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因对照而精彩的经典_第1页
《木兰诗》:因对照而精彩的经典_第2页
《木兰诗》:因对照而精彩的经典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3因对照而精彩的经典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中一朵奇葩,与孔雀东南飞齐名。这首叙事诗叙述了农家女子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勇敢,坚毅质朴,不贪功名,热爱国家的巾帼英雄形象,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理想。这首民歌在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成功地运用了对照的表现手法。现分析如下:一、对照,推动情节发展诗的开头,从模拟“唧唧复唧唧”的机杼声入手,很像是想展开木兰织布的情景描写。然而,下文出人意料“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原来机杼声是虚,叹息声是实。这虚和实,平素和眼前,机杼声和叹息声的对照,表明木兰举止异常,心情沉重,一定是遇到了什么难以解决的矛盾

2、。木兰异乎寻常的情态,引起爷俩理所当然的关切和询问,从而导出木兰关于“可汗大点兵”和“卷卷有爷名”的回答。木兰的回答本身又构成对照:从客观形势看,天子下令征兵,文书联翩而至,阿爷卷卷有名;从主观条件说,阿爷年事已高,难禁兵役之苦,却又没有男儿替代。正是这样严峻的矛盾。处使木兰做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决定。这样,不但表现了主人公的深明大义,机智果断,而且引出下文木兰从军的故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二、对照,刻画人物形象1、先看出征途中。木兰的外表和内心构成鲜明的对照。作为以身许国的战士,她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是一个“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英姿飒爽

3、的战士。同时,这位初离爷娘膝下的青春少女,却难以摆脱对亲人的眷恋,足迹愈远思念愈深。这种缠绵的情思,在那喧嚣的黄河流水、胡骑嘶鸣的对照烘托下,显得更加深切,更加动人心弦。人物因此真实可感,呼之欲出。2、再看木兰凯旋后。“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经过长期征战,木兰出生入死,劳苦功高。天子明堂召见和殊勋重赏,“可汗问所欲”封官“尚书郎”,木兰却吐露心愿:“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一对照,显示了木兰不贪高官厚禄,质朴高洁的情操。仔细分析,天子的特殊器重除了木兰战功卓著外,还是以不明木兰的真实性别为前提;木兰辞官不就,显然也暗含着自己身为女子这一因素。天子不明底细和木兰心知肚明之间也是对照,不过这一对照颇有戏剧意味!3、最后看返乡的情节。木兰一回家,立即“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戎装健儿转眼变成红妆女郎,这是一个对照;“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梳妆打扮和“出门见火伴,火伴皆惊忙”的戏剧场面,又是一个对照;而伙伴的惊呼赞叹和木兰关于雄雌双兔的风趣比喻,恰好又形成对照。这些对照,显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精神气质,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三、对照,深化诗歌的主题瞻顾一下全诗的首尾,木兰归来后亲人团聚,喜气洋洋的情景和开头那种长吁短叹、沉闷忧虑的氛围之间也是一个对照。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木兰替父从军的壮举对家庭、对社会的意义,可以感受到乱世之中人心思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