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二下册桃花源记【笔记区】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
2、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知识点(一)文学常识积累 桃花源记是 HYPERLINK /view/23932.htm 东晋文人 HYPERLINK /view/7622.htm 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约365年428年),东晋著名诗人。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知识点(二)重点字词句翻译【古
3、今异义】缘溪行(古义: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芳草鲜美(古义:花;今义:气味芬芳)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欲穷其林(古义:穷尽;今义:贫穷)林尽水源(古义:溪水发源的地方;今义:指人们饮用的水的来源)仿佛若有光(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豁然开朗(古义:开阔明朗;今义:乐观,畅快 多形容性格)屋舍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悉如外人(古义:全,都;今义:熟悉)问所从来(古义:从哪里来;今义:向来)便要还家(古义:邀请;今义:表示意愿)咸来问讯(古义:全,都;今义:一种味道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成年男子的配偶)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遂与外人间隔(古义:间离隔绝;今义:空间或时间上的隔绝)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不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古义:邀请;今义:延伸,延长)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够)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指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说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便扶向路(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既出(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处处志之(古义:标记;今义:志气,志向)便扶
5、向路(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对)未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寻病终(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后遂无问津者(古义:渡口,路,探访。文中指访求、探求的意思。今义:唾液)【词类活用】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焉(不复出焉): HYPERLINK /view/500947.htm 兼词,从这里。相当于“于之”,“于此”。志(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进行)标记。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语(此中人语云):名词作动词,
6、告诉黄发(黄发垂髫):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黄发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一词多义】舍:便舍船,从口入(放弃、舍弃,动词)屋舍俨然(房屋,名词)志:处处志之(作标记,动词)寻向所志(标记、记号,名词)寻:寻向所志(寻找,动词)未果,寻病终(随即、不久,副词)其:复前行,欲穷其林(这、那)既出,得其船(他的,代渔人的)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不足为外人道(对,向)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向)之:忘路之远近(的)闻之,欣然规往(代词,指这件事)【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出自本文的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
7、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干扰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理想世界。与世隔绝: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鸡犬相闻: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知识点(三)课文内容、中心、道理启示把握内容理解:1、第一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和沿途所见的美景。 第二段:总写渔人的感受和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社会风尚。 第三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花源家里做客以及辞去的经过。 第四段:写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因迷路而不复得。 第五段:写桃花源没有人再找到。2、作者的愿望:没有
8、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3、中心思想:表达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动乱、和平生活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4、桃花源是理想社会的原因: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人人各尽所能的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友好。【例题一】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作者 ,又名 ,字 ,世称 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 (朝代)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诗 。二、文言实、虚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以注释为主)【一般词语】 缘 芳 落英 缤纷 异 穷 复 仿佛 才 平旷 俨然 属 阡陌 悉、
9、咸 黄发垂髫 怡然 乃 具 问讯 叹惋 延 语(y) 扶 向 及 诣 遣 欣然 规 果 【一词多义】 志 (寻向所志) (处处志之) 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寻 (寻向所志) (寻病终) 闻 (村中闻有此人) (具言所闻) 舍 (便舍船) (屋舍俨然) 作 (其中往来种作) (设酒杀鸡作食) 【通假字】 通“ ”,意思 。 三、文章层次结构内容归纳:文章线索:_。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 第二部分(第2、3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第2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描写了桃源的 和 。第3段:写桃花源人邀请渔人做客及渔人辞去的过程。所见: 、 、
10、 、 、 (环境良好) (生活安定)所闻: 、 (与世隔绝之久)所历: 、 (民风淳朴)第三部分(第4、5段): 写渔人 ,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 的情形。(为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含蓄地表明这个桃花源是虚构的)答案: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饮酒。 二、文言实、虚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以注释为主)【一般词语】 缘沿着,顺着。 芳香花。 落英落花。缤纷繁多样子。 异感到诧异。 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复再。 仿佛隐隐约约
11、,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才仅。平旷平坦开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阡陌田间小路。 悉、咸全,都。 黄发垂髫指老人小孩。怡然形容喜悦。 乃竟然。 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 叹惋感叹惊讶。 延邀请。语(y)告诉。 扶沿,顺着。 向从前,旧的。及到。 诣到。 遣派。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 果实现。 【一词多义】 志 标记。(寻向所志)做标记。(处处志之)为 (w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w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寻找。(寻向所志)随即,不久。(寻病终)闻听说。(村中闻有此人)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sh)舍弃,放下。(便舍船)(sh)房舍。(屋舍俨然)作 劳作。(其中往来种作)
12、做。(设酒杀鸡作食)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四、文章线索: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第二部分(第2、3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第2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描写了桃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风尚。第3段:写桃花源人邀请渔人做客及渔人辞去的过程。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良好)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生活安定)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之久)所历: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民风淳朴)第三部分(第4、5段): 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为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
13、色彩,含蓄地表明这个桃花源是虚构的)【例题二】桃花源记(节选)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9、下面并列两句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其一人专心致志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何陋之有C、问所从来,具答之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D、不足为外人道也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2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 (2分)便
14、要还家,设酒杀鸡做食。 21、引用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桃花源中的社会风尚。(用自己的话概括说) (3分) 19、B(3分)20、桃花源中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2分)21、热情好客 和睦相处 追求和平,厌恶战争(3分) 【例题三】桃花源记孔子过泰山侧比较阅读【甲】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15、,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
16、:“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壹:真是,实在。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7. 请用两条“/”给文段乙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昔 者 吾 舅 死 于 虎 吾 夫 又 死 焉 今 吾 子 又 死 焉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乃不知有汉/乃记之而去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C. 渔人甚异之/忽啼求之,父异焉D.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9.
1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_(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_10.下列对两个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文段通过表现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作者心目中的“乐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B甲文中,桃花源中人对渔人的盛情款待,表明桃花源是个和平富足的社会。C乙文段中妇人宁与老虎为伴,死于虎口,也不愿去接受暴虐者的统治,是因为社会政治的残暴专横,不堪忍受。D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记叙;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虚构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正面衬托的手法突出主题。答案:7.昔 者 吾 舅 死 于 虎 /吾 夫
18、又 死 焉 /今 吾 子 又 死 焉(2分)8.C(3分)(A竟然/于是,就;B类/类似,对感到诧异隔绝,断绝绝妙,独一无二)9.()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相互听见(2分,关键词“阡陌”“交通”)()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情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惋惜起来。(2分,关键词“具”“叹惋”)10.D.(反面衬托)(3分)【参考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的很伤心。孔子用手扶著车轼侧耳听。他让子路前去询问说:“听您的哭声,真像轼一再遇上忧伤的事。”妇女于是说道:“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孔子说
19、:“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孔子对子路说:“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例题四】桃花源记雪窦游志比较阅读【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20、,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 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注:涩:不通畅。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陇:通“垄”。牧竖:牧童。髹(xi
21、)书:用赤黑色的漆写。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便要还家 (2)阡陌交通(3)曳舟不得进 (4)遂缘小溪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分)(2)樵童牧竖相征逐。 (2分)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异 渔人甚异之 使内外异法也B舍 便舍船 屋舍俨然C去 停数日,辞去 乃记之而去D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策之不以其道9【甲】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10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3分)答案:6.(4分,每个词1分)(1)要通“邀”,邀请 (2)交错相通 (3)牵
22、、拉 (4)于是,就7.(1)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不要)说魏朝和晋朝。(2分)(“乃”和“无论”,错译一个扣1分)(2)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2分)(樵童、牧竖 ,征逐,错译一个扣1分)8.C(3分)9. 寄托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2分)10.山阻水隔,很难进入。 自然环境优美,田同风光如画。 人们生活安宁和乐。 (意思对即可。每条1分,共3分)【习题一】桃花源记霍光传比较阅读(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
23、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令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就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主人乃寤而请之。 (选自汉书 霍光传)【注释】突:烟囱。嘿然:不说话的样子。嘿,同“默”。录:录用,这里指邀请。乡:同“向”,从前。寤:同“悟”,醒悟,觉悟
24、。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是哪一项?( )(2分)A 遂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B 不足为外人道也 / 道不通C 客有过主人者 / 岂他人之过哉D 不者且有火患 / 以为且噬己也9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 )(2分)A便要还家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C幸而得息 D曲突徙薪亡恩泽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更为曲突,远徙其薪。(2)不弗牛酒,终亡火患。11下面两个句子中的“乃”意思是否相同?结合文意,说说你的理解。(2分)(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主人乃寤而请之。12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的主人为人处世有哪些不当之处。答案:8.D9.B10.(1)
25、把烟囱改为拐弯的,搬走柴草,使他们远离(2)不用破费杀牛置酒,始终也不会有火意。11.不相同。“竟然”的意思。桃花源中的人跟随先世来到这里,不愿出去,与世隔绝,对外面的情况一无所知,在渔人看来不可思议,感觉惊讶。“才”“终于”的意思。主人一开始没有邀请客人,知道邻居提醒,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12.不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习题二】陶渊明桃花源记与苏轼和桃源诗序比较阅读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乙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苏轼和桃源诗序注释:多过其实:很多都夸大其词。 寿:长寿。 五味:这里指日常的调味品。5解
27、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无论魏晋( ) (2)便扶向路( )(3)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 ) (4)或至百二三十岁( )6找出与甲文“具答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辍耕之垄上B无丝竹之乱耳C奉命于危难之间D属予作文以记之7翻译下列句子。(4分)(1)不足为外人道也。 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8通读甲乙两文,完成(1)(2)小题。(6分)(1)甲、乙两文写再寻“桃花源”,各有怎样的结果?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2分)(2)对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苏轼认为“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你对桃花源记有何看法?请简要说说。(4分)参考答案:5. (4分)(1)不要说,(
28、更)不必说 (2) 沿,顺着 (3)通“只”,只有 (4)有的(人)6(2分)D7(4分)(1) (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2)又说杀鸡作为食物,哪里有仙人杀生的?8. (1)示例:甲文再寻桃源,“不复得路”。乙文再寻桃源,“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2)(4分)例一:我觉得桃花源是陶渊明心灵的真实存在。桃花源里景美人美,没有纷争。虽然看似一个似有似无,亦真亦幻的所在,但它是陶渊明心灵酿出的一杯美酒,是他留给后世美好的向往。所以我们直到今日仍以“世外桃源”来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例二:我和苏轼的看法相似,世上所传说的桃花源很多都是夸大其词的。当太守找到桃花源,那里早
29、已变成名利争夺场了。陶渊明文中渔人太守后再寻桃花源,结果是不复得路,后世人遍寻不得,以致无人问津。是因为桃花源只是他心灵和理想的一种寄托,而非现实的存在。例三:我认为桃花源寄寓了陶渊明对于理想世界的一种美好愿望。这是对现实的不满,也是对现实的弃绝。桃花源中是一个没有赋税,人人平等的社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幼皆有所养。这是当时知识分子的一个社会理想,虽然不太可能实现,但是却有其积极意义。【习题三】桃花源记昨梦录比较阅读【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30、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31、)(1)渔人甚异之(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屋舍俨然( ) (4)老人引杨氏入山 (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忘路之远近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B、以耕以蚕以数谏故C、杨氏谢而从之 水落而石出者 D、不可取食于人也 生于忧患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13甲乙文段都以人物的 为线索,甲文段按 顺序进行记叙描写,乙文段是通过来描写洞内生活情况的。(3分)14甲乙文段所写的农民生活是有共同之处的,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共同点吗?你相信两文段所写生活的真实性吗?为什么?(4分)答案:10(2分)(1)觉
32、得奇怪 (2)类 (3)整齐的样子 (4)带领11(2分) A12(2分)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错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13(3分)行踪 空间 人物对话14 (4分)第一问: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定、自给自足的原始农耕生活。第二问:不真实。这样的生活,只是表达了人民渴望过上平等、安宁、幸福的美好生活的愿望,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中只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习题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
33、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
34、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
35、,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萧统陶渊明传)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 麾:指挥B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致:招致,使来C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造:前往,到D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耻:以为耻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A.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乐琴书以消忧B.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 乃瞻衡宇C.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 既自以心为形役D.即便就酌,醉而归 觉今是
36、而昨非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4.文言文中,传主陶渊明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概括。(4分)【解析】1. A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知 “麾”通“挥”,甩掉,扔掉。2. 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为”“其”“以”“之”四个常见文言虚词,结合具体用法和语境可知 A项,都是连词,表目的;B项,连词,于是就;副词,才 C项,之:动词,担任;介词 被 D项,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3.(1) 你每天的用度,要自给自足。现
37、在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2) 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关键字:(1) “费”“力”“薪水”“善遇” (2)“苦”“同志”。4.卓尔不群、任性而为、率真质朴、清高自傲、钟情田园、厌恶官场等。一点1分,共4分。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了对文中人物“传主陶渊明”的形象鉴赏、性格把握。要提炼人物的性格,一定要结合文中事例或人物的言行去概括,不要脱离原文去做。如,陶渊明
38、向往的社会是和平与安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淡泊高远,无身外之求的人生;喜爱的人生环境,也是恬静而充满自然之趣的乡村。由于这些追求,使他大多数的田园诗呈现出冲淡平和、旷洁悠远的外貌,但其背后却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恶与不安,对人生短促、身感无所感的焦虑。所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参考译文】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官职名)。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比
39、,当时的人称这本书为实录。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没有前去任职。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江州刺史(官职名)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都被他扔掉了。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官职名),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弹琴唱歌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仆人给他的儿子,写信
40、说:“你每天的用度,要自给自足,现在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官府的公田都让人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天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地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赋。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官职名),没有前去任职。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动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田地间邀
41、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起身。起初颜延之(人名)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官职名),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治安郡做官,经过浔阳(地名),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来就能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那天在房子边上的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弹拨一番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
42、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官职名)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到头上。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陶渊明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耻于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自从宋高祖(南北朝时期的宋,宋高祖刘裕)的基业渐渐兴盛,再也不愿意做官。元嘉(南北朝宋文帝年号)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世号叫做“靖节先生”。 复习任务【童生试】一、用原文语句回答: 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
43、的语句是: 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 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 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 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 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第一段描写桃花林有什么作用? “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 3.“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8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9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
44、外人道也”? 10. 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1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那些内容? 1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一下这个“世外桃源”的美妙。 A B C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5、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 答: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 答: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 答: 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 答: 初极狭,才通人。 5. 答: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6 答: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7. 答: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8 答: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
46、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9 答: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10 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11 答:“如此”包括渔人自己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村中人的生活情况,以及他归途中作记号的事。12答:1)自然环境优美社会环境安宁、民风淳朴。百姓生活富足、和乐。【乡试】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8分)【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47、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大道之行也)【乙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
48、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桃花源记,有改动)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故人不独亲其亲。()(3)缘溪行,忘路之远近。()(4)停数日,辞去。()10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译文:(2)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译文:11【乙文】中三处画线句子分别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甲文】所阐述的“大同”社会的理想生活?(选答两处) 12【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 参考答案: 9(1)通“举”,推举,选举;名词的意动用法
49、,以为亲人;顺着,沿着;(4)离开。10(1)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2)渔人见到这片景色很是惊异,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11(1)写桃花源里田园风貌,一派富足宁静的景象;(2)写桃花源中人过着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3)写桃花源中人家家都友好好客。12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乙文“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甲文“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甲文侧重于议论(或“阐述”),乙文侧重于记叙(或描写)。【会试】【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50、,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黑的词。(3分)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跆拳道》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安装工程造价软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色彩的感染力》课件
- 甘肃中医药大学《特效短片制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沙宣公关分析》课件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体验亲情6散步高效教案新人教版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第二框活出生命的精彩教案新人教版
-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一5.3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课时练冀教版
- 《献给我的朋友》课件
- 绿色医院低碳运维促节能降耗课件
- 审计常用法规培训课件
- 健康指南知己知彼了解你的身体质量指数BMI
- 主题二:拥军优属心连心 课件 2023-2024学年广州版初中劳动技术九年级下册
- 肾积水护理查房
- 海洋技术与海洋装备发展
- 智慧火电厂整体解决方案
- 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竖式计算练习400题及答案
- 电厂锅炉炉膛烟道内部作业三措两案
- 收费站(所)事故隐患排查清单
- 驾驶证学法减分(学法免分)题库及答案(200题完整版)
-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