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一等奖 详细版课件_第1页
沁园春长沙 一等奖 详细版课件_第2页
沁园春长沙 一等奖 详细版课件_第3页
沁园春长沙 一等奖 详细版课件_第4页
沁园春长沙 一等奖 详细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 古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1909年)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西江月井冈山1927年春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采桑子重阳1929年秋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十六字令三首 其一 1934年夏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

2、其间。七律长征1935年2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说说你们了解的毛泽东一、走近作者谁写的?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这是主席在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就读时写的一首言志诗。领袖从八岁起进私塾读书,读的是“四书五经”等儒家典籍。他后来说他在私塾里没有学到什幺有用的知识,他收获最大、享受最多的是读旧小说,特别是那些“造反的故事”,如水浒、三国演义等。菊 花 年代:【唐】 作者:【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末

3、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由于他的人格魅力和过人胆识,最终取代王仙芝而成为这场大起义的总领袖。由他领导的这场大起义摧毁了腐朽的李唐王朝。 没有黄巢那样的革命抱负、战斗性格,就不可能有“我花开后百花杀”这样的奇语和“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奇想。把菊花和带甲的战士联结在一起,赋予它一种战斗的美,这只能来自战斗的生活实践。“自古英雄尽解诗”,也许正应从这个根本点上去理解吧。二、 关于词的常识 词,兴于 隋唐,盛行于宋 ,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题目,如沁园春 长沙。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

4、片”或者“阕”。 词的分类1、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字数在58字以内的称为小令, 59至90字的为中调, 91字以上为长调2、词按风格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前者如苏轼、辛弃疾,后者如李清照词 题词题就是词的题目,在词牌后面,与词的内容相关。 词牌决定了词的格式对比沁园春 雪与沁园春 长沙 词题决定了词的内容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

5、朝。沁园春 长沙词牌名词题1、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后汉书)。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2、“长沙”是词的题目。那么为什么题目叫长沙? 阅读学海导航P2“相关链接”三、写作背景四、课前预习1、试读,要求读得准确,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语速,读出节奏,读出词中的豪情等。2.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舸( g ) 寥廓(lio ku ) 怅(chng ) 遒(qi ) 遏()3.写出下列词语的义项 (1)百舸: (2)寥廓: (3)峥嵘: (4)挥斥: (5)方遒: (6)激扬: (7)粪土: (8)遏:4、背诵全文五、品读上阙,探究下列问题。(分组讨论)(一)本词上阙写景,你能说出

6、词的上阙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意象)来写的吗? 这些意象按照什么顺序来描绘的? 试概括上阙描绘的景物的特点? (一)山、林、江、舸、鹰、鱼(二)作者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写景: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观江中,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长空,雄鹰展翅高飞;俯察水底,鱼儿轻快地畅游。这几组景物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三)生机勃勃,色彩绚丽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富贵 美好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猿猴:

7、哀伤 凄厉鸿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四)从这幅湘江秋景图里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怀?(五)诗人面对如此美丽壮观的寒秋图,引发了他怎样的思考?从词中哪里可以看出来?博大的胸怀 昂扬的斗志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诗人独立寒秋,他不是想着自己被军阀追捕的处境,而是放眼宇宙,胸怀祖国,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忧思着民族的命运,这是一种忧国忧民的心境,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心境,是一个革命伟人广阔崇高的心境。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是全诗的诗眼。(六)反复朗读,深刻体会诗人博大的情怀。(七)小结:赏析诗词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规律(方法)? 先找出诗中写到的景物,明确景色的特点。(抓意象);

8、再展开联想根据诗中的景物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诗中所展示的画面,概括这些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明意境) 最后根据氛围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情感,并说出情与景的关系(析情感) 相见欢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西楼、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勾画出一幅清冷寂寞的画面;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

9、在秋风中瑟缩,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次石湖书扇韵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答:描绘了一幅恬静优雅的石湖隐居风光图。 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理解、赞赏和支持 独立寒秋

10、,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点明时间地点,烘托人物意气风发的形象,奠定慷慨豪迈的基调。总领七句湘江秋景图色彩绚丽生机勃勃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总领深沉思考深切关注国家民族命运上阕重写景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过片,起过渡作用。表现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 由“忆”字统领,回忆与战友一起从事革命活动的不平凡岁月象征有责任感使命感的革命青年主天下沉浮含蓄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重抒情全词思路立看问记恰忆 上片:写景触景生情下片:叙事言志二、品读下阙,探究以下问题。(一)导读:阙的上下片写法上有分工,常常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下片首句称过片,起过渡作用。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2、忆的是什么内容 ,表现了毛泽东的什么精神? 忆的是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采才华旺盛勃发,革命青年意气风发,正强劲有力;他们指点江山,写出激励昂扬的文章,宣传真理,蔑视权贵,把大军阀大官僚视为粪土。 由“忆”字统领 ,表现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