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1课《琵琶行(并序)》教案_第1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1课《琵琶行(并序)》教案_第2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1课《琵琶行(并序)》教案_第3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1课《琵琶行(并序)》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十一唐诗二首2琵琶行教学目标1欣赏古曲,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感情2赏析本诗的音乐美、意境美,培养学生诗歌、音乐的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感悟美、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教学重点赏析本诗的音乐美、意境美,培养学生诗歌、音乐的鉴赏能力教学难点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鉴赏分析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用深情的语调,采用古曲作背景音乐,朗诵琵琶行)中国是一诗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的河流,走过了3000年的曲折岁月一提起唐代,也许人们首先想到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这样一位皇帝,也许他的名字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地流传了下来,朝的一

2、张名片,千百年来,不断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诗歌朝圣者的膜拜而这位诗人就是唐这位皇帝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慢慢出现诗歌字幕投影)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这位诗人是谁?他就是白居易二、欣赏古曲,了解背景赏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师:古音乐是中国的国粹,我们先来欣赏一段经典的琵琶演奏曲霓裳(播放琵琶请大家随着琵琶曲霓裳)相信大家从这优美的音乐声中感受了中国古典的音乐美听音:师:在白居易的时代,“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声走进白居易的琵琶名篇琵琶行解意:(教师播放范读

3、)请学生自读(或请一朗读较好的同学或老师读)序言想一想:白居易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琵琶名篇?明确:元和十年,诗人被贬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听到琵琶女弹琵琶,勾起了心中没落的情感,他听了琵琶女的弹奏并为他作了一首词理解:本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触犯权贵,被贬为江洲司马,此年秋天于浔阳江上闻人弹琵琶,伤感不已,因此作诗赏析:序言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三、整体感知,把握脉络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给每一小段加一个小标题参考:浔阳江边闻琵琶;江心聆听琵琶曲;舟中各诉身世苦;同病相怜感慨多;重

4、闻琵琶青衫湿2全文以三次演奏为主线,学生分组讨论,并找出明确:暗写诗人送客闻琵琶四、品味意境,体会情感请学生速读全文,思考1品味意境美明写江心聆听琵琶曲明写感言促弦湿青衫请找出描写景物环境的句子明确:描写环境的句子:“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请学生读一读这些句子想一想:这些景色分别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描写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么作用?在文中有什明确:意象:江水、枫叶、荻花、秋月“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构成了清晰如画的意境,又由于声律与情韵的配合,令人顿感受秋凉袭不断,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

5、愁惨的心情边送客时的环境描写江“举酒欲饮无管弦”凉“别时茫茫江浸月”景中含情,茫茫月色中情景交融,无不弥漫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自然地点染出忧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做好了准备2体会人物形象请学生默读,找出描写人物形象的句子并进行赏析明确:琵琶女形象:“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赏析:“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练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的矛盾复杂的心情,本不愿出场但又不得已动,还暗示出她无限的幽愁暗恨准确生动地表现了琵琶女的神态和此时此境的复杂心理活“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叙述人物动作神情“沉吟”道出黯然回想往事的心情,既

6、写动作表情,也写表现歌女讲述身世前的感情起伏其它:如“自言本是京城女”等句子,诗人转述歌女自叙,笔调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少年的欢乐受宠与年老色衰后的冷落寂寞形成对对照,道出了歌女天涯沦落的无限悲伤之情诗人形象:“醉不成欢惨将别”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赏析:“醉不成欢惨将别”,写出了送客时的离别愁绪“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从侧面烘托琴技,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悠然神往,从感情上由忧转喜“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听歌女演奏和自叙时感情共鸣,对远离京城环境的不适,春江秋月夜的一人独饮,这些叙述无不流露出诗人心曲,让人为诗人无故被贬黯然泪下,生出一腔怨恨3品读乐中情想一想:为什么白居易

7、会发出这样一声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参考:琵琶女原本是“艺压京城、艳盖群芳”,后来却是“年老色衰、委身商人”;诗人早年“位至谏官、名动京师”,后来却是“谪居卧病、飘零天涯”他们相同的经历都是由“盛”而“衰”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诉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的再现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白居易于是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这句诗将诗人白居易和琵琶女联系到了一起是什么作为他们之间的一个桥梁,将他们联系起来的?如果以“同是天涯沦落人”作为上联,请学生试想一个下联,把这个内容连接起来参考对联:A异地相逢泪涟涟B共怀世间愁郁情C共奏人间悲凉曲D共享高山流水情四

8、、体会情意,品味音乐美1读一读:朗读本诗集中描写音乐的段落(第二段)教师指导朗读:如急雨:形容乐曲之浊重沉响,节拍急促如私语:形容乐曲之轻柔尖细,委婉缠绵应大声速读读时应轻缓低沉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乐曲之错落有致,明快清脆间关莺语花底滑:形容乐曲之悠扬婉转,悦耳动听读时应轻快有力读时应流畅银瓶乍破水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潮部分应读出雄壮激昂欣赏配乐朗读,要求大家闭目静听,把语言转化成我们头脑中的形象请学生再读两遍,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用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2品一品:品味旋律美乐声描写是尤为精彩的部分,根据乐声的起伏,感情的变化,老师播放四段乐曲生感悟音乐美,展开想象的翅

9、膀,勾勒脑海中的画面,将声音转化为文字学生品评这四段琵琶曲分别属于旋律起伏的哪一阶段,并结合琵琶女和白居易的经历遭让学遇,想像琵琶女弹奏时的所思所想和白居易听到琵琶声时的所思所想,体味琵琶曲中渗透的缕缕情思(1)第一曲:前奏曲浔阳江边,瑟瑟秋风,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调弦定音中不经意流露了对往事的伤怀,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仿佛从沉寂中唤醒记忆,白居易听到此曲想到自己贬谪江州的境遇,也不禁心情低沉(2)第二曲:欢快曲琵琶女弹奏此曲时陷入了对昔日生活的回忆色艺双全、艺压京城、艳盖群芳,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所以旋律清脆圆润,轻快舒缓白居易听到此曲可能回忆当年高官厚禄、

10、才华横溢、名满朝野的骄傲(3)第三曲:沉思曲琵琶女“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弹奏此曲时,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变得艰涩凝滞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白居易听到此曲则可能想起晚年因犯颜直谏贬江州的遭遇(4)第四曲:悲愤曲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难以派遣幽怨,所以旋律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薄情的强烈控诉白居易听到此曲则可能引起压抑在内心的对不公平现实和命运的抗争(本环节理解“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情感是音乐的灵魂琵琶声中渗透的两人哀怨愁苦的缕缕情思,虽然他们的身世不完全相同,但沦落天涯的命运却完全一样,体现全文的主当时她红极一时、“重利轻离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五、课外拓展)1听一听,写一写:请学生听古曲:高山流水,试着用文学的语言表现出自己的感受(老师播放古曲高山流水)2赏析写音乐的名诗词,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赏析,也可以让学生自主赏析,谈体会,写感受(1)惊天地的琵琶声水调歌头苏轼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众禽里,真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