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3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测试卷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积累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项是 ( )A银箸(zh) 症结(zhng) 一碧万顷(qng) 自怨自艾(i)B憎恶(zng) 胡诌(zhu) 转弯抹角(m) 越俎代庖(po)C字帖(ti) 栈桥(jin) 转瞬即逝(j) 熠熠生辉(y)D咫尺(zh) 锃亮(zng) 睚眦必报(z) 怏怏不乐(yng)2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
2、,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一提到雨,也就必然地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撩逗酒姑娘了。ABCD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爸爸最近喜欢上了文档编辑,有疑难常常不耻下问,我总是会耐心跟他解答。B校运会将在下周举行,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决心为班级争光。C他在学习上能够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D超市经理对防火问题,总不以为然,一旦火灾发
3、生可就后悔莫及。4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是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结,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C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如“汉阴”指汉水北岸。D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功述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比如刘禹锡的陋室铭。5诗文默写。沉舟侧畔千帆过,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_”,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_,_,”正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为追求理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写照。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_,_。“奉献”是时代永恒的主旋律。请你写出古诗词中表达“甘于奉献”之情的连续的两句:_,_。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河北醉归,怒斩曹瞒六将;江南赴宴,笑倾鲁肃三杯。”请说出这幅对联所称赞的人物,并简述对联中所写的事情。材料: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
5、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以上文段出自_,描写的人物是_(人名),人物性格特点为_二、阅读7阅读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
6、句子中的意思。一食或尽粟一石 (2)策之不以其道 (3) 执策而临之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助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对统治者摧残和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一句,道出千里马境遇之悲,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似英雄无路。C作者用“呜呼其真不知马也”三句作结,把“无马”和“不知马”这一矛盾尖锐地摆了出来,极尽沉郁顿挫之致。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遇不到能够赏识自己的伯乐,没有伯乐,千里马只能一直被埋没。8阅
7、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王大将军既为逆,屯军姑孰。晋明帝以英武之才,犹相猜惮,乃箸戎服,骑巴賨马,赍一金马鞭,阴察军形势。未至十余里,有一客姥,居店卖食。帝过愒之,谓姥曰:“王敦举兵图逆,猜害忠良,朝廷骇惧,社稷是忧。故劬劳晨夕,用相觇察,恐形迹危露,或致狼狈。追迫之日,姥其匿之。”便与客姥马鞭而去。行敦营匝而出,军士觉,曰:“此非常人也!”敦卧心动,曰:“此必黄须鲜卑奴来!”命骑追之,已觉多许里,追士因问向姥:“不见一黄须人骑马度此邪?”姥曰:“去已久矣,不可复及。”于是骑人息意而反。赍(j):携带。愒(q):同“憩”,休息。劬(q)劳:劳苦。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阴察军形势(_
8、)行敦营匝而出(_)去已久矣(_)于是骑人息意而反(_)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晋明帝以英武之才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B姥其匿之 安陵军其许寡人也C便与客姥马鞭而去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帝过愒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王敦举兵图逆,猜害忠良,朝廷骇惧,社稷是忧。命骑追之,已觉多许里。4简要概括晋明帝是如何脱险的。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
9、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及睹事物纪原,谓武后冬日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曰:“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韩愈诗“夕贬潮阳路八千”)。物生有候,葭动以时,苟非其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后系人主,可强鸡使昼鸣乎?如其有识,当尽贬诸卉而独崇牡丹。正面宜向阳,此种花通义也。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处以南面即生,俾之他向则死,此其肮脏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屈之谁能屈之?李渔牡丹(有删改
10、)动:萌发。尧:传说中上古帝王名。后:指武则天。俾:使。肮脏:读音kng zng,高亢刚直的样子,意为不屈不厄。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濯清涟而不妖_陶后鲜有闻_予初不服是论_得贬固宜_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其/肮脏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屈之/谁能屈之B此其肮脏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屈之谁能屈之C此其肮脏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屈之谁能/屈之D此其肮脏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屈之/谁能屈之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4请用原文句子填空。文中作者“独爱莲”是因为莲花“_,_。”文中作者认为牡丹无愧于“九五之尊”花王的美誉
11、,是因为“_”和“_”。5(甲)(乙)两文,在做人方面给了你什么启示?10阅读格尼的特一文,完成后面小题。马兰店人遇到不合群的,会概括成一个字:特。这个字放在明处,基本是玩笑话,意思是和常人两样,无谓好坏。但是,出现在背地里,就不大好。说那人很特,包含着反感、不讨人喜欢。田万方家就很特。早些年,人们没发现田万方家很特。田万方一家人都喜欢笑,小眼睛一眯,嘿嘿两声,龇出一排小尖牙。样子狡诈了些,人却憨实耿直,乐于助人。那时,龙老三家还没儿女,眼看年纪往上长,非亲非故的,田万方倒急得睡不好,常去寻些偏方,不是挖蚯蚓就是抓蚂蚁,泡了酒给龙老三喝。龙老三四十多岁得了双胞胎,田万方乐得像撒欢的耗子,看起来
12、倒像他家生了双胞胎。屯里不管谁家有啥难事,田万方都是这样热心,平时也不招谁惹谁,遇见两家互不待见的,田万方就两头劝。那时,人们还没意识到田万方一家人整体很特,他们是多么喜爱田万方那黑不溜秋的一家人啊!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屯里的壮年男女开始往外走,他们看够了低眉顺眼的土坯房和一声不吭的漫天繁星,去那满眼高楼大厦灯红酒绿的地方,赚钱,生活。田万方家的儿子媳妇没走,一直没走。人们问田全有为啥不出去,田全有说:“种地就好好种地,地里啥都有。对劲儿!”起先谁也没在意,出不出去是人家自家的事,别人管不着也碍不着谁。屯里年老的人只是在老天爷用冰雹、山洪、烈日、狂风把庄稼毁了的时候奉劝田万方:“让你儿子出去吧
13、,外面好找活,好赚钱。”田万方挺起枯瘦的脊梁嘿嘿两声笑,露出两排小尖牙:“要不是因为钱能换拖拉机换衣服换电,我不种那么多地,种够口粮完事。不出去。”又一个灾年之后,大伙又劝田万方让儿子出去,再不出去找点活,裤子都穿不上了。田万方望望天,看看地,俯身抓把黑土揉捏半晌,又慢慢起身把花白的头发挠了很久。“不出去!对劲儿!”田万方扯扯破旧的衣襟,斩钉截铁地说。如果不是因为孩子,人们不会意识到田万方家特,心尖上也不会一点点生出矛头来。田地到外面玩,不是手里的豆包被抢了,就是裤腰上别着的木头枪给折断了。田地哭,回家拱到爹妈怀里蹭上一会就好了。这让那帮爹妈不在身边的孩子心里尤其气恼,回家朝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14、要爹要妈,把老头老太太要得直抹泪。他们开始设法怂恿田全有出去,说不通田万方和田全有,就找老田太太说。老田太太不管事,他们又让外面回来团圆的人给田家媳妇说,把外面说得天花乱坠。他们还用外面寄回来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馋田地,让田地找爹妈要。哪知田万方一家人穿连档裤的,就是不为所动。田地有时爬到田全有肩上,像个小巨人出现在孩子们中间,惹得那些孩子回家闹腾。人们怨气也就上来了,背地里少不了议论。“那家人特,不是一般的特。看他家起那些名吧,田万方,田全有,田地,越叫越没边。简直是从土里长出来的,掉田字格里出不来,一辈子和土坷垃打交道,没出息的货。”田万方一家人明显感觉到人们对他们的排斥怨忿,使人们牙根痒痒
15、的是这家人即使撞见大伙议论,也仍然是那副样子,小眼睛一眯,嘿嘿两声,龇出一排小尖牙。让人有怨气也找不到正地方发。有时老田太太和田家媳妇手挽手出现在傍晚话家常的人群中,田家媳妇时不时给婆婆揉揉肩捶捶背,更让屯里的老太太们心生嫉妒,气得呸呸直吐唾沫。“这年头装腔作势的人总是有,碍手碍脚碍眼睛。”老田太太和田家媳妇像听不懂一样,双眼带笑,黝黑的猪腰子脸凹成深槽,把黄灿灿的夕阳盛得满满的。“这家人,不是一般的特!”人们说。1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田万方一家人“特”的具体表现。2按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谈谈你对第段中加点词“低眉顺眼”的理解。_赏析第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_3下列对小说的表述,不正确
16、的一项是( )A小说中人物语言富有生活气息。如“一辈子和土坷垃打交道,没出息的货”“种地就好好种地,地里啥都有。对劲儿!”等。B小说中描写田万方一家人的外貌,“黑不溜秋”“猪腰子脸”,实则反衬其情怀之高尚。C第段多次写出田万方“嘿嘿一笑,龇(露)出一排小尖牙”,写出田万方不为众人劝说所动,表现出他性格执拗。D第段中写“老田太太和田家媳妇手挽手,田家媳妇时不时给婆婆揉揉肩捶捶背”主要是为了表现田家媳妇体贴、孝顺。4比较第段画线句和链接材料,试分析写法上的相同点与用意的不同点。【链接材料】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鲁迅孔乙己
17、)写法的相同点:_用意的不同点:_1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清澈的声音有一些声音就似遗落在人间的精灵,偶入耳中,便入心底,濯洗着那些漫漫尘埃,让心温润如初,仿佛流年沧桑还不曾侵染。十多年前,在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当了一段时间代课老师,那时正失意,在这天涯一般的地方,一种朴素的美很能将一颗烦躁的心平抚得极为柔软而易感。离开的时候,正是秋天,满山的树都斑斓着离别的心绪。翻过那座山,便是一条通往镇上的路,脚步刚刚踏上那片崎岖,就听到身后的山顶,一个孩子的声音遥遥传来:“老师,我会想你”那声音带着山间溪水的清透,穿过满山的树,直击在我心灵最柔软处。那个女生,我上课的这三个月时间里,从不举手回答问题,也不敢读
18、课文,甚至课间也不大声地说话。不管我怎样鼓励她,她都是怯怯的,只是有一次,悄声对我说:“老师,我一定会大声地说话的,可是现在还不能!”在我悄悄离开的时刻,她用她响亮的声音为我送行,回望,她小小的身影,在远远的山顶,那声音依然在回荡,回荡,回荡成一片温暖的海,漫流过我以后所有的日子。记得去年回故乡的城市,正是冬季,漫天飞雪。慢慢行走在大街上,脚步声敲醒着许多沉睡的过往,在这个小小的县城里,曾度过我整个的中学时代,二十年的烟云易散,不散的只有这个城市每个角落拥挤着的回忆。忽然,便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隔着风雪,隔着车流人海的喧嚣,仿佛久违的呼唤。这许多年中,无数次听到别人喊我的名字,却都没有此刻的感
19、受。那声音里,带着一种清澈的亲切,一种纯净的惊喜,我转头看,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男人,正目光闪亮地看着我。我一声惊呼,虽然过去了那么多的岁月,我依然一眼认出了曾经的中学同学。相拥的那刻,周围全是直入人心的暖。说了些什么已经不记得了,而那一声呼喊,却一直响在耳畔,将心一次次拉回那圣洁遥远的时光里,那些朴素而温暖的情谊,总是在风尘漫漫落寞重重时,悄悄浸润着心中所有的希望。有一年离家很久很远,归来时风尘仆仆,且满心失落,当梦想失落在追逐里,黯淡的心境便契合了秋的萧瑟。刚走进自家所在的那个小胡同,便传来几声长长的叫声:“哇”心里便忽然一暖,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那是胡同里一个聋哑的孩子,且有些智力低下,他
20、只能发出这一种声音,一直以来,都能听到他的喊声。原来总是觉得难听至极,而此刻,却如流淌的长风,将我心底的阴霾吹散。有时很羡慕那个孩子,没有长久的烦恼,每一天自在无忧,唯一的声音,可以是笑,可以是哭,没有任何的修饰和伪装,自然而然。而我们,却在世事劳碌中丢了最真实的声音,丢了最真实的自己。所以,当我失意归来,那个孩子的叫声才会如天籁入耳,而那一刻,我的泪也应该是极清澈的。去年夏天,在老家,中午时小睡,梦见自己依然是儿时,睡在母亲的身边,做了噩梦,大哭,梦中的梦中醒来,却发现母亲不在,便大喊。却听见母亲就在耳畔叫我,一如童年。迷梦归来,母亲白发萧然,问我是不是做噩梦了,因为听见我不停地喊她,就像小
21、时候一样。我知道,我在梦里听见的母亲的呼唤,是此生最美的声音;而我在梦里喊出来的“妈妈”,却是母亲耳中永远响着的眷恋,纯纯如山顶的月。1“声音”是文章的明线,围绕“声音”,“我”经历了哪些事情,请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3、第4件事情。2通读全文,说说文章第自然段中“那些漫漫尘埃”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有一些声音入心底,“仿佛流年沧桑还不曾侵染”?3请按括号提示赏析文中划线句子。她小小的身影,在远远的山顶,那声音依然在回荡,回荡,回荡成一片温暖的海,漫流过我以后所有的日子。(从修辞运用角度)我转头看,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男人,正目光闪亮地看着我。(从人物描写角度)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章标题的作
22、用。三、应用12从古至今,“情怀”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古代诗人的情怀的了解,学校决定开展一次“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你们小组以古诗词为对象开展研究,发现古代诗歌中有大量的表现古代诗人伟大的家国情怀的诗词,有同学收集了以下诗词,请仿照例句帮他概括这些诗词中包含的不同的家国情怀。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体现了 的家国情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体现了 的家国情怀。“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体现了 的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
23、家国情怀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明节期间,全州各地群众广泛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等主题活动,祭扫英烈墓、重温红色历史,以不同形式追思英烈,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守岛英雄”王继才说:“岛虽小,它是祖国的一部分,国旗插到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国土。”他还说:“我的一生,上亏欠了父母,下亏欠妻子儿女,但是我对国家,是不能亏欠的。”32年来,他用自己的守岛行动来证实当初的承诺,来表达自己对家庭与国家的情怀。读了以上资料,说一说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家国情怀?这种家国情怀对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什么作用?请表达你的看法,不少于200字。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阅读下面的文字,
24、按要求作文。有人说岁月有痕,有人说岁月无痕,对此你怎么看?请自拟题目,结合自己的阅读或生活积累,可以叙述经历,可以联想,可以发表观点,也可以抒情,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2023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积累1、D【答案解析】A. 银箸(zh)、自怨自艾(y)。B. 憎恶 (zng)、转弯抹角(m)。C. 栈桥(zhn)、转瞬即逝(j)。D.正确。2、A【答案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排列语序的能力。首先,通读四个语句,明确中心句应为句;其次,要注意语句之间的联系,句所引用的诗句,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从句中“天欲雪”,句
25、中的“微雪酒香村”可知,句应紧跟句;从句中的“日暮”, 句中“雪夜”,句中“第二天的早晨”可知正确排序应是。故选A项。【答案点睛】做本题时注意上下的过渡和衔接,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注意语段中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具体方法是紧紧抓住“序”字做文章,先确定中心句;然后再梳理各句之间的关系,如果有关键词的一定要抓关键词;最后逐句推敲,看整段是否符合一定的顺序。3、A【答案解析】测试卷分析:A.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B.蠢蠢欲动: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贬义词。C.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方法。运用语境错误。D.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
26、应改为“不以为意”。点睛: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4、C【答案解析】C对相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汉阴”指汉水南岸。“阴”指山北水南。5、(1)病树前头万木春 (2)年少万兜鍪 (3)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5)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6)示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7、【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平时学习中对于课本要求背诵的诗文内容要熟记于心,做到背诵无误,书写无误,理解无误。连续性默写,根据前后句的提示来填写;理解性默写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注意“兜鍪、颓、沧、蜡炬”字的书写。6、(1)关羽。上联说的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护送两位嫂子千里投奔刘备故事。下联说的是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关羽借与鲁子敬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鲁肃的手不放手,互相敬酒,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的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因此安全脱身。(2)水浒传 林冲 对事业尽职尽责,对上级毕恭毕敬,隐忍、耿直,对朋友义气 【答案解析】(1)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此对联写的是关
28、羽的故事。“河北醉归,怒斩曹瞒六将”说的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关羽辞别曹操一路投奔刘备而去,但因为没有曹操的关文,各守关将士不敢放行,关羽只得一路闯关,保护着刘备的两位夫人千里走单骑,勇闯五关斩了六将;“江南赴宴,笑倾鲁肃三杯” 说的是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第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指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鲁肃的宴会。宴会之上,关羽借敬酒以鲁肃为人质,埋伏的刀斧手因而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得以脱身。(2)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和分析人物形象。由文段内容可知,此语段出自水浒传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把握人物形象
29、,要结合典型事件分析。林冲对朝廷的忠心,对梁山事业的尽心尽力,体现了他对事业的尽职尽责;从高衙内调戏林娘子,高俅白虎节堂陷害林冲,至风雪山神庙,林冲一直对上级毕恭毕敬,想大事化小,表现了他的隐忍性格;火并王伦,拥晁盖为主,体现了林冲的耿直;身为朝廷命官,与负案在身的鲁智深结拜为兄弟,体现了林冲的耿直和对朋友的义气。二、阅读7、1(1)有时 (2)用马鞭驱赶(3)面对2(1)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槽里,不能以千里马而著称。(2)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3D【答案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词语的解释。此处几个都是重点实词,需要识记。“或”意思
30、是“有时”,“策”在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用马鞭子打”,“临”意思是“面对”。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1)句中“祗”意思是“只是”,“辱”意思是“受屈辱”,“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属于倒装,应翻译为“只是在奴隶人的手中受到屈辱”,“骈死”意思是“并列而死”,“称”意思是“著称”,据此翻译即可。(2)“且”意思是“尚且”,“安”意思是“怎么”该句翻译时应调整语序,翻译为: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
31、的理解。文中写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故选D。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
32、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8、1 (1)暗中 (2)沿着(走) (3)离开 (4)通“返”,返回 2D3(1)王敦起兵图谋叛乱,猜忌并且陷害忠臣良将,朝廷惊恐,我担心国家的命运。(2)下令骑兵去追赶他,可是已经相距很远了。4晋明帝以国家命运为由请求卖小吃的外乡老妇人帮忙隐匿行踪,最终脱险。【答案解析】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阴”:暗中。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D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都是代词
33、。A前者“凭借,依仗”,后者“把”。B前者表希冀的语气副词“希望”,后者表肯定的语气副词“一定,必须”。C前者表顺承,后者表转折。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举兵”:起兵。“猜害”:猜忌陷害。“社稷”:国家。“骑”:骑兵。“多许里”:很多里。4要求简要概括晋明帝是如何脱险的。属于对文言文要点情节的提取。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
34、括的前提和基础。如可分析“用相觇察,恐形迹危露,或致狼狈。追迫之日,姥其匿之”“便与客姥马鞭而去”“去已久矣,不可复及”等情节或描写,皆可得出晋明帝以国家命运为由请求卖小吃的外乡老妇人帮忙隐匿行踪,最终脱险的答案。【答案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译文:大将军王敦已经发动叛
35、乱, 把军队驻扎在姑孰。晋明帝依仗文才武略,也还疑惧他,于是就穿上军装,骑着良马,拿着一条金马鞭,去暗中察看王敦军队的情况。离王敦的军营还差十多里,有一外乡老妇在店里卖小吃,晋明帝经过那里停下来休息,对她说:“王敦起兵图谋叛乱,猜忌并且陷害忠臣良将,朝廷惊恐,我担心国家的命运,所以早晚辛劳,来侦察王敦的动向。恐怕行动败露,可能陷于困境。我被追击的时候,希望老人家为我隐瞒行踪。”于是把马鞭送给这位外乡老妇就离开,沿着王敦的营区走了一圈就出来了。王敦的士兵发现了,说:“这不是普通人啊!”王敦躺在床上,忽然心跳,说:“这一定是黄胡子的鲜卑奴来了!”下令骑兵去追赶他,可是已经相距很远了。追击的士兵就问
36、刚才那位老妇:“没有看见一个黄胡子的人骑马从这里经过吗?”老妇说:“已经走了很久了,再也追不上了。”于是骑兵打消了追赶的念头就回去了。9、1 (1)洗(洗涤) (2)少 (3)这 (4)应当(应该) 2D3(1)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所有的花都竞相开放,唯独(只有)牡丹迟迟未开,于是将牡丹贬到洛阳。4 【甲】文: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乙】文:花俱开而牡丹独迟(强项若此) 独牡丹不肯通融(此其肮脏不回之本性) 5可围绕“坚守节操”“不慕名利”“特立独行”“不媚权贵”“不随波逐流”“人格独立”等等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示例:
37、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保持高洁的品格)。【答案解析】1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濯”,洗(洗涤);“是”,这。2要求学生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翻译为:这是牡丹高亢刚直、不可改变的本性,武则天都不能让它屈服,又有谁能使它屈服呢?故可断句为:此其肮脏不回之本
38、性/人主不能屈之/谁能屈之。选D。3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予”我;“俱”,都;“遂”,于是。4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1)结合“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得出原因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2)结合“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与“然他
39、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得出“花俱开而牡丹独迟(强项若此);独牡丹不肯通融(此其肮脏不回之本性)”。5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理解“莲和牡丹”的精神品质阐述。可围绕“坚守节操”“不慕名利”“特立独行”“不媚权贵”“不随波逐流”“人格独立”等等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参考译文:(甲)
40、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乙)牡丹能够在群花中称王,开始我并不认同这一观点。要说牡丹的颜色和香味,比芍药能强多少?选择最好
41、的牡丹和最好的芍药来决一雌雄,还不知鹿死谁手呢?直到我看了事物纪原一书,说武则天冬天游后花园,(看到)所有的花都竞相开放,只有牡丹迟迟未开,于是将牡丹贬到洛阳,我这才恍然大悟说:“牡丹刚强不屈若此,被贬谪本来就是应该的,如果不给他以花王的荣耀,又怎么能洗清被贬到八千里外的耻辱呢?”韩诗:“夕贬潮州路八千”。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时令季节,如果违反时令季节,那么就算有十个像尧那样的圣贤,也不能让庄稼在冬天长出穗来。武则天虽为人主,但是她能强令公鸡白天打鸣吗?如果她有见识,就应当贬其它花而只推崇牡丹。正面应当向阳,这是种植花卉的共同原理。其他的花还能受点委屈,只有牡丹绝不肯通融,让它朝南就会生长,让它
42、朝其他方向就会死,这是牡丹高亢刚直、不可改变的本性,武则天都不能让它屈服,又有谁能使它屈服呢?10、1(1)田万方热心助人(待人和蔼,化解纠纷)(2)田万方一家坚守土地,不愿外出打工。(3)田万方一家人取名较土气。(4)田万方一家面对排斥忿怨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2(1)“低眉顺眼”原用来形容卑微,驯良,顺从的样子,这里生动地表现出农村土坯房的低矮简陋的特点。(2)运用动作描写,一方面写出田万方对土地的珍爱、留恋,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他在大伙劝说后他内心纠结、难以决断的心理。3D4相同点:神态描写;不同点:本文画线句描写老田太太和媳妇对别人的非议毫不在意的神情,写出田家人的乐观知足(或赞美田家人对农
43、村、土地的热爱和坚守)。链接材料描写孔乙己被众人嘲笑没有进学后的痛苦与羞辱,表现他受科举的毒害之深,也表现出人情的冷漠(或揭示了当时国民的麻木不仁)。【答案解析】1测试卷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筛选表现田家“特”的内容,采用“人+事”的方法进行概括作答。点睛:筛选信息有三个原则: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2测试卷分析:(1)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
44、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本题作答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表现的情境等。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注意作者的情感)。本题从动作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3测试卷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第段中写“老田太太和田家媳妇手挽手,田家媳妇时不时给婆婆揉揉肩捶捶背”主要是为了
45、表现田家对一些人对她们的排斥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突出其“特”的特点。4测试卷分析:考查对比阅读理解能力。对文章和材料认真分析,找出相同的方法并分析用意作答即可。文章中画线句子“双眼带笑,黝黑的猪腰子脸凹成深槽,把黄灿灿的夕阳盛得满满的”运用的是神态描写,写出了老田太太和媳妇对别人的非议毫不在意的神情,表现了田家人对农村、土地的热爱和坚守,突出其“特”的特点。而材料同样采用的是神态描写,刻画了孔乙已被众人嘲笑没有进学后的痛苦、恐慌和不安,表现了他深受封建教育毒害,提示了当时人们冷漠的态度。据此理解作答。 11、1(1)“我”离开当带课老师的山村时听到的孩子的声音。(2)“我”回到故乡的城市,偶遇
46、中学同学喊我的声音。(3)“我”满心失落回家时,听到的聋哑儿童的叫声。(4)去年在老家午睡时,睡梦中听见母亲亲切的呼唤。2“我”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失意,落寞,伪装,迷茫等;而“清澈的声音”给“我”带来自信的、能带给人希望的、让人找回真实的自己的、蕴含着永恒的爱意的声音。3(1)反复,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强调自己听到小姑娘喊声内心感动和温暖。(2)用“目光闪亮”描摹男同学的形象,表现出久别重逢的惊喜。4行文的线索,几个不同场合的声音放到一起来写,条理清晰;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形象揭示主题,表达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友情的追忆、人生的顿悟和母亲的依恋与感恩,对人间纯真情感的赞美。【答
47、案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做此题的答题步骤为:认真审题,弄清楚问的是什么;根据问题筛选相应的答题范围;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合并组合或归纳概括;根据题目要求,对整合的信息,用自己的话组织成答案。阅读文本可知,作者听到的四种声音:女孩为“我”送行时的大声呼唤;中学同学相逢时的惊喜呼喊;乡邻聋哑孩子真实自然的叫声;睡梦中听到母亲亲切的呼唤。2本题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概括各部分的内容;结合题目筛选相关的词句,或根据所写内容分析人物的心理、情感等,然后或直接用原文中表现情感的词语填写作答,或依据题目要求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我”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种
48、种失意,落寞,伪装,迷茫等;“清澈的声音”指的是那些能给人带来自信的、带给人希望的、温暖的蕴含着爱的声音。这声音,有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友情的追忆、人生的顿悟和对母亲的依恋。3(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句式、用词等角度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通常的格式是:“用了修辞(手法),写出了,表达了”。这个句子运用反复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连用三个“回荡”,生动而突出地强调了女孩为“我”送行时的呼喊入耳入脑入心,挥之不去,温暖永久。(2)考查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有正面描写、
49、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情感、心理)特征,或是衬托、突出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我转头看,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男人,正目光闪亮地看着我”用“目光闪亮”描摹男同学的形象,表现出久别重逢的惊喜。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题目作用的分析能力。一般情况下,标题的作用有:交代故事内容;点明文章主旨;文章线索;渲染某种气氛,暗示人物的性格命运;双关语;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文章以“清澈的声音”为题可谓独具匠心,标题表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强调四种声音给“我”带来的美好而温暖的感受;线索作用,将来自师生、同学、乡情、亲情的四种声音一线贯之,使全文结构严谨,内容丰富;“清澈”是视觉感受,“声音”是听觉感受,这种彼此相通的描写,把四种声音描绘得更丰富可感;创设悬念,激发读者兴趣。三、应用12、(1)收复失地,统一祖国 关心百姓疾苦 除弊革新,不惜生命(语意类似即可)(2)抓住勇于为国家奉献和牺牲的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长治市重点中学2025届初三下期末考试(一模)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达标名校2025届初三毕业班摸底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版个人综合消费信用合同
-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 沈阳农业大学《舞蹈专业教学法(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西昌市航天校2025年初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山东省邹平市一中学2025年高考模拟考试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山西省永济市2025年初三化学试题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临床医学遗传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城市设计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国家开放大学《畜禽生产概论》形考作业1-4+实习报告1-2参考答案
- 2024年离婚不离家互不干涉的婚姻协议书范文
- 对我国地方档案立法原则的探讨
- 新209道100以内四个数字的加减法混合题目
- 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 伟大的改革开放+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词汇】近五年高考英语超纲词+音标+词义
- JGJ64-2017饮食建筑设计标准(首发)
- 《成人四肢血压测量的中国专家共识(2021)》解读
- 杜甫人物介绍课件
- 第13课《卖油翁》教学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