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七年级上册历史公开课教案(5篇)七年级上册历史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问与力量: (1)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化;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2)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育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力量,培育提取有效信息的力量。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列表归纳本课根本学问,以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课根本学问。 (2)引导学生探究和讨论。如:分析常见汉字的构成方法,探究中国古代乐器的演进过程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制造了辉煌的文明,培育学生民族骄傲感和民族自信念;通过具体了
2、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育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展道德情操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难点:甲骨文的字型构造、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直观法、比拟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争论法等。 2.学法选择:观看法、比照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争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争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现。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局部资料等。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板书设计 一、文字的演化 1.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
3、历史,是从商朝开头的 3.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 4.西周晚期消失了大篆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1.天文:日食、月食、彗星的记录 2.历法产生于夏朝,完擅长商朝,战国时测出24节气。 3.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 1.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制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称为楚辞。 2.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故事法) 我们同学每天都在读书、写字,要接触大量的文字,文字帮忙我们记事、传达信息、猎取信息,文字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祖先在文字没产生之前是如何记事、传达信息的呢?(学生能说出结绳记事、刻符号等等) 教学过
4、程 一、文字的演化 1.先展现各种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熟悉) 2.关于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对哪种文字最感兴趣呢? (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 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今日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进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头的。 4.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 5.小结: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展现(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书法条幅,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美,陶冶了情操,同时对文字字体演化有了简要的了解)。可见,随着时代的进展,文字字体在进展不断的演化,向着简明、快捷的方向进展。 汉
5、字形声表意,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维持和联结我们中华民族的根。盼望同学们喜爱我们的汉字,并写英雄字好吗? (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能发挥多种教育功能,既可以使学生清楚把握我国汉字的早期演化过程,也可以通过了解造字方法增加学生精确运用汉字的本事,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能够培育学生观看和归纳问题的力量。) 过渡:随着对天象的观看,我国的历法进展起来。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1.天文: 让学生找出我国先秦时期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 归纳:古书记载,夏朝时期的某天发生了日食;商朝甲骨文里有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经现代科学家验证,都很牢靠;周朝有关于日食(公元前776年)和彗星(公元前613年)
6、确实切记载;等等。 2.历法: 夏朝的历法的创造、商朝历法的特点、战国24节气 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了解历法和24节气,并让学生深入思索他们的作用。让学生课下连续搜集24节气的谚语。 3.医学:名医扁鹊 (1)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2)补充扁鹊的资料,培育学生搜集资料和运用资料的力量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 1.屈原 诗歌赏析,体会屈原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迪。 (说明:离骚是屈原被流放后用诗歌形式写成的自叙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表达了崇高酷热的喜爱祖国和人民的激情。同时通过阅读和分析离骚,教育学生熟悉学习两千多年前的屈原忧国忧民、高洁耿介的崇高品德和为追求抱负坚韧奋斗
7、的精神。) 2.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 供应一些资料供学生了解。 整合学问: 纲要学问图(可让学生自己画,小组相互沟通) 总结熟悉: (总结出今日的收获,并引导学生连续探究) 1.通过学习这些学问,你还有哪些想进一步了解?你准备怎样连续去了解呢? 2.对于这些学问,你还能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吗? 3.商定:把自己探究的成果相互沟通和展现。 七年级上册历史公开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问与力量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发解唐朝开元时期的政治、经济的进展状况。培育学生归纳问题的力量和观看、想象的力量.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实物模型、图片、同学分组介绍、表演等学习把握本课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
8、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骄傲感,通过茶艺表演和对这一时期精致的丝织品和陶瓷工艺的教学,培育学生的鉴赏力量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盛世经济的富强。 教学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学生难以形成精确的概念。 教学过程 同学们,杨迪和沈心同学是大家全都公认的最正确导演与演员,今日他们俩为我们细心打造了一幕历史短剧的表演,请大家欢送!(剧本主要表现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 表演得真精彩!大家猜猜沈心表演的皇帝是誰?-(唐太宗)对,那么唐太宗时期的统治如何呢?-(“贞观之治”的局面)唐太宗以后,到了他的曾孙唐玄宗统治时期又是怎样的局面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内容。 请同
9、学们阅读一下第一局部内容,想一想这个时期的唐玄宗和唐太宗有哪些一样的地方?依据学生答复归纳出: 擅长用人 重视吏治 进展农业 戒奢从简 唐玄宗所实行的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正如杜甫诗中所描绘的那样“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俱丰实。” 下面我们就去看看盛世经济的富强吧! 一、农业进展 提问:1、唐朝时期农耕技术有哪些进步? 2、猜猜看唐玄宗吃过什么蔬菜? 3、此时消失哪些先进的农具? 依据学生答复,指出: 唐时粮食产量大大提高,消失了很多蔬菜新品种,例如菠菜、莴苣;还消失了两种新的农具:曲辕犁、筒车。出示曲辕犁、筒车的投影片: 请同学们
10、认真观看图片,然后说说这两个工具的用途。提问:你知道它们的工作原理吗?哪些地方可以表达它们的先进性?它们有缺点吗?你能不能加以改良,使之更合理?(通过争论解决以上问题来说清有关曲辕犁、筒车的学问。) 唐朝时,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下面我们请第一小组同学来向我们介绍一下关于茶叶的一些学问。(以下是第一小组同学活动的过程)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茶。茶和咖啡、可可号称世界三大饮料,而其中茶居首位。在我国唐朝时,消失了记载茶叶产地、饮茶风俗及茶功能的专著,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中国古今名茶有千种之多,自古就有十大名茶之说,那么,同学们知道十大名茶指的是哪些茶
11、吗?(同学争论发言) 同学们说得都不错,就我们所收集的资料来看,十大名茶有:西湖龙井、婺绿、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平水珠茶、祁红、滇红、大红袍、铁观音以及冻顶乌龙。饮茶不仅仅是个人的嗜好,且“烹香茶以待来客”早已是中国人的好客习惯。茶道茶艺也就由此而生。现在请观赏由九位同学联手表演的茶艺。第一组同学泡制的是绿茶,依次是红茶、花茶。 第一步:赏茶。将茶叶从茶罐中拨出,观赏茶的形状。碧螺春品质条萦纤细,曲成螺,茸毛披覆,银绿隐翠,芳香文静,浓郁丰淳;祁红形状条萦紧细苗秀,色泽乌洋溢润;花茶是诗一般的茶叶,融茶汤之美、鲜花之香于一体的茶中艺术品,茶叶与花香奇妙结合,构成了茶汤适口、芳香的韵味,两者珠
12、联璧合,相得益彰。 其次步:清洗茶具 第三步:温杯。先将茶杯预热,这有助于茶汤香气之散发。 第四步:置茶。将茶叶拨入茶杯,这对于泡制红茶来说,还有一个独特的名称叫做“王子入宫”. 第五步:冲泡。透过透亮的玻璃杯,观看茶在水中的缓慢伸展,游动变幻的过程,人们称其为“茶舞”. 第六步:分杯敬客。请大家品尝同学们泡制的茶,再作品评。请品尝的同学们谈谈所品茶的味道.茶和我们的生活亲密相关,茶不仅可以作为饮料,还有很多其他的妙用,下面请同学们争论沟通一下自已在课外了解到的关于茶的功用的学问。 同学自由发言。 茶的成效许多:茶能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降火明目等等。总得来说,培育良好的饮茶
13、习惯是大有裨益的。 感谢第一小组同学的精彩表演,让我们领会了茶文化的魅力。唐朝时期手工业也很兴旺,我们欢送其次小组同学来向我们介绍 二、手工业兴旺 (以下是其次小组活动的过程) 首先让我们来观赏几副画,请同学们看彩图三和“唐朝穿裙衫的妇女”,认真观看,你能不能说说你的感受,比方:你觉得它美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争论) 你知道吗?答复书上“动脑筋”问题简洁归纳:唐朝丝织品质轻、透亮、精薄,颜色明丽、品种繁多。丝织业水平超群。 今日我们还给大家带来几个艺术品,誰能告知我们这是什么?(唐三彩) 对!唐朝陶瓷业的水平很高,消失了邢窑的白瓷、越窑的青瓷,最富盛名的要数唐三彩了。请同学们谈谈你所知道的
14、唐三彩。 唐三彩就是三种颜色吗?唐三彩怎么做出来的?唐三彩有哪些造型? 依据大家的发言,总结唐三彩的制作工艺。 唐三彩是中国唐代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是继青瓷之后消失的一种彩陶,主要由黄、绿、白三色釉彩涂胎,故称唐三彩。也有二彩、四彩的,但总称唐三彩。它是在继承汉代绿、褐釉陶器的根底上进展起来的,是中国制陶技术进展的顶峰,当时就著名中外(活动完毕)感谢其次小组同学的介绍。 现在大家请随我一起走进长安城,去领会它宏大的规模、华丽的装扮和富强的商业吧! 三、商业兴盛 播放长安城的影音资料。同学们,看完这段资料后,给合地图册,你能说说长安城的布局特点吗?整体看,长安城的平面象什么?现在请发挥你的想象:
15、 假设你是唐时的一名举子,进京参与科举考试,初到长安,你自然要去市集中购置一些必备品,等一切安排妥当,你静下心来,去仰慕已久的国子监研读,经过紧急的考试,结果你皇榜得中,并有幸参与在曲江为新科进士举办的国宴。宴后,众人豪情勃发,纷纷去大雁塔下题名留名 在上述过程中,你都需要去长安城的哪些地方?为什么?在途中你可能会遇到哪些人?(有少数民族的人吗?有外国人吗?) (说明:此问题的设置主要是想让学生知道长安城中“坊”为居民区,“市”为商业区,当时的长安城人口上百万,比我们现在镇江市市区人口还多。贸易兴盛、交往频繁,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小结: 这段时期是唐玄宗统治前
16、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富强,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外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 七年级上册历史公开课教案3 学问与力量 把握教材中消失的根本人物、大事、时间;熟悉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力量;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力量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育; 3、口头表达力量的熬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缘由。 重点 两汉经营西域 难点 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制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 1课时 课型
17、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 以争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二、导入新课:今日我们一块学习第17课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 三、讲授新课: (1)张骞出访西域: 1、西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治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心政府的开头。 (2)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3)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访大秦; 3、16
18、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头。 四、小结。展现课件学问点汇萃 五、作业 附:板书设计 一、张骞出访西域: 1、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治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心政府的开头。 二、丝绸之路: 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三、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头。 七年级上册历史公开课教案4 【
19、课程标准】: 了解西周的更替,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识记周武王灭商、西周的建立与完毕;理解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力量与方法:培育学生文史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力量,以及分析比拟的力量,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的力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悉人心向背打算战斗的结果,客观历史地熟悉分封制的作用,熟悉到正确依据变化了的形势,调整统治正确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而分封制实行的必要与其得以维系的缘由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大家看过电视封神榜吗?谁来说说它叙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而导入。 留意引导
20、学生神话作品与历史的差异是特别大的。用学生熟识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文艺作品 二、西周的建立 1、周族的进展:简要叙述。 2、周灭商:抽学生来讲周灭商的牧野之战,并要求学生概括出一个相关的成语来。并谈一谈这一战的胜败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3、西周的建立:学生一起说西周的建立时间与建立者。教师运用书上的地图说明西周的来历。 提高学生参加的热忱。 让学生通过分析熟悉人心的向背是战斗胜败的最关键性的因素。 观看地图、识读地图 三、分封制 1、学生一起阅读教材以后,抽一学生来主持:对其余的学生进展提问。 由学生来主持,热忱很高 参加积极 可能的问题: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都分封的是
21、些什么人?主要有哪些诸候国?分别在哪条大河流域?诸候与周王之间有什么样的权利与义务?起了什么作用?你认为分封制能长期的稳固西周的统治吗? 2、学生或教师进展归纳整理。有关分封制利与弊的分析,为以后春秋的学习打下根底。 培育、提高归纳概括力量 四、西周的完毕 点出西周末年,由于各种冲突交错,打算了西周灭亡的必定命运。最终在周幽王在位时的前771年,被犬戎攻破镐京而统治完毕。 要求学生阅读书上的小字找找西周在周幽王时灭亡的主、客观缘由有哪些?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缘由,训练概括力量 五、小结全课:学生来小结全课的内容。教师补充。 六、学习与探究:学习测评,阅读“史海拾贝“。 布置作业:心得与疑问。
22、七年级上册历史公开课教案5 导入新课 “结合史料(课本)能总结出“开元之治”缘由者,将获得大唐开元盛世游的时机。” 什么是开元之治? 武则天后,唐朝政局一度动乱,唐玄宗励精图治,政治局面为之一新,历称之为“开元之治”。 开元是唐朝哪个皇帝的年号? 出示唐玄宗画像 提起唐玄宗,同学们能翻译出这句话吗? 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亲庶政” (由于唐玄宗少年时在老百姓中间生活过,经受了许多磨难,所以刚即位时,很懂得体谅老百姓的疾苦,许多涉及老百姓的政务,都亲自办理) 由此导入新课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创了”开元盛世的良好局面. 讲授新课 为了开创富强兴盛的景象,唐玄宗详细实行了哪些措施呢? 一、政治上(开元之治): 即位后,励精图治,他实行的措施有: 任用名相(如熟识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 重视; 崇尚节省,命人烧毁珠玉锦绣,表示的决心。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二、经济上农业: 观看、比拟,分析出曲辕犁的优点。(省力;翻土块,相当完善。) 观看、想象,分析出筒车比以往浇灌工具先进的地方,(水力代替了人力)听讲理解形成熟悉:筒车是一种利用水力转动的浇灌工具,用竹或木制成一个大型立轮,由一个横轴架起,可以自由转动,轮的四周斜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