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二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件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高中历史选修二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件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高中历史选修二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件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高中历史选修二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件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高中历史选修二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件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4 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单元课标】 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古代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等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认识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重要意义。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平阴县第一中学 刘玉华【导入新课】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自2020年1月20日以来,由于受新冠病毒影响,我们一起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寒假”,不管你愿不愿意,喜不喜欢,这次疫情已经影响到了我们每一个人,我们都是疫情的见证者、亲历者以及参与者。在这疫情之下,你看见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关注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你记住了什么? “传染病、战争、饥荒” 被称为

2、人类历史悲剧的“三剑客”。 这其中最悲剧的是传染病,由传染病导致的死亡人数比战争、饥荒死亡的人数要多。有些疫病毁灭了一个村落,有些毁灭了一个城邦,有些甚至毁灭了一个文明。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第14 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一、历史上的疫病:二、中医药的成就: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伯利克里染病去世,使雅典民主政治走向发生重大转变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在巴比伦身染疾病 而亡,他一手建立的亚历山大帝国随之土崩瓦解。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康熙很小就已出过天花并且幸存下来,这意味着他以后再不会得天花了。于是,他成为皇位继承人的人选。彼

3、得二世路易十五死于“君主的克星”天花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一、历史上的疫病:1、概念:2、天花:3、鼠疫:4、影响:(1) 消极: (2) 积极:是指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古埃及时期,天花席卷尼罗河沿岸,法老拉美西斯五世也罹患天花;18世纪时,欧洲天花肆虐,彼得二世、路易十五等多位君主死于天花;中国清朝的康熙皇帝得过天花;感染天花的普通百姓不计其数。6世纪时,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14世纪时,欧洲鼠疫大流行,被称为“黑死病”。欧洲人口死亡过半。疫病给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带来巨大威胁,甚至导致政治、经济的变动。近代以来仍然给人类带来

4、巨大灾难,(雅典将军伯里克利、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17世纪墨西哥黄热病; 20世纪早期斑疹伤寒、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 在于疫病的斗争中,古人逐渐重视国公共卫生与疫病的防治。近代医学的进步,有效控制了很多疫病的传播。(古罗马修建饮水道和下水道;中国古代采取各种方法预防疫病、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发明人痘接种防治天花; 建立疫病的救治机构:西汉、隋唐、古罗马。 近代:牛痘接种法、巴氏灭菌法、青霉素。)关于天花: 19001909年,俄国因天花死亡50万人。 15世纪末,欧洲人踏上美洲大陆时带来了天花, 2000-3000万原住民在约100年后只剩下不到100万人,被史学家称为“人类史

5、上最大的种族屠杀”。 大清朝建国267年,始终有一个幽灵盘旋在王朝上空,那就是古代谈之色变的传染病:天花。 相比其他朝代,比如明朝,清朝像是被天花下了诅咒一般,不仅满清皇族天花肆虐,在清朝12位皇帝中, 据明确记载就有两位皇帝:顺治和同治帝都死于天花。清朝还有两位“麻子”皇帝:康熙和咸丰,这些脸上的坑坑点点就是出天花后留下的伤疤。天花成为大清皇族一个无可回避的生死考验。 在古代,流传有一句话:“生下孩子不算成,出了天花才算全。”可见当时天花对人的伤害力有多强。 在满清皇族中尤其严重。在顺治的十四个儿女中,四个皇子,五个皇女都死于天花,几乎只有一半的儿女存活下来。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

6、就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鼠疫(黑死病)。鼠疫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病死率极高。 历史上两次大规模的鼠疫: 公元542年爆发的查士丁尼鼠疫,断送了罗马帝国复兴的希望,一天就有5000到7000人,甚至上万人不幸死去。 第二次大规模鼠疫,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之一。这场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7500万人死亡,其中2500万为欧洲人。千年死神黑死病千年死神黑死病西方学者认为它已成为“中世纪中期与晚期的分水岭”、“标志了中世纪的结束。”黑死病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科技等方面造成了剧烈的冲

7、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许多学者把黑死病看作欧洲社会转型和发展的一个契机。经历黑死病后,欧洲文明走上另外一条更加光明的道路,原来看起来非常艰难的社会转型因为黑死病而突然变得顺畅了。因而它不仅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促使天主教会的专制地位被打破,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乃至启蒙运动产生重要影响。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古埃及时期天花席卷尼罗河沿岸,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罹患天花公元前5世纪伯罗奔尼撒战争前期,雅典突发严重鼠疫,死亡军民人数在一半以上,伯里克利也未能幸免,雅典政治的走向发生明显转变。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在巴比伦身染疫病而亡,亚历山大帝国随之土崩瓦解6世纪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人口大

8、量死亡,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14世纪欧洲鼠疫大流行,由于患者身上出现众多黑斑,故称为黑死病。黑死病猖獗了3个世纪,欧洲人口死亡过半,导致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欧洲许多地区严重饥荒。人文主义思想兴起17世纪明末鼠疫横行,明军、大顺军以及大量民众染病,大批患者死亡。18世纪欧洲天花肆虐,彼得二世、路易十五等多位君主就死于天花。流行特点(时间、地域空间、社会空间角度)?特点:历史悠久、多源发生、患者范围广影响?影响:经济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经济衰退;政治社会秩序混乱,政局动荡,国家衰落。思想精神冲击,信仰危机,新思想的酝酿与传播医学医疗与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课堂探究】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

9、学成就【课堂探究】 材料一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祈福禳灾。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崇祯十六年(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个月时间,就造成了20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 据程杨等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防疫措施的特点。 (1)特点:政府消极应

10、对; 防疫重点主要在灾后赈济救助方面; 防疫措施迷信色彩浓厚。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堂探究】 材料二明朝处于中国历史上第四个气候寒冷期,后期异常干旱。入境外国人士的增加,使我国从未有过的传染病也开始流行。1408至1644年间,各地发生的大瘟疫达26次之多。瘟疫等传染病的流行,促使瘟病学说得到发展。中医的内科理论建立在伤寒论之上,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里记载了瘟病的传染性特征。宋元以来,医家从论症、治法方面对伤寒与瘟病加以区别。明清之际吴有性著瘟疫论,提出“戾气说”,认为瘟病是戾气所致,由口鼻传入,进而指出戾气有不同类型,并能产生不同疫病。经过清朝名医叶桂、薛雪等人的努力,瘟病

11、学说逐渐建立起体系。(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瘟病学说的演变历程, 并指出瘟病学说在明清时期形成体系的原因。(2)历程:汉朝至隋朝,瘟病学说以内科理论为基础; 宋元以来,瘟病与伤寒从论症和治法等方面区分开来; 明清时期,瘟病学说逐渐形成体系。原因:战争频发、气候异常; 新型传染病增多;疫病大规模爆发;医学家的深入研究。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二、中医药的成就:1、战国时期:2、秦汉时期: 3、唐代:4、宋代:5、明代:6、新中国 成立后:扁鹊已经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诊断。黄帝内经总结了,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华佗创制了麻醉药“麻沸散“和健身方法”五禽戏

12、“; 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孙思邈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千金方,他被后人尊为“药王”。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北宋针灸铜人教学模型,体现了中医针灸学临床实践与教学水平的发展。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在中西医结合方针的指导下,中医药的治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广泛设立中医院与中医院校,掀起学习研究中医的高潮;中医药工作者整理中医典籍,挖掘秘方验方,开发中成药制剂;屠呦呦等从青蒿分离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1世纪以来,中医药蓬勃发展,走向世界。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黄帝内

13、经书影 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该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中医学五大核心理论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经络学说、形神学说、天人学说都源于此书。望:观察病人的发育情况、面色、舌 苔、表情;闻: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 并且嗅出病人的口臭、体臭等气味;问: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 以前所患过的病;切:用手诊脉或按腹部有没有痞块。扁鹊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华佗(东汉):精于方药针灸,擅长外科手术,发明了最早的麻醉药“麻沸散”和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五禽戏”。张仲景(东汉) : 编著伤寒杂病论,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

14、,张仲景也被后人成为“医圣”。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明代仿宋针灸铜人针灸疗法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李时珍(明): 本草纲目反映了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课堂探究】材料: 在长期的抗灾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东汉末年,瘟疫肆虐,“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衰”。张仲景记述道:“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但竞逐荣势惟名利是务。”“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

15、年以来,犹未十稔(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背景:瘟疫引起人口大量死亡;医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著作及成就: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有重大发展, 成为中医治疗学的理论经典(或奠定中医治疗学的理论基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张仲景从医的社会背景, 写出其医学著作的名称并概括该著作的成就。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1、近代以来 西医的成就:2、传入中国概况:3、对中国的影响:总说:近代以来在解剖学、诊断学、药学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 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17至18世纪,

16、荷兰人列文虎克通过手工磨制的显微镜 对微生物进行了细致观察;19世纪,人们将生理与临床结合起来,创立了实验药理学。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鸦片战争后,西式医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来,广受欢迎。 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等近代西医成就陆续被引入中国。随后,西医院校也建立起来,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西医凭借,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借鉴西方的,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初发展起来。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伦勃朗的油画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列文虎克发明的显微镜 19世纪初,西医外科和眼科治疗技术传入中国。1842年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开放了

17、五个通商口岸,西方医学随着殖民主义的扩张走进了中国并开始对中国医学产生较大影响。当时西方传教士认为“在一切有助于传教的事业中,最有价值的是医药知识。传教与行医两者应并行不悖。” 因此,大批医疗传教士来到中国,加速了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 西 医 的 传 入20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梅藤根先生查房时,面对小患者的鞠躬致谢顺势回礼的一瞬 中国传统文化和对入侵者的仇视心理导致中国社会对外来宗教强烈排斥,这使传教士的布道工作处处碰壁。传教士们发现,行医能够减少文化上的冲突与隔阂,消除国人对他们的抵制心态,也较少受到地方当局的干扰和阻挠。因此传教士们开始把医药作为传教的重要手段,并广开诊所、

18、医院,由沿海进入整个内地。教会医院的建立21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传教士为了扩大教会影响,开始设立医学校,医学教育的传授逐渐纳入了正轨。1866年博济医学堂的设立是近代中国西医教育史上的里程碑,它直接启发了此后一批教会医学堂和护士学校的建立。中国的近代西医教育体制受英美影响较大,学校教育形式、内容和质量与欧美的教育水准相当。教会医学院校的建立博济医学堂(今中山医学院)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近代西医的传播对我国医疗卫生发展有何影响?建立教会医院;医疗技术的传入: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等;西医院校落成,把教学、科研与临床结合在一起,

19、培养西医人才。大城市的公共卫生逐渐发展起来,科学处理垃圾与粪便,推广自来水,监督食品卫生,成为政府的公共职能。凭借消毒、化验等手段,采取措施预防传染病、隔离传染源、治疗感染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医疗公共卫生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课堂探究】 材料一16世纪中叶,耶稣会士为在中日两国打开传教局面,遂以西医为百姓疗疾来赢得人心。明末清初,耶稣会士向中国译刊一大批西医著作,向国人初步介绍了西医解剖学、药物学等知识。此后,西医在中国渐趋实用。康熙帝任用传教士为其治疗心悸症和上唇生瘤,获得奇效。在民间,一些传教士也为老百姓治病。但总体上西医在中国影响不大。西医最初

20、在日本传播时,传教士深入民间行医舍药,颇得民心,很多倾慕西医者受洗入教。此后,以兰学(指经荷兰传入日本的西洋学术)为代表的西医著作大量传入日本,从理论上丰富了日本人对西医的认识。 摘编自田毅鹏西医在中日两国传播的历史比较(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医在中日两国传播过程中的不同点。(1)不同点: 传播过程不同。中国是先理论后趋于实用;日本是先实用后理论。 民众对西医态度不同。在中国西医的受众较少;在日本更多的人接受西医。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课堂探究】 材料二19世纪中叶以后,西医在中国日益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来。许多传教士在华行医、建立医院、开办医学校、翻译医学书籍和出版医学刊物。洋务

21、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18721875年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有5人从事医学工作。明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识。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如荣禄、李鸿章等)体验到了西医的功效,就带头或动员富商捐资教会医院,各地受医人数大为增加。20世纪初,中医人士开始自发地学习西医,西医影响逐渐超过了中医。 摘编自郭剑波论近代“西医东渐”的途径与反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医在近代中国迅速传播的背景 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背景:列强入侵打开中国国门;西方文明的传入;洋务运动的兴起;受到日本的影响。 影响:推动了

22、中国近代医学事业的发展; 促进国人思想解放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动摇了中医的地位。【课堂探究】 材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生理解剖,取样分析,这是西医的方法。辨证施治,阴阳五行,上病治下,左病治右,这是中医的方法。西医将人体视为一个可以分解为许多部件的机器,每个部件都可以拆开、修理、更换。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彼此联系、互相影响的整体,表里一体,虚实相通。西医最得西方古典科学重具体、讲实证的精神,中医最得中国传统文化重整体、讲联系的神韵”。 近代文化视野下中医与西医的比较研究中医:整体观,辨证施治;以草药为主,药食同源,注重养生。西医:局部定位,以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结合材料和所

23、学,谈谈对中西医药的认识?中医万能论:“中医制本”“中草药没有毒副作用”“某某药方包治百病”中医无用论:“中医没有科学依据”“中医已经落后于时代”“中医根本就是迷信巫术”如何看待中西医? “应该学外国近代的东西,学了以后来研究中国的东西。就医学来说,要以西方的近代科学来研究中国的传统医学的规律,要发展中国的新医学。”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年月日,毛泽东在对卫生部党组关于西医学中医离职学习班的总结报告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24、,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植物资源,医药学研究者可以从中开发新药。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对于自然资源的药用价值已经有所整理归纳。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屠呦呦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课堂小结】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一、历史上的疫病:1、概念:2、天花:3、鼠疫:4、影响:(1) 消极: (2) 积极:是指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古埃及时期,天花席卷尼罗河沿岸,法老拉美西斯五世也罹患天花;18世纪时,欧洲天花肆虐,彼得二世、路易十五

25、等多位君主死于天花;中国清朝的康熙皇帝得过天花;感染天花的普通百姓不计其数。6世纪时,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14世纪时,欧洲鼠疫大流行,被称为“黑死病”。欧洲人口死亡过半。疫病给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带来巨大威胁,甚至导致政治、经济的变动。近代以来仍然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雅典将军伯里克利、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17世纪墨西哥黄热病; 20世纪早期斑疹伤寒、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 在于疫病的斗争中,古人逐渐重视国公共卫生与疫病的防治。近代医学的进步,有效控制了很多疫病的传播。(古罗马修建饮水道和下水道;中国古代采取各种方法预防疫病、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发明人痘接种防治天花; 建立疫病的救治机构:西汉、隋唐、古罗马。 近代:牛痘接种法、巴氏灭菌法、青霉素。)【课堂小结】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二、中医药的成就:1、战国时期: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