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营养学第二章中医营养学的理论基础详解演示文稿第一页,共三十二页。(优选)中医营养学第二章中医营养学的理论基础第二页,共三十二页。二、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认识自身以及人与外界环境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是中医学在中国传统哲学背景下对于人体生命、健康、疾病认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最具有原始创新性的应用于医学和生命科学的一种东方哲学思想,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当中认识宇宙、自然、社会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 二是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第三页,共三十二页。 1.人体本身是有机整体(1)生理上相互联系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
2、观第四页,共三十二页。经络系统联络所属系统表里在体开窍其华在液主藏肝系统胆筋目爪泪血心系统小肠脉舌面汗脉脾系统胃肉口唇涎营肺系统大肠皮鼻毛涕气肾系统膀胱骨耳及二阴发唾精1) 五脏一体观(以心为主导) 构成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肤毛发、精血津液等各脏腑、组织、器官虽然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是它们之间密切联系,构成有机整体,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这种联系是以五脏为中心,又以心为主导,通过经络的沟通联系作用实现。第五页,共三十二页。 2) 形神一体观 形体: 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包括脏腑、经络、肢体、官窍、皮毛 及运行或贮藏其中的精、气、血、津液等。 广义的神: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现或
3、主宰者。 狭义的神: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括情绪、思想、性格等具体的 心理活动。 形体与精神是生命两大要素,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形乃神之藏舍 神为形之所象第六页,共三十二页。 (2)病理上相互影响 “有诸内,必形诸外” 脏腑之间病理上相互影响 形神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3)诊断上整体分析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局部病变是整体机能失调的局部反应,重视局 部病变和相关脏腑组织的相互影响,如验舌诊病、面部色泽诊病。(4)防治上整体调节 如:久泻不愈 肾阳虚衰,艾灸巅顶之百会穴 口舌生疮 清心火 ,利小便 眩晕欲仆 水不涵木,针灸足心之涌泉穴 (5)形神共养以防治疾病 养形饮食有节
4、,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养神恬淡虚无,怡畅情志。躯体病变所致精神情志病变,当以治疗躯体疾病。精神情志伤害所致躯体疾病,当先调理精神情志第七页,共三十二页。2.人与自然密切相关 人类始终存在于自然界中,自然环境的变化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这种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认识,即“天人一体”的整体观。 “天人合一”思想最早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之一,它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哲学异于西方的最显著特征之一。 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西方人总是企图以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掠夺自然
5、,而东方先哲却告诫我们,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灵枢 第八页,共三十二页。(1)人对自然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调节四季变化昼夜晨昏地域气候第九页,共三十二页。 一年气候变化的规律一般是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自然界出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等适应性变化,人体生理出现相应的适应性调节。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
6、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灵枢五癃津液别)四季变化第十页,共三十二页。 一日之内的昼夜晨昏变化,对人体生理也有不同影响。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
7、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素问生气通天论) “平旦与日中,气行于阳,可动则动;日西气行于阴,当静则静。如动静乖违,与时相反,则气弱而形坏也”(清姚止庵素问经注节解) 昼夜晨昏第十一页,共三十二页。 地域环境对人体生理也有不同影响 对生理和饮食习惯的影响:气候、土质和水质的不同,对人体也会产生不同影响。我国西南山区气候阴雨潮湿,故川、贵、湘人偏湿性体质,喜食辛辣以燥湿除湿,少饮酒,多不胜酒力;而北方干冷,偏燥热体质,则不宜食辛辣之品,但多饮烈酒,酒量偏大。 对体貌特征的影响:我国东南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潮湿,人体腠理较疏松,体格多瘦弱;西北海拔
8、较高,气候寒冷干燥,人体腠理较致密,体格多壮实;又如俄罗斯冬季较冷,人多高大壮实,鼻梁长挺,体毛较多,而非洲人多体型短粗,鼻短孔阔,头发卷曲。 地域气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十二页,共三十二页。(2)自然环境变化对人体病理上的影响 四时气候的变化,是生物生、长、化、收、藏的重要条件,但是有时亦会成为生物生存的不利因素。自然环境的变化,超出机体的调节能力时,就会发病。 如“六气”变成“六淫”第十三页,共三十二页。 季节气候对疾病的影响:在四时气候的异常变化中,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常可发生一些季节性多发病或时令性流行病,如“非其时而有其气”或其气太过。 昼夜晨昏对疾病的影响: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
9、“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 地方区域对疾病的影响:某些地方性疾病的发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另外迁徙因素导致水土不服。第十四页,共三十二页。(3)诊治上的三因制宜 诊察疾病必须结合致病的内外因素,全面考察,对任何疾病的症状和体征都应全面看待,应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疾病的防治,强调人与外在环境的统一,必须适应四时气候、昼夜晨昏及地区方域的变化,方能获取较好的疗效。第十五页,共三十二页。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法于四时”,“四气调神”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冬病夏治”,“夏病冬治” “因地制宜” 防治特色列举第十六页,共三十二页。 3.人与社会和谐统一 人的社会性,是
10、人类属性中符合人类整体运行发展要求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利他性、服从性、依赖性、自觉性等。人生活在纷纭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其生命活动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与社会环境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的。人不仅是生物个体,而且是社会中的一员,具备社会属性。 社会性是人类的基本属性之一。人体的生命活动,不仅受到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而且受到社会环境变化的制约。第十七页,共三十二页。 战争与和平、国家富强程度、社会秩序、环境污染程度,以及个人经济条件、社会地位、人际关系、工作性质、生活环境、家庭状况等等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的生理和心理。良好的社会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可使人精神振奋,勇于进取,利于身心健康;而不利的社会
11、环境,精神压抑或紧张、恐惧,影响身心机能,危害身心健康。战乱时期,人们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向者壬辰改元,京师戒严,迨三月下旬,受敌者凡半月。解围之后,都人之有不病者,万无一二;既病而死者,继踵不绝。” (金李杲内外伤辨惑论)“大抵富贵之人多劳心, 贫贱之人多劳力;富贵者膏粱自奉,贫贱者 藜藿苟充;富贵者曲房广厦,贫贱者陋巷茅茨;劳心则中虚而筋柔骨 脆,劳力则中实而骨劲筋强;膏粱自奉者脏腑恒娇,藜藿苟充者脏腑 坚固;曲房广厦者玄府疏而六淫易客,茅茨陋巷者腠理密而外邪 难干”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 富贵贫贱治病有别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孟子) (1)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12、第十八页,共三十二页。社会环境变更,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也随之而变,对人体生理机能有较大的影响,从而损害人的身心健康。“尝贵后贱”可致“脱营”病,“尝富后贫”可致“失精”病,“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 (素问疏五过论)社会医学研究表明,社会因素是造成紧张状态的重要原因。如亚健康、社会行为异常、心血管病、糖尿病、消化性溃疡、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强迫症、恐惧症、焦虑症)等身心疾病都属于 “紧张状态病”。 (2)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第十九页,共三十二页。 4、整体观与现代医学模式医学模式是医学对人的生命、健康和疾病的系统理论认识,是医学科学领域
13、中一切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20世纪70年代医学界提出了医学模式的转换,将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换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现代医学模式相比较,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不仅早就从宏观上勾画出了现代医学模式的全部构架,并增添了鲜明的特色“恒动”观的思维模式。第二十页,共三十二页。 阴阳平衡 2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二页。 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 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万事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 它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是中国传统哲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宇宙、人类、自然和社会认识的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辩证法范畴。 阴阳学说的
14、理论溯源-周易:“一阴一阳谓之道”。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二页。 二、阴阳的概念与引申(一) 阴阳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用以概括宇宙间万事万物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相对概念。 阴阳最初的概念非常朴素,指“日光向背”,太阳能照到的一面属阳,背阳一面属阴。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 “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阳,高明也。”(许慎说文解字) “山南曰阳,山北曰阴;水北曰阳,水南曰阴。(李吉甫元和郡县志) 我国一些地名对此有所体现,如江苏省“江阴市”,因地处长江南岸而得名,湖南衡阳地处衡山之南,河南洛阳地处洛河之北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二页。 三、阴阳引入中医学 春秋
15、战国时期,医学家开始将阴阳概念应用于医学理论。将阴阳概念运用于医学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左传记载的“六气病源说”。提出“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阴淫寒疾,阳淫热疾”。 而标志着阴阳学说成功应用于中医学,并与中医学固有理论和经验相融合的则是黄帝内经。其对阴阳学说的主要贡献是:一,明确提出阴阳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动力;二,明确提出了阴阳是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以及用阴阳学说思想概括和归纳人体结构、组织器官、生理病理及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转归、诊断防治、理法方药等等各方面的阴阳属性和机理。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二页。阳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阴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 寒冷的有形的 晦暗的抑制
16、的“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二页。自然界阴阳属性规定性归纳表属性空间时间季节亮度温度湿度重量性状动态阳天上左外 昼 春夏 明温热 燥 轻 清 动 升 兴奋 亢进阴地下右内 夜秋冬 暗 寒凉 湿 重 浊 静 降 抑制 衰退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二页。人体阴阳生理属性归纳表阳中空上部体表背部外侧五脏弥散推动温煦兴奋升举阴实体下部体内腹部内侧六腑凝聚宁静凉润抑制沉降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二页。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双方保持动态、相对平衡的结果。如果因为某些原因,阴阳之间失去了这种平衡,出现了偏盛或偏衰,就会发生疾病,若阴阳不协调发展到互相分离,生命即停止。总之,阴阳失
17、调是疾病最根本的病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二页。人体病理变化的阴阳属性“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八纲辨证: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其中阴阳为总纲。 阳证:表证、热证、实证 阴证:里证、寒证、虚证阴证常见症状:但寒不热、四肢厥冷、短气乏力、精神萎靡、下利清谷、小便色白、 小便清长、面白舌淡 、脉沉微细弱等 阳证常见症状:高热、恶热不寒、心烦口渴、气高而粗、目赤多眵、面唇色红、小便 红赤、大便秘结、舌质红绛、脉滑数有力等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二页。 四、阴阳之道,以平为期“不平则鸣,鸣则不宁”“病者,不平也;医者,平其不平也”“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素问至真要大论 第三十页,共三十二页。 虚则补之“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素问骨空论益气、养血、滋阴、壮阳、添精、生髓、生津等实则泻之解表、散寒、清热、燥湿、利水、泻下、祛风等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二页。 食药同源 3 食药同源(医食同源)的原始含义为食物和药物同出一源,都来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及部分矿物质。 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食药同源”理论,认为: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冲刺高考最后1卷语文试题含解析
- 2025年中国文具剪刀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β羟基乙基肼行业运营局势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历史二教案:第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 2025至2031年中国硬胶玩具油漆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无机与分析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2030年中国L谷氨酰胺行业竞争力与未来展望研究报告
- 信阳农林学院《效果图后期制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文献检索与学术训练》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中国前制梭衬数据监测报告
- 人事行政工作经验总结与分享
- 安全防范系统设备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新表)
- 名著复习之革命烈士诗抄
- 学生床上用品采购投标方案
- 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技术应用
-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五篇
- Unit5SectionB2a-2e阅读课件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册
- 小儿肺炎的护理
- 航道整治试卷A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护理教学查房
- 幼儿园优质公开课:中班科学《奇妙的紫甘蓝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