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环境研究述评_第1页
区域创新环境研究述评_第2页
区域创新环境研究述评_第3页
区域创新环境研究述评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区域创新环境研究 的问题(Fagerberg J,2005;Fromnold E M,2004;Simmie J,2003)早在十九世纪末,Marshall A.(1890)就已经 ,2003Milieu,功。大量文献从世界各地区的经验教训出发, 对区域创新环境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创新环境背济发展的源动力,的学者则是从研究那些具有较高增长率和较强发展能力的地区(如硅谷、意大利.罗马涅、德国巴登.符腾堡,注意到区域创新发生的条件问题,并将其定义为创新环境;二deRechercheEuropensurlesMilieusInnovateurs(GREMI)同的方法论, 以及为研究创新行为和进行

2、比较实践理论的近方法。在巴塞罗纳会议上GREMImilieuinnovateur)究青年基金项目创新绩效、企业生产率与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研究(13YJC790155);陕西省高校哲会重点研究人,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与管务会计。派(Remigio R等,1985),后来此概念被学界逐渐。他们区域创新环境对区域内企业集聚的发生具 创新环境的识别要素供的技术创新扩散的轨迹演示: 即从20 世纪60 年代的半导体工业70 年代的处理器80 年代的90优秀人才的。正是这种人力资源的自我组织过程并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合作,使硅谷在全球创新的结能力。 因此, 大公司在推动市场的划分和重组的过程中,

3、 把技术转换到合同的分包者和供应商中。这种络还把边缘地区纳入它的专门化的过程中,并通过技术转换和培训来提高它的劳动者素质;再者,微观、中观和宏观协调组合, 被看成是社会经济动力的出发点。 区域内微观企业的企业家在配套设施、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利用其经营技巧可以吸引区域外的人进入创新网络。而区域的中观和宏观组织理、客户的关系(优先的信息交换、合作、合伙、)以及环境机构的关系(公共机胜和创造性保证了信息接收者能通过组织化的进入创新系统,最终实现创新。它通过正式的和选择性的吸收外部的能量和技能;世界则是通过非正式的和不显现的进行。GREMI 对区域创新研究的重要贡献之一是提出了创新环境的概念。它认为

4、创新环境不仅和科技本身有关,而且和社会文化理念有关;信息和知识交流不仅通过物质(通讯和计算机网络),重要的还空间有关。这些都为营造创新环境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GREMI 所创新环境并不是区域创新条件的支持性条件,而是区域创新的空间模式,与产业区和地方生产体系的概念相近(FrankM等,2003) 网络论(企业、研究者、之间为促进创新而形成的复杂网络关系;Conway S.和Steward S.(1998)认为技术创新源于一组思想、编码知识和诀窍。这就意味着,创新一般产生于众多参与者和网络关术产业所必须的社会文化环境,它是地方行为主体(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地方等机构及其个人) .1991是

5、Fromhold E.(2004)对于创新环境的解释:创新环境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斯密曾经:经济活动是基于社会和道德之上的,如果离开这些和道德, 人们之间的交易活动就会受到重大的影响, 交易的基础就会动摇。反之,行为主体通过与网络中的其他行为主体不断发生交互作用进而产生信任,这会使得双方或多方交易成本急剧降低, 社会分工不断深化,基于道德基础的市场和行业秩序就会建立起来。区域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区域内众多创新主体彼此相互依赖,他们之间需要金融资本等等 , 还需要无形资本, 特别是信任、规范、网络等“社会资本”的参与。换句话说,区域创新环境不仅仅包括创新的物质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等经

6、济方面的, 还包括对创新成功具有决定性中, 各行为主体由于在网络所处位置不同, 因而从网络所得到资源(如市场、技巧、信息、等)和机会并非均等,这必然会导致主体利益的分配不均等, 主体间也就会出现一些磨擦, 如不信任、机会主义等,使得区域创新网络功能, 因此有利于创新的信任、规范、制度等社会资本是创新网络健康、良性发展的根本保障。各行为主体间的信任和互惠的规范是各主体间合作的关键因素, 在信任和规范的基础上, 一, ,距离内接近并亲和的性质。王辑慈(199)认为处在空间上区域内的主体间更容易产生协同效应他们相互用,渐形一种利于个区持续的“氛”。如马尔所的:业的不再成为,而似乎是公开了, 孩子们不

7、知不觉地也学许多。优良的工艺受到正确的赏识, 机械以及制造方面和企业的一般组织上的发明和改良之成绩,得到迅速的研究:如果一个人有了一种新思想,就为别人所采纳,于邻近环境中的行为主体做出相近的创新决策(Camagni R,1991; Lawson M,1999),也会减少创新的不确定系统论(2001)对区域创新环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把区域创新环境分为互相联系、 彼此依赖的四个图 3以柳卸林为组长的中国科技发展研究小组从2001 年开始每年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表 1 (年份Storper ConwayS.Steward Tosty Fromhold区域创新环境进行了系统区域创新环境分为互相联系

8、、此依赖的政策、文化环境的角度Yannis G.Howward . 2002)从政策环境的角度研究了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Soo H.Taeyoung 的开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极大的推动所在区域的技术进步。CollinsP.PontikakisD.(2006)研术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Wessner C.(2007)的研究视野更为广阔,对全球范围内技术创新的政策环Ibata A.(2008)对区域集成文产业集群的角度DebressonC.AmesseF.(1991)认为技术型企业大多依附于创新网络所形成的环境中,如果他们离开了这种网络集群环境,企业便没有任何生存的可能性。Saxenia

9、nA.(1994)认为创新集群所形成的环境BramantiAMaggioniM.(1997)以社会文化环境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认为技术型企业所处的产业集群可以更好的促进创新环境的发展,对企业创新活动的进行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Baptista S.(1998)认存”关系(如隐性知识所需的面对面交流便于形成各、企业和其他组织之间相互合作与协调的机制 创新环境、创新网络的形成和完善,而这又是积累创新优势、实现进一步创新的基础。正如Cas 而是来自这些元素的互动。创新氛围是信息时代工业生产过程里创新与产生附加值的根本源泉”(曼纽 尔卡斯泰尔, 2001)。国家创新系统组成部分的角度另外,国外对于创新环

10、境的研究有很多是包含于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当中,如 1997 OECD 的国家创新系统报告中提出,创新环境是国家创新系统的四大要一,是指为创新提供规则和机会的国家体制创新的影响作用。TaylorMark Z.(2009)从国家创新系统的效率角度将技术创新环境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FromholdE. Martina(2007)等在对技术创新环境的探讨也基于国家技术创新系统的背区域创新环境对创新活动影响的 环境因素对以专利量测度的创新产出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一个地区对教育的投入程度和对科技的支 党文娟、康继军(2008)运用各个地区的数据,采用计数模型中的负二项分布 negatitive-

11、binomial 方法分析了区域环境对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对提高区域整体创新能力的 响作用。只有积极进行区域市场化程度的推进以及发挥各地的创新引导作用才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 关键。刘伟,江珂(2009)利用中国 19952007 年29 个省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区域技 据对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实证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创新指标产生了显著的正 表2 区域创新环境对创新活动影响保党文娟、张宗益、康继负 二 项 分 布 我国对提高区域整体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还不明显,但是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性的发明专利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各个高 1%,发明专利数量和实用新型专利数

12、量就会分别增加 0117%和0107%2002林迎星,2004目前国内的仅仅局限于对创新环境要素的评价指标的设置和评价方法的研究,缺少企业创新 Fagerberg J. 2005. Innovation: a guide to the literatureC. Oxford, The Oxford Handbook of Innov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26. Fromhold E M. 2004. Innovative milieu and socialplementary or redundant concepts of collaboratio

13、n-based regional developmentJ.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12):747-765. Simmie J.2003.Innovationandurbanregionsasnationalandinternationalnodesfor thetransferandsharingof knowledgeJ. Regional Studies, (37):607-620. MarshallA.1890.PrinciplesofEconomicsM.London,MoulaertF,SekiaF.2003.Territorialinnovati

14、onmodels:acriticalsurveyJ.RegionalStudies,(37):289- RemigioR,AlbertoB,RichardG.1985.TheDynamicsofInnovativeRegion:theGREMI FrankM,FaridS.2003.Territorialinnovationmodels:acriticalsurveyJ.RegionalStudies,(37):290-StorperM.1997,TheregionalworldM.TheGuilfordpress.16- ConwayS,FredS.1998.Networksandinter

15、facesinenvironmentalinnovation:acomparative studyinthe UK and GermanyJ. 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239-253.王缉慈1999. 知识创新和区域创新环境J. 经济地理19(1):11-TostyP.2001.AtentativemodeloftheinnovationProcessJ.R&DManagement,56- Bramanti A, Senn L. 1991. Innovation, firm and milieu: a dynami

16、c and cyclic approachJ. Innovation Networks: Spatial s, 89-104. Camagi R, ClloR.2005.Urbanmilieux:fromtheorytoempiricalfindingsC.LearningfromClusters-A Critical Assessment from an Economic-Geographical , 249-274. Fromhold E. 2004. Innovative milieu and socialplementary or redundant concepts of colla

17、boration-based regional development? J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12): 747-765.王缉慈1999.知识创新和区域创新环境J. 经济地理,19(1):11- Camagni R. 1991a. Local “milieu”, uncertainty and innovation networks: towards a new dynamic theory of economic spaceJ. Innovation Networks: Spatial s, 121-144. Lawson M. 1999.Territo

18、rial clustering and high-technology innovation: from industrial districts to innovative milieuxR.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Council(ESRC), Centre for Business Research, University of Camagni R. 1991b. Introduction: from the local “milieu” to innovation through cooperative InnovationNetworks:Spati

19、als,1-贾亚男2001.关于区域创新环境的理论探讨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 YannisG,HowwardJ.2002.EntrepreneurshipandthepolicyenvironmentC.FRBofSt.LouisWorkingP r, Soo H, Taeyoung Y. 2007. ernment policy and trajectories of radical innovation in Dirigiste States: a comparative ysis of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in France and K

20、oreaJ. Technology ysis& Strategic Management, (19):451470. CollinsP,PontikakisD.2006,InnovationsystemsintheEuropeanperiphery:thepolicy approaches of Ireland and GreeceJ. Science&Public Policy, (33):757769. 43- IbataA.2008.The kyotomodelof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RegionalInnovationSystemsandClus

21、ter CultureZ. 89109. Debresson C, Amesse F. 1991. Networks of innovators: review and introduction to the issueJ. Policy, Saxenian A. 1994. Regional advantage: culture competition in Silicon Valley and Route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28. BramantiA,MaggioniM.1997.The dynamicsofmilieus:The Networkys

22、isApproa.The Dynamics of Innovative Regions: The GREMI approach. Ash gate Publishing, 31. BaptistaS.1998.Dofirmsinclustersinnovatemore?J.ResearchPolicy, MichaelS.1997.Theregionalworld:territorialdevelopmentinaglobaleconomyM.GuilfordPublications, Incorporated, 338.曼纽尔卡斯泰尔.2001.信息化城市M. 崔保国等译,江苏人民, OEC

23、D.2001.InnovativeNetworks:CooperationinNationalInnovationSystems. HerstadS.2010.Nationalinnovationpolicyandglobalopeninnovation:exploringbalances, tradeoffs and complementaritiesJ. Science&Public Policy, (37):113124. Taylor,MarkZ.2009.Internationallinkagesandnationalinnovationrates:anexploratoryprob

24、eJ. Reviewof Policy Research, (26):127149. FromholdE,Martina.2007.Bridgingscalesininnovationpolicies:howtolinkandregional, national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J.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15):217233. 保. 2007.区域创新环境对创新活动效率影响的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8:13-陈文韬2008.区域创新环境的地区差异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D.湖南大学 江珂. 2009. 环境规制

25、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及区域差异分析基于中国1995-2007 年省际面板 ,聂锐.2009. 环境规制与区域技术创新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4)1824.王德绿.2002. 区域的崛起区域创新理论与案例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 ,(6:65-TheRelationshipBetweenServicesInnovationandEnterprise PerformanceofListedCompany:BankingSectorinChina: Innovation is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d the

26、 source of profits .The key is how to make innovation can actually enhance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vices innovation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Makemendations to enhance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On the basis of fully considering the special nature of the banking indu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