7月 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2005 年, 胡锦涛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和平之旅”访问团, 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 主张台海和平稳定。40.1971 年,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秘密访问中国; 1972 年,刚刚出任日本首相的 ,应周恩来的邀请访华,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答案】 (1). 基辛格 (2). 田中角荣【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 1971 年 7 月,基辛格由巴基斯坦转道,在北京和周恩来举行会谈, 并就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交换了意见的一次秘密访问,

34、为尼克松访华探路,准 备前提条件。 70 年代,日本推行“自主多边外交”,田中角荣上台后,积极主张改善同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关系,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1972 年 9 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应 周恩来总理的邀请对中国进行了访问, 两国发表了 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 ,建立外交关系。 三、材料解析题:本题共 2小题,共 20 分。民主政治是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 不同国家进行了各具特色的尝试与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主政治的参与者从来没有超出世系群体的范围,从来没有延伸至包括奴隶、外邦人或者妇女伯利克里时期,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公 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摘编自民主政治与古典希腊 材料二 宪政主义、 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