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案设计意图6篇_第1页
生物教案设计意图6篇_第2页
生物教案设计意图6篇_第3页
生物教案设计意图6篇_第4页
生物教案设计意图6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生物教案设计意图6篇 大家在动笔写教案之前,一定要认真思考自己的教学目标,教案是教师为了更有力把握知识点提早整理的文字载体。以下是我精心为您推荐的生物教案设计意图6篇,供大家参考。 生物教案设计意图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概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水循环的作用。 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试验等观测,培养学生观测、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俭约用水、保护森林、爱惜植物的意识,从而培养一种“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校园风气。 教学重难点 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俭约用水、保护森林、爱惜植物的意识,从而培养一种“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校园风气。 教学方法 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各种图例现象,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分析、探讨,从现象归纳出本质结论,并表达交流。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2、演示蒸腾作用的盆栽植物;3、染红的瓶装水;4、6号针筒和滴液管;5、接水盘。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利用“雨林谷等图片引入植物体内的水分来源于土壤中。进而导出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二、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观测:多媒体展示水分运输演示试验。 思考:1.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

3、结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方向是怎样的? 三、植物的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的概念 观测植物蒸腾作用的演示试验,概述出蒸腾作用的概念。 思考问题: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大量地散失掉了,这对植物来说是一种浪费吗? 2看图说话,归纳蒸腾作用的自身意义。 图1为何刚游完泳上岸的人会觉得冷? 图2为何大树底下好乘凉? 图3为何植物内的水是往高处流的? 四、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1观测思考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设问: 不同环境(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中水之间是如何转换运动的? 假如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还能进行吗? 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有什么作用?

4、为什么说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 2(根据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想一想我们应当怎么做? 引导谈谈自己的感受,懂得爱惜植物,保护森林,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 家园。所以我们应当多植树造林,还应当多俭约用水等。 五、课堂小结:说说你的收获! 六、课外作业 1学习指导2课外实践调查:当地水资源状况、农田浇灌方式及建议。 板书设计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运输结构 导管 (无机盐) 运输方向 由下往上 二、植物的蒸腾作用 1概念 2意义 降温 拉力 三、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生物教案设计意图2 一、预习目标 1、知道染色体的种类及特点,会区分染色质和染

5、色体 2、知道减数分裂的过程及特点 3、会根据图形分析染色体条数,DNA分子数 二、复习旧知 1、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 。 2、染色体主组成成分 和 ,分布在 。 3、有丝分裂 (1)特点:染色体复制 次,细胞分裂 次,结果是形成 个子细胞,且染色体条数 (变?不变?) (2)图形分析 A B C 染色体条数 DNA分子数 染色单体数 (3)过程 A 期 B 期 C 期 染色体行为变化 染色体条数 DNA分子数 三、预习新知 (一)染色体种类 1、分类依据: 2、种类: 染色体、 染色体、 染色体 3、特点: (1)每种生物的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的 和 是相对恒定的。 (2)大多数生物的体细胞中

6、的染色体是 存在(用 表示),生殖细胞中则是 存在的(用 表示) (二)减数分裂 1、概念:是 生殖生物的 细胞成为 细胞的分裂过程。 2、特点:细胞经过 次连续的分裂,染色体只复制 次,结果是一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 个生殖细胞,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 。 3、 过程:分为 期,减数 分裂(MI)减数 分裂(MII) (以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为例) 减I 前期 联会形成 中期 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 分开, 自由组合 减II 前期 染色体已减半、无同源染色体 中期 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 一分为二, 分别移向两极 末期 染色体进入两个核变成染色质 结果 子细胞 含体细胞一半数目的染色体 (三)

7、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条数和DNA分子数的变化规律曲线 染色体条数 DNA分子数 间期 MI MII 间期 MI MII (四)同源染色体识别 1、同源染色体:指一条来自 方,一条来自 方,其形态、大小 的 条染色体。 2、四分体:减数第 次分裂的 期,同源染色体相互 ,此时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 条 ,所以称之为四分体。 3、图形识别 (1) 对同源染色体 (2) 个四分体 (3) 条染色体 (4) 个DNA分子 (5) 条染色单体 (6) 对姐妹染色单体,分别是 与 , 与 。 (7) 对非姐妹染色单体,分别是 与 , 与 生物教案设计意图3 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8、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加强学生的民族骄傲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难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对比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约状况,而且由于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好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方

9、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方法说得明了。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把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方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优良成果。(展示出我国人

10、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试验,作出结论)、模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11、 2.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错;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一章走进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关于冠装病毒相关的资料。 教学反思: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细胞学说

12、的发展过程 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对比 【技能】: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 制作临时装片 观测不同细胞的差异 【情感态度】:认同科学摸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 认识水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禁采发菜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细胞的多样性,特别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对比 是本课的重点。而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用具:试验材料、显微镜、ppt幻灯片。 课前准备:准备好试验的材料(选取多少种细胞?)。 生物教案设计意图4 一、教学目标: 【知识】: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解释ATP在能量代谢

13、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 让学生到药店了解ATP药品的性状、功能。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题探讨 提出问题:前面学习过的能源物质有那些?这些能源物质被细胞分解后,以什么形式提供为细胞提供能量呢? 问题探讨:萤火虫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萤火虫为什么能发光?一个关于ATP让萤火虫尾部重新发光的例子。引出ATP是直接能量物质。 回复问题(如糖类、葡萄糖、脂肪) (二)ATP分子简介以及ATP和ADP的转化 展示ATP的分子结构式,讲授ATP的分子简式的写法和含义。磷酸键水

14、解放出的能量水平。 由ATP脱去最远离A的磷酸放出能量引入,陈述ADP可以和Pi结合,吸收能量,形成ATP的过程。,用幻灯片或板书辅助。 ADP转化为ATP所需要的能量的 生物教案设计意图5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呼吸细胞的增殖染色体变异人的视觉和听觉 细胞的基本结构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章学习了高倍镜的使用及本章第一节的有关细胞膜的知识以后,再进行本节内容的学习,就有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还是对比低,线粒体较小,在高倍镜下,在短时间内学生可能较难观测到,所以教师要准备好示范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的 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测叶绿

15、体和线粒体。 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探讨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部分与整体的统一。 2、能力目标 通过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测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稳定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能在观测试验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加强学生对细胞微观结构的认识。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建立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部分与整体统一的观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中的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协同; 制造人的口腔上

16、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测线粒体。 【教学方法和手段】 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气氛,同时应用试验探究法、陈述法、谈话法、对比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观测、对比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准备20台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消毒牙签,新鲜黑藻叶,1%的詹那绿染液。 2。课件制作:制作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等的幻灯片。 【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状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限制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学

17、习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及使用高倍显微镜观测叶绿体和线粒体。其次课时学习细胞器之间的协调协同及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教学意图 (1)放映一张某玩具厂繁忙的车间的动画片。 提出问题: 一件优质的产品是如何通过个车间和部门之间的协同产生出来的? 细胞内也存在类似工厂的各种车间吗? 细胞内的各种“车间是怎么样的? (2)总结:细胞在生命活动中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繁杂变化。细胞内部就像一个繁忙的工厂,在细胞质中有大量繁忙不停的“车间,这些车间都有一定的结构如线粒体、叶绿体等,它们统称为细胞器。 观看动画片; 结合生活经验,以及对

18、细胞的观测,展开探讨。 学生倾听,并参与交流。 创设问题情景,引出新课; 通过类比,学生能更形象地认识细胞内的各个“车间细胞器。 (1)教师先引导学生制作黑藻叶片细胞及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测黑藻叶片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记载和描述观测现象,然后依次探讨与交流: 针对该试验提出如下问题: 描述观测到的黑藻细胞的叶绿体分布和形态。 植物的叶子为什么是绿色? 描述观测到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分布和形态。 (2)总结:在显微镜下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的、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正是由于植物叶肉细胞中有大量叶绿体,所以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可以看到被詹那绿染成蓝绿色的线粒体均匀的分布在细

19、胞质中,线粒体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学生动手制作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测; 记载和描述观测现象; 展开组内探讨和小组间交流等活动; 倾听总结,并参与交流。 学生对微小的细胞总有一种神秘感,通过亲自观测细胞来解决自身的不解对学生来说是很有诱惑力的,这样能够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探究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训练了学生制做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测的能力; 知道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细胞内的分布和形态; 对微观世界的细胞有了初步的认识。 细胞的呼吸 一、教学目标: 【知识】: 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理解) 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理

20、解) 【技能】: 设计试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二、教学重难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重点);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难点) 三、课前准备: 知道两个小组学生分工完成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四、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回想atp的生理功能,糖类、脂肪被细胞分解后把能量储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键中。提出问题:有机物进入细胞后以什么方式分解的呢?在体外,有机物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放出大量能量。而生物学家发现,有机物在细胞内也是通过繁杂的氧化反映产生能量的。 引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回想旧知识,受教师的问题所

21、引导,进入新课。 (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对引导其他学生对加入试验的学生进行提问,并进行归纳。(问题如:为什么选用酵母菌作为试验材料,而不选用小白鼠等;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出结论: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引导学生说出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产生co2;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对试验的设计、结果进行交流和表达,并回复老师和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有氧呼吸 提出问题:在学习细胞器的内容中,和细胞有氧呼吸有关的细胞器是什么?表明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用幻灯片展示线粒体的结构,指导学生进行观测和表述,以问题作为引导:1。线粒体是由多少层膜组成;2外膜和内膜在形态上有什么区

22、别,内膜的特点如何与线粒体的功能相适应;3。内膜和基质上有什么物质。 以幻灯片为辅助,讲授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注意整理三个阶段发生的场所、能量的变化、产物。 提出问题:有氧呼吸与有机物在体外燃烧放能过程对比,有什么区别呢? 简单介绍有氧呼吸能量的转化效率,可以让学生来计算。一般内燃机的效率为25%左右,而生物有氧呼吸的能量效率为40%左右,其余60%左右转变为热能。 回复问题(线粒体) 观测线粒体的结构,并回复相关问题,并把多个问题的答案进行整合,得出线粒体适应有氧呼吸功能的结构。 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填写表格,并进行分组探讨后,分别陈述有氧呼吸三个阶段。 对比两者的区别 分析有机物产伤的热能的

23、生理意义。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第一课时小结及练习 用幻灯片展示半成品的概念图,指导学生完成 练习略 小组探讨,完成概念图 (五)无氧呼吸 提出问题:人体所有的细胞任何时候都在进行有氧呼吸吗?师生共同列举一些无氧呼吸的例子(如马铃薯块茎,水稻的根、蛔虫、骨骼肌细胞在缺氧的状况下等 无氧呼吸的场所、过程、产物、能量的变化 以乳酸、酒为例子,讲授发酵的概念。 通过用图表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者的区别,指导学生概括无氧呼吸的概念 举出生活中遇到的无氧呼吸的例子。 知识目标 1、了解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及意义。 2、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 3、确切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重要特征。了解动

24、、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4、把握有丝分裂的过程、特征和意义。特别是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能力目标 1、学习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2、通过学习有丝分裂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图像、解读图像的能力。 3、通过试验培养学生制作临时装片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测、分析能力以及识图和绘图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细胞周期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使学生对生命的运动性、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等哲学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2、通过对试验思路的分析和对试验现象的观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工作作风。 教

25、学建议 教材分析 细胞都是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基础。在细胞的.生命周期中,一个新形成的细胞要经历生长、分化以及衰弱和死亡的过程;其中也有些细胞始终保持分裂增生能力,不发生细胞的分化过程。在细胞增殖这一部分中,有丝分裂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是真核生物细胞增殖的方式。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因此不可能象真核细胞那样进行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中,有丝分裂是最主要、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多细胞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体细胞的增多就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无论是单细胞真核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他们各种形式的无性生殖也是通过有丝分裂完

26、成的。这将在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中再进一步阐述。有丝分裂还是学习减数分裂的基础,而减数分裂知识又是学习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由此可见有丝分裂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讲透,要让学生真正把握有关知识。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认识和分析一个生命现象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除了一般的文字描述外,还可以用图形描述特点;用图解和表格突出重点;用曲线描述量的变化规律和趋势;通过试验观测、验证生物学知识等。使学生在把握知识的同时了解一些常用的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生物教案设计意图6 一、 教学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

27、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 板书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复。 生答师提醒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

28、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像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 体液不管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 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淋巴等 思考与探讨学生探讨后回复,师提醒。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

29、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一致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一致。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醒: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

30、,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板书2. 内环境有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三、细胞外液的成分 资料分析有学生分析并回复,老师提醒。 1.提醒: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理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4.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5.提醒: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