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作文素材主题:劳动_第1页
2023届高考作文素材主题:劳动_第2页
2023届高考作文素材主题:劳动_第3页
2023届高考作文素材主题:劳动_第4页
2023届高考作文素材主题:劳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妙笔生花 妙笔生花 新闻人物素材运用 人物素材进作文-苏炳添2021年,苏炳添以32岁的年龄备战东京奥运会,在半决赛中,跑出9秒83的成绩获小组第一,震惊世界,这个成绩比他2018年9秒91的亚洲纪录快了0.08秒,百米飞人世界排名高居第8位,苏炳添做到了,他超越了年龄,超越了伤病,超越体能的局限,被称为中国飞人,亚洲之光。颁奖辞:世界屏住了呼吸,9秒83,冲出亚洲的速度。你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多维解读:1.树立目标,指引成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没有目标,哪来的劲头?”“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苏炳添知道了自己与奥运选手的差距后,他给自己制定了

2、目标,首先就是要过10秒区进入9秒区。有了这个既定目标的指引,他不断练习,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终获“中国飞人”“亚洲之光”的美誉。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为了理想而奋斗。为了理想,奔赴目标,一路走来,心中有光芒,脚下有力量,实现了自我,拥有了高光的精彩。2.破除枷锁,再创佳绩。要想实现思想的“换羽”、观念的“化蝶”,行动的“起飞”,就要善于打破“惯性思维”。苏炳添2014年的时候,把起跑脚换成左脚,这样的改变让他原来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有了,就好像重新学习跑步一样,但是他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强化练习,连走路、睡觉都在想着跑得更好、更完美。惯性思维是突破的强敌,战胜它需要巨大的勇气、顽强的毅力、前进

3、的信念。这些,苏炳添做到了,所以他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3.挑战极限,超越自我。“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9秒987、9秒92、9秒91直到东京奥运会上的9秒83,苏炳添在不断挑战极限,超越自我。成绩的背后,苏炳添遭遇了伤病和年龄的困境,但是苏炳添说“我还想继续跑”,他觉得“我们中国人可以跑得更快”,正是这种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挑战精神,激励着苏炳添超越了年龄,超越了伤病,超越体能的局限,他被称为中国飞人,亚洲之光。适用话题:目标与成功、惯性思维、心灵枷锁、挑战极限、超越自我。中国人中国事中国人中国事1、北京时间6月5日上午10时44分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

4、旭哲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他们全部为第二批航天员。据了解,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继2022年5月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之后第二次飞行任务,也是该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将在轨完成空间站组装建造。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工作生活6个月,任务的主要目的为:配合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和转位,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这标志着,神舟十四号任务期间,我国将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太空空间站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会上还透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将首次利用位于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实施两到三次出舱活动,并将继续开展天宫课

5、堂。备的安装和调试;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进行日常维护维修等相关工作。2、灭亡一个民族最简单最彻底的方法就是文化入侵。和平年代下的暗流涌动自上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就在潜移默化之中做着一件事:利用文化入侵和刻板印象,占据道德高地,扭曲意识形态。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正被西方文化所影响,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也极大的被削弱。5月26日,毒教材事件吴勇首当其冲,毒教材图片中的小人,眼距过宽,双眼无神,发际线高得离谱,毫无美感可言。不单单是审美差异,书中的很多细节更是让人匪夷所思:突显生殖器,画错中国国旗,身穿星条旗(美国国旗)服装.5月30日,有网友曝光小学语文教辅书举一反三中竟将侵华日

6、军“背老人”的摆拍照定义为学雷锋做好事.教育是一国之根本,教材更是国家教育意志的体现,相信中国共产党,相信国家,期待着改版后的教材早日应用于课堂之上。本期话题“劳动”本期话题“劳动” 名言名句1、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2、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旳,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3、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李大钊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名人素材时传祥说,“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王进喜说,“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钟南山说,“我为祖国健康事业服务了60多年,还想再干一会儿”。经典素材忆往昔峥

7、嵘岁月稠。正是无数劳动者,让新中国一路走来,充满活力。激情燃烧的岁月,“铁人”王进喜以双臂搅拌灰浆压住井喷;改革开放的时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做着“禾下乘凉梦”充实天下粮仓。新世纪新阶段,不管是有48项技术创新成果、创造经济效益1.9亿多元的吴吉林,还是让嫦娥三号的“冷暖衣”重量不足美国制造五十分之一的苗建印,这些劳模们身上涌动着创造、创新、创业的激情,在劳动中成就了自己的价值,更托举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梦想。作作 文 练 笔劳动的三重智慧张载曾言:“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诚哉斯言,世上没有不经沉潜即可获得的成就,没有不去劳动即可获得的丰收,没有不去追求即可获得的超越。于其身如此,于其智亦如

8、此。劳动之基,在于体魄。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强健的体魄是劳动的物质基础。12年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把“种田课”纳入必修课程,其意义绝不会只是为了让学生体验收获庄稼的喜悦。锻造健康体魄,磨砺顽强意志,陶冶高尚情操,恐怕都应该是校方的良苦用心。“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就是清华大学的口号,体育课不及格不能毕业早已成为清华的铁律。相比而言,两所学校殊途同归,都希望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其目的都是要夯实他们为祖国服务的生命之基。毕淑敏说过:“苦难不是人生的真相,苦难是化了装的祝福。”把“劳其筋骨”的“种田课”纳入人生的必修课,达到“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目的,确实有利于学子在劳动

9、的艰难中化茧成蝶,脱胎换骨。劳动之向,在于启智。劳动不仅仅是衣食之源,更是启智之法。“佛法非同异,千灯共一光。”人类的智慧都是在不断的劳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唐代布袋和尚在插秧偈说道:“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深邃的人生领悟,往往就潜藏在细微的劳作当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只有在长期而艰苦的耕耘中,劳动者才会品尝到智慧之果的甘甜;只有把获取智慧作为劳动的坐标,劳动者才会消解掉伤筋动骨的劳作之苦,甘之若饴。劳动之责,在于理想。“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却能锲而不舍,慎始善终。究其原因,无不是心怀至高的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10、,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古代先儒永恒的政治文化理想,亦是华夏儿女不变的精神家园。“人民的樵夫”廖俊波,把群众当亲人,为群众解难事,干的是“背石头上山”的重活累活,人也不堪其忧,他却不改其乐,为什么呢?心怀“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方能挑起“扶贫攻坚”的千钧重担,更是挑起了“为生民立命”的人生境界!资治通鉴有云:“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当我们真正理解白岩松所说的“劳动要体现在智慧方面”,也就孜孜于“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了。【点评】这篇作文最大的特点是巧用课本素材。对于理科生而言,在课外阅读量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把课本的经典篇目尤其是高考必背64篇古诗文吃深吃透,围绕“立

11、德树人”的一点四面(即“文化积淀”“创新思维”“核心价值”和“道德法律”)充分挖掘其利用价值,也不失为作文素材储备的一条捷径。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装有木块、气球、皮筋、泡沫、轮子等物品的工具箱,让学生做成汽车或船。这是芬兰某学校的一个物理课学习项目,目的是在学科学习中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劳动精神。某大学将农场劳动设为必修课,作为毕业通行证。临近期末,该校学生在夜幕下风雨中,依然打着手电在校农场栽种油菜。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妈妈,我帮你拖地吧!”“去去去,小毛孩子能干什么!”某学生犯了错,班主任宣布:罚擦黑板或者打扫教室卫生一周。要求:围绕

12、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审题】限制性1. 主题限制:试题采用了四则材料组合的形式,信息量较大。国内外兼有,校内外兼备,正反面兼顾。但材料的核心要件并不难找,综合四则材料不难看出,材料中提倡的“劳动”对孩子的成长是有意义的,要求考生扣住劳动教育来谈。不能把“劳动”简单理解为“干活”,或者是“锻炼身体”,更不能单方面地谈教育或者劳动,否则就偷换了四则材料的核心问题,会出现立意偏差。2. 理解限制:第二则材料说临近期末,即使天气恶劣,学生也要把劳动课完成,这正是必修的意义所在。不能认为完全是反面案例,或者校方是在做追求形式而忽视内

13、涵的表面文章。第四则材料中某些班主任把劳动当成惩罚手段,其实是内心没有把劳动教育当作正当教育的表现。犯错就用劳动惩罚,劳动多教育少,是一种不正确的做法。3. 对四则材料正确与否的判断应联系当下的社会和教育现状,不能主观臆想。如联系当下部分学校不重视劳动课、劳动课成为虚设的现象,可以看出第二则材料反映了重提劳动教育的必要。4.立意角度是自由开放的。分析四则材料的共同点不难发现,它们都是围绕“劳动”和“教育”展开的。所以立意只要不脱离培养青少年劳动精神和劳动意识这个核心,能围绕“劳动教育”的合理性、意义、方式、途径,以及在教育中贯彻劳动精神为基础展开即可,从社会层面、教育层面、家庭层面、学生层面等

14、角度展开论述都是可以的。行文中应适当勾连材料。【解题】本次作文试题与新课标相联,与当前的教育现状相联,与国家的教育培养目标相联。看似陈旧的话题,实则有着时代的映射,有着生活的温度。关于劳动教育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曾有这样一段表述:“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这段表述基本可以作为本次作文的立意方向。本次材料是多则材料组合类,题目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择角度。 对比四

15、则材料我们发现,当前劳动教育在家庭被软化,在学校被弱化,在社会被淡化,从家庭和学校角度出发,我们应该把劳动教育渗透在孩子的生活中,使他们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重塑他们的劳动精神。【参考立意】 学生角度:在劳动中成长自己,发展自己学校角度:让劳动教育成为必修课家庭角度:渗透劳动教育,培育劳动精神【范文阅读】于实践中育劳动之精神某大学将农场劳动设为必修课,将这作为毕业通行证。夜幕风雨中,手持微光仍要栽种菜苗,这一课程设定似乎与大学教育风马牛不相及,然若探其本质,乃是于实践中育劳动之精神。(引材料,提出论点)农场劳动是古人们耕田而作的变形,于其中更能体验“汗滴禾下田”的艰辛。夜幕风雨中劳作,不是不心疼

16、学生,而是让学生将“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的反省深刻心间,让学生投入社会后,对感恩持敬重之心,即“尽日不能忘”。书本知识曾是人们寄予了人生希望的“安可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成为了读书人祈求的极高境界,然而纵观古今,通览中西,“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知识储备不再是“圭臬”,实践能力更能一展我辈风姿!(对材料展开分析,论证论点)欲求实践之乐,育劳动之精神,就要冲破温室,在自然的风雨中生长。可是现在,孩子在一个家庭中堪称“明珠”,不少父母爱孩子到了“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地步,日常家庭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妈妈,我帮你拖地吧!”“去去去,小毛孩子能干什么!”但事实是,如果在父母的心里,我们永远是他们的小毛孩子,我们一直囿于他们的关爱之中,不去体验,不敢实践,又怎会培育劳动精神呢?所以,冲出温室,在阳光下,大胆实践,培育劳动之精神! (从反面论证不劳动就不能培育劳动精神;要想弘扬劳动精神,就不能囿于温室)如何进行劳动教育?如何培育劳动精神?(提出问题)某学生犯错,班主任宣布:罚擦黑板或者打扫教室卫生一周。劳动惩罚是不是劳动教育?能不能培育劳动精神?不是!不能!因为学生在劳动惩罚中体会到的不是劳动的快乐、光荣和美,领略的不是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的道理。芬兰的劳动教育则不是如此。比如物理课,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装有木块、气球、皮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