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病理学总论-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3课件_第1页
研究生病理学总论-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3课件_第2页
研究生病理学总论-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3课件_第3页
研究生病理学总论-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3课件_第4页
研究生病理学总论-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3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血栓性疾病 二 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血管内皮细胞的抗凝功能: 1)作为完整的物理屏障隔绝血 小板与内皮下胶原接触 2)合成并分泌多种抗凝物质: 凝血调节蛋白(TM) 合成蛋白S 2-巨球蛋白 硫酸乙酰肝素 :结合抗凝血 酶III,增强其灭活凝血酶、凝血 因子的作用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血栓性疾病 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血管内皮细胞的抗凝功能: 硫酸已酰肝素(HSPG)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血栓性疾病 二 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3)合成并分泌抑制血小 板粘集的物质: ADP酶 前列腺环素(PGI2) NO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内皮细胞 NO平滑肌舒张糖尿病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缺血再灌注动

2、脉粥样硬化酒精多种内皮功能异常的疾病模型 BH4 超氧阴离子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血栓性疾病 二 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内皮细胞的抗凝功能: 4)生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与因子Xa-因子VIIa-组织因子形成四联体复合物,抑制 外源性凝血.5)生成并释放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6)摄取并降解对血小板聚集有促进作用的活性胺类物质: 如5-HT、儿茶酚胺等合成并释放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 是目前发现的作用最强的脂质递质,广泛存在各种组织,并通过与其受体结合产生生物学效应 受体分布: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白血病分化细胞

3、、T或B淋巴细、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枯否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合成: 修饰(remodeling)途径:磷脂酶 A2和乙酰辅酶PAF 新生(denovo)途径:乙酰转移酶、磷酸胆碱转移酶等PAF(1)心血管内膜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促凝活性增高: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和聚集 血栓素A生成多种细胞产生趋化性及活化(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MMP-1等合成分泌参与呼吸暴发和超氧化物的形成花生四烯酸及磷酸肌醇的代谢促使糖原的分解血小板活化因子: acute lung injury,ALI(1)心血管内膜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促凝活性增高: 合成并释放血栓素A2(TX

4、A2) 合成并释放组织因子 合成并表达因子V 产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内皮细胞抗纤溶功能增高:PAI / t-PA u-PA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血栓性疾病 二 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血栓性疾病 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损伤内皮细胞的主要因素 1. 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LDL) 1 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LDL, mm-LDL,Gly-LDL) 降低EC纤溶活性(PAI-1/t-PA) 激活与炎症相关的核因子(NF-kB AP-1) 细胞毒性 增加EC通透性 诱导EC表达细胞粘附分子 生长因子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血栓性疾病 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损伤内皮细胞的主要因素 同型半胱

5、胺酸(Homocysteine Hcy) 诱导组织因子表达 抑制硫酸乙 酰肝素释放 抑制C蛋白活性 抑制NO的功能 促进血小板聚集 诱发脂质过氧化损伤慢性感染 (肺炎衣原体) TF PAI-1 分泌增多 激活核因子NF-kB 表达VACM-1 ICAM-1 MCP-1 免疫反应 4 高血糖 (EC 分泌IL- 8) 高血压 吸烟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血栓性疾病 二 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循环内皮细胞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 是从外周血中分离的血管内皮细胞, CEC数量的变化可反映多种病理状态下血管内皮受损的程度, 是目前唯一可作为活体组织中反映VEC

6、损伤的直接而特异的标志物。 内皮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银屑病移植肾血管性排斥反应循环内皮细胞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功能不良与血栓形成高血压 氧化应激 BH4被氧化 eNOS MMP-9 EPC 动员抑制高血压 氧化应激 ROS EPC老化增多高血压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EPC消耗增加内皮祖细胞功能不良与血栓形成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血栓性疾病 血栓形成的原因和素条件 (2)血流状态的变化 = 6 Q /wh :

7、切应力 Q:流量 :液体黏度 , W:流动腔宽 h:流动腔高梯度切应力和均匀切应力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血栓性疾病 二 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2)血流变化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血栓性疾病 二 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血流状态状态的变化parallel plate flow chamber 血液性质的变化: 血小板数量增多 血小板功能亢进 凝血因子异常增多 抗凝物质异常(抗凝血酶III缺乏症) 纤溶系统功能下降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血栓性疾病 二 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血栓形成动物模型 (损伤内皮细胞)1机械性损伤法原理: 机械损伤血管内膜后,使内皮下细胞外基质裸露,促使血小板与胶原接触而被激活和粘附,启动

8、凝血过程,导致血栓形成方法 :球囊内皮剥脱术:常采用家兔、大鼠,麻醉后分离股动脉,然后用球囊剥脱血管内皮优点 成功率达100% ,操作简便易行。2 电流损伤法原理:利用电刺激,破坏局部血管,使血管内膜损伤,促使血小板粘附聚集从而形成血栓。可根据需要建立冠状动脉、颈总动脉、髂动脉、等部位的血栓形成模型 冠状动脉内直流电刺激法方法:分离冠状动脉左旋支,放入电磁流量仪探头记录血流量。于电磁流量仪探头远端将正电极穿过左旋支管壁作刺激电极,负电极缝在胸部皮下,以形成回路。用100A直流电刺激300min即形成血栓。要点:血栓形成时,由于血流量的减少,冠状动脉血流会出现反应性增加而影响血栓的形成。为避免这

9、种情况的发生,可在电极刺激部位放置缩窄器,此时刺激时间可大大缩短。冠状动脉外直流电刺激方法: 家犬分离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用塑料片置于游离的冠状动脉下方,将双型刺激电极置于塑料片上,直流电05mA范围内可调。当刺激部位冠状动脉外膜呈黄褐色并失去弹性及远端冠脉充盈状态消失后即停止刺激。优点:此方法和冠状动脉内直流电刺激法一样,所形成的血栓与人类动脉血栓形态结构类似,其主要成分为血小板,白细胞等。该方法是国内外常用的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方法。冠状动脉外电刺激比冠状动脉内电刺激法血栓形成耗时短,并保持了动脉管壁的完整要点:选择合适的刺激电量3 动脉异物法原理:动脉管腔狭窄形成湍流以及异物的诱导均可激活血小

10、板,使其粘附性和聚集性增加。血小板粘附于受损内膜下的胶原和异物,激活凝血途径形成血栓方法:犬麻醉后, 穿刺左颈总动脉,在导丝引导下,将固定有铜网圈的球囊送到左前降支中段,扩张球囊,将网圈固定在冠状动脉内膜上,退出球囊,即可诱发血栓形成。优点: 本法除直接影响血小板功能外,植入的铜网圈也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加速血栓形成。对研究抗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所致心肌梗死和药理学的研究及溶栓治疗非常有价值4 结扎法原理 扎后引起局部血流淤滞、低氧、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启动凝血过程而致静脉血栓形成方法 大鼠:分离下腔静脉,结扎下腔静脉26小时后血栓形成,于结扎线下方剖开管腔,取出血栓称重犬:手术显露双侧股静脉,在其

11、近、远端分别结扎,持续48小时,可造成犬股静脉血栓。该法所形成血栓为红色血栓 该法常用于制备下腔静脉血栓模型5 光化学法原理 :将光敏物质引入机体后,在特定波长光线的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单线态氧等活性氧,继而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起白细胞附壁,激发血小板粘附、聚集而形成血栓。方法 常用的光敏物质有荧光素钠、血卟啉、二碘曙红、伊文思蓝等。用于照射的光源为单色绿光,滤去紫外光的汞灯, He2Ne激光等肠系膜微循环栓塞模型:1 由大鼠尾静脉注入血卟啉, 2 10min后进行肠系膜微循环观察,选择直径为4050m的细静脉作为血栓形成的靶血管用落射荧光显微镜100W汞灯作光源经紫外滤光片(波长为45

12、5nm) , 光斑直径为200m,照射在靶血管上以形成血栓优点:可控性强,利用荧光显微镜自身配置的光源照明简便,光照强度,照射区域的大小易掌握。梗塞形成过程与人类血管内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相似可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定量计算血栓大小,微血栓形成的全过程可直接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并可通过计算机图采集系统读入。对研究血栓形成过程及定量评价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效果是十分有用的。6 化学药物致血栓形成法(1)月桂酸钠方法:大鼠麻醉后,分离一侧颈动脉系统,月桂酸钠分两次分别经颈外动脉及颈总动脉插管缓慢注入颈内动脉,造成大脑微动脉血管内皮损伤而致血栓形成。优点 该模型无须开颅,创伤小,操作简便, 死亡

13、率低。血管内皮的损害及血栓的梗阻发生在MAC的一些小分支,MAC内皮无损伤或血栓形成,特异性较高,且大脑梗死范围及行为学改变较恒定。所形成血栓主要成分为纤维蛋白。其他:血栓诱导剂、角叉菜胶、氯化铁、胰蛋白酶、高分子右旋糖酐7 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法原理:骨科深静脉血栓大多发生于创伤或手术后肢体制动、长期卧床者。故该法主要是模拟创伤后肢体深静脉血栓获得性因素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创伤、手术、活动减少)而致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兔麻醉后,使用以骨科髓内钉打拨器为基础击打装置,以7. 5能量(创伤能量按Ep =mgh计算)击打兔左侧大腿近端外侧,石膏固定左下肢于屈髋屈膝位,约7天后即形成深静脉血栓。优点 该法具有不直接损伤深静脉、创伤后固定、不使用促凝血药、血栓形成为亚急性或慢性等特点。能较好反映骨科临床肢体创伤固定后形成深静脉血栓的病理变化过程。小鼠肺脏微血栓形成模型雄性2 月龄Babl/ C 小鼠,体重20 g 左右制备自体血栓微颗粒:将小鼠固定于小鼠固定器中, 尾部剪毛消毒,在距鼠尾末端约0. 10. 2 cm 处将其剪断,以无菌1 ml EP 管接取尾静脉血约0. 1 ml ,室温下凝固后,置于60 水浴箱中温浴10 min 。将自体血栓凝块转移至无菌玻璃研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