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四川省江油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届四川省江油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届四川省江油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届四川省江油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届四川省江油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高考化学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25时,向20mL 0.1mol/LH2R(二元弱酸)溶液中滴加0.1mol/LNaOH溶液,溶液pH与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关

2、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点所示溶液中:c (H2R) + c (HR-)+ c (R2-)=0.lmol/LBb点所示溶液中:c (Na+) c(HR-) c (H2R)c(R2-)C对应溶液的导电性:b cDa、b、c、d中,d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2、铈是稀土元素,氢氧化铈Ce(OH)4是一种重要的氢氧化物。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某课题组以此粉末为原料回收铈,设计实验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是:Fe2O3+6H+2Fe3+3H2OB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C过程中有O2

3、生成D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3、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X、Y、Z,其中只有X与Z同主族;W、X、Y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一定正确的是()A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BW、Y的氧化物一定属于离子化合物CX、Z的氢化物中,前者的沸点低于后者DX、Y的简单离子中,前者的半径大于后者4、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l。利用如下反应,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4HCl(g)+O2(g) 2Cl2(g)+2H2O(g) H=-115.6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能提高HCl的转化率B加入催化剂,能使该反

4、运的焓变减小C1molCl2转化为2molCl2原子放出243kJ热量D断裂H2O(g)中1mol H-O键比断裂HCl(g)中1mol H-Cl键所需能量高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装置和方案能达到相应目的是()A图装置,加热蒸发碘水提取碘B图装置,加热分解制得无水MgC图装置,验证氨气极易溶于水D图装置,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6、对氧化还原反应: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11的磷被氧化B3mol CuSO4可氧化11/5mol PC每摩尔起氧化作用的磷能氧化磷生成磷酸的物质的量为0.6molD当1mol

5、 P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 mol7、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形成的某种化合物(如图所示)是一种优良的防龋齿剂(用于制含氟牙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W、X、Y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BW、Y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C该化合物中Z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DX、Y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能促进水的电离8、下列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NaCl(aq) Cl2(g) FeCl3(s)Fe2O3FeCl3(aq) 无水FeCl3N2NH3NH4Cl(aq)SiO2SiCl4 SiABCD9、在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A(g)bB(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

6、将容器体积增大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建立时, B的浓度是原来的 60%,则新平衡较原平衡而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物质A的转化率增大C物质B的质量分数减小D化学计量数a和b的大小关系为ab10、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面是4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错误的是A甲同学说:该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较小B乙同学说: NaHCO3不是纯碱C丙同学说:析出 NaHCO3固体后的溶液中只含氯化铵D丁同学说:该反应是在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11、可用于检测CO的某气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工作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几乎不变C电极I上发生反应:CO - 2e- + H2O = CO2 + 2H+D电极II上发生反应:O2 + 2H2O + 4e- = 4OH1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1mol氯气发生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12.0g熔融的NaHSO4中含有的阳离子数为1NA在标准状况下,22.4LH2O中的O原子数为NA17g羟基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1molNa2O和Na2O2混合物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是3NA20mL1mol/LFe2(SO4)3溶液中,Fe3+和SO42-离子数的总和小于NA

8、ABCD13、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常用的发色剂和防腐剂,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略去)制取亚硝酸钠,已知:2NO+Na2O2=2NaNO2,2NO2+Na2O2=2NaNO3;NO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N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将B中的药品换为浓硫酸B实验开始前通一段时间CO2,可制得比较纯净的NaNO2C开始滴加稀硝酸时,A中会有少量红棕色气体D装置D中溶液完全褪色后再停止滴加稀硝酸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4H8BrCl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10B乙烯和苯均能使溴水褪色,且原理相同C用饱和Na2CO3溶液可鉴别乙醇、乙酸、乙酸乙酯D淀粉、油脂和蛋白质均为能发生水解

9、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15、下列有关氨气的制备、干燥、收集和尾气处理错误的是A图甲:实验室制氨气B图乙:干燥氨气C图丙:收集氨气D图丁:实验室制氨气的尾气处理16、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A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Y原子B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原子与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Y原子C2p轨道上有三个未成对电子的X原子与3p轨道上有三个未成对电子的Y原子D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Y原子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氯气的性质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吸收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

10、久置氯水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除去HCl气体中的Cl2,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ABCD18、甲醇脱氢可制取甲醛:CH3OH(g) HCHO(g)H2(g)H=-QkJ/mol,甲醇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Q0B600 K时,Y点甲醇的(正)c(R2-)c(HR-) c (H2R),B错误;C、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与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浓度大小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系,c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对应溶液的导电性:b a,所以H-O键的键能大于H-Cl键能,D正确;正确答案为D。5、C【解析】A、蒸发碘水,水、碘均易挥发;B、加热促进

11、水解,且生成盐酸易挥发; C、挤压胶头滴管,气球变大; D、Al与NaOH反应,Al为负极。【详解】A项、蒸发碘水,水、碘均易挥发,应萃取分离,故A错误;B项、加热促进水解,且生成盐酸易挥发,应在HCl气流中蒸发,故B错误; C项、挤压胶头滴管,气球变大,可验证氨气极易溶于水,故C正确; D项、Al与NaOH反应,Al为负极,而金属性Mg大于Al,图中装置不能比较金属性,故D错误。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把握物质的性质、混合物分离提纯、电化学,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为解答的关键,D项为易错点,注意金属Al的特性。6、C【解析】A. 11P+15Cu

12、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中,P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3价,这样的P原子是5mol,还有P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为+5价,这样的P原子是6mol,即被氧化的磷原子为,选项A错误;B.根据反应知道,是1molCuSO4得到1mol电子,1molP失去5mol电子,则3molCuSO4可氧化0.6molP,选项B错误;C.起氧化作用P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3价转移3个电子,起还原作用的P的化合价由0升高为+5价转移5个电子,则每摩尔起氧化作用的磷能氧化磷生成磷酸的物质的量为0.6mol,选项C正确;D.当1molP参加反应时,有molP作还原剂,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13、为mol,选项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电子转移等知识点,注意该反应中P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会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氧化剂、还原剂和氧化产物、还原产物,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中,P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3价,这样的P原子是5mol,还有P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为+5价,这样的P原子是6mol,Cu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降低为+1价,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以此电子守恒知识来解答。7、B【解析】该化合物可用于制含氟牙膏,说明含有F元素,根据该化合物的结构可知,X原子可以形成一个共价键,则X为F元素;Y可以形成Y+

14、,且原子序数大于X,则Y为Na;Z可以形成五条共价键,应为第A族元素,原子序数大于Na,则Z为P;根据W元素的成键特点,结合其原子序数最小,则W为O。【详解】A氧离子、氟离子和钠离子都含有2个电子层,核外电子总数为10,其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故A正确;BW、Y形成的化合物Na2O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故B错误;CP最外层含有5个电子,该化合物中形成了5个共价键,则P最外层电子数为5+5=10,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C正确;DHF为弱酸,所以NaF溶液中,氟离子会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故D正确;故答案为B。8、A【解析】NaCl溶液电解的得到氯气,氯气和铁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铁,故正确

15、;Fe2O3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溶液加热蒸发,得到氢氧化铁,不是氯化铁,故错误;N2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氨气和氯化氢直接反应生成氯化铵,故正确;SiO2和盐酸不反应,故错误。故选A。9、C【解析】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1倍,若平衡不移动,B的浓度是原来的50%,但体积增大时压强减小,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可知减小压强向生成B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以此解答该题。【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平衡正向移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故B不符合题意; C、平衡正向移动,生成B的物质的量增大,总质量不

16、变,则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故C符合题意; D、减小压强向生成B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则化学计量数关系 ab,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把握浓度变化确定平衡移动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动态与静态的结合及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0、C【解析】反应中只有碳酸氢钠沉淀生成,所以该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较小,故A正确;纯碱是Na2CO3,NaHCO3是小苏打,故B正确;析出 NaHCO3固体后的溶液仍是NaHCO3的饱和溶液,含氯化铵、NaHCO3等,故C错误;在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使溶液呈碱性,再通入二氧化碳,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故D正确。

17、11、D【解析】该传感器在工作过程中,负极上CO失电子生成CO2,则为负极,氧气在正极上得电子,为正极,其电池的总反应为。【详解】A. 装置属于原电池装置,工作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正确;B. 电池的总反应为,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几乎不变,故B正确;C. 由图可知,CO在负极上失去电子生成二氧化碳,则通CO的电极反应式为,故C正确;D. 氧气在正极上得电子,为正极,酸性环境中电极反应式为:,故D错误;故选:D。【点睛】该装置是燃料电池,通入燃料的一断为负极,通入氧气的一端为正极;判断溶液pH是否变化,要根据总反应去判断,观察总反应中是否消耗氢离子或氢氧根,是否生成或氢氧根,是否消耗或

18、生成水。12、D【解析】将1mol氯气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1mol,转移的电子数等于NA,故错误;12.0g熔融的NaHSO4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熔融硫酸氢钠电离出0.1mol钠离子和0.1mol硫酸氢根离子,所以含有的阳离子数为0.1NA,故正确;在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LH2O中的物质的量,故错误;17g羟基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羟基中含有9mol电子,含有的电子数为9NA,故错误;1molNa2O和Na2O2的混合物中含有2mol钠离子和1mol阴离子,总共含有

19、3mol阴阳离子,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是3NA,故正确;20mL1mol/LFe2(SO4)3溶液中,含溶质硫酸铁的物质的量为0.02mol,含有Fe3+为0.04mol,含有SO42-为0.06mol,因为铁离子发生水解,溶液中铁离子数目减少,所以Fe3+和SO42-离子的总物质的量小于1mol,Fe3+和SO42-离子的总物质的量小于NA,故正确;所以符合题意;答案选D。【点睛】熔融的NaHSO4的电离出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而NaHSO4溶液则能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注意两者区别。13、C【解析】A.装置B中无水CaCl2作干燥剂,干燥NO气体,由于装置为U型管,若换为浓硫酸

20、,气体不能通过,因此不能将B中的药品换为浓硫酸,A错误;B.实验开始前通一段时间CO2,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避免NO氧化产生NO2气体,不能发生2NO2+Na2O2=2NaNO3,但CO2会发生反应:2CO2+2Na2O2=2Na2CO3+O2,因此也不能制得比较纯净的NaNO2,B错误;C.开始滴加稀硝酸时,A中Cu与稀硝酸反应产生NO气体,NO与装置中的O2反应产生NO2,因此会有少量红棕色气体,C正确;D.在装置D中,NO会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使溶液褪色,因此当D中溶液紫红色变浅,就证明了NO可以被氧化,此时就可以停止滴加稀硝酸,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14、C【解析】AC4H8Br

21、Cl可看作C4H9Br的一氯取代物,C4H9Br的同分异构体取决于丁基的数目,-C4H9异构体有:-CH2CH2CH2CH3,-CH(CH3)CH2CH3,-CH2CH(CH3)CH3,-C(CH3)3,含有H种类分别有4、4、3、1,则C4H8BrCl共有12种,故A错误; B乙烯和苯均能使溴水褪色,前者为加成反应,后者为萃取,原理不相同,B错误;C乙醇易溶于水,乙酸具有酸性,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可鉴别,C正确;D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属于酯类物质,D错误;故答案选C。15、D【解析】A实验室通过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制氨气,故A正确;B氨气是碱性气体,可以用碱

22、石灰干燥氨气。故B正确;C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于空气中的物质不反应,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用图示装置收集氨气需要短进长出,故C正确;D氨气极易溶于水,用图示装置进行氨气的尾气处理,会产生倒吸,故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理解瓶口向上排空气法的原理。16、C【解析】A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有H、Na、Cu等,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故A错误;B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原子为Mg,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Y原子有Ca、Fe、Ti等,二者性质不一定相似,故B错误;C2p轨道上有三个未成对电子的X原子为N,3p轨道上有三个未成对电子的Y原子为P,N、P位于同一主族,化学性质相似

23、,故C正确;D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原子是He,性质稳定,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原子是Be,性质较活泼,二者性质一定不相似,故D错误;故选C。17、B【解析】氯气和氢气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能产生爆炸,在没有条件下不反应,故错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较小,所以吸收氯气的能力较小,实验室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故错误;次氯酸有强氧化性,新制的氯水中次氯酸的量较多,久置的氯水中,次氯酸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所以久置的氯水中次氯酸含量较少,强氧化性较低,所以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的,故正确;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氯化氢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氯气、氯化氢都能和硝酸

24、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硝酸银溶液不能用于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故错误;饱和食盐水中含有氯离子,抑制氯气的溶解,氯化氢极易溶于饱和食盐水,所以可以除去Cl2中的HCl气体,但达不到除去HCl气体中的Cl2的目的,故错误;18、B【解析】A.根据图像,温度升高,甲醇的平衡转化率升高,表示平衡向右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Q0,A错误;B.600K时,Y点变成X点,反应需要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才能平衡,说明Y点甲醇(正) (逆),B正确;C.从Y点到Z点甲醇的平衡转化率不变,可以通过升高温度实现,而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甲醇的平衡转化率减小,C错误;D.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状态,不能改变

25、平衡转化率,D错误;答案选B。19、C【解析】A项,活性炭为糖浆脱色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双氧水漂白纸浆是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两者原理不同,A错误;B项,C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处于H的后面,铜制品不能发生析氢腐蚀,B错误;C项,NaHCO3溶液与Al2(SO4)3溶液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Na2SO4、CO2和Al(OH)3,可以制作泡沫灭火剂,C项正确;D项,氯化钠主要来自于海水,电解NaCl溶液生成NaOH、H2和Cl2,不能制得Na,电解熔融氯化钠才可以得到金属钠,D错误;答案选C。20、B【解析】A二氧化硫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其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A错误;B二氧化硫与品红

26、化合生成无色的物质,体现二氧化硫漂白性,故B正确;C二氧化硫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其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C错误;D滴入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碱反应,消耗氢氧根离子,使红色溶液褪色,故D错误;故答案为B。【点睛】考查二氧化硫的性质。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与碱性氧化物、碱发生反应;二氧化硫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如使品红溶液褪色(化合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加热后又恢复为原来的红色;二氧化硫中硫为+4价,属于中间价态,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还原性为主,如二氧化硫能使氯水、溴水、KMnO4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强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21、C【解析】

27、A. 向氨化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 NH3H2O + NaCl + CO2 = NH4Cl + NaHCO3 ,离子方程式为:NH3H2O+ Na+CO2= NH4+ NaHCO3 ,故A正确;B. 碱性条件下次氯酸钾溶液与氢氧化铁反应制高铁酸钾: 2Fe(OH)3+3KClO+4KOH=2K2FeO4+3KCl+5H2O,离子方程式为:3ClO-+2Fe(OH)3+4OH-2FeO42-+3Cl-+5H2O,故B正确;C. 向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固体,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过氧化钠具有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4Fe2+4Na2O2+6H2O4Fe(O

28、H)3+O2+8Na+,故C错误;D. 向饱和的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Ca(HCO3)2+Ca(OH)2=2H2O+2CaCO3 ,离子方程式为:Ca2+HCO3-+OH-CaCO3+H2O,故D正确。答案选C。22、A【解析】已知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E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过渡金属元素,则E为Fe与水;C单质能与无色无味液体m反应置换出B单质,D单质也能与m反应置换出A单质,A、B单质应该为氢气、氧气,结合原子序数可知A为H,B为O元素;A与D同主族,则D为Na元素;B与C同周期,且C与D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0,则C的原子序数=20-11=9,为F元素,据

29、此解答。【详解】根据分析可知:A为H,B为O,C为F,D为Na,E为Fe元素;AO、F形成的氧化铁为红棕色,故A错误;BO、Na形成的过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含有共价键和离子键,故B正确;CNa为活泼金属,金属钠只有还原性,没有氧化性,故C正确;DAl的还原性大于Fe,可以用铝热反应用于野外焊接铁轨,故D正确;故答案为A。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 中和生成的HBr 【解析】反应中加入试剂X的分子式为C8H8O2,对比溴苯与B的结构可知X为,B中羰基发生还原反应生成D,D中羟基被溴原子取代生成E,E中-Br被-CN取代生成F,F水解得到苯氧布洛芬,据此解答。【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X的

30、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2)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有HBr生成,加入KHCO3中和生成的HBr,故答案为:中和生成的HBr;(3)在上述五步反应中,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答案为:;(4)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M满足下列条件:.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其水解产物之一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含有甲酸与酚形成的酯基(OOCH);.分子中有6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分子中含有两个苯环,两个苯环相连,且甲基与OOCH分别处于不同苯环中且为对位,则M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5)苯乙醛用NaBH4还原得到苯乙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苯乙烯,苯乙烯与HBr发生加成反应得到,然后与Na

31、CN发生取代反应得到,最后酸化得到,合成路线流程图为:,故答案为:。【点睛】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官能团是醛基,有机物类别是醛、甲酸、甲酸某酯、甲酸盐、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含有酚羟基。24、氯甲苯 Na和NH3(液) 加成反应 减缓电石与水的反应速率 【解析】A的名称氯甲苯,条件X为Na和NH3(液);根据图中信息可得到DE的化学方程式为,EF增加了两个氢原子,即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实验室制备乙炔时,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浓度减小,减缓电石与水的反应速率,以乙烯为原料原子利率为100%的合成的化学方程式为。D只加了一个氢气变为F,F与CH2I2反应得到G,从结构上得出F的结构简式为。与G具有

32、相同官能团的芳香族类化合物,说明有苯环;有两个通过CC相连的六元环,说明除了苯环外还有一个六元环,共12个碳原子;核磁共振氢谱有8种吸收峰;。1,2二氯丙烷先在氢氧化钠醇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炔,丙炔在林氏催化剂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丙烯,丙烯和CH2I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基环丙烷,其合成路线。【详解】A的名称氯甲苯,条件X为Na和NH3(液);根据图中信息可得到DE的化学方程式为,EF增加了两个氢原子,即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故答案为:;加成反应。实验室制备乙炔时,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浓度减小,减缓电石与水的反应速率,以乙烯为原料原子利率为100%的合成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

33、为:减缓电石与水的反应速率;。D只加了一个氢气变为F,F与CH2I2反应得到G,从结构上得出F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与G具有相同官能团的芳香族类化合物,说明有苯环;有两个通过CC相连的六元环,说明除了苯环外还有一个六元环,共12个碳原子;核磁共振氢谱有8种吸收峰;,故答案为:。1,2二氯丙烷先在氢氧化钠醇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炔,丙炔在林氏催化剂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丙烯,丙烯和CH2I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基环丙烷,其合成路线,故答案为:。25、Co2O3+SO32+4H+=2Co2+SO42+2H2O ClO3-+6Fe2+6H+=Cl-+6Fe3+3H2O ClO3-

34、+5Cl-+6H+=3Cl2+3H2O Fe(OH)3 、Al(OH)3 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降低烘干温度,防止产品分解 除去溶液中的Mn2+ B 粗产品含有可溶性氯化物或晶体失去了部分结晶水 【解析】(1)向水钴矿主要成分为Co2O3、Co(OH)3,还含少量Fe2O3、Al2O3、MnO等中加入盐酸和亚硫酸钠,浸出液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H+、Co2+、Fe2+、Mn2+、Al3+等,所以Co2O3和亚硫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根据电荷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O3+SO32-+4H+=2Co2+SO42-+2H2O,故答案为Co2O3+SO32-+4H+=2

35、Co2+SO42-+2H2O;(2)NaClO3的作用是将Fe2+氧化成Fe3+,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3-+6Fe2+6H+=Cl-+6Fe3+3H2O;在酸性条件下,NaClO3与氯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3-+5Cl-+6H+=3Cl2+3H2O;故答案为ClO3-+6Fe2+6H+=Cl-+6Fe3+3H2O;ClO3-+5Cl-+6H+=3Cl2+3H2O;(3)NaClO3的作用是将Fe2+氧化成Fe3+,加Na2CO3调pH至a,铝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碳,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2Al3+3CO32-+3H2O=2A

36、l(OH)3+3CO2;铁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二氧化碳,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3CO32-+3H2O=2Fe(OH)3+3CO2,所以沉淀成分为:Fe(OH)3、Al(OH)3,故答案为Fe(OH)3、Al(OH)3;(4)从溶液中制取氯化钴固体,其操作步骤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和过滤,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5)根据流程图可知,此时溶液中存在Mn2+、Co2+金属离子;由萃取剂对金属离子的萃取率与pH的关系可知,调节溶液pH在3.03.5之间, Mn2+的萃取率很高而Co2+的萃取率较小,并防止Co2+转化为Co(OH)2沉淀,故答案为除去溶液中的Mn2+

37、;B;(6)根据CoCl26H2O的组成分析,造成产品中CoCl26H2O的质量分数大于100%的原因可能是:含有杂质,导致氯离子含量大或结晶水化物失去部分水,导致相同质量的固体中氯离子含量变大,故答案为粗产品含有可溶性氯化物或晶体失去了部分结晶水。【点晴】理解工艺流程图、明确实验操作与设计及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试题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6、平衡气压 AB 冷凝管 b 将肉桂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肉桂酸钠 用铂丝蘸取最后一次洗涤液进行焰色反应,如果火焰无黄色,则洗涤干净 重结晶 66.7 【解析】粗产品通过水蒸汽蒸馏,苯甲醛沸点较低,随着水蒸汽逸出。

38、加入NaOH,肉桂酸转化为肉桂酸钠,溶于水中,而聚苯乙烯难溶于水,过滤除去,得到肉桂酸钠溶液,加入HCl酸化,肉桂酸钠转化为肉桂酸,由于肉桂酸溶解度较低,从溶液中析出,过滤晾干得到肉桂酸。【详解】(1)A提供水蒸气,长玻璃导管可以平衡圆底烧瓶内部的压强和外界的大气压,在加热煮沸过程中导管可以预防圆底烧瓶内部压强过高导致发生安全事故。长玻璃导管的作用是平衡气压;A需加热提供水蒸气,B亦需要加热以维持苯甲醛(沸点179.62)的沸腾,让苯甲醛随水蒸气逸出,因此需要加热的仪器是AB;(2)仪器X为直形冷凝管,冷水应从下进入,即b口进;(3)肉桂酸微溶于水,但与NaOH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肉桂酸钠,从而

39、过滤除去聚苯乙烯。因此NaOH溶液的作用是将肉桂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肉桂酸钠;(4)肉桂酸钠与HCl反应后生成肉桂酸,同时还有NaCl生成,过滤洗涤的目的是洗去NaCl与过量的HCl,所以证明是否洗涤干净可以检查最后一段洗涤液中是否有Na、CI,因肉桂酸微溶,不适合检测H,题目对肉桂酸根性质未予介绍,不适合检验CI,因此可以用焰色反应检验Na,操作为用铂丝蘸取最后一次洗涤液进行焰色反应,如果火焰无黄色,则洗涤干净;肉桂酸在热水中易溶,NaCl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不大,因此可以利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差异性分离,采用重结晶。可采取重结晶方法除去NaCl;(5)本实验肉桂酸粗产品中有各种杂质50%,

40、则肉桂酸的物质的量为,碱溶后余下90%,则肉桂酸的物质的量为,设加盐酸反应的产率约为x%,有,计算得x=66.7。27、滴入最后1滴KMnO4溶液后,溶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不褪去 加快反应速率 反应开始后生成Mn2,而Mn2是上述反应的催化剂,因此反应速率加快 偏小 0.02024 98.30% 三 -1.5% 空气中氧气氧化了亚铁离子使高锰酸钾用量偏小 【解析】(1)依据滴定实验过程和试剂滴入顺序可知,滴入高锰酸钾溶液最后一滴,溶液变红色,半分钟内不变证明反应达到终点;故答案为:滴入最后1滴KMnO4溶液后,溶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不褪去;(2)加热加快反应速率,反应过程中生成的锰离子对反

41、应有催化作用分析;(3)若滴定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结束气泡消失,消耗高锰酸钾待测溶液体积增大,则测得高锰酸钾浓度减小;(4)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依据化学反应定量关系,计算所标定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5)依据图表数据计算,第三次实验数据相差大舍去,计算其他三次的平均值,利用反应定量关系计算亚铁离子物质的量得到FeSO47H2O的含量,结合题干信息判断符合的标准;(6)测定含量-实际含量得到实验绝对误差,亚铁离子溶液中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分析可能的误差。【详解】(1)依据滴定实验过程和试剂滴入顺序可知,滴入高锰酸钾溶液最后一滴,溶液变红色,半分钟内不变

42、证明反应达到终点;(2)粗配一定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1L,然后称取0.200g 固体Na2C2O4(式量为134.0)放入锥形瓶中,用蒸馏水溶解并加稀硫酸酸化,加热至7080,加热加快反应速率,反应刚开始时反应速率较小,其后因非温度因素影响而增大,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反应过程中生成的锰离子对反应有催化作用分析;故答案为:加快反应速率,反应开始后生成Mn2+,而Mn2+是上述反应的催化剂,因此反应速率加快;(3)若滴定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结束气泡消失,消耗高锰酸钾待测溶液体积增大,溶质不变则测得高锰酸钾浓度减小;故答案为:偏小;(4)0.200g 固体Na2C2

43、O4(式量为134.0),n(C2O42-)=0.0014925mol,依据化学反应定量关系,计算所标定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2 5n 0.0014925moln=0.000597mol滴定用去高锰酸钾溶液29.50mL,则c(KMnO4)=0.02024mol/L;(5)依据图表数据计算,第三次实验数据相差大舍去,计算其他三次的平均值=17.68mL,利用反应定量关系计算亚铁离子物质的量得到FeSO47H2O的含量,5Fe2MnO48H5Fe3Mn24H2O;5 1n 0.01768L0.02024mol/Ln=0.001789molFe

44、SO47H2O的含量=100%=98.30%,三级品98.00%101.0%结合题干信息判断符合的标准三级品;(6)测定含量-实际含量得到实验绝对误差=98.30%-99.80%=-1.5%,亚铁离子溶液中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铁离子,高锰酸钾溶液用量减小引起误差。28、D S(g)+2H2O(g)SO2(g)+2H2(g) H=-90.0kJ/mol 系统() L2 50% 1 B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平衡时绝热容器内的温度低于恒温器内的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 【解析】(1)比较非金属性,可利用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S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硫酸

45、,不能利用亚硫酸;(2)根据盖斯定律求反应热;(3)根据题中所给的图像进行分析。【详解】(1)A.SO2具有漂白性,其原因为SO2与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与元素的非金属性无关,故A错误;B.少量H2SO3能与Na2CO3反应生成NaHCO3,证明H2SO3的酸性强于HCO3-的酸性,但不能比较碳元素和硫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故B错误;C.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体现其还原性,低价态氧化物的还原性强弱不能用来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故C错误;D.Na2CO3溶液显碱性说明H2CO3为弱酸,而Na2SO4溶液显中性说明H2SO4为强酸,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

46、金属性越强,故D正确。故答案为D。(2)由信息知:CO2(g)+C(s)2CO(g) H1=+172.4kJ/mol,Fe3O4(s)+CO(g)3FeO(s)+CO2(g) H1,3FeO(s)+H2O(g)Fe3O4(s)+H2(g)H3=-58.2kJ/mol,2CO(g)+2SO2(g)S(s)+2CO2(g),H4=+8.0kJ/mol,应用盖斯定律得到系统()中热化学碳水循环制取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2,即C(s)+2H2O(g)CO2(g)+2H2(g) H=+90.4kJ/mol,系统()中热化学硫水循环联产氢气和二氧化硫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2-,即S(g)+2H2O(g)

47、SO2(g)+2H2(g) H=-90.0kJ/mol,系统()为吸热反应,系统()为放热反应,故制得等量的H2所需能量较少的系统(),故答案为S(g)+2H2O(g)SO2(g)+2H2(g) H=-90.0kJ/mol;系统()。(3)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CO的平衡体积分数减小,CO2的平衡体积分数增大,故图中表示CO的平衡体积分数与温度关系的曲线为L2,故答案为L2。由图中信息,T1时,M点对应体系中CO和CO2的平衡体积分数相等,则平衡时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设参与反应的SO2的物质的量为x,根据三段式法可得2mol-2x=2x,解得x=0.5mol,故SO

48、2的平衡转化率为100%=50%,同时计算得CO(g)、SO2(g)、S(g)、CO2(g)的平衡浓度分别为0.1mol/L、0.05mol/L、0.05mol/L、0.1mol/L,故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1,故答案为50%,1。A.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不变的吸热反应,故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故A错误;B.充入一定量SO2,SO2的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B正确;C.充入一定量H2S后,其与SO2反应生成硫单质,平衡逆向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C错误;D.加入适当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故答案为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平衡时绝热容器内的温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