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药物t课件_第1页
靶向药物t课件_第2页
靶向药物t课件_第3页
靶向药物t课件_第4页
靶向药物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纳米颗粒在肿瘤药物运输中应用的研究进展陈艺丹2013-11-13肿瘤治疗化疗缺陷存在的缺陷:药物低吸收、易降解用量大,缺乏专一性,对正常组织毒副作用强易产生多重耐药性和变态反应药物外渗引起皮肤或血管腐蚀化疗后会引起恶心、呕吐和肾功能紊乱一、纳米载体 在药剂学中,纳米颗粒是一种人工制造的、大小在(11000nm)的微型颗粒。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将药物治疗分子包裹在纳米颗粒之中或吸附在其表面,通过靶向分子与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在细胞摄取作用下进入细胞内,实现有效的靶向药物输送和基因治疗。原子1000 nm核酸2.5 nm 针头100万nm什么是纳米? 纳米载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主要包括纳

2、米球和纳米囊。 纳米球具有高分子骨架,药物分散于中;纳米囊由高分子材料形成的外壳和液状(水或油状)内核组成,药物通常被聚合物膜包封在内核层中。 组成:药物+载体+导向 “神奇子弹” 特点:(1)内部空腔和结合点可以携带药物。(2)高密度表面基团经过修饰,改变水溶性和靶向作用。(3)毒性较低,通过扩散和生物降解实现药物释放。(4)分子设计实现生物相溶性和降解性。 二、纳米载药颗粒类型(1)磁纳米颗粒 磁纳米颗粒是一种纳米级在1-100nm的磁性材料, 磁性纳米载体可由磁性纳米粒和高分子骨架组成。 磁性纳米粒主要有Fe、Co、Ni以及其氧化物,其中Co、Ni具有毒性,所以目前使用最多的是以铁氧化物

3、为主的铁磁性材料;高分子骨架材料主要包括:聚乙烯、壳聚糖、乙基纤维素、白蛋白等。 磁性纳米颗粒具有纳米尺寸效应,在磁场环境中表现有磁性,当撤消磁场后,颗粒的磁性立即消失。利用这些特殊的热磁性性质,使得磁性纳米颗粒能够靶向肿瘤部位,进行治疗。(3)多聚体纳米颗粒天然材料:明胶和白蛋白,多糖类如葡聚糖、淀粉和壳聚糖合成高分子材料:聚丙交酯、聚氰基丙烯酸丁酯、聚甲基异丁烯酸、丙烯酸-乙烯共聚物等(4)金纳米颗粒 相比于其他纳米物质,金纳米颗粒在大小、形状、 构造、修饰及光学特性的可调性等方面都更具操控性。金纳米颗粒可以通过共价或非共价与各种配体相耦联,例如DNA、多肽和抗体等,对肿瘤细胞起到特异性靶

4、向作用。 化学沉淀法:是指包含一种或多种离子的可溶性盐溶液,当加入沉淀剂(如OH-,CO32-等)后,或在一定温度下使溶液发生水解,形成不溶性的氢氧化物、水合氧化物或盐类从溶液中析出,并将溶剂和溶液中原有的阴离子除去,经干燥或煅烧即得到所需的化合物粉料。 水热法:是在特制的密闭反应容器(高压釜)内,采用水作为反应介质,通过对反应器进行加热,创造一个高温(100-1000)、高压(1-100MPa)反应环境,使得通常难溶或不溶的物质溶解并重结晶,形成纳米颗粒。溶胶一凝胶法:金属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经过溶液、溶胶、凝胶而固化,再经低温热处理形成氧化物或化合物的纳米粒子方法。溶胶凝胶法的优点是在低粘度的

5、液体状态下混合原料,实现原子或分子级的均质化。四、给药途径1被动给药途径 肿瘤组织中血管丰富、血管壁间隙较宽、结构完整性差,纳米颗粒通过毛细管壁的“缝隙”穿透肿瘤的;同时淋巴系统回流不完善,造成纳米粒的积聚,这种现象称作增强渗透滞留效应(EPR) 被动靶向纳米粒正是基于EPR效应富集到肿瘤组织中,释放药物发挥作用。2主动靶向给药 经过特殊和周密的生物识别设计,将药物导向至特异性的识别靶区,实现到达预定目标的靶向给药。肿瘤组织相对于正常组织,过度表达某些受体或抗原,以及存在一些特异抗原。 靶向抗原的配体通过靶向结合肿瘤细胞表面存在的肿瘤相关抗原、肿瘤特异性抗原或肿瘤血管发生相关的抗原,达到主动靶

6、向性。五、纳米载药颗粒的应用研究1叶酸修饰的阿霉素肿瘤主动靶向给药2脂质体载体-胰腺癌治疗3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4磁性多聚纳米颗粒作为5-FU的主动靶向载药系统5光敏感应纳米载药颗粒1、叶酸修饰的阿霉素肿瘤主动靶向给药结论:pH=2.5,水解释药效果最明显;对癌细胞的靶向性,显著提高2脂质体载体-胰腺癌治疗 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多发生于胰头部。致命率几乎等于发病率。(PEG+目标配体)a:载药脂质体与病毒组件 特异性结合b:载药脂质体与癌细胞特 异性结合c:胞吞现象,病毒组件与 内含体内膜相互反应d:在细胞中释放药物3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Abraxane )紫

7、杉醇白蛋白平均粒径 = 130 nm电子显微镜下的纳米粒图白蛋白纳米粒特点:白蛋白具有亲水性,水中可自组装纳米粒,疏水区与紫杉醇弱结合 结果 移植了MX-1人乳癌组织的裸鼠,接受等剂量的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或紫杉醇注射后,裸鼠乳癌组织内的紫杉醇浓度在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 组比紫杉醇组高1.33倍。 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在小鼠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比单独注射紫杉醇高约1.5倍; 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在动物中的骨髓抑制作用及神经毒性均较单独注射紫杉醇轻在血浆中的蛋白(如白蛋白)离开血循环到达组织(肿瘤组织)主要通过两个途径:细胞旁通道 经过肿瘤血管内皮细胞间隙(Intercellular Junction)经过细胞膜上移动小泡(如胞膜窖蛋白Caveolin)的作用进行转运(Vesicles Trafficking),将蛋白从细胞膜一侧转运到细胞膜另一侧(Transcytosis)5光敏感应纳米载药颗粒 Cell-penetrating peptide (CPP)是一种具有光敏通透性的蛋白,在蛋白上连接抗癌药物,在UV光照下,该蛋白通透性增加,并携带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