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案例_第1页
高中语文教学案例_第2页
高中语文教学案例_第3页
高中语文教学案例_第4页
高中语文教学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构问题式高中语文课堂兰亭集序教学案例【案例背景】兰亭集序是东晋时期书圣王羲之的作品,就内容而言, 它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书序,而且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篇立意深远的优 美散文。本文阅读中文字障碍不大,可让学生口译并适当抄写翻译具 有骈文特点的语句。可以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 结构层次和作者的情感脉络。根据学生自主预习的实际情况,用一到 两课时完成教学都可。该文文风清淡,不尚辞藻而多情致,由叙事到 写景,感物抒怀,由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的欢乐情景,抒发了对人生 无限感慨的情怀。虽也流露出人生无常的伤感情绪,但有力批判了在 当时颇为流行的“一死生”“齐彭残”的虚妄思想,这在崇尚玄学、 老庄

2、思想的东晋时代有其现实的积极意义,使全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 凡响。本案例分析将结合苏教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 有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式教学法。【案例题旨】关于文言文的教学,我一向认为学生基础薄弱,于是越俎代庖, 从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自己讲得兴趣盎然,学生听得味同嚼蜡; 从情感到理趣,自己分析得头头是道,口假设悬河,纵横撞阖,汪洋恣 肆,很是享受。学生却一头雾水,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独 立阅读,这种做法忽略了学生的自读、分析、理解,让学生谈闻言色 以讲居先的格局,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积极探索精神的培养和锻 炼,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这样老师也更加富有激情, 讲

3、课也就更加投入。这种平等的教学气氛,让学生的心态更加平和, 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做课堂的主人,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案例反思】课后,我进行了反思。经验告诉我,在问题式教学中,学生能 带着问题去思考,不是漫无目的,而是有的放矢。在这一堂课中,我 围绕文章重点预设了一些问题,例如“那是什么样的“乐”令作者生 “痛”工“从每一段找出一个词概括作者的感情”等。其次,要尊重 学生个人的见解,合理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批判质疑, 在讨论中发表不同意见,老师不能轻意说学生的回答错误或不正确, 肯定学生的积极思维,以商榷的口吻和学生平等对话。如何处理学生 的回答与教师的提问,如何应对课堂上学

4、生突然提出的问题,教师要 有一定的教学机智能力,更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用自己渊博的学识 和敏捷的思维,睿智的思想,平等、民主、宽容和沟通去感染学生, 引领学生,从而到达师、生、文本、编者合一的最高境界。采取问题式教学方法,我发现许多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去,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有自己个性的见解,而且学生学得很轻 松,很投入,从枯燥的文言文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了 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学生们畅所欲言,敞开自己的心扉, 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用自己的情感、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对 作品做出有个性的反响,去感受着作者的乐、痛、悲。本文主要是作者对于人生困惑的抒发,写这篇文章的

5、时候作者 已有五十岁,在那个时候已经是一个老人了,而且由于谈玄的原因, 作者对于人生、生死有了更深入地顿悟。学生们对于这样的一篇文章, 缺乏这方面的阅历,生活对于年少的他们来说还刚刚开始,在这个时 候让他们去理解生与死也着实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讲授的这节课是 文言文教学的一种尝试,采用学生质疑的方式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 性,同学们学得兴趣盎然,有颇有见地的评论。从这节课的教学中, 我深深体会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只要我们教师能够逐渐 培养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一定能将古文课上得有滋有味,摇 曳多姿。值得反思的是:一节课只有40分钟,老师无法兼顾到所有 的学生,这样一些学习成绩差或性

6、格内向的同学可能就没有表现的机 会,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既完成教学任务,又唤起这类同学 的个人表现欲,从而使其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堂中来,这应该是我今 后努力的一个方向。变,望文言丧胆。这种尴尬的局面,让我陷入一种痛苦的泥淖中。困 那么思变,我参照新课标精神试图转变这种困境,根据孩子们的善于表 现,从由教师讲解变成让学生自读质疑,从重视翻译到重视感悟,重 视学生体验。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 阅读心里的独特性,让学生自主课堂,给他们展现自我的平台,让孩 子享受成就的愉悦,我把自己的这种教学方法称之为“问题式探究 法”。兰亭集序的教学,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一思路进行的。【

7、案例目标】. 了解古代书序题材的特点,学习本文在写景抒情中借题发挥 的特点。.二三自然段作者由乐转悲,对人的生死这一问题的议论富有 哲理性,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强调课前预习。预习要求:(1)反复 朗读,参照注解,初步理解文意,扫除阅读障碍。(2)提出疑难问题。.在了解兰亭宴会的基础上,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及 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人生思考的哲理性【教学重点】.在了解兰亭宴会的基础上,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及在 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人生思考的哲理性.领会作者乐一痛一悲的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深沉感叹中的积极情绪。【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时数】一课时【

8、案例过程】师:同学们对兰亭集序已经作了充分预习,现在,我们进一 步学习兰亭集序。我们读过的文言文中,标题中带“序”的还有 那些文章呢?生(齐声):指南录后序、滕王阁序师:非常好!作为文体的“序。文言文中有几种?生1:两种,书序和赠序。生2:本文为书序,是兰亭集这本集子的序。师:对,很正确,那么本文有一般书序的特点吗?生3:本文作为书序也介绍了作诗缘由、作诗情形、成书经过和 本书意义。师:哪些句子可以佐证呢?生4:作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 (“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师:好,那本文和通常的序文有

9、不同的地方吗?生5:有啊,第二段和序文没有相关的地方啊。师:好,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大家共同探讨一下第二段与上下段有什么关系呢?生6:承上启下。师:奥,承什么,启什么?(生沉默)师:大家说不上来,没关系,那老师来提示一下,由兰亭集会联 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但人生忧患的来 源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所以是借题发挥,感慨人 生。生7:(齐):噢。师:好,大家试找出概括各段感情基调的关键性词语。生8:乐、痛、悲。师:很好。那“信可乐也”乐有哪些?王实甫的西厢记里唱 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说明人生有四大美事: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本文四美俱

10、全,足可乐也。请同学们用 你们的慧眼,去发现。生9:良辰:暮春之初;美景:兰亭地处“会稽山阴”,此地“有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再看天气,”是 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乐事:“修禊事也”。师:还有一美呢。生10:在这里物我同化,是非顿消,心境澄明。信可乐也。师:那老师要求大家用精炼整饬的语句概括一下,可以尝试一下吗?生11:时节之乐,环境之乐,聚会之乐,觞吟之乐,视听之乐。师:概括的非常好!王国维曾日:“一切景语皆情语”, “以我之眼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可见宴游之上真是其景 其情,其乐融融。面对如此美景作者如此欢快自在、酣畅淋漓。为 何第二段却让我们咀嚼到痛感呢?

11、生12: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生13: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痛惜。师:大家还有不同意见吗?生14:我认为是作者早有此心境,只是借机表露罢了。师;人生最大的福莫过于健康而快乐地活着,最大的灾莫过于死 亡,所以由此想到死亡、生命,想到美的东西包括生命本身,随着时 间的流逝总要归于消亡,于是便产生了浓浓的惆怅和哀痛,是自然的 事了。还有其他疑问吗?生15: “痛”是为“死生”吗?师:这个问题有个性的解读,哪位同学可以谈谈。生16:我认为应该是,由”死生亦大矣”可看出。人总是要死亡, 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是如此强大而无 法抗拒,个体的生命在

12、它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于是作者自然发 出“岂不痛哉”的感慨师:很好,很有见解。师:那么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中的痛哉如何理解?生17:是“痛快吧?师:大家有不同意见吗?是痛心?痛惜?悲哀?生18:我认为是痛苦,因为上文说的是人生苦短,不可能解释 成“痛快。师:不错,要注意通过文章的上下文来推断。还有其他疑问吗? (学生沉默)师:综上可概括为一痛惜情随事迁,美好消逝;二痛生命有限, 终期于尽。那作者为什么感到悲伤呢?生19:作者看到古人死去,自己感到悲伤,想到自己死后,后 来人也会感到悲伤,人类摆脱不了死的命运,由此感到悲伤。生20:人生如白驹过隙,美好却短暂。一个人以自己的方式自

13、 由地生存在社会上,好静者常在内室清淡佛老,好动者喜爱纵情山水, 遇上喜欢的事物就心满意足,因快乐而忘了忧愁,竟然“不知老之将 至”。生21:来自生命本体的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当人们“欣于所 遇”,便“快然自足”,但转眼之间,“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 系之矣”。这就是说,人的欲望,人对美的感受都不是凝固不变的, 得到的东西即使很好,很快也会厌倦,感慨也随着产生了。生22: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时间快速流逝, 事物的急剧变化,更显出生命的脆弱,所以“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更何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生命最终 要归于毁灭,这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人生之大患啊!悲

14、来自对生命有 限性的深刻洞察和对时间的无情的恐惧。师:好,王羲之想到人生苦短,好景不长的痛苦,是一代代人 都会有的。人类的生死之叹,永无休止,所以感到悲伤。王羲之以 哲人的眼光看人生,提出一个最朴素、最深刻的命题一人总是要死 的。我们每生活一天,就向死亡迈进一步。老师有一个疑问,我们 到底应不应该想这个问题,想到这个问题我们又该怎样去面对?我感 觉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必须对生命进行一次思考:王羲之面对美 景,先是快乐,继而悲哀,还想到了死亡。这是不是有些消极悲观? 怎么评价这种思想?生23:我认为作者是消极的。是对人世无常的一种消极感慨,是 一种悲观厌世的情感。师:好的,有自己的见解。生21

15、:这并不是一种消极的观点,作者在良辰美景面前能够有一 种理性的思考,正如作者所说人生是短暂的,好景是易逝的。我们不 能沉溺于乐事之中,要对自己的状态做一下思考,要在有生之年多做 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鼓掌)师:好理性,好睿智的见解。佛家追求死后的轮回,道家崇 尚人生的无为,儒家主张大丈夫当有所为,在时下喧嚣聒噪 的社会生活中,及时行乐,怨天尤人,愤世嫉俗者难免,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者大有人在,正如海德 格尔所说:“把握好今天,诗意地栖居。”在快乐面前我们要 有些理性的思考。哪位同学再谈谈自己的观点?生24:作者在感叹人生苦短,是在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时光, 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师:

16、高山流水,知音可觅,老师和你见解一样。我们不必拘泥于 统一的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应该有自己的见解。孟子说:“颂 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知人论世,是把握 文章主旨的利器。王羲之生活在两晋玄学泛滥之时,士大夫们大多意 志消沉,不讲求进取,而旷达的性格使他在文中描绘如诗如画的自然 风光,还能批判当时盛行的虚无思想,实际上就是眷念人生、热爱生 命的表现。他在书法上的执著努力和卓越成就也是对抗人生虚无的体 现。诚所谓“消极其表,执著其里,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王羲 之的悲叹不等于悲观,历史上留下叹声的人往往也留下了不朽的业 绩,他们凭借自己的精神与成就获得了永恒的生命。师:同

17、学们可否结合你所熟知的历史人物,谈谈你对认识 王羲之人生的感悟的认识以及给你的人生顿悟?生25:曹操的“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露,去日 苦多”,读来也似有及时行乐之意,可他不也最终成为了一代 枭雄。生26: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也有“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的悲叹,他不也为人类留下了无数精美的篇章 和造福地方百姓的业绩。生27:李白留下了“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的悲叹,但 是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还有三分啸成剑气,绣口 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师:大家齐诵读一遍课文后两段,深味王羲之的人生态 度。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一起聆听了王羲之关于人生的悲叹,但 悲叹不等于悲观。人类虽然无法改变死亡的命运,但是人类的精神却 可以永照千古。王羲之虽然已经作古,但他的书法艺术却永远散发着 魅力,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兰亭集序。为此,我们更应该 珍惜美好的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