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13兰亭集序教案教材概述:东晋永和九年353的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孙绰、谢安、支遁等四十一人,集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在水边游赏嬉戏。他们一起流觞饮酒,感兴赋诗,畅叙幽情。事后,将全部诗歌结集成册,由王羲之写成此序。兰亭集序记叙的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表达了他们的共同意志。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变化奇特精警,以适应表现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全文可分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叙事、写景。先叙述集会的时间、地点,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山岭蜿蜒,清流映带;又风和日丽,天朗气清,仰可以观宇宙之无穷,俯可以察万类之繁盛。在这里足以“游目骋怀”,“极视听
2、之娱”,可以自由地观察、思考,满足人们目视耳闻的需求。这里正是与会者“畅叙幽情”、尽兴尽欢的绝好处所。这些描写都富有诗情画意,作者的情感也是平静、闲适的。后一部分,笔锋一转,变为抒情、议论,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作者的情绪顿时由平静转向激荡。他说:人生的快乐是极有限的,待快乐得到满足时,就会感觉兴味索然。往事转眼间便成为历史,人到了生命的尽头都是要死的。由乐而生悲,由生而到死,这就是他此时产生的哲理思辨。他认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从而进一步深入地探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产生了一种关于珍惜时间、眷恋生活、热爱生命的思考。寿夭、生死是一种人力不能左右的
3、自然规律,他在文中就难免流露出一种感伤情绪。但到篇末作者的情绪又趋于平静,他感到人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正因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所以他才要著文章留传后世,以承袭前人,启示来者。对文中所蕴涵的哲理的理解,是学习本文的难点。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对作者感情变化的把握,以及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理解和掌握,是学习本文的重点。思路方法1引导学生利用注释自读课文,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结合语境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个别没有加注词
4、句的意义。如“岁在癸丑”的“岁”、“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的“虽”、“或取诸怀抱”的“或”、“向之所欣”的“欣”、“所以兴怀”的“所以”等。这些词语在以前学过的课文中都有接触,要启发他们在回忆旧知中,弄清其意义和用法。2启发学生思考作者议论时的思想脉络,有助于理解作品的内容。如:“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学生理解会有一定困难,这是难点,教师可以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不能喻之于怀”的是什么和下一句的关系是什么“悲”的原因是什么3背诵课文时,要提示学生抓住文中感情变化的关键词语,如“乐”“痛”“悲”,以此
5、带动对全文的理解背诵。4帮助学生总结梳理。一要整理包括“研讨与练习二”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如“岁”“虽”“所以”“引”“信”“相与”“兴”“或”“向”等。今天还常用的成语,如“情随事迁”“崇山峻岭”“游目骋怀”“老之将至”“感慨系之”等。二要整理自己的阅读感受,写成短文。如对王羲之的认识、对生与死的理解、对时光易逝的感慨等,这是重点。安排两课时。制作部分图片。三维目标1了解书序的特点。2掌握本文出现的“毕”“修”“引”“次”“是”等重点实词、“之”“于”“所”“夫”等重点虚词的含义,特殊文言句式。3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4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
6、深切感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导语设计故事导入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一件谜一样的珍宝,它就是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关于这幅绝世珍品的下落,传说很多,比较统一的说法是,它被唐太宗李世民带入了墓中。我们在责怪这位自私皇帝的同时,还能感到一丝欣慰,因为尚有唐朝书法家欧阳询、褚遂良等摹写的兰亭帖流传于世。我们在鉴赏书法美的同时,也不可忘了欣赏其文描写的兰亭胜景,品味作者在景中寄寓的人生哲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千古名篇兰亭集序。成语导入我们经常用到的成语“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天朗气清”“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等,就出自王羲之的散文名篇兰亭集序。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它。故事导入同学们知道“东床快婿”
7、的故事吗它讲的是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二十岁时,太尉郗鉴派人到王羲之的叔父王导家选女婿。王导的儿子和侄儿们听到这个消息,纷纷打扮起来,只有王羲之好像没听到这件事一样,坐在东边的床古人坐具上敞开衣襟吃饭。郗鉴听说这件事,高兴地说:“这正是我要的女婿啊!”于是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我们将要学习的散文名篇兰亭集序,就出自王羲之之手。情景导入问:大家是否喜爱中国的毛笔书法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书画作品: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卷。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中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气韵。王羲之有“书圣”之美称。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他和众多名士共四十一人宴集于会
8、稽山阴之兰亭(出示图片)。与会者临清赋诗,各抒怀抱,记下了他们的千古风流,王羲之为这些诗作的书序兰亭集序,更以其文采书艺双绝而脍炙人口。今天我们不仅欣赏其书法美,还要一起来欣赏其文章的美。1作家作品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琅玡今山东临沂人。他是古代著名书法家,被后人尊称为“书圣”。他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了楷书、行书成熟时期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他书写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散文也是简净疏朗、俊美飘逸,显示了高度的艺术素养。因他做过右军将军,所以世人称之为“王右军”。2文化常识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是写在书籍或诗文前边的说明性文字,一般是说明编
9、写的情况、目的,介绍内容,评价作品等。如滕王阁序,又如孔雀东南飞琵琶行正文前的小序。赠序则是唐代兴起的文体,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如韩愈的送孟东野序。3写作背景王羲之生性洒脱,出身名门望族,却以交游名士、吟咏山水为乐。晋穆帝永和九年晚春,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聚会。聚会起因源于“修禊”习俗。古人于三月上旬巳日,到流水中洗濯以祓不祥,后来发展为暮春时节在水边宴饮嬉游。王羲之等人曲水流觞,即兴赋诗,各抒怀抱。最后得诗37首,编为兰亭集。兰亭集序则是王羲之为兰亭集会诗集作的序,此序一反兰亭集“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玄言诗作派,摆脱了追求
10、骈俪的窠臼,是一篇情真语笃、朴素清新的优美散文。4基础积累1请积累下列成语及常用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崇山峻岭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流觞曲水情随事迁游目骋怀感慨系之放浪形骸不知老之将至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掌握下列加粗词的活用情况:一觞一咏:喝一杯酒,名词活用作动词。所以游目骋怀:使放纵,使动用法。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副词用作动词;视听,视觉、听觉,动词用作名词。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以为一样,数词意动用法;齐,以为相同,形容词意动用法。3掌握下列特殊句式:修禊事也判断句,“也”为标志。死生亦大矣判断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句,即“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悟言于一室之内省略
11、句,状语后置句,即“于一室之内悟言”。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句,即“当其于所遇欣”。亦将有感于斯文状语后置句,即“亦将于斯文有感”。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句。信息筛选本文写了哪些内容作者的感情如何明确:全文四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二段为第一部分,主要是叙事、写景,先叙述集会的时间、地点,然后渲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在这里足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可以自由地观察、思考,满足人们目视耳闻的需求。这里正是与会者“畅叙幽情”、尽兴尽欢的绝好处所。这些描写都富有诗情画意,作者的情感是轻松愉快的。第三、四段为第二部分,主要是抒情、议论,作者由美景妙时引发出
12、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他认为人生的快乐是极有限的,待快乐得到满足时,就会感觉兴味索然。往事转眼间便成为了历史,人到了生命的尽头就会死亡。作者由“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认识,产生了一种珍惜时间、眷恋生活、热爱文明的思考。虽然文中的寿夭、生死不能自由决定,从而有些伤感,但作者仍然认识到盛衰、生死是必然的。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故著文留传后世,以承袭前人,启示来者。能力提升1文章第一、二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明确:作者产生“信可乐也”的感受的原因是:一、前来聚会的人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二、聚会的地点环境优美,“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
13、映带左右”;三、聚会时的活动雅洁有趣,“流觞曲水”是文人雅士喜欢的游乐形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四、聚会时天气晴朗,正值春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也可以概括为两个原因:一是一觞一咏,足以畅叙幽情;一是可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2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第三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想一想,作者的感情怎样由“乐”转而为“痛”明确:第三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是生死观问题。作者由开始时“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美丽的山水、尽情的欢娱,可以令人忘记烦忧,“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但是,不知不觉中时光已经流逝,“不知老之将至”,等到时过境迁后,往日的美
14、好已经成为陈迹,人不能永远保有美好的记忆。想到此处作者不免感慨横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自然转而为“痛”。分析鉴赏“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明确: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合作探究后人多评价本文语言清新质朴,自然流畅,你对此如何理解明确:两晋时期,骈俪藻饰之风盛行。而此文则别开生面,它的语言或骈或散,散则错落有致,骈则整齐优美,骈散相间,各得其长;
15、且不尚华丽词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十六个字就将兰亭周围的景色概括出来,渲染了清幽的气氛。又如以“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概括了人生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简洁而清晰。这种朴素自然的形式与其内容构成了和谐的统一,难怪后人评价这篇文章:“高爽有风气,不类常流。”世说新语赏誉拓展探究兰亭集序中表达的思想与老庄思想一致吗明确: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描述了生命的不同状态,抒发了自己高旷的情怀。但是,他的人生观不同于老庄的道家思想。在王羲之看来,对生的执著、对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是客观存在。“一死生
16、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彻底否定了老庄齐生死的观点,树立了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课堂小结兰亭集序从东晋习俗写起,按照修禊事游兰亭观美景抒幽情的顺序,由己及人,先叙后议。面对兰亭美景、雅集乐事,作者不由兴尽悲来,感慨万千。既叹古今之常情,又悲人生之无情。晋书王羲之传说:“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写此序时作者年届五十,本文虽为序言,却表达了重死生、寄意后世的人文情怀。全文情景交融,文简意深,引人深思。作业设计兰亭集序书、文双绝,对照兰亭集序字帖冯承素摹本学习。利用自己掌握的文字、书法知识,初步感受“天下第一行书”的艺术魅力,希望对你的书写也能有所帮助。重点是了解序文写作特点,弄懂文意,品味文中优
17、美的景语、情语及叙事之语。你将获得眼睛与心灵的双重享受。请就你的感受写一篇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板书设计良辰:暮春之初惠风和畅美景: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乐事:曲水流觞畅叙幽情赏心:仰观俯察游目骋怀悲痛:兴感之由不能喻之第二课时导语设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文的文言知识,分析了文章内容,把握了作者抒发的感情,下面接着学习其他内容。合作探究1品味生动、准确的语言1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明确:句中“清”字写出兰亭周围水的质清澈透明,“激”字写出水的状激越奔流,两者静动相结合,构成互补。“映带”既写出了远观水的情态,又巧妙地引出与兰亭的关系,为“流觞曲水”创造了条件。2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明确:句中“一
18、觞一咏”四个字,写出兰亭集会上的两种主要活动:饮酒和赋诗。文字简洁,情态生动传神,尤其是两个“一”字,巧妙地写出了与会者快乐的神态。2体会工整、华丽的对偶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明确:两个四字句,前者突出与会者素质高,后者突出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明确:前句写遥看宇宙,思绪飞扬;后者写回望大地,万物葱茏,心潮澎湃。感情美与形式美达到高度统一。3品味骈散结合、错落有致的语言特点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明确:以上文字写出,尽管人们的生存方式不
19、相同,但思想却是相通的:热爱快乐,为流逝的欢乐时光伤感。句子形式灵活,有骈句,如两个“或”句,节奏明快,有音乐美;其他多是散句,长短不一,错落中见精致。能力提升找出本文的用典并分析其好处。明确:文中有两处用典。一是用庄子德充符中的“死生亦大矣”来证明快乐比痛苦好、生比死好的观点,颇有说服力。二是“齐彭殇为妄作”,彭、殇分别代表了长寿和短寿,他们的生命质量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这个典故从反面证明作者的生死观。分析鉴赏分析本文结尾的作用。明确:文章最后说到写序的目的,是要记叙这次盛会,引起后人的感怀。文章收束得直截了当,抒发的情思却绵邈不绝。拓展探究有同学认为,王羲之的生死观值得商榷,因为他只看表象生与死、长寿与短寿,而没有看生命的质量,如:是有益于社会还是浑浑噩噩。所以他的观点不足取。你对此有何看法呢明确:观点一:王羲之的说法有些片面。生命的价值不一定要用寿命的长短来衡量。同为亡国之君,蜀后主刘禅在晋朝乐不思蜀,浑浑噩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