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4-糖代谢与控制 - 副本课件_第1页
江南大学4-糖代谢与控制 - 副本课件_第2页
江南大学4-糖代谢与控制 - 副本课件_第3页
江南大学4-糖代谢与控制 - 副本课件_第4页
江南大学4-糖代谢与控制 - 副本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糖代谢与控制生命科学学院胡庆森3.1 糖代谢与调节3.2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D-核糖3.3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柠檬酸糖代谢的途径 糖代谢的主要途径有: 1.糖的酵解途径EMP途径2.TCA循环 3.HMP途径(磷酸戊糖途径) 4.ED与PK 途径(不作为重点,自学) 4.1 糖代谢与调节2022/10/15 糖酵解(glycolysis)一词来自希腊语 (glykys meaning “sweet,” and lysis, meaning “splitting”),该途径的全过程已于1940年完全弄清楚。 糖酵解途径是葡萄糖经1,6-2磷酸果糖降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又称为EMP途径(Embd

2、en-Meyerhof Pathway)或HDP途径(双磷酸己糖途径)。 从葡萄糖开始降解到生成为丙酮酸,包括10个独立但连续的反应。4.1.1 糖酵解(glycolysis)途径的特点及调节机制2022/10/15P3PPOOHOHCH2CH2OO12546P磷酸二羟丙酮123+P异构6-磷酸果糖P564磷酸甘油醛PP1,3-二磷酸甘油酸PCOHCOHH2COOH3-磷酸甘油酸P2-磷酸甘油酸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6-磷酸葡萄糖PG葡萄糖活化裂解脱氢异构PP1,6-二磷酸果糖活化产能脱水异构产能HHOH2022/10/15 糖原(或淀粉)1-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1,6-二磷

3、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21,3-二磷酸甘油酸23-磷酸甘油酸22-磷酸甘油酸2磷酸烯醇丙酮酸2丙酮酸耗能阶段产能阶段葡萄糖EMP途径+2ATP+2ATP-1ATP-1ATPCH2ICOOH 不可逆抑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氟化物是烯醇化酶的不可逆抑制剂。无氧条件下即可反应2022/10/15 糖原(或淀粉)1-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21,3-二磷酸甘油酸23-磷酸甘油酸22-磷酸甘油酸2磷酸烯醇丙酮酸2丙酮酸葡萄糖+2ATP+2ATP-1ATP-1ATP2022/10/15 EMP途径总的反应式如下所示。 C6H12O6+2AD

4、P+2Pi+2NAD+2CH3COCOOH+2ATP+2NADH 所生成的丙酮酸,在不同微生物体内,不同条件下,生成不同的代谢产物。2022/10/15糖酵解调节机制-能荷调节 糖酵解调节点主要是三个激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所催化的三个反应是不可逆的,只参与糖酵解,不参与糖的新生。而激酶的活性是受细胞能荷调节的。为从数量上表示细胞内三种腺嘌呤核苷酸的能量情况,1968年Atkinson和Walton提出了能荷概念:能荷是细胞中高能磷酸状态一种数量上的衡量,它的大小可用下式表示: 能荷=(ATP)+1/2(ADP)/(ATP)+(ADP)+(AMP)2022/10/15(ATP

5、)+1/2(ADP)/(ATP)+(ADP)+(AMP) 当体系中ATP含量高时,ATP抑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的活性,使糖酵解减少。 当需要能量时,ATP分解为ADP、AMP,这样ATP减少,ADP增加、AMP增加能荷降低激酶活性增大; 无机磷也是调节者,它能解除6-磷酸葡萄糖对己糖激酶的抑制,加快糖酵解。 柠檬酸、脂肪酸和乙酰-CoA对糖酵解系统也有制动作用。2022/10/154.1.3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的去路在乳酸菌中,受乳酸脱氢酶作用,丙酮酸作为受氢体而被还原为乳酸,即为同型乳酸发酵;在酵母中,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醛,后者在乙醇脱氢酶作用下,乙醛为受氢体被还原成乙醇,即酒精发酵;在梭

6、状芽孢杆菌中,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酰-CoA。然后经一系列变化生成丁酰-CoA、丁醛,两者作为客观存在氢体被还原为丁醇,生成物还有丙酮、乙醇、乙醇,称为丙酮丁醇发酵。2022/10/15过程5-磷酸核糖5-磷酸木酮糖6-磷酸葡萄糖糖酵解6-磷酸葡萄糖酸 NADP+NADPH+H+5-磷酸核酮糖 NADP+NADPH+H+CO27-磷酸景天酮糖3-磷酸甘油醛6-磷酸果糖4-磷酸赤藓糖3-磷酸甘油醛 氧化阶段非氧化阶段2NADPH生物氧化O26ATP + 2H2O6(6-磷酸葡萄糖)+6O2 6(5-磷酸核酮糖)+6CO2+6H2O+36ATP葡萄糖+O2 6CO2+6H2O+30ATP(66-6(活

7、化)3-磷酸甘油醛6-磷酸果糖2022/10/15 HMP途径总的反应式如下所示。 一份子葡萄糖经过HMP途径产生123-6=30 分子ATP 有氧条件下即可发生HMP反应6-磷酸葡萄糖 + 12 NADP+ + 12 H2O 6CO2 +12 NADPH+12 H+ Pi2022/10/15原核细胞细胞质真核生物线粒体基质(线粒体)4.1.6 糖的有氧氧化2022/10/15 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CA)也称为柠檬酸循环,这是因为循环反应中的第一个中间产物是一个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由于Krebs在1937年正式提出了三羧酸循环的学说,故此循环又称为

8、Krebs循环。所有的相关反应均在线粒体中进行。 三羧酸循环 在好氧真核生物线粒体基质中或好氧原核生物细胞质中,酵解产物丙酮酸脱羧、脱氢,彻底氧化为CO2、H2O并产生ATP的过程。2022/10/15CoASHNADH+H+NAD+CO2NAD+NADH+H+CO2GTPGDP+PiFADFADH2NADH+H+NAD+H2OH2OH2OCoASHCoASHH2O柠檬酸合酶顺乌头酸酶异柠檬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琥珀酰CoA合成酶琥珀酸脱氢酶延胡索酸酶苹果酸脱氢酶GTPGDPATPADP核苷二磷酸激酶TCA循环2022/10/15 a、总反应式: CH3COSCoA+3NAD+FAD+

9、GDP+Pi+2H2O 2CO2+CoASH+3NADH+3H+ +FADH2+GTP能量“现金” : 1 GTP 能量“支票”: 3 NADH 1 FADH2兑换率 1:39ATP兑换率 1:22ATP1ATP12ATPb、三羧酸循环的能量计量4.1.7 TCA反应阶段的反应方程式和化学计量关系注意:现在有新的理论,计算结果差别较大。2022/10/15酵解阶段: 2 ATP 2 1 NADH兑换率 1:3 (或2)2 ATP2 (3ATP或2 ATP )三羧酸循环:2 1 GTP 2 3 NADH 2 1 FADH22 1 ATP2 9 ATP2 4 ATP兑换率 1:3兑换率 1:3丙酮

10、酸氧化:2 1NADH兑换率 1:32 3 ATP总计:38 ATP或36 ATP1摩尔葡萄糖完全氧化产生的ATP数量2022/10/15是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径;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联系的枢纽;为其它物质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为呼吸链提供H+ + e。4.1.8 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2022/10/15乙酰CoA 柠檬酸 草酰乙酸 琥珀酰CoA -酮戊二酸 异柠檬酸 苹果酸 NADH FADH2 GTP ATP 异柠檬酸 脱氢酶柠檬酸合酶 -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ATP +ADP ADP +ATP 柠檬酸 琥珀酰CoA NADH 琥珀酰CoA NADH +Ca2+ Ca2+ ATP、AD

11、P的影响 产物堆积引起抑制循环中后续反应中间产物变构反馈抑制前面反应中的酶 其他,如Ca2+可激活许多酶NAD+ Ca2+ 4.1.9 TCA循环的调控2022/10/15乙酰CoA 柠檬酸 草酰乙酸 琥珀酸 -酮戊二酸 异柠檬酸 苹果酸 乙醛酸 4.1.10 乙醛酸循环延胡索酸 异柠檬酸裂解酶苹果酸合成酶乙酸 乙酰辅酶A合成酶2022/10/15 1860年,巴斯德发现,在厌氧条件下高速糖酵解的酵母若通入氧气,则葡萄糖消耗的速率急剧下降,厌氧酵解所积累的乳酸迅速消失,在这种缺氧的同时,葡萄糖消耗减,乳酸堆积终止的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 原因:在氧存在的情况下,氧化磷酸化使NADH的H+不再转

12、给丙酮酸生成乳酸而是转给氧,并产生大量ATP。丙酮酸进入TCA循环使柠檬酸浓度增加,由于高含量的ATP和柠檬酸变构抑制磷酸果糖激酶的活性,从而减缓了糖酵解速度和TCA循环的速度。4.1.11 巴斯德效应(Pastuer effect)2022/10/154.2.1 D- 核糖的主要用途 D- 核糖多用于合成VB2, VB2 广泛用于食品、饲料、制药和化妆品等行业; D-核糖还可用于合成IMP和GMP等食品香味促进剂 在医药工业中D- 核糖是合成类固醇、前列腺素类、维生素 的结构类似物、萜类化合物的初始原料4.2 D-核糖发酵2022/10/154.2.2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D-核糖的历史与现状1

13、951 年Simonart 和 Godin首次报道了发酵法生产 D-核糖1966 年, Saito 和 Sugiyama报道了食爬虫假单胞菌( Pseud monas reptilivora ) 在30 oC通气培养72 h 发酵液中能积累D-核糖 0.72 g/L。1971 年, Sasajima 和 Yoneda报道了芽胞杆菌属细菌的转酮酶缺陷株在最适的发酵条件下, 发酵液中可积累D-核糖35 40 g/L。1976 年,Sasajima 等人,不产芽孢的突变株, 70 g/ L1990 年, 星野达雄等人, 枯草芽孢杆菌突变株,118. 8 g/ L主要生产厂家:德国BASF,Merk;

14、瑞士Hoffmann-La Roche; 美国Pfizer;日本Takeda化学工业株式会社80 g/L2022/10/155-磷酸核糖5-磷酸木酮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酸5-磷酸核酮糖7-磷酸景天酮糖3-磷酸甘油醛6-磷酸果糖4-磷酸赤藓糖3-磷酸甘油醛(6-磷酸果糖)核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莽草醛VK,COQ,phen-AA4.2.3 D-核糖的生物合成路径和育种思路核苷酸、辅酶2022/10/15 1、出发菌株选择 芽孢杆菌属的细菌转酮酶缺陷突变株积累D-核糖具有普遍性。而E.coli、鼠伤寒沙门氏等细菌的转酮酸缺陷突变株并不积累核糖,因此多采用芽孢杆菌属细菌。4.2.

15、4 D-核糖发酵的代谢育种技术2022/10/152、转酮酶缺陷突变株的分离(选育) 选育不利用D-葡萄糖酸或L-阿拉伯糖的突变株,因为D-葡萄糖酸和L-阿拉伯糖必须通过磷酸戌糖途径进行代谢,若转酮酶发生缺陷,那样菌体自然也就不能利用D-葡萄糖酸或L-阿拉伯糖。 选育莽草酸缺陷突变株 选育L-Trp-、L-Tyr-、L-Phe-、CoQ-、Vk-或Vm-、 4-磷酸赤藓糖营养缺陷型、 转酮酶缺陷型、转醛酶缺陷型。2022/10/15 1989年,Kishimoto 选育到的短小芽孢杆菌产量达到92 g/L 1997 年邓崇亮等通过紫外线和甲基磺酸乙酯诱变选育莽草酸营养缺陷型菌株发酵 72 h

16、产核糖 55 g/L。 1999 年谢红等用紫外线照射筛选到一株草莽酸缺陷型枯草芽孢杆菌, 产D- 核糖42 g/L 以上 46.6 g/L2022/10/153、其它标记 在维持转酮酶缺陷的情况下,进一步诱变使菌体带上具有高葡萄糖脱氢酶活性、高葡萄糖酸激酶和丧失孢子形成能力,可使D-核糖大量积累。2022/10/15 小林等人将葡萄糖脱氢酶基因克隆到载体质粒PHY300PLK中,然后转化到枯草芽孢杆菌中去。构建扩增葡萄糖脱氢酶的D-核糖工程菌,350C发酵80 h可积累D-核糖49 g/L 。 4、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D-核糖工程菌株2022/10/15发酵培养基:碳源:葡萄糖、D-甘露糖、

17、山梨醇、D-甘露醇、麦芽糖、 乳糖、甘油、 糊精、可溶性淀粉等。氮源:干酵母、酵母膏、牛肉膏、蛋白胨 、玉米浆 、(NH4)2SO4其他:磷酸盐,碳酸盐,适量微量元素。 要在好氧条件下,pH中性,温度37 0C 。 5、发酵控制2022/10/15D-核糖典型发酵过程曲线2022/10/15 The comparation of the perform of B. subtilis SPK1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at the late-exponential phase). Dry cell mass, glucose, xylose, D-ribose,

18、DO, pH, feed rate 46.6 g/L23 g/L2022/10/15Optimized fed-batch fermentation of B. subtilis SPK1were 2.0 and 1.2-fold high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in a simple batch fermentation.2022/10/154.3 柠檬酸发酵 柠檬酸化学名称2-羟基丙三羧酸,英文名citric acid,分子式C6H8O7。无色或白色晶体,无臭,味极酸,易溶于水和乙醇、微溶于乙醚、水溶液呈酸性反应。2022/10/154.3.1 柠

19、檬酸合成途径的发现1893年,C. Wehmer发现Penicillium能积累柠檬酸 1913年,Currie发现黑曲霉能在高浓度糖上合成柠檬酸 1940年,Krebs发现 TCA过程;1953年,Jagnnathan证实黑曲霉中存在EMP途径所有酶; 1954年,Shu提出葡萄糖分解代谢中经80% 走EMP途径;1954-1955年,Ramakrishman和Martin发现黑曲霉中存在 TCA循环。1958年,Medomough发现黑曲霉还存在着HMP途径的酶, 但HMP途径主要存在与孢子形成阶段。 2022/10/15 大多数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都能合成柠檬酸,正常生理状况下很少积累柠檬

20、酸。 工业生产几乎都是用黑曲 霉作为生产菌,黑曲霉产酸量高,转化率也高。且能利用多种碳源,因而是柠檬酸生产的最好菌种。 用石油副产品为原料生产柠檬酸,主要以假丝酵母属为生产菌种,其次是毕赤酵母、球拟酵母、汉逊氏酵母和红酵母属的一些种。2022/10/154.3.2 行业简介 目前,我国柠檬酸行业从产量上位居世界第一,从技术上,在国际上也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并领先于其他国家. 2022/10/152022/10/15乙酰CoA 柠檬酸 草酰乙酸 琥珀酸 -酮戊二酸 异柠檬酸 苹果酸 乙醛酸 4.3.3柠檬酸生物合成途径延胡索酸 乙酰CoA 丙酮酸 葡萄糖 EMP2022/10/15 葡萄糖经由E

21、MP途径生物合成柠檬酸时,葡萄糖分子经过碳架断裂及重组,但没有碳原子损失,理论转化率106.7%。2C6H12O6+3O2-2C6H8O7+4H2O 葡萄糖经由HMP途径生物合成柠檬酸时,葡萄糖损失1个碳原子,理论转化率88.9 %。 2022/10/15乙酰CoA 柠檬酸 草酰乙酸 琥珀酸 -酮戊二酸 异柠檬酸 苹果酸 乙醛酸 柠檬酸合成酶磷酸烯醇式 丙酮酸羧化酶丙酮酸羧化酶乌头酸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裂解酶 4.3.4柠檬酸 发酵机制延胡索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 乙酰CoA 葡萄糖 CO22022/10/154.3.9 柠檬酸发酵的代谢控制育种1、出发菌株的选择2、选择透明圈大的突变株。 如:平板:10%甘薯 + 2%的琼脂 + 0.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