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第3章-判断要恰当汇总课件_第1页
逻辑学-第3章-判断要恰当汇总课件_第2页
逻辑学-第3章-判断要恰当汇总课件_第3页
逻辑学-第3章-判断要恰当汇总课件_第4页
逻辑学-第3章-判断要恰当汇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判断要恰当教学重点与要点 判断的基本内容及其使用的基本要求 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 各种符合判断的逻辑值10/15/2022第三章 判断要恰当教学重点与要点 判断的基本内容及其使用的基3.1 判断及其恰当性一、判断概念及其特征判断是对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有所断定:对思维对象的属性有所肯定或否定; 有真有假:判断对对象的断定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符合者判断为真,否则为假。10/15/20223.1 判断及其恰当性一、判断概念及其特征10/11/202二、判断的种类简单判断 联言判断复合判断 选言判断 假言判断 负判断 模态判断 非模态判断 一般判断 规范判断10/15/2022二、判断

2、的种类10/11/2022三、判断与语句、命题判断与语句 区别: 1. 有的语句不表达判断。 陈述句和疑问句中的反诘句表达,而感叹句、祈使句和其它疑问句不表达判断。 2.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 3.同一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 联系:判断都由语句表达。10/15/2022三、判断与语句、命题10/11/2022判断与命题 区别:1. 判断是由主体认可的,命题与主体是否认可无关。 2.判断一般比较具体,而命题则比较抽象。 3. 判断与命题可以相互转化,命题被主体认可就是判断,判断忽略了与主体认知的关系,就是命题。 联系 1.都是通过语句反映事物情况的思维形式。 2.都具有对事物情况陈述和

3、评价的功能。 3. 对事物的反映都有真假的问题。10/15/2022判断与命题10/11/20223.2 对事物情况的断定性质判断一、性质判断及其构成 断定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构成 主项:表示被断定的对象的概念。 谓项:表示属性的概念。 联项:用来连接主项和谓项,表示对象与属性关系 的概念。肯定的联项用“是”表示,否定的联项用“不是”表示。 联项的不同决定了性质判断的性质,逻辑学中通常把联项称为性质判断的“质”。 量项:表示主项外延大小的概念。 全称量项:所有、一切 特称量项:有些、有的 单称量项:这个、那个 10/15/20223.2 对事物情况的断定性质判断一、性质判断及其构成1

4、0量项:表示主项外延大小的概念。 全称量项:所有、一切 特称量项:有些、有的 单称量项:这个、那个用公式来表示性质判断的构成: 所有S 都是 P 有的S 不是 P 这个S 是 P 10/15/2022量项:表示主项外延大小的概念。10/11/2022二、性质判断的类型:A、E、I、O1、质的不同 肯定判断:断定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S是P 否定判断:断定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S不是P2、量的不同 全称判断:所有S都是P 特称判断:有的S是P 单称判断:这个S是P 注:在性质判断中,不涉及未被断定的地其他对象的情况。即断定有些是什么并不意味着其余不是什么,反之亦然。 10/15/2022

5、二、性质判断的类型:A、E、I、O10/11/20223、质量结合 全称肯定判断:所有S都是P 全称否定判断:所有S都不是P 特称肯定判断:有的S都是P 特称否定判断:有的S不是P 单称肯定判断:这个S是P 单称否定判断:那个S不是P 肯定判断 否定判断全称 所有S都是P 所有S都不是P特称 有的S都是P 有的S不是P单称 这个S是P 那个S不是P 10/15/20223、质量结合10/11/2022 由于单称判断对反映某一单独对象的概念的全部外延作了断定,从逻辑性质上说,单称判断可以看作是全称判断。这样,性质命题就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基本形式: (1)全称肯定判断,简称为A判断,可写为SAP(

6、2)全称否定判断,简称为E判断,可写为SEP(3)特称肯定判断,简称为I判断,可写为SIP(4)特称否定判断,简称为O判断,可写为SOP10/15/202210/11/2022三、A、E、I、O四种性质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AEIO上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差等关系差等关系矛盾关系系关盾矛1、图表反映的对当关系 A与E具有上反对关系 I与O具有下反对关系 A与O、E与I具有矛盾关系 A与I、E与O具有差等关系2、图表使用注意事项(1)同素材的A、E、I、O(2)单称不在其列(3)主项外延非空10/15/2022三、A、E、I、O四种性质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AEIO上反对关 反对关系A和E之间可以同假,不能

7、同真的关系。 其中一个判断为真,另一个判断必假; 一个判断为假时,另一个判断可真可假。例: SAP所有罪犯都是能被改造好的人; SEP所有罪犯都不是能被改造好的人; 10/15/2022 下反对关系I和O之间可以同真不能同假的关系。 一个判断为真,另一个判断可真可假; 一个判断为假,另一个判断必真。 例: SIP有些罪犯是能被改造好的人; SOP有些罪犯不是能被改造好的人; 10/15/2022下反对关系10/11/2022矛盾关系A和O、E和I之间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关系。一个判断为真,另一个判断必假;一个判断为假,另一个判断必真。 SAP所有罪犯都是能被改造好的人; SEP所有罪犯都不是

8、能被改造好的人; SIP 有些罪犯是能被改造好的人; SOP有些罪犯不是能被改造好的人;10/15/2022矛盾关系A和O、E和I之间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关系。差等关系A和I、E和O之间可以同真同假的关系。 如果全称判断真,则特称判断真;如果特称判断假,则全称判断假;如果全称判断假,则特称判断真假不定;如果特称判断真,则全称判断真假不定。 SAP所有罪犯都是能被改造好的人; SEP所有罪犯都不是能被改造好的人; SIP 有些罪犯是能被改造好的人; SOP有些罪犯不是能被改造好的人;10/15/2022差等关系10/11/2022四、A、E、I、O四种性质命题的周延性1、周延性 在性质判断中对

9、主、谓项的外延的断定情况。对于一个主、谓项来说,如果外延被全部断定了,它就是周延的;反之,如果外延没有全部断定,它就是不周延的。2、图示四种判断的周延性命题类别主项谓项SAP所有S是P周延不周延SEP所有S不是P周延周延SIP有些S是P不周延不周延SOP有些S不是P不周延周延10/15/2022四、A、E、I、O四种性质命题的周延性1、周延性 在3、主谓项周延情况的规律性全称判断( SAP SEP ):主项是周延的;特称判断( SIP SOP ):主项都是不周延的;肯定判断( SAP SIP ):谓项都是不周延的;否定判断( SEP SOP ):谓项都是周延的。10/15/202210/11/

10、2022 练习题:下列判断各属何种性质的判断?其主谓项的周延情况如何? 1、所有的劳动财富都是劳动者创造的。 2、有些工人是矿工。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自然科学不是上层建筑。 5、有些唯物主义者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6、 小王的跳高成绩不算好的。 答6:这个判断可以理解为单称肯定判断,也可以理解为单称否定判断。因为这里的联项“是”被省略了,如果“是”摆在“不”字前面,可以构造成为一个单称肯定判断,即。“小王的跳高成绩是不算好的”,这时,主项“小王的跳高成绩”周延,谓项“不算好的”不周延;如果“是摆在“不”字后面,则构成为一个单称否定判断,即“小王的跳高成绩不是算好的”,这时主项“小

11、王的跳高成绩”周延,谓项“算好的”也周延。10/15/202210/11/20223.3 对事物关系情况的断定关系判断一、关系判断及其结构1、关系判断:断定思维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 例:李某与王某是同案犯。 甲案早发于乙案。2、关系判断的结构 关系项:表示关系承担者的概念。 关系联项:表示关系项之间关系的概念。 关系量项:表示关系项数量状况的量词(一般省略)逻辑形式: aRb(a和b有R关系)10/15/20223.3 对事物关系情况的断定关系判断一、关系判断及其结构二、关系判断的两种逻辑性质 (一)对称性 1、对称性关系 a对b有某种关系,b对a也有这种关系。即aRb为真时,bRa也为真。

12、例如:同案 同时 同学 战友 逻辑公式: aRb(bRa ) “”读作合取 2、反对称性关系 a对b有某种关系,b对a绝对没有这种关系。即aRb为真时,bRa必假。 例如:制伏 拘押 审讯 逮捕 逻辑公式: aRb(bRa ) “R”表示对R关系的否定 10/15/2022二、关系判断的两种逻辑性质10/11/2022 3、非对称性关系 a对b有某种关系,b对a可能有也可能没有这种关系。即aRb为真时,bRa真假不定。 例如:憎恶 反感 信任 负责 逻辑公式: aRb(bRa?) “?”表示有无R关系待定。下面看几个例子10/15/2022 3、非对称性关系10/11/2022 从对称性的角度

13、分析下列判断中划有横线的关系各属何种关系? 1、甲概念包含于乙概念。 2、甲命题等值于乙命题。 3、甲队战胜己队。 4、李明帮助过赵红。 5、田路和王洲同岁。 6、甲判断和乙判断是矛盾的。 7、张三欺骗李四。10/15/2022 从对称性的角度分析下列判断中划有横线的关系各属何种关系?1 (二)传递性1、传递性关系 在a、b、c之间,a对b有某种关系, b对c也有某种关系,那么,a对c也有这种关系。即aRb为真且bRc也为真时, 如果aRc也为真,那么在a、b、c之间就存在着传递性关系。 例如:早(晚)于 轻(重)于 大(小)于 逻辑公式: aRbbRc( aRc ) 10/15/2022 (

14、二)传递性10/11/2022 2、反传递性关系在a、b、c之间,a对b有某种关系, b对c也有某种关系,如果a对c绝对没有这种关系,即aRb为真且bRc也为真时, 如果aRc为假,那么在a、b、c之间就存在着反传递性关系。例如:大一岁 早两年 高一头 逻辑公式: aRbbRc( aRc )3、非传递性关系在a、b、c之间,a对b有某种关系, b对c也有某种关系,如果a对c可能有也可能没有这种关系,即aRb为真且bRc也为真时, 如果aRc真假不定,那么在a、b、c之间就存在着反非传递性关系。例如:教唆 指使 利用 追赶 打斗 逻辑公式: aRbbRc( aRc? )10/15/2022 2、

15、反传递性关系10/11/2022 从传递性角度,分析下列判断中标有横线的关系各属何种关系? 1、张某控告了王某,王某控告了刘某。 2、北京在杭州以北,杭州在广州以北。 3、B明星队被C俱乐部队战败,C俱乐部队被F联队战败。 4、学生们尊敬吴老师,吴老师尊敬王校长。10/15/2022 从传递性角度,分析下列判断中标有横线的关系各属何种关系?1 3.4 对事物并存情况的断定联言判断一、联言判断及其构成1、联言判断:断定若干个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例:张某具有作案动机又有作案时间。2、联言判断的构成 联言支:构成联言判断的判断称为联言支。 联项:联结联言支的联结词。 常用的联结词包括:并且 而

16、且 和 又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一方面另一方面 联言判断的逻辑形式: p并且q pq 10/15/2022 3.4 对事物并存情况的断定联言判断一、联言判断及二、联言判断的逻辑特性和作出联言判断的逻辑方法1、联言判断的逻辑特性 即联言判断的真假。 由联言支的真假情况决定。联言支全真则联言判断真,只要有一个联言支假,则联言判断假。(教材46页真值表)2、作出联言判断的逻辑方法 (1)对若干事物同时断定是联言判断最主要的特点。 (2)所有联言支必须都是真的。 (3)注意判断联言支与联结词的搭配。10/15/2022二、联言判断的逻辑特性和作出联言判断的逻辑方法10/11/23.5 对事物选择情况的

17、断定选言判断一、选言判断及其分类 断定若干事物情况至少有一种存在的情况。 相容的选言判断和不相容的选言判断二、相容选言判断 1、概念及其构成 相容选言判断是断定事物若干种可能情况可以同时存在的选言判断。 例:作案人或者是外来打工人员或者是附近的农民。 由选言支和联结词构成,常用的联结词包括: 或者 也许 可能 或许 逻辑公式: p或者q pq 析取 10/15/20223.5 对事物选择情况的断定选言判断一、选言判断及其分 2、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特征 相容选言判断的选言支可以同真。因此,当选言支全真时,选言判断为真;当选言支一个为真时,相容选言判断也为真;只有当选言支全假时,相容选言判断的才是

18、假的。 (教材48页逻辑值)三、不相容选言判断 1、概念及其构成断定事物若干种可能情况不可以同时存在的选言判断。 例:死者要么是自然死亡要么是非自然死亡。由选言支和联结词构成,常用的联结词包括: 要么 也许 或许 或许 二者必居其一 逻辑公式: p要么q pq 严格析取 10/15/2022 2、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特征10/11/2022 2、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特征 不相容选言判断各个选言支相互排斥,不能同真。因此,当选言支全真,不相容选言判断为假;当一个选言支为真时,那么不相容选言判断为真;当选言支全假时,不相容选言判断为假。(教材49页逻辑值)四、作出选言判断的逻辑方法 1、准确区分选言

19、判断的类型:相容还是不相容 2、把握两种选言判断的逻辑值。 当所有选言支都假时,两种选言判断为假; 当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时,两种选言判断为真; 当所有选言支为真时,相容选言判断为真,不相容选言判断为假。3、穷尽各种可能性。 10/15/2022 2、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特征10/11/2022 选言判断案例:某村深夜起火,经扑救仅波及三户人家。侦查情况:、该晚无风,起火在点以后,灰烬中有引火物一块沾有棉油的布块;、受害人情况:其它两户与人素无冤仇,只有受害重的村主任曾对几名村民罚过款,并被人诬告。逻辑分析:或非(或非)所以(或)10/15/2022 选言判断案例:10/11/20223.6 对

20、事物条件情况的断定假言判断一、假言判断概念、构成和类型 1、概念 断定某一事物情况的存在是另一事物情况的条件的判断。 例 (1)如果发烧了,那么你就得了猪流感。 (2)只有李具有作案时间,她才是本案的作案人。 假言判断并未直接断定某种情况(前件或后件)存在或不存在,而只是断定两种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制约关系。 例(2)既没有断定“李具有作案时间”(p),也没有断定“李才是本案的作案人” (q),而只是断定p和q之间具有“只有才”的条件制约关系 10/15/20223.6 对事物条件情况的断定假言判断一、假言判断概2、构成 前件(p):前面的,表示条件或原因的支判断 支判断 后件(q):后面的,表

21、示结果的支判断。 联结项3、类型 (1)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制约关系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方式也是多种多的,但主要的是因果联系,或者条件制约关系。 10/15/20222、构成 10/11/2022 充分条件 若p和q间, p存在则q必然存在,即有p就必然有q,则p就是q的充分条件。 例:物体发生摩擦,就会生热。 必要条件 若p和q间, p不存在则q必然不存在,即没有p就必然没有q,则p就是q的必要条件。 例:只有年满18周岁的人,才具有选举权。 充要条件 若p和q间, p存在则q必然存在,即有p就必然有q(充分条件),p不存在则q必然不存在,即没有p就必然没有q(必要条件)。 注意的两点问

22、题: 10/15/2022 充分条件 10/11/2022 第一,p和q间, 若有p未必有q,或者没有p未必然没有q,则表明p和q间,既不是充分的也不是必要的,二者间不存在任何条件制约关系。 例如“某人是重庆人” (p)和“某人是有突出贡献的法学家”(q)之间,就无任何条件制约关系。 第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之间是逆反关系。 即若p是q的充分条件,则q是p的必要条件;而当p是q的必要条件,则q是p的充分条件。 例如:只有李具有作案时间(p),她才是本案的作案人(q)。 p是q的必要条件10/15/2022 第一,p和q间, 若有p未必有q,或者没有p未必然没有(2)假言判断的基本类型假言判断是

23、对两种事物情况间条件制约关系的断定,但是断定的条件制约关系,绝不等同于事物情况之间自身存在的条件制约关系。如果断定的条件制约关系符合事物情况自身存在的条件制约关系,该假言断定为真,反之则假。区别假言判断断定的是何种条件制约关系,唯一地取决于它的连接词,而与前后件两种事物情况自身的条件制约关系无关,也不取决于对前后件具体内容的分析。据此,假言判断可以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要条件假言判断10/15/2022(2)假言判断的基本类型10/11/2022二、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1、构成及其公式 前件、后件和联结词 常见的联结词:如果那么 只要就 一旦就 有就有 公式:如果p那么q pq

24、 “”称作蕴含式 蕴含关系是指当一个判断为真,另一个判断必真,二判断之间的关系。 例(1)如果贪污受贿,那么就会受到刑罚的制裁。 (2)只要王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不是利用职务之便,王的行为就不是贪污行为。 (3)农民不富,中国不富。 (4)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10/15/2022二、充分条件假言判断10/11/20222、逻辑特征 pq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件所断定的事物情况是后件的充分条件,这意味着断定了有p就有q,前件p真时后件q就必真。 但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断定了有p就有q,即p真时q就不能假;至于没有p时q存在与否,即当p假时q是真是假,判断本身并未断定。 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为真的

25、条件是:事实上p是q的充分条件。即确实在任何情况下p存在时q就必然存在。否则,如果p存在而q却不存在,就说明该假言判断的断定是假的。 10/15/20222、逻辑特征10/11/2022 这说明,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否为真,取决于它的前件是否为后件的充分条件,即当p存在时q就必然存在。但若p存在时而q却可以不存在,就说明p不是q的充分条件,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该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才是假的。而在其他情况下假言判断则是真的: (1)前件p真,后件q也真; (2)前件p假,后件q却真; (3)前件p假,后件q也假; 在上述三种情况下,都能证明前件p是后件q的充分条件。 (具体见教材51页真值表) 因此,

26、如果驳斥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就必须证明前件p存在情况下,而后件q却可以不存在,否则就达不到反驳的目的。 10/15/2022 这说明,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否为真,取决于它的前三、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1、构成及其公式 前件、后件和联结词 常见的联结词:只有才 除非不 除非才 没有没有 公式:只有p才q pq “”称作蕴含于 例(1)只有刻苦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2)只有刘某到达过发案现场,发案现场才会有刘某留下的脚印。 10/15/2022三、必要条件假言判断10/11/20222、逻辑特征 pq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断定了p是q的必要条件,断定的只是p这种事物情况不存在时,q这种事物情况就

27、不会存在;至于p存在时,q是否存在,判断本身没有断定。 因此,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的真假,就取决于前件p不存在,而后件q必然不存在。事实上p这一事物情况不存在,而q仍然可以存在,就表明p不是q的必要条件。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证明该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假的。在此之外的其他情况下,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都是真的: 10/15/20222、逻辑特征10/11/2022 (1)前件p假,后件q也假; (2)前件p真,后件q也真; (3)前件p真,后件q却假; 在上述三种情况下,都能证明前件p是后件q的必要条件。(见教材52页真值表) 因此,如果驳斥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就必须证明前件p不存在情况下,而后件q却

28、可以存在,否则就达不到反驳的目的。10/15/2022 (1)前件p假,后件q也假;10/11/2022四、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1、构成及其公式 前件、后件和联结词 常见的联结词:当且仅当 才 如果 那么 那么 并且只有才 只有并且如此 才 公式:当且仅当p,才q p q “ ”称作相互蕴含 2、逻辑特征 充要条件假言判断意味着:有前件就有后件,没有前件就没有后件。 真假情况:前后件都真或都假,则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为真;前件假后件真或前件真后件假时,则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为假。(见教材53页真值表) 10/15/2022四、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10/11/2022五、作出假言判断的逻辑方法

29、 1、把握对象之间是否具有因果联系。 2、区分对象之间具有何种因果联系。 3、把握各种因果/条件联系的转化。 10/15/2022五、作出假言判断的逻辑方法10/11/2022假言判断案例案情:某村村民在麦田里发现了一幼女尸体,报案后验尸发现死者系他人强奸并捂压口鼻窒息而死。在死者衣物上粘有大量榆钱、桂花、椿树叶和杨柳絮等物质。由此分析麦田不是作案第一现场,死者系在有大量杂树的室外阴暗处被人奸杀致死。10/15/2022假言判断案例案情:某村村民在麦田里发现了一幼女尸体,报案后验推理:、如果麦田是第一现场,那么死者衣物上就不会有树叶杂物;现在查明死者身上有树叶;所以麦田不是第一现场。充分条件假

30、言推理、只有案件发生在有大量杂树的室外阴暗处,死者身上才会有大量榆钱、桂花、椿树叶和杨柳絮等物质;经过勘验,死者身上粘有大量榆钱、桂花、椿树叶和杨柳絮等物质;所以,案件发生在有大量杂树的室外阴暗处。必要条件假言推理10/15/2022推理:10/11/2022假言推理案例二:酋长遇刺 某酋长国的一位酋长在西方某国首都访问。一天上午将近十点,酋长乘坐的敞篷车驶近银行大厦时,遇到刺客。有人向酋长连开五枪,子弹是从银行大厦三楼射出的。酋长被三颗子弹击中,生命垂危。案发后,警方抓住了一个名叫冯特的嫌疑犯,并一口咬定他是凶手。“你们为什么要抓我?”冯特大叫。“因为你刺杀酋长。”“请问,有什么证据?”“证

31、据?这不是明摆着!我问你,这天上午九点半到十点,你在哪里?”“我在银行大厦三楼。”“这就对了,只有酋长被刺的时刻在银行大厦三楼逗留的人,才能作案,那你还不是凶手?!”冯特急了:“在银行大厦三楼逗留的人也不止我一个呀!”“你不要着急。还有,你有没有一支65毫米的意大利卡宾枪?”10/15/2022假言推理案例二:酋长遇刺 某酋长国的一位酋长在西方某 “这”“你瞒不了我们,这是你化名南希,于三个月前买的,对不对?”“有枪又怎么啦?”“这更说明你是凶手。你想想,如果是凶手,就会有一支65毫米的意大利卡宾枪;你有一支这样的枪,你无疑是凶手了。”冯特反问:“难道有枪的人都是凶手?”“你不要狡辩!还有一个

32、更重要的理由:我们调查过了,你是一个特等优秀射手。只有特等优秀射手,才能在十秒钟内连发五枪。别人是做不到的,只有你可以做到。你还有什么话要说?”“你们冤枉好人!”冯特气极了。警察反问道:“难道这些理由还不充足?”冯特喊道:“我要请律师!”“这是你的权利。不过,你逃脱不了!”冯特请了律师。在法庭上,冯特的律师把警方的指控从逻辑上一一驳倒了。10/15/2022 “这”“你瞒不了我们,这是你化名南希,于三个【评析】警方没有遵守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推理的规则,分别犯了肯定前件和肯定后件的逻辑错误。下面是冯特律师对警方指控的一一反驳:警方第一个理由是:只有酋长被刺的时刻在银行大厦三楼逗留的人,才能作案;

33、冯特是当时在银行大厦三楼逗留的人;所以,冯特是凶手。律师指出,这是必要条件推理的肯定前件式。根据规则必要条件推理不能从肯定前件推出肯定后件。所以,这个推理是不能成立的。10/15/2022【评析】10/11/2022警方第二个理由是:如果是凶手,就会有一支65毫米的意大利卡宾枪;你有一支65毫米的意大利卡宾枪,所以,你是凶手。律师指出,这是充分条件推理的肯定后件式。根据规则,充分条件推理不能从肯定后件推出肯定前件。所以,这个推理是无效的。警方第三个理由是:只有特等优秀射手,才能在十秒钟内连发五枪;你是特等优秀射手,所以,你能在十秒内连发五枪。律师指出,这也是必要条件推理的肯定前件式,也是无效的

34、推理。自以为聪明的警方,没想到在逻辑上出尽了洋相。10/15/2022警方第二个理由是:10/11/2022假言推理案例三 死者男友声称女青年是在同他发生关系时因高度兴奋引起脑溢血或者心脏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的症状而死亡的。专家意见指出,如果是心脏病引起的“性猝死”,那么就不该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的症状。因此一定不是由心脏病引起的“性猝死”。如果是脑溢血引起的“性猝死”,脑溢血导致颅内高血压有个逐渐演变的过程,突然引起呼吸、心跳骤停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也不是由脑溢血引起的“性猝死”。因此“性猝死”的可能性被排除。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自杀呢?10/15/2022假言推理案例三 死者男友声称女青年

35、是在同他发生关系侦查人员了解到死者这段时间情绪很好,工作中无异常反应,除了这个男友外,没发现与其它异性来往。出事那天死者值中班,中午还买了桃子回办公室吃。下午三点左右还拿碗下楼买米线吃,没有轻生的表现。因此,自杀可以排除。既然不是自杀,也不是性猝死,那么就一定是他杀。尸检结果表明,死者胃内发现大量的芭比多类药物(速可眠)成分,系超量服用该类药物中毒死亡。进一步调查表明,此案凶手正是死者男友。问题:警方是如何得出他杀结论的,他们运用了哪些逻辑推理?10/15/2022侦查人员了解到死者这段时间情绪很好,工作中无异常反应,除了这结论:警方是运用选言推理和假言推理得出死者是他杀的结论的。逻辑分析:(

36、1)警方进行了如下选言推理:死者或者是性猝死,或者是自杀,或者是他杀;死者不是性猝死;死者不是他杀;所以,死者是他杀。这是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推理形式如下:10/15/2022结论:警方是运用选言推理和假言推理得出死者是他杀的结论的。1P或者q或者r,非P并且非q,所以r。(2)警方进行了如下假言推理:如果是心脏病引起的性猝死,就不会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的症状;死者出现了呼吸、心跳骤停的症状; 因此,不是心脏病引起的性猝死。如果是脑溢血引起的性猝死,就不可能引起呼吸、心跳骤停;死者出现了呼吸、心跳骤停的症状; 因此,不是脑溢血引起的性猝死。10/15/2022P或者q或者r,10/11/202

37、2如果死者是由于性猝死致死,则只会是由心脏病或脑溢血引起的性猝死;不是由心脏病或脑溢血引起的性猝死; 因此,死者不是死于性猝死。如果死者是死于自杀,那么她应该有自杀的动机和表现;死者没有自杀的动机和表现;所以,死者不是自杀。上述几个假言推理的推理形式是:如果p,则q;非q所以,非p。10/15/2022如果死者是由于性猝死致死,则只会是由心脏病或脑溢血引起的性3.7 对事物否定情况的断定负判断 一、负判断 1、概念 否定一个判断的判断。否定一个判断就是断定该判断为假。 例:并非所有的案件都是刑事案件。 并不能说如果某人有作案时间,那么,他就是作案人。 2、构成和公式 原判断 否定联结词:并非

38、并不是 是不对的/是假的/是错误的公式:并非 p “”读作并非。表示对一个判断的否定 3、逻辑特征和p是矛盾关系,这意味着原判断真,则负判断假;而负判断真,则原判断假。 10/15/20223.7 对事物否定情况的断定负判断 一、负判断10/1二、四种性质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式 性质判断的负判断等值于与该判断构成矛盾关系的判断。 1、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式原判断:所有违法行为都是犯罪行为。负判断:并非所有违法行为都是犯罪行为。负判断的等值式:有些违法行为不是犯罪行为。 、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式原判断:所有违法行为都不是犯罪行为。负判断:并非所有违法行为都不是犯罪行为。负判断的等值式:有些违法行为是犯罪

39、行为。 EI10/15/2022二、四种性质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式10/11/202、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式原判断:有些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负判断:并非有些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负判断的等值式:所有违法行为都不是犯罪行为。 IE、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式原判断:有些违法行为不是犯罪行为。 负判断:并非有些违法行为不是犯罪行为。 负判断的等值式:所有违法行为都是犯罪为。 总结:回顾四种性质判断之间的真假对当关系图 10/15/202210/11/2022三、联言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式 联言判断:pq 某甲是作案人并且某乙也是作案人。负判断:“并非pq ” 并非某甲是作案人并且某乙也是作案人。等值式:“p

40、q ” 某甲不是作案人或者某乙不是作案人。联言判断逻辑性质表明:一个联言判断为假,说明他至少有一个支判断为假。因此,断定一个联言判断假就意味着断定了它的支判断中至少一个是假的,即等值于断定“或者p假,或者q假”(这是一个选言命题)。就是说对合取的否定等值于否定的析取。所以,负联言判断的等值式:( pq )(pq) 10/15/2022三、联言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式10/11/2022四、选言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式 、相容选言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式相容选言判断:pq某甲是作案人或者某乙是作案人。负判断:“并非pq”并非某甲是作案人或者某乙是作案人。等值式: “pq ” 某甲不是作案人并且某乙也不

41、是作案人。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表明,一个相容选言判断为假的唯一情形是每一个支判断都是假的。因此,当断定一个相容选言判断“pq”为假时,就等于断定了它的每个支判断都是假的,即等值于断定“不但p假而且q假”,所以,一个负相容选言判断就等值于一个相应的联言判断。简言之,对析取的否定等值于否定的合取。故等值式: (pq)(pq)例如:并非或者甲队是第一名,或者乙队是第一名, 甲队不是第一名而且乙队也不是第一名。10/15/202210/11/2022、不相容选言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式不相容选言判断:pq要么某甲是作案人要么某乙是作案人。 负判断:“并非pq”并非要么某甲是作案人要么某乙是作案人。 等

42、值式: “pq ” 当且仅当某甲是作案人,某乙才是作案人。 (pq)(pq)10/15/2022、不相容选言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式10/11/2022五、假言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式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式充分条件假言判断:pq 如果现场勘查细致周到,那么就能迅速破案。 负判断:“并非pq ”并非如果现场勘查细致周到,那么就能迅速破案。等值式: “pq ” 现场勘查细致周到并且没能迅速破案。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负判断是否定某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是其后件的充分条件的判断,常表达为“并非如果p,那么q ”。它断定某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假的,就是在断定该判断的前件p不是其后件q的充分条

43、件。而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特征, p不是q的充分条件意味着有p不一定有q。即其真值表所揭示的“前件p真而后件q假”的情形。故此,等值式: (pq)(pq)10/15/2022五、假言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式10/11/202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式必要条件假言判断:pq 只有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才是主犯。 负判断:“并非pq”并非只有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才是主犯。 等值式: “pq ” 某人没有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也是主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负判断是否定某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不是后件的必要条件的判断。表述为“并非只有p才q”,即(pq)。它断

44、定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假的,就是断定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p不是后件q的必要条件。而p不是q的必要条件就意味着“没有p不一定没有q”,即其真值表所揭示的“前件p假并且后件q真”的情形。故此,等值式: (pq)(pq) 10/15/202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式10/11/2022、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式充要条件假言判断:pq负判断:“并非pq”等值式:(pq)(pq) 充要条件假言判断断定了p不但是q的充分条件,还是q的必要条件,即断定了有p就有q,并且没有p就没有q。实际上断定了pq。其负判断断定p、q不是等值关系,否定二者等值。并不意味着必然断定了p不是q的充分

45、条件,也并不意味着必然断定了p不是q的必要条件,而是断定了充要条件假言判断断定的两种关系中,至少有一种是假的。故其等值式具体为:(pq)(pq)(pq) 10/15/202210/11/2022六、复合判断形式的转换及其意义(一)复合判断形式的转换 在不改变复合判断真假值的条件下,将其转换为另一个判断形式不同的复合判断。 转换必须建立在不同判断形式的等值关系基础上,即转换后的判断必须与原判断真假等值。(二)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和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间转换前述: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之间是逆反关系。1、“如果p,那么q”可转换为“只有q,才p”。“如果p,那么q”断定的是p是q的充分条件,即断定了有p就必然

46、有q,既然有p就必然有q,当然没有q也就必然没有p。因此,其就等值于q是p的必要条件。等值式为: (pq)(qp) 后有例子10/15/2022六、复合判断形式的转换及其意义10/11/2022 如果是砒霜中毒的,则牙根会呈现青黑色。(pq)只有牙根呈现青黑色,才会是砒霜中毒死的。 (qp) 2、“只有p,才q”可转换为“如果q,那么p”。 “只有p,才q”断定的p是q的必要条件,即断定了没有p就必然没有q,既然没有p就必然没有q,当然有q也就必然有p。因此,其就等值于q是p的充分条件。等值式为: (pq)(qp)10/15/2022 如果是砒霜中毒的,则牙根会呈现青黑色。(pq)10/1 (

47、二)假言判断与选言判断间的转换 1、 “如果q,那么p”等值于“非p或者q”。 “只有p,才q”断定的p是q的必要条件,即断定了没有p就必然没有q,既然没有p就必然没有q,当然有q也就必然有p。因此,其就等值于q是p的充分条件。等值式为: (pq)(qp)10/15/2022 (二)假言判断与选言判断间的转换10/11/20223. 对事物情况“必然可能”的断定模态判断一、模态判断的概念断定思维对象的必然性、可能性以及人们认识程度的判断。案例:谁打了纳粹军官?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占领法国期间,在法国巴黎一家旅馆里,四个人同乘一部电梯。其中一位是穿军装的纳粹军官,一名是当地的法国人,他是地下抵抗

48、组织的成员,第三位是个漂亮的少女,还有一位是老妇人,他们相互都不认识。突然,电源发生故障,电梯停住不动,电灯也熄灭了,电梯内漆黑一团。这时传出一声接吻的声音,随后是拳打在脸上的声音。过了一会儿,电灯亮了,纳粹军官的一只眼睛下面出现了一块青紫的伤痕。10/15/20223. 对事物情况“必然可能”的断定模态判断一、模态判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老妇人想:“真是活该!幸亏现在的姑娘们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少女寻思:“奇怪!他没有吻我,一定是吻了这位老妇人或那位小伙子。”纳粹军官也在纳闷:“怎么啦?我什么也没做,可能是这个法国男子想吻这位姑娘,她失手打着了我。”只有那位法国男子对事情了解得一清二楚。你知

49、道是怎么回事吗?10/15/2022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老妇人想:“真是活该!幸亏现在的姑娘们学逻辑分析 原来,这位聪明的法国小伙子先吻了一下自己的手,然后打了纳粹军官一拳。这里,我们感兴趣的是其中所出现的判断“一定是他吻了这位老妇人或那位小伙子”,“可能是这个法国男子想吻这位姑娘”。第一个判断是断定他吻了这位老妇人或那位小伙子的必然性,而第二个判断则断定这个法国男子想吻这位姑娘的可能性。这种断定事物可能性与必然性的判断就是模态命题。10/15/2022逻辑分析 原来,这位聪明的法国小伙子先吻了一下自己的手,二、模态判断的类型 1、必然肯定判断断定事物情况具有必然性的判断(必然是)。一定、必定

50、、必将、总是等 公式:s必然是p p例(1)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2)改革必将遇到阻力。 2、必然否定判断断定事物情况具有必然性的判断(必然不是)。公式:s必然不是p p 10/15/2022二、模态判断的类型10/11/20223、或然肯定判断断定事物情况具有可能性的判断。可能、也许、大概公式:s可能是p p 4、或然否定判断断定事物情况具有可能性的判断。公式:s可能不是p p例(1)肝炎转化为肝癌是可能的。 (2)作案人可能不是本地人。10/15/20223、或然肯定判断10/11/2022三、模态判断间的逻辑关系若给p代入相同的素材,上述四种形式p,p,p,p之间也具有特定的真假关系。(

51、一)p与p之间是反对关系。二者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因此,其中一个判断真,可以推知另一个假;但一个判断假,却不能推知另一个判断真假。(二)p与p,p与p之间分别为矛盾关系。二者之间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故此,由一个判断真,可以推知另一个假;但一个判断假,能推知另一个判断真。 10/15/2022三、模态判断间的逻辑关系10/11/2022(三)p与p p与p之间分别是差等关系。二者能同真,也可以同假。同真是指当p为真时,则p也为真;所谓同假是指当p为假时,则p也为假;但是,当p为假时,不能推知p真假,并且当p为真时,也不能推知p真假。(四)p与p之间为下反对关系。二者之间不能同假,但可以同真。故此,由一个判断假,可以推知另一个必真;但一个判断真,不能推知另一个判断真假。 10/15/2022(三)p与p p与p之间分别是差等关系。10/1上述真假关系逻辑方阵图pppp上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差等关系差等关系矛盾关系系关盾矛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例子演绎一下这种逻辑关系10/15/2022上述真假关系逻辑方阵图pppp上反对关系下反对关3.9 对事物情况“必须禁止”的断定规范判断一、规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