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物一权原那么质疑内容论文摘要:我国物权法中应确立哪些根本原那么,为物权立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物权性质确实认,是坚持一物一权原那么,还是改采物权绝对原那么,抑或将其分解为多项原那么,学界有不同的认识。本文对一物一权主义的多种阐释进展分析后认为,无论是在广泛的意义上还是在严格的意义上,将一物一权作为整个物权法的根本原那么来定位,均有不妥;关于物权性质的根本原那么,应是物权绝对原那么,一物一权主义中的客体特定与效力排他等内容可以归并于该原那么之中。 论文关键词:物权法 根本原那么 一物一权 物权绝对原那么 我国的物权法正在制定之中并方案于明年初颁行。为确立法律的根本构造体系和表达其根本理念与精神
2、,并便于学习、掌握和适用,依我国立法之惯例,物权法中也拟于总那么部分对其根本原那么作出较为系统的规定。对于我国物权法中应确立哪些根本原那么,学界有不少的讨论,但在观点上既有共识也有分歧,至今尚未达成完全一致的认识。我们认为,物权法中最根本、最重要、最具特点的制度,莫过于物权的性质、物权的类别、物权的变动三个方面。循此思路,经对物权制度根本理念和规那么的合理归并与整理,笔者曾提出物权法的根本原那么可归纳为三项,即关于物权性质的“物权绝对原那么、关于物权类型的“物权法定原那么和关于物权变动的“物权公示原那么,此三原那么之鼎立,足以支撑起物权法的根本框架。其中,关于确认物权性质的原那么应当如何概括,
3、是物权绝对原那么,还是一物一权原那么抑或其他,目前尚有较大争议,较多学者所主张的仍然是一物一权原那么。有鉴于此,特撰本文对一物一权主义进展剖析、对其在物权法上的根本原那么之地位提出质疑,并对取而代之的物权绝对原那么的涵义作出阐释。一、一物一权主义与一物多权和多物一权现象 物权是直接支配特定的物并得对抗任何人的绝对性权利,为明确其效力并使其支配的客体范围特定、便于公示,确保物权的实现及维护交易的平安,自罗马法以来的物权法理论上遂抽象出“一物一权主义。而国内学者对该主义似乎尤其偏好,诸多物权法著述将其奉为物权制度的一项根本规那么。此点,已为众所周知。 不少初习物权法者,就字面涵义来理解“一物一权,
4、认为其是指一物之上,只能存在一个物权,一个物权的客体也仅以一物为限。但在近现代社会,一方面有物权法上一物一权主义的奉行,另方面,因应现实生活之需要,“多物一权与“一物多权现象却又大量出现并获得了法律的普遍成认。例如:连绵不断的土地本属物理意义上的一物,却被人为地于土地登记簿中分为数宗,并归属于不同的主体;一幅土地上得有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地役权或称邻地利用权及地表上下之空间权等并存,形成土地上之物权权利群或权利束;一幢建筑物得区分其单元、楼层及房间而由不同的所有权人获得专有部分的所有权及共用部分的共有权;法人财产权及法人所有权概念时常被提及,且通常被认为系法人对其所有的动产、不动产及知识产
5、权、债权等财产的“集合体享有的一种综合性权利或“财团所有权,与此相似,夫妻与家庭共有财产所有权通常也被认为是对家庭所有的全部财产作为一个整体而享有的所有权;在成认典权为用益物权之一种的立法上,允许典权人于典期内将典物转典,从而在同一典物上并存原典权人的典权与转典权人的典权;数项财产可以共同作为抵押物一并设定抵押权,企业那么可将其所有的不同种类的财产作为集合体设定“企业担保或“财团抵押;一物之上,得设定数个抵押权,动产之上那么得发生抵押权与质权及抵押权与留置权的并存,甚至一项动产之上还可能发生原质权与转质权的并存及留置权与留置权的并存,等等。面对这些现象,假设仅从字面意义来简单对待一物一权主义,
6、显然难得其解,以致困惑丛生。 实际上,这些现象的存在,也引起了理论界对传统物权制度中一物一权主义的深层考虑,并引起了其确切涵义终究应如何理解、在物权法中的根本原那么之地位是否动摇等问题的讨论。二、一物一权主义涵义界定上的分歧一对一物一权主义之要旨的不同归纳 尽管一物一权是物权法上的耳熟能详的名词,但关于其要旨如何,并非没有认识上的分 歧。诸种学说观点可以概括为三类: 其一,物权客体特定论。持此论者认为,所谓一物一权主义,又称为物权客体特定主义,是关于物权客体的原那么或者说是对物权客体的根本要求。对于其涵义,有的谓:“系指一物上仅能成立一所有权,一所有权之客体,以一物为限而言。推而言之,一物只能
7、有一权,故物之一部分,不能成立一物权,一物就有一权,故数个物不能成立一物权,物权之计算以一物为单位。“依此原那么,一个物权之客体,应以一个物为限,在一个物上只能成立一个所有权。 也有的学者认为:一物一权主义“是指一个物权的客体应以一物为原那么,一物之上不能同时并存两个以上互不相容的物权。 或者表述为“一个物权客体应以一物为原那么,一个所有权或他物权不能存在于数个物之上。 以物权客体特定主义来认识一物一权,莫如将其倒置而称为“一权一物更为贴切。 其二,物权效力排他论。持此论者认为,一物一权是物权的绝对效力或者排他效力的表现,是对物权排他性的形象表述。其本来要表达的意思,为“一物之受骗然不可存在两
8、个以上的所有权,也不可存在两个以上种类一致、效力一样的用益物权或者担保物权。或者说“意指同一标的物之上不得设立内容和效力互不相容的两个以上物权,尤指一物之上只能存在一个所有权。 其三,客体特定与效力排他论,或谓综合论。不少学者在解释一物一权原那么时,并不单独强调其是指物权的客体特定性或者是效力上的排他性,而是两者兼顾,将其表述为“是指一个物权的客体原那么上应为一物,在一物之上只能存在一个所有权,并不能同时设定两个内容互相抵触的其他物权。也有学者明确提出,一物一权原那么实际上包括物权的排他性原那么与物权客体特定性原那么两个方面的内容,因此以物权的排他性原那么或物权的客体特定原那么来代替一物一权原
9、那么,均有不妥。12在王利明教授主持拟定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第4条中将一物一权原那么表述为:“一物之上只能设定一个所有权。一物之上不得设立两个以上内容相冲突的物权。二对“一物与“一权之涵义的不同解释 详细到一物一权主义中的“一物与“一权应如何界定和理解,学者们的见解也存在着差异: 关于“一物的认识,可以概括出“客观一物论与“观念一物论两种不同观点。遵守罗马法原有精神的客观一物论者认为,物权的客体应限于特定的、独立的一物,集合物上不能设定所有权或其他物权,物的一部分或物的成分一般也不能成为物权的客体。对于集合物上成立一个所有权与设定财团抵押以及建筑物的区分所有权、土地的观念划分等现象,或者
10、对“一物进展特殊解释,或者作为一物一权原那么的例外情况来认识。13 更多的学者那么持观念一物论,认为物权客体的特定性和独立性的衡量标准,与其说是物理上的,莫不如说是社会的一般观念上的、交易上的、法律上的。一个物具有物理上的特定性和独立性,固然为特定和独立之物,能成为物权的客体,即使不具有物理上的特定性和独立性,但在交易上认为具有特定性独立性之物,法律即可加以确认,允许它成为物权的客体。14也即是说,一物一权中的“一物,是指“法律观念上的一个标的物,它既可以是单一物,也可以是合成物或集合物,而不限于客观事实上的一个独立物。15 关于“一权的意义,也有两种不同见解。有的坚持罗马法之传统,认为一物上
11、之“一权,仅指一个所有权可简称“一物一主论;也有的解释说,在现代法中该“一权并不仅限于指所有权,也包括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在内,亦即一物之一权,是指一物之上不能同时存在两个以上的所有权,也不能并存两个以上内容、效力相抵触的物权可简称“相斥物权不得并存论。三、两种意义上的一物一权主义之要旨 对以上诸种学说和认识,我们将其大别为“广泛意义上的一物一权主义和“严格意义上的一物一权主义两大类。一广泛意义上的一物一权主义之要旨归纳 依多数学者之见,在以所有权为中心的罗马法上,一物一权中的“一物,原那么上是指物理上或客观上独立、特定的一个有体物;“一权亦仅指一个所有权亦即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一物一权主义。而在
12、现代生活中及法律观念与法律理论上,“一物的衡量标准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是指在“法律观念上具有特定性与独立性的一物。客观上的一个独立物,自可成为一个物权的客体;客观上、物理学意义上的一物,可以在法律观念上被分解为或者说被视为数物如建筑物之区分所有权、土地通过登记的观念区分等;客观上或物理上独立的数物,法律观念上也可视为一物,而在其上设定一个物权如集合物所有权、数物的一并抵押、财团抵押等;物之部分或成分,假设与物之整体别离或具备独立之经济价值而有排他的可能性如取自土地之砂石、地上及地中之空间,亦可为物权之客体。另外,现代法上作为物权客体的物,已不限于有体物,无体物和权利,也可成为物权的客体。随着“以
13、物之所有为中心转向以物之利用为中心和他物权制度的兴隆,现代法上所谓一物一权主义中的“一权,也不应再局限于所有权,而应指包括所有权与其他物权在内的各种物权,其意义也不再拘泥于一物之上只能有一个物权,而是强调一物之上不得并存两个以上内容、性质相抵触的物权。对此种理解,我们将其称为“广泛意义上的一物一权主义。其要义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四个要点: 第一方面,为“一权一物,即一项物权的客体原那么上须为特定、独立的一物。其要点之一,是一个物权的客体原那么上应为法律观念上的一物;要点之二,尚未与物之整体别离的物之组成部分之上,不能单独设立物权。第二方面,为“一物一权,即一物之上不得并存内容相抵触的两个以上物
14、权。其要点之一,为“一物一主,即一物之上绝不得存在两个所有权但不排斥所有权的共有;要点之二,为“相斥之物权不得并存,即一物之上不得同时存在两个以上性质、内容相抵触的物权。二严格意义上的一物一权主义观念的重申 近来,有学者针对理论界关于一物一权主义在解释上的诸多分歧,提出一物一权主义的准确涵义,应以多数日本及台湾学者的解释为妥当,即:“一物一权是指一物上仅能设定一个所有权,一所有权之客体,以一物为限。而诸多大陆学者所作的广泛解释,并不准确。原因在于,一物一权主义为物权法学说上的归纳,目的仅在表达所有权与其标的之间的关系:其一,物权标的的独立性决定了一物之组成部分不得成立独立的所有权,只有完好的、
15、独立存在的一物上才能成立所有权;其二,物权标的的同一性质决定了所有权必须设定于一个独立物之上,而不能设定于由数个物所构成的集合物上。将“一物一权主义扩张适用于他物权,明显缺乏逻辑支撑,因为一物之上显然不止仅能存在“一权,而是可以有“数个物权并存。严格意义上的一物一权论者还认为:因有对一物和一权这种限定,那么以集合物上得设定“企业担保、“财团抵押等新型担保物权为由,认为其构成对一物一权主义的挑战或认为一物一权主义应予修正的观点,理由并不充分。因为集合物之抵押权与集合物之所有权,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法律成认一个抵押权得设定于集合物,不等于成认集合物上得设定一个单独的所有权。基于交易的方便或经
16、济价值、整体效用上的需要,数个不同种类的物得被“捆绑起来作为集合物而成为“一项交易的标的,但并不等于集合物必须被视为一个独立物,更不等于集合物上必须设定一个单独的所有权。将集合物作为一个独立物并成立单独的所有权,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因为,在以集合物为标的交易中,构成集合物之组成部分的各个独立物,其所有权的变动并不因其为集合物的构成部分而与其他同类物有所不同:集合物中不同之不动产的物权变动仍须个别进展,集合物中的动产,如无特别约定,其所有权变动也只能依每一单独动产的交付而完成。尤其是,假设非要将集合物作为一个整体而设定一个集合物的所有权,那么还必须圆满答复这样一个问题:构成集合物的各独立物上的所
17、有权到哪里去了? 重申本来或严格意义上的一物一权原那么的学者,还对一些学者借论证集合物上得单独设定一个统一的所有权而为双重所有权理论或者变形的双重所有权理论寻找某种新的根据的倾向,以及所谓的“法人财产双重所有权理论提出了尖刻的批评,并说明“一物一权,不可动摇的态度。16 我们认为,以上阐述中关于一物一权的应有涵义及集合物上不能成立单独所有权等观点的论证颇为深化、精到,值得重视。不过,此“严格意义上的一物一权主义观念虽值肯定,但其是否就一定应居物权法根本原那么之“高位,仍有讨论的余地。四、一物一权在物权法中的根本原那么地位质疑一一物一权原那么的坚持论、修正论与舍弃论 在物权法理论以及我国物权法的
18、制定中,对于应当如何对待传统制度上的一物一权原那么,目前的观点可大别为坚持论、修正论与舍弃论或称取代论三种不同的主张。 如前所述,坚持论与修正论者均主张仍应将一物一权主义奉为物权法的一项根本原那么。坚持论者中,采“严格意义上的一物一权主义观点的学者,认为多物一权、一物多权现象与一物一权主义并不冲突,根本不构成对一物一权原那么的挑战,故而本来意义上的一物一权原那么应当坚持且“不可动摇。但也有不少学者主张将多物一权、一物多权等现象作为一物一权原那么的“例外情况来认识或谓一物一权原那么的缓和、相对化。持“广泛意义上的一物一权主义认识的学者,有的认为这种广泛的解释就是一物一权主义的本来涵义,也有的主张
19、此系因应现代社会开展的现实需要,而在理论上和立法上对一物一权的涵义所作出的新解释。其目的均在于自圆其说,以求在坚持一物一权原那么的同时对多物一权、一物多权现象作出合理说明。我们认为“严格意义上的一物一权主义之理解,应为对该主义本来涵义的准确解释,以此为判断基点,那么广泛意义上的一物一权主义,实际上是对一物一权主义内涵的扩张、修改或着说是对其理念的“修正,故此将其称为“修正论。 一物一权主义的舍弃论者,那么主张废弃一物一权主义,至少不能继续使其高居物权法根本原那么的地位,但其中仍有价值的一些内容,可由物权客体特定原那么及物权效力排他原那么或物权绝对原那么取而代之。17甚至还有学者进一步认为,一物
20、一权原那么即使在所有权制度中也已过时、应当废弃。18二一物一权主义在物权法上的应有地位 笔者根本赞同舍弃论或取代论者的主张。在我们看来,假设是在字面意义上理解一物一权,而对一物多权、多物一权现象以“例外情况来为解释,那么因例外情况实在是太多,足以动摇其“根本原那么的地位;假设以“广泛解释论或“修正论者的主张赋予一物一权新的涵义,着实已游离其原有旨趣,有削足适履之嫌,而且,寻出种种理由来解释多物一权、一物多权现象,不仅解释上颇非周折,而且也与一物一权的粗浅、直观、练达的字面意义相去甚远,既无必要和实益,也难以使人信服初学者还可能产生迷惘,且容易引起歧义,在理论中产生误导。而假设是在“严格意义上坚
21、持一物一权原那么,虽然解释上符合其本来涵义,且逻辑明晰,堪值信服,但由于其适用对象的限定性,因此恐怕只宜降格定位为所有权制度的原那么,而非整个物权法的根本原那么。在早期物权法上,系以所有权为核心来构筑物权制度,所有权具有绝对重要的地位,故当时认一物一权为物权法的根本原那么,尚属允当。而今日之物权法制度,已“从所有为中心转向以利用为中心,他物权成为物权法中最为活泼和重要的内容,如此,仍使仅适用于所有权而并不适用于他物权的“一物一权居于整个物权法的根本原那么之地位,显有不妥。 故此,笔者主张在物权法根本原那么体系的构建中,舍弃传统法上的一物一权原那么。当然,舍弃一物一权原那么,决不等于否认物权客体
22、的特定性与效力的绝对性和排他性之固有属性,惟将此内容包含于物权特定原那么、物权排他性原那么或一并统归于物权绝对原那么之中而已。另外,笔者认为在所有权制度中,一物一权主义还有其适用价值:其一,一物之上只能有一个所有权,是所有权的性质本身所决定的,此点必须成认;其二,在所有权制度中明确一物一权原那么和理念,可以为摈弃“双重所有权理论提供重要的理论根据;其三,现代高层住宅所产生的区分所有权现象,并不违犯对“一物的限定性要求,事实上此与土地的分割所有系同类情况,而土地的分割所有,自古至今莫不如此,在罗马法上也并不认为其违犯了一物一权原那么或者是其“例外情况。因此,笔者不赞同在所有权制度中也彻底抛弃该原
23、那么的主张。五、物权绝对原那么的涵义阐释一物权绝对原那么的意义 物权绝对原那么,是对物权所固有的根本属性确实认和申明,质言之,即是对物权法上关于物权为直接支配特定的物、仅凭权利人本人的意思及行为即可实现且得对抗任何人等特性予以确认的一系列规那么的概括。正是基于对物权的特有属性确实认,才有了物权与债权分野、物权制度与债权制度的差异及物权法与债权法的分立,因此,物权绝对原那么应为物权法最根本的原那么。各国物权法上无论是否明定其根本原那么之地位,其本质内容都是有充分表达的,因此认为物权法上有物权绝对原那么,绝非无稽之谈。二关于物权绝对原那么的几种不同理解 在理论上,关于物权绝对原那么的意义,可有最广
24、义、广义、狭义等不同的理解。从最广泛的意义而言,物权绝对性原那么是对物权的全部特性的至高抽象,因此涵盖了其他构造原那么;而自狭义上言,物权绝对性原那么仅指物权的绝对权性和对世权性,并不包含客体特定、效力优先与排他等内容,于此意义上,物权绝对原那么自应与其他构造原那么并列而共同构成物权法的根本原那么体系。19大陆学者孙宪忠先生在其著述中对物权绝对原那么的阐释,大致可认为属于广义或者说中间意义的理解。依其解释,物权绝对原那么Prinzip der Absolutheit或称物权绝对性原那么,即物权权利人绝对行使其支配权的原那么,或权利人对阻碍其支配权的任意第三人绝对排斥的原那么。物权法专家建议稿第
25、2条中关于“物权是直接支配特定的物并排除别人干预的权利之概念规定,同时也就是对物权绝对原那么的宣示。其涵义可从两个方面理解:其一,物权人依自己的意思行使物权具有绝对性,即物权人对标的物有绝对的支配权,除遵守法律之外,物权人可以完全基于自己的意思行使其权利,而不必借助于任何别人;其二,物权排他的绝对性,即确定某人对某物享有某中物权,也就同时排除了其他任何人对该物享有同样的物权,权利人并可以根据其权利排除任何第三人的干预。在与此亲密相关的问题的阐释中,还提到物权的客体须为特定的物、物权优先于债权而实现、法律对物权的全面保护手段等内容。不过,关于物权的客体特定,其是作为一项独立的原那么来认识和定位的
26、。20 笔者认为,对物权的绝对性原那么,如假设从最广义来界定其涵义,那么其内容过于广泛,物权法的其他原那么均将被其吸收,以致形成物权法的唯一原那么,物权法根本原那么的体系将无以构成,对物权法之构造体系的构建也无助益,故不宜采用;而如假设从狭义上来界定物权绝对原那么的涵义,那么与物权的性质严密相关的几项内容势必将被分解,而形成假设干个并列的“详细原那么,物权法根本原那么的体系将会显得庞杂、散乱,此亦非最正确选择。既称“根本原那么,自应对亲密相关的假设干详细原那么予以合理归并,方为允当,如此看来,以物权绝对的上述广义或中间意义解释为根底,并加以适当扩大来界定物权绝对原那么,最为得当。三物权绝对原那
27、么的内容 我们认为,在较广的意义上来界定物权绝对原那么或物权绝对性原那么,将其作为确认物权之性质的原那么来定位,那么对其中的“绝对、“绝对性一词就不能仅局限于从“依自己的意思即可实现的“绝对权一层意义上来解释,而应从支配的可靠性、支配客体的特定性、权利行使的任意性、效力的强大性、实现的自力性及保护的严格性等多重角度来理解。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物权在内容上为对特定的物的绝对支配权。这一层涵义说明:其一,物权是对客体得为直接、可靠、绝对的管领控制的支配权利;其二,由物权的支配权属性所决定,其客体须为特定、明确、详细、既存、独立的有体物特殊情况下权利等也可视为物,此即所谓“物权客体特定原那
28、么。 2物权在行使与实现上具有任意性与绝对权性。这一层涵义说明:其一,物权人行使物权,只受法律的限制,其他那么完全听凭自己的意思,不受别人的干预;其二,物权的实现、物之利益的享受,仅凭自己的意思和行为即可到达,无须借助别人的意思及行为予以协助,义务人只须承担消极的容忍或不为妨害的义务。 3物权在效力上具有对世性与排他性。其涵义包括:其一,物权为得对抗任何人的权利,其义务主体为不特定的一切人;其二,一物之上不得并存两个以上的完全物权所有权,也不得并存两个以上性质、内容相抵触定限物权,在相容物权之间,顺位在先者得压制、排斥顺位在后者而先行实现,此既所谓的“物权排他性原那么;其三,除法律另有特殊规定
29、外,同一物上既有物权又有债权时,物权优先,此即“物权效力优先原那么。 4物权在保护上也具有绝对性。物权人于其标的物之支配领域内,非经其同意,任何人均不得损害或干预,无论何人之擅行侵入或干预均属违法,将发生物权人对妨害的绝对排除力,此即所谓物权保护之绝对性。21其意义可从三方面来理解:其一,物权为得要求世间一切人就其对标的物之支配状态予以尊重的权利,任何人也均负有不得损害、干预的义务;其二,同一标的物上发生数个权利实现上的争议时,物权人之权利得凭借其排他效力及优先效力而得到有效的保障;其三,任何人损害物权时,不问有无过错或是否造成实际损害,物权人均得对之行使物权恳求权,以回复物权应有的圆满状态;
30、于构成侵权行为时,物权人并得对之恳求损害赔偿。显然,物权保护的方法较之债权等更为全面,物权受法律保护的程度也更为严格。四物权绝对性的限制 任何权利,皆有其限度,具有绝对性的物权也不能例外;主张物权绝对原那么,决不意味着物权是不受任何限制的权利。现代各国法上均对早期的极端个人本位的物权绝对无限制原那么进展了修正,我国物权法的制定中,也须对此作出明确规定。除民法上关于老实信誉原那么、制止权利滥用原那么的规定当然也适用于物权外,法律上对于物权绝对性的限制,主要表达在“物权的行使,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及别人的合法权利方面的规定上。同时,法律上关于物权优先于债权效力的例外规定,物权恳求权或物权的追及效力
31、得因第三人的好心获得物权及获得时效期间之届满等原因此被阻断的规定,也可作为物权绝对性的限制来理解。还应当说明的是,对物权绝对性的限制,目的并不是将其“相对化,更不是抛弃物权绝对原那么,而只是对旧的极端的物权绝对原那么的修正,使物权人行使权利时必须尊重别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不得滥用其权利,不得妨害别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开展,以贯彻个人利益与别人利益、公共利益协调开展的精神。为防止以公共利益的需要为藉口无端地损害、剥夺物权人的正当权利,在立法上还有必要提出:为公共利益而对物权的行使设置限制,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根据;国家征收、征用自然人、法人的财产,必须是基于社会公共利益、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并应给予公
32、平合理的补偿。22 本文原载于?政法论丛?2022年第3期 关于各种观点的介绍与整理,可参见刘保玉编著:?物权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148151页。 刘保玉“关于物权法体系设计的几点考虑,载?法学论坛?2022年第6期。代表性的著作有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上?民商法原理?二?物权法论?修订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第77页以下;王利明主编:?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158页以下。 刘保玉:“论担保物权的竞存,载?中国法学?1999年第2期。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819页。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物权法研究课题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淮阴师范学院《酒店人力资源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黄山学院《查性报道》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移动开发技术》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消费者行为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钢琴即兴弹唱(1)》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食品市场营销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DB6103-T 74-2024高山生菜生产技术规范
- DB3711-T 154-2024茶园土壤酸化改良技术规程
- DB65T4818-2024番茄潜叶蛾监测技术规程
-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及形式美法则备课讲稿课件
- 广东省房屋建筑工程概算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样本
- 汽车文化知识考试参考题库400题(含答案)
- WDZANYJY23低压电力电缆技术规格书
- 《水循环》-完整版课件
- 抗高血压药物基因检测课件
- 西游记 品味经典名著导读PPT
- 金坛区苏科版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1课《我的兴趣爱好》课件(定稿)
- 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讲义课件
- 学历案的编写课件
- 旅游行政管理第二章旅游行政管理体制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