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1页
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2页
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3页
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4页
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太和中学 卢志虎 从秦开始,中国封建社会在国家组织上都采用了郡县制,通过儒生来组成官僚机构,这便使政治和文化两种组织能力结合起来,实现了一体化结构,从而抑制国家分裂。 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百代皆行秦政制” 毛泽东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 王夫之读通鉴论? 演变的基础和影响演变的因素 基础: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材料一 中国历代的政治制度是奠基于中国的土壤之上的,必然体现本国的国情和具有本国的特点,与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诸种社会形态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密不可分。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之所以会采取当时的体制和结构形

2、式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是一定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物,经过当时社会政治实践检验的。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阅读材料思考:影响政治制度演变的因素。 汉初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刘邦分封同姓王,以为依仗刘氏天下一家的格局,就能巩固皇权,稳定天下,他分封给同姓诸侯王的土地面积甚至超过了中央直辖的土地面积。结果他死后不过18年,诸侯王就发动了叛乱。 汉高祖刘邦一、中央集权的发展A.背景: 汉初郡国并行 B.汉武帝实行推恩令C.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 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出现王国问题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景帝 七国之乱“推恩令

3、” 瓦解王国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思考:“推恩令”的作用? 后梁:朱温,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后唐:李存勖,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后晋:石敬瑭,原任河东节度使后汉:刘知远,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后周:郭威,原任邺都留守将军五代建立者简历宋太祖赵匡胤与其“黄袍加身”处-河南开封陈桥驿 阅读教材13页思考:与前朝相比宋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哪些创新?共性何在?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原因:吸取前代教训;巩固统治措施兵:_权:_钱:_“杯酒释兵权”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中央掌控地方财权集权利弊

4、收精兵削实权控财权历史情景剧:“杯酒释兵权”976年997年1021年1048年人数(单位:万)北宋禁军激增利: 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弊:权力过分集中,导致臣下不负责任;造成“三冗” “二积”后患一、中央集权的发展(2)唐朝的节度使和藩镇(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3)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4)元朝的行省制度探究: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形成和演变的认识?(1)从汉至元,通过分割、限制地方分权,中央集权不断强化。(2)是曲折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有创新。(3)监督机制的不断强化。(4)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5)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

5、和完善,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汉武帝所用丞相十三人,下狱死者占其半,生者如田蚡、石庆、公孙弘辈,只能装聋作哑,唯命是从而已。以至于讨论出兵边疆的大事,汉武帝竟说太尉“田蚡不足与计”。汉武帝如此重用内朝官,用近臣、内朝来压制宰臣和外朝,所以当他拜公孙贺为相时,贺竟伏地大哭,不受印绶。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少有的。 汉武临终前,召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四人,受遗诏辅少主。而宰相田千秋竟不得受遗诏。(1)汉武帝削弱相权(2)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二、君主专

6、制的演进(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材料: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钱穆国史新论合作学习: 隋唐时期中央行政制度有何创新?三省六部制的实质、特点是什么?它的确立对古代政治发展有何积极作用?合作学习: 三省六部制的实质是什么?它的确立对古代政治发展有何积极作用?实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维护封建统治。特点:三省六部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更重要的是它们之间是相互牵制和互相监督的;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 (3)作用:三省六部既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相互监督,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三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大大加强了皇权专制。它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

7、熟。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1)汉武帝削弱相权(2)唐朝的三省六部制2、君主专制的演进(皇权与相权的斗争)(3)宋朝的中央行政体制宋朝时期的中央行政体制 中书门下枢密院皇帝财政行政军事(三司)度支盐铁户部参政知事(二府)削弱宰相权利皇帝总揽大权(1)汉武帝削弱相权(2)唐朝的三省六部制2、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3)宋朝的中央行政体制(4)元朝的中书省元朝的中书省中书省皇帝吏户礼兵刑工探究:对古代封建社会中央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通过削弱相权,君主专制得到加强;经历了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适应了各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设官分职上既有继承,又有变革;在新旧交

8、替中逐步趋向完善和成熟;对于调节内部机制巩固国家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起了积极作用;它毕竟是统治阶级维护阶级统治的有力工具,是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最强有力的武器。名 称时 期 标 准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汉 朝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品 行门 第才 学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读史感悟: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

9、述观点的看法。评价科举制:积极:打破了贵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有一定合理性;保证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提高创造了条件;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的风尚。消极:科举考试的内容多不出儒学经典范围,特别是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和创造精神的人。合作与探究从汉到元各朝制度演变中从权利的分配和运作上有哪些重大的创新性举措?新在哪里?这些创新又有何意义? 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和作用(一)特点1、中央集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突出表现在地方事权不断分化。2、君主专制得到加强。突出表现在相权相对削弱,君王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二)作用民族凝聚力的增强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抵御外来侵略和保卫本国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集权的发展 君主专制的演进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特点 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 元推恩令 节度使和藩镇 收精兵、削实权、控财权 行省制度 中、外朝制 三省体制 三省六部制 二府三司 中书省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中央集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