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无为民间文化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78f479634064db58bca053f20035f9d/978f479634064db58bca053f20035f9d1.gif)
![安徽无为民间文化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78f479634064db58bca053f20035f9d/978f479634064db58bca053f20035f9d2.gif)
![安徽无为民间文化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78f479634064db58bca053f20035f9d/978f479634064db58bca053f20035f9d3.gif)
![安徽无为民间文化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78f479634064db58bca053f20035f9d/978f479634064db58bca053f20035f9d4.gif)
![安徽无为民间文化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78f479634064db58bca053f20035f9d/978f479634064db58bca053f20035f9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徽无为民间文化1无为县志风俗岁时习俗生活习俗礼仪习俗杂俗陋习2岁时习俗 春节:除夕,家家贴春联。早、中餐简便,晚餐丰盛,曰“年饭”。年饭中必有鲢鱼,以兆“年年有余”。开席之前,酒菜齐备,家主祭天地、祖先,烧香、鸣炮、叩头毕,全家围坐吃食。饭后,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围炉闲话,至子时方睡,称“守岁”。除夕至翌年正月初三,通称过年。正月初一称春节。正月初一,早起开大门鸣炮,熟人见面互相拱手问好。早餐吃汤圆象征团圆顺心,或吃面条象征长命百岁。从初二起,带着礼品走亲访友,曰“拜年”,延至十五日。解放后,年饭时家主祭天地、祖先,烧香、叩头渐废。正月里,熟人初次见面互相拱手问好被互相握手问好所代替。机关
2、、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举行团拜,职工休假3天。1979年后,电视机逐渐普及,除夕夜多合家收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早餐吃元宵,中餐较丰。城镇晚间玩龙灯、狮灯、鱼灯等。家家张灯结彩。农村喜看戏剧。清明节:此日,祭扫祖先坟墓。解放后,机关、学校组织干部、青少年到烈士陵园凭吊,缅怀先烈。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早餐吃粽子,中餐喝雄黄酒,门插菖蒲、艾蒿,梁悬端符或钟馗像,以驱邪恶。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日。晚上妇女在院子里陈设瓜果,祈祷织女星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鬼节”。传说节前3天,阴间地狱开门,亡魂归家享受祭食,故在此日举办“盂兰
3、盆会”,烧化纸钱、锡箔祭奠,请僧道超度。解放后,此俗废。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晚间用月饼、菱角、石榴祭月。解放后代之以全家欢聚赏月。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日。山区有登高的风俗。有“过了重阳无时节,不是雨就是雪”之谚。 3生活习俗1、饮食:主食向以大米为主,早晚两顿吃粥,中午吃干饭。农忙时,下午送点锅巴、炒米或别的吃食给在田里干活的人打尖,谓之“吃晚茶”。沿江洲区有时早晚餐吃玉米糊。汤沟区农家习惯日食三顿干饭。圩区人喜欢把7成糯米掺和3成籼米,用水浸泡,磨成粉状,蒸成团子。吃食时,把它切成片,用油炒,放点糖,香甜可口。春节前夕,蒸糯米饭,晒干,炒成炒米,把花生、芝麻分别掺在炒米里,做成花生糖、芝
4、麻糖,成为孩子的节日糕点。腊月腌肉(或鱼、鸭等),晒干,称作“腊肉”。陡沟区农家有食“腊八粥”之习,即用糯米加莲子、桂圆、腊货、大枣,煮粥、合糖食之。城乡部分居民早上喜欢上街,吃点油条、小饼、五香蚕豆之类。解放后,食品增多,水果进入百姓家。1971年春节无城建成自来水厂并供水。以后,襄安、石涧、白茆等镇也陆续建成自来水厂。2、服饰:解放前,服饰土布居多。冬季贫者穿棉袄、套裤、夹裤和布鞋,戴狗套贫帽。极贫者,几人伙穿1件衣服,夏季腰间仅围土布大手巾。绅士穿皮袄、皮袍,外罩黑绸褂,戴瓜皮帽,着黑绒棉鞋。妇女头裹黑包头,身系围裙,脚穿青布鞋。少数女性青壮年穿旗袍,戴耳环(或金或银),用簪子(或金或银
5、)簪发髻,套手镯(或银或玉)。读书人多着中山装,也有青壮年西装革履的,也有穿长衫、戴共和帽的。 4礼仪习俗婚嫁篇 婚嫁生养:民国初年,民间嫁娶有以下几种方式:包办婚姻:子女婚姻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凭媒正娶,以定终身。买卖婚姻:把妇女当作商品,可以买卖。父母可以卖自已的女儿给有钱的人做妾,丈夫可以卖自已的妻子给别人作配偶,公婆可以卖守寡媳妇给他人做妻室。换亲: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娶亲,经过双方协商,各以同辈姐妹易嫁。招亲;男方由于经济困难等原因娶妻难,女方父母膝下无子,招其继承女家香火,繁衍后代。其子女可随母姓,或用父母双姓,名曰“双联香火”。抢亲:男方由于贫穷、丑陋、年龄过大等原因,
6、难娶妻室,采取抢亲的方式强迫成婚。婚姻嫁娶,则配好八字,即行聘。过一段时间,男方下日书迎娶。婚前请多子孙的男性长者在新郎床上睡一夜,称“暖房”。女子出嫁前数日,只食鸡蛋枣栗,不进粥饭,因迎亲日不便解手。嫁时头盖红绸帕,亲属背上轿。新娘下轿,行袋前后更迭。袋、代同音,谓之“传代”。行之堂上,燃烛焚香,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对拜,礼毕入洞房,饮交杯酒,吃团圆饭。入夜,亲友闹洞房。青壮年前来祝贺,两人前导,一人每说一句吉利话后,另一人答“好”,名曰“说好”。婚后3日,女子绞去脸上茸毛,名为“开脸”。男女婚嫁,贫富悬殊很大。贫者择定日期,用青布小轿迎娶,办一两桌喜酒,亲友赴宴恭贺即毕。更贫者,两人拜堂
7、后,进入洞房即为伉俪。嫁妆:富者有“半边奁”、“一条龙”、“陪田产”之类;贫者两床絮被,一只木箱而已。民国中后期提倡一夫一妻制,婚姻自主。从订婚到结婚,城镇有所改革,农村变化不大。解放后,主张男女婚姻完全自主。县内有自愿恋爱而结为伴侣的;有经人介绍相识,相处融洽后办订婚手续,婚前领取结婚证的。结婚时,介绍人、证婚人、亲友等齐集一堂,由主婚人按证婚人讲话,新郎、新娘互换信物及来宾致贺词等礼仪程序进行,礼成,欢饮喜酒。也有旅行结婚,或婚后旅行过蜜月,给亲友散点喜糖,或办桌喜酒欢聚的。1979年忠台公社双丰大队有13对青年集体举行婚礼。1987年1月19日白茆区9对青年在区公所礼堂举办集体婚礼。但是
8、,索取高价彩礼者,为办家具、酒席而大肆铺张者,因父母逼迫酿成青年男女轻生者仍时而有之,恶习尚未根除。解放前,县内回民从提亲到结婚,与汉族大体相似。结婚时,由清真寺阿訇主持宗教仪式。解放后,男女恋爱成熟或经人介绍,情投意合,领取结婚证,举行婚礼。起初,回民只与回民联姻。60年代后,回汉通婚。解放前,妇女生孩子,婴儿落地,即到娘家报喜,娘家送礼物来。第三天,接生婆为婴儿洗澡打包,称为“洗三”。满月,理发师给婴儿剃“满月头”。周岁,舅家送来衣、帽、鞋、袜等。父母设酒宴招待亲友,并以食、玩之物置于婴儿前,给他抓选,看他先抓什么,以窥他未来兴趣、爱好、志向、前途,称为“抓周”。孩子满10岁,亲友赠送礼品
9、,开宴欢饮,叫做“做10岁”。严桥、牛埠山区男婴出生后,只取乳名。结婚前,请人按辈份命名,择定吉日,举办酒席,亲友赴宴,公告名字,叫“送号”。“抓周”、“做10岁”,贫者女子不享受。 5礼仪习俗丧葬篇丧葬祭祀:富裕人家,老人一死,将尸体抹洗干净,穿老衣(新制的)5领3腰(5件上衣、3件下衣,贫者则用假衣领、假裤腰代之),戴小帽,穿薄鞋,抬入早已备好的木棺材。等亲属和晚辈到齐,向遗体凝视默哀后封棺。棺头上置米饭1碗、熟鸡蛋2个。举家戴孝,哭祭灵前,焚纸钱、锡箔元宝之类,请道士于棺前摇铃念经超度,或3、或5、或7天后出殡。棺盖上骑着一嫡系晚辈男孩,并放1只公鸡,8人抬着。死者的嫡系子孙扶于棺侧,长
10、子或长孙端灵牌或遗像于棺前,送葬者哭于棺后。宜安葬日,即入土;若不宜,暂厝,待择墓地,出殡第3天,亲属再去坟头祭祀,称“上饭”。死后第7天为“头七”,用纸扎成房屋,供奉堂前。每日3祭。直到“六七”除灵,即把纸屋送到野外焚化。尔后,子媳除去孝服,改穿白鞋。头年白、2年蓝、3年灰,3年孝满。头年春节春联用蓝纸书写,第2年用黄纸书写。第2年立秋前后,死者亲属用纸叠衣服、被单、鞋袜,装入纸箱内,用锡箔叠成元宝放进黄桶内,贴上道士盖印的封条,连同疏文一并送到野外焚化,称为“烧疏”。每年清明、冬至,子孙到坟前祭奠、培土。而贫者只能用口薄板棺材,不管宜不宜,入土了事。解放后,倡导厚奉薄葬,丧礼从简。人死后,
11、亲友赠送花圈,停柩3日出殡或火化。1976年在平安桥建有火葬场。从1977年初到1988年底,共火化遗体3342具。县内回民人死后,清水净其身,把遗体装在白布做成的袋形套子里,只露头部,抬往茔地。挖穴,尸身及其贴土处,撒上麝香、冰片、硫磺,再用木板盖上,掩埋。无城镇南郊辟一场地,专供回民安葬。 6礼仪习俗其它一、祝寿:年过半百的老人,晚辈为其庆祝寿诞。来贺者赠送肉、面、糖、蛋、酒之类。礼品上放柏枝,兆示平安长寿。二、建房乔迁:解放前,县内民众建房上梁时,中梁多悬挂红布,或贴有“吉星高照”字幅,并由木匠将红枣、水果糖、糯米粽子及糯米制作的“欢喜团子”等物由梁上撒下,任人争抢,示为庆贺。此外,主家
12、还令木匠在正门上方或屋顶上安圆镜,名曰“照妖镜”,用以“避邪”。乔迁之时,亲戚、好友多赠家庭用品等以示庆贺。主家置酒宴款待致谢。解放后,建房旧俗中迷信色彩较浓的部分渐废。 7杂俗 香火:家家香火设在堂屋上方,正中悬木制的祖龛,龛内贴“天地”牌位,两侧联语“千年香火地,万代子孙堂”。下摆1张长条几,条几中间放香炉,两旁放蜡台。每逢节日或红白喜事,均在这里烧香、点烛,祭祖或拜神。船民以船为家,把船头当着家中祖先“供龛”。解放后,人们自觉改革,堂上挂领袖像,也有悬祖、父辈遗像的。两侧联语多为“翻身不忘共产党,饮水常思掘井人”。周围张贴英雄模范像、彩色画。酒席:请客吃饭十分讲究座位位置。一般长者迎门坐
13、上横,其左边第一座称一席,多坐贵客;其右边第一座称二席,其左边第二座称三席,其右边第二座称四席;下横坐晚辈,其左为酒壶把子(专司斟酒)的位置。席面不可坐成“乌龟席”(6人共席时,二、二、一、一对面)。结干亲:孩子小、体弱,做父母的怕孩子养不大,认体壮而子女多的人做干爸、干妈,托福好养。也有因利害关系而结成的,借势庇荫。金兰结义:异姓男的或女的,因志趣投合而结拜兄弟或姐妹,称“金兰结义”,多在2人以上。土地会:农村每方圆三四里就有座土地庙。庙内有一对泥塑男、女像,即土地神。农历二月初二,农民兴办土地会,烧香叩拜土地神,祈祷好年景。解放初土地改革,农民分得土地,深知求神不如求己,自动拆毁庙宇。赈孤
14、:农历七月十五日,一村或数村居民公议按人丁摊钱,请道士设斋坛、立神牌、画符念咒,锣钹钟鼓齐鸣,烧钱纸,泼米粥,赈济孤魂野鬼,解冤孽,保平安。解放初,宣传科学知识,弄清楚稻枯不是“地火”引起的,疫病不是鬼降的,此俗渐废。城隍会:农历十月十五日,无城、襄安举办城隍会。是日,市禁屠、家净锅,全城(镇)斋戒3日。4个壮男抬着城隍菩萨游街,鸣锣开道,旗牌、执仗先行,校尉、持马叉等人随后。家家门前摆香案,烧香、鸣炮迎送。送灶: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传说灶神上天,家主用纸马、灶疏、粑粑祭送,名曰“送灶”。除夕夜用香炮接回。解放后,不送灶神,但在此日做糯米粑粑,作为晚餐进食。 8陋习 童养媳:贫者生活困窘,将幼女
15、许配(或卖)给人家,到男家求生;也有无钱娶媳妇的人家,领养(或买)幼女做媳妇,等儿子长大,再结婚。童养媳地位卑下,有难言隐痛。有民谣为证:“瞌睡金、瞌睡银,瞌睡来了不留情,保佑公婆早早死,一觉睡到大天明。”解放初,童养媳多半回娘家或解除婚约。此俗不复存在。蓄辫与裹脚:清末,男子从小蓄辫,成人后,辫子盘于头顶。女子五六岁时用长布条紧紧地裹脚,使脚骨畸形小得像粽子,称“3寸金莲”。民国初期,号召剪辫子、放脚,但剪者少、裹者众。抗日战争时期,两俗均废。80年代老妪小脚痕迹犹存。吸鸦片烟:清末、民国时期,无城镇粉山、菜市、花荫塘及牛埠、湖陇等较大集镇都开设有鸦片烟馆。吸鸦片烟的多为富豪恶棍。山区有极少
16、数人种植罂粟,制作鸦片烟。解放初严禁,已绝迹。纳妾:清末,男子可娶三妻四妾。民国期间,此俗依存。一些豪绅地主,倚仗钱势,只要看中小家碧玉,就纳作姬妾或占作姘妇,有的为着生儿传代也纳小妾。解放后,此俗废。赌博:解放前盛行。解放后屡禁,但未绝。算命:算命者多是瞎子。他们根据人的生辰八字,用阴阳五行推算求命者的命运。解放初刹住这种活动。80年代残渣又起。看相:看相者依据人的相貌特征、手纹、骨骼等神乎其说,如:“天庭开阔有官相,地角饱满有福泽”等几句奉承话,使受骗者就范。测字:有两类,其一,算命者兼测字,把60个固定的方块字各卷成圆筒,任人挑选一个,看是何字;其二,摆摊子或背着测字箱串乡,也有自报一字
17、代测的。测字者探询问者口风,窥察神色、心情、年龄等,根据所拣的字或口报的字,依照字的音、形、义,任意解释,使问者惬意。看风水:观察坟地或宅地的地势、方位等,据以附会人事凶吉。解放前,请“风水先生”用罗盘测定方位,确定某地、某山、某向作住宅地或葬地,宣讲山、水、堂、岸、龙脉、结穴。趋之如鹜者,多属富贵人家。送星宿:又称“送鬼”。某人突发疾病,就说恶鬼缠身、降灾。根据玉匣记所载“二十八宿”,烧香和纸钱,送往某某方向。有甚于此者,请巫婆或神汉设坛“过阴”,查请鬼的来历。 9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戏剧:无为县流传广影响大的主要是庐剧。 民歌:县内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其中有的曲调极为优美。 舞
18、蹈:县内民间舞蹈常与歌、灯结合,以灯会形式演出。曲艺:主要有“安徽大鼓”、“评词”两种。 10庐剧,又称“倒七戏”,特点是不拘泥于形式,不受舞台限制,唱词、道白纯系方言土语,唱腔接近民歌小调,通俗易懂,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尤其是农民,人人爱唱,人人能唱。上演的传统剧目有:蔡鸣凤辞店、王清明合同记、孙继高卖水等连台本戏,也有老先生讨学钱、蓝桥担水等折子戏。演出时,只要一人敲打锣鼓,两三人演出即可,剧情固定,唱词由演出者即兴发挥(行话叫“水词”),一本戏往往能连唱数日,留下悬念,吸引观众非挖根刨底看到结局不可。关于它的形成,已不可考。它的覆盖面颇广,在巢湖、六安、滁县、芜湖、池州等地区广为流行。解
19、放前从事演唱的全系民间班社。解放前夕,盛行无为乡里的董少轩班、焦朝露班等都深受农民喜爱,俗话有:“男人看小董,忘了抛秧撒种;女人看小董,回家摸不到粪桶”,可见戏迷们为其倾倒。解放后,庐剧逐步舞台化,文武场开始完善。1952年县政府牵头组建“无为县地方戏新生剧团”,不久改名为“无为县新生倒七戏剧团”,并设有专门剧场“小戏院”。同时对传统剧目进行整理,通过去芜存菁,固定了剧本形式,部分地改变了唱“水词”的旧习,并整理和创作了一些新剧目。从社会上、学校里吸收了一批新的有文化的骨干人员,给庐剧队伍增加了新的活力,开始不用男角反串,出现一批深受观众喜爱的年轻男女演员,如王万凤、周世能、吴昌珍、蒋光玲、阎
20、修凤以及后起的沈珍妹等,均在省内庐剧界享有盛誉。同时还出现有一批编剧、作曲工作者,如李近庸、夏贤千,蒋寿如、燕昌煜、王大刚等,为推动庐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戏剧11民歌 粗犷豪放者当推各种劳动号子,不下20余种,如放木排号子、船夫号子、打硪号子、打夯号子、龙船号子、舂米号子等;山歌也有10多种,如放牛歌、耘草歌、打麦歌、车水歌、采茶歌、插秧歌等;此外民间小调也多姿多采,如男女情歌、对歌、独歌、摇篮曲、十二月花名等。50年代,县文化主管部门多次组织音乐工作者到民间搜集民歌。1958年,整理有山歌、插秧号子、打硪号子、舂米号子等100余首。1979年至1981年,县文化局组织数次民歌采集活动,共采
21、集215首。省文化厅民歌征集小组选36首,编入安徽民歌集成;省群众艺术馆选18首,编入安徽民歌资料集;地区在省选的基础上,增选15首,编入巢湖民歌选。1983年,又采集民歌7首,刊登于巢湖地区农家小唱选集。1979年10月,汤沟镇65岁老妪汤清英口唱送晚茶,由魏先源记谱、程宏儒整词。次年秋,连同来年春日等哥回,入选“国际科教文征歌”。随后由著名歌唱家朱逢博演唱,分别由中国唱片社上海分社、中国唱片社辽宁分社灌制密纹唱片和盒磁带,销售国内和东南亚国家。并载入带露的花朵(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歌曲集)、安徽民间音乐第3集。1986年,举办“芝城音乐舞蹈大奖赛”。参赛者250人,节目28个,选出青年女歌
22、手尹为绣参加“全国民间民族音乐舞蹈大奖赛”,演唱民歌摇篮曲我家宝宝睡着了,获3等奖。 12舞蹈 西北乡盛行龙灯、鱼灯、踩高跷、玩铙等;东南乡喜玩旱地行舟、蚌壳灯、虾子灯、马灯、花篮、滚龙等;无城及其近郊常演出行业特点的灯会,如:瓦匠专玩五昌抛叉,布业专玩龙灯,木匠的高跷,漆匠的平台,铁匠的节节高等。居民中大姓旺族,也各有专项灯会。如狮子灯、车上轿等以及城郊的鱼灯、花棍、地花鼓等,全县总计有30余种。灯舞道具制作精巧,表演形式各异,都以动作为主。有的满场飞舞,粗犷奔放;有的翩翩漫舞,细腻入微;有的幽默诙谐,妙语连珠,并配以锣鼓、吹奏乐或民间小调,相得益彰。13曲艺 大鼓属安徽沿江中路派系。一人说
23、唱,配书鼓、夹板(牙子),随处可唱。主要演唱历史演义故事、武侠小说、各类公案。解放后又编了一些新人新事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故事等新词。演唱时,敲鼓、击夹,轻重缓急,节奏和谐而有韵律,令听众全神贯注:说唱中,高手句句入辄,有韵有调,间以道白、表情、姿势、声腔,绘声绘色,使人若临其境,心往神驰。评词,也只一人独白,配以醒木一块,时说时击,说得天花乱坠,引人入迷。门歌、坐唱,说唱兼备。门歌配以锣鼓,2人、3人均可,一人领唱众人和。一般在春节期间挨门挨户演唱,内容为好人好事或吉祥词。坐唱,亦称清唱,由一人或数人坐地演唱,有骂俏打诨,也有说唱故事、人物情节,唱腔一般为庐剧或民间小调。配以胡琴,专唱小调,
24、则叫唱曲。均为群众所喜爱。 14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县共收集非遗线索300多条,调查项目200多个,其中新发现项目占30%以上,初步摸清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数量与分布状况。调查项目涵盖14个门类,共计96项,其中民间文学(神话、传说、故事、歌谣等41篇)41项,传统美术(纱灯)1项,传统舞蹈10项,传统戏剧(民间庐剧团十几个)1项,曲艺(大鼓、评书)2项,传统技艺(无为板鸭无城有十几家正传,无为人外出制作板鸭遍布全国,不计其数)1项,生产商贸习俗2项,消费习俗7项,人生礼仪6项,岁时节令9项,民间信俗4项,民间知识10项,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龙舟赛在无为水乡二坝、雍南、汤沟、陡沟、刘渡等乡镇,都有赛龙舟的习俗)1项。由此可见,我县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资源最为丰富,传统戏剧、传统技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类资源十分广泛,传统舞蹈、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人生礼仪、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民间知识类资源则相对比较丰富,传统美术、曲艺类流传较少。目前,“巢湖民歌无为民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无为剔墨纱灯”列入安徽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27章 圆27.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新版)华东师大版
- 2025从“京派、海派”之争辨析民间委托炒股合同的效力
- 2025合同模板股东合作合同范本
- 2025借款合同版(单位住房)
- 2025劳动合同的有效要件范本
- 2025代工生产合同
- 清洗施工方案
- 路灯灯具整改施工方案
- 路灯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 Unit 3 Amazing animals PartA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11年公务员国考《申论》真题卷及答案(地市级)
- 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
- 商业模式的设计与创新课件
- 物流无人机垂直起降场选址与建设规范
- AQ/T 4131-2023 烟花爆竹重大危险源辨识(正式版)
- 装饰工程室内拆除专项施工方案
- 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 2024年公务员(国考)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附参考答案(完整版)
- 社会主义发展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创新者的窘境读书课件
- 9001内审员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