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中小学校长班)课件_第1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中小学校长班)课件_第2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中小学校长班)课件_第3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中小学校长班)课件_第4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中小学校长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专题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当代中小学校园1、2007年6月6日,湖北省安陆市一中高二班主任王某在学校教师宿舍内被高二学生(18岁)杀害。王老师被害前一天,因课堂纠纪与该学生发生冲突。 2、2008年10月4日,山西朔州一中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拿刀捅死郝老师。3、2008年10月21日,缙云县某中学生丁某杀死老师潘某。丁某沉迷网络,经常不上课。潘老师与他一起去外公家了解情况。途中被丁推下悬崖,发现老师未死,用绳索将其勒死。 巨大心理压力、心理性格缺陷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小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10%,初中生I5%,高中生20%。 1995年对湖北中学生调查,8.

2、35%学生心理适应不理想,其中56.7%学生曾想到过自杀。2000年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中小学生调查,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16.4%,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4.2%。初中生有异常心理行为问题14.2%,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2.9%。高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2.5%。 中小学生自杀说明了什么?08年2月26日,湖南祁阳县二中高二女生黄玉萍跳楼自杀,遗书写 “生活太累了,学习太累了,死了就算了。”08年3月1日祁阳县四中高三女生何超男, 从教学楼五楼跳楼自杀。何超男是学校“尖子生”,厌学情绪被老师“谈心”,分手5分钟后跳楼。05年4月30日,北京高三学生郭某因害怕考不

3、上大学被父亲责骂,在学校扎死一同学后自杀;6月13日中考前,广州某中学初三女生阿珊,觉得“活着没意思”,喝下药物自杀;6月27日,合肥高三女生因高考成绩不理想跳河自杀 - 卫生部调查,15岁到34岁人群死亡第一原因是自杀,自杀者年龄低龄化。北京大学儿童青少所调查:中学生5个人中有一人曾考虑自杀,自杀做过计划6.5%。2004年全国18个省区市初、高中、大学学生调查,20.4%学生(男生17.0%、女生23.7%)曾考虑自杀;6.5%学生(男生5.7%、女生7.4%)做过自杀计划;2.9%学生(男2.9%、女2.9%)曾采取措施自杀。中学初二、初三和高一男女生自杀意念和自杀计划高于其他年级。男生

4、自杀未遂3%。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2010年11月7日在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 “从1月1日到11月27日止,全国中小学生自杀数让我感到非常痛心。这个数字是73起,其中福建人数最多,有19起;四川居第二,有9起;安徽、上海、广西、陕西等地也发生了多起”。王定华表示:针对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厌学逃学情绪加重、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缺失等问题,教育部将在年底之前出台相关意见,大力减少义务教育段学生的学业负担,以减轻其心理压力。上海市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调研 父母高期望值,没有娱乐, 少了快乐,觉得生活琐然无味。学习压力大自杀行为第一原因 早恋是产生自杀念头第二大原因一、心理与健康

5、要防止远比自然灾害更危险的人类心灵疾病的蔓延。精神生活中的深度不安折磨着现代社会中最敏感的人:苦闷、焦灼、孤独、冷漠-。 心理学家荣格何谓心理健康? 怎样获得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发展观念、生活方式、评价标准,成为成长、生活、发展的需要。健 康 概 念 国际心理学大会(1946) 1)身体、智力、情绪协调;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和谐;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心理健康是一种个人的主观体验 主观性:心理健康与否,主要来自个人主观体 验,客观条件只是影响体验潜在因 素;积极性:表现出肯定的、正面精神面貌,热 忱的、进取的心理状

6、态;全面性:心理健康与否,表现在知、情、意各 过程和个性各方面,也表现在个人生 活的各方面。判断心理健康原则 1、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 2、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 3、心理与人格的稳定性 和 谐心理健康标准良好的情绪快乐、向上良好的人际和谐、互动良好的适应潜能、发展心理不健康一种较持久不良状态,据心理功能受阻程度分层:心理问题:个体发展中,由于外部影响或内部失调引起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现象。 心理障碍:心理功能发生局部障碍表现,原因与自我调节水平下降有关。心理疾病:心理功能出现严重障碍表现,通常是因外部刺激过强或心理严重失调所至。内蒙古某校中学生统计分析 躯体化 5.47% 强迫症状 18.91% 人际

7、关系敏感 16.40% 抑郁 11.23% 焦虑 8.12% 敌对 14.77% 恐怖 8.42% 偏执 11.96% 精神病性 8.12% 其他 8.86%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智力发展正常胜任学习 正确自我意识客观评价自己,对自己有信心 对学校生活有兴趣 有良好的情绪、行为及调控能力稳定愉快 喜欢与人交往,有较好人际关系人际和谐 具有良好心理适应能力勇于进取 心理表现符合年龄特征中小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 厌学问题 学业失败 注意力障碍 学习过度焦虑 学校恐怖症 网络综合征 情感脆弱网络综合症标准1、下网后总念念不忘网事;2、总嫌上网时间少而不满足;3、无法控制上网时间;4、减少上网时间会焦躁

8、不安;5、一上网就能消散种种不愉快;6、上网比上学做功课更重要;7、为上网宁愿失去重要人际交往;8、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9、对亲友掩盖频频上网行为;10、下网后有疏离、失落感。 二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1、发展问题 发展是个体随年龄增长,在相应环境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发展的基本特征1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 发展的方向性和不可逆性3 发展的不平衡性4 发展的个别差异5 发展的关键期(敏感期)连续性发展阶段性发展个体发展是在社会背景下进行的;个体发展伴随整个人生过程;个体发展是分阶段进行的;每个阶段的个体发展都有

9、一个紧要亟待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发展危机、认同危机);早期发展阶段对个体后来发展有影响,后期发展可为克服前期出现问题创造机会。发展八阶段1)信任感对怀疑感(0-1岁):信任感产生2)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1-3岁):自我效能感产生3)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主动性产生4)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胜任感产生5)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青春期):自我同一性产生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亲密关系产生;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对后代责任成生;8)完善感对绝望感(成年晚期/老年期):自我满足感产生2、智力问题基本定义:智力是一种综合性心理能力,以个体遗传条件为基础,在对生活环境适应时,

10、在运用经验、学习与支配知识及思维解决问题行为中表现出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张春兴 智力是一种心理能力 人的心理能力是多方面的 智力是学习能力心理能力(智力):成就个体目前行为上能实际表现的心理能力潜能个体将来行为上可能表现的心理能力,即个体将来可能能做什么的能力。大脑潜力1)每个人有1000亿个活跃的脑神经细胞,每个神经细胞又可与另一个细胞构成2万个连接点2)每个人有7个不同的智力中心3)大脑能用4种不同长度的电波工作4)大脑最复杂的部分有6个截然不同的层面5)有活跃的、清醒的大脑和潜意识大脑6)大脑:皮层、中间脑和脑干,中间脑为情感 中心7)大脑两半球的分工差异与利用8)脑科学和生物化学研究的

11、成果左右半球的分工与合作左脑:支配右半身的神经和感觉,是理解语言的中枢,主要完成语言、逻辑、分析、代数的思考认识和行为,它是进行有条不紊的条理化思维,即逻辑思维。右脑:支配左半身的神经和感觉,是没有语言中枢的哑脑,但有接受音乐的中枢,主要负责可视的、综合的、几何的、绘画的思考认识和行为,负责鉴赏绘画、欣赏音乐,凭直觉观察事物,纵观全局,把握整体。具有类别认识能力、空间认识、形象认识能力,是形象思维。智力争论焦点问题1)智力是单一的还是由多种能力构成?2)智力是否由遗传还是环境决定?3)智力的任何成分是否都可以准确测量?4)如何评价智力的高低?5)智力能否被塑造吗?加德纳多元智能观美国哈佛大学心

12、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概念,1998年出版多元智能;1)每个人至少有7种智力(思维方式);2)每种智力是一个独立功能系统,使用不同符号系统,产生特定脑区;3)每种智能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发挥巨大作用,具有同等重要性,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方式多元 ;4)各种系统之间可相互作用,产生个体整体智力活动;七种智能简介语言智能用语言和文字表达思想和事物的能力(诗人记者)数学逻辑智能数学和逻辑推理能力及科学分析能力(科学家、数学家)空间智能在脑中形成外部空间世界模式并运用和操作这种模式的能力(航海家、雕刻家)音乐智能对音乐的音色、音律、音高的敏感性、理解力、表现力(作曲家、演奏家)身体

13、运动智能身体动作协调能力(舞蹈演员、运动员)人际关系智能理解他人,如何同他人更好合作的能力(医生、售货员)自我认识智能深入自己内心世界能力,建立准确真实的自我模式在生活中有效运用模式能力(演员、小说家)对自然的能力能发现并理解自然界模式(地理学家、探险家)智力的个体差异性 1、个体间存在差异,个体差异是生活环境的产物 2、智力差异表现在多方面,个体能力可改变 3、教育目的不是消除差异,而是促进个体发展 4、个别差异是教师掌握学生特点,因才施教的 重要依据 选择性繁殖与白鼠走迷津错误次数间关系(屈赖恩)创造性培养创造性是一种综合性思维:发散与聚合思维结合;形象与抽象思维结合;直觉与分析思维结合。

14、托兰斯 DP(发散性思维)分解成三种创造心理特征。1)思维流畅性个人面对问题情景时,能在短时间内顺利作出多种反应,它表明一个人的心智的思路通达。2)思维变通性个人面对问题情景,思路灵活、随机应变、举一反三、不墨守成规。3)思维独创性个人面对问题情景时,独具特色提出与众不同的新奇的解决办法。 1)思维训练:脑风暴法;逆向思维法;列举综合法;等值变换法;模仿法;批判思维等。2)进行各种创造活动 3)综合学习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4)创造性人格培养5)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 A、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B、应给学生更多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空间和时间 C、实施真正的个性化教育 6)培养批判性思维教育系统中

15、阻碍创造性思维因素1)对于幻想草率加以消除2)对于用手操作活动及好奇心的限制3)对性别作用过分强调或错误强调4)对防止办错事、惧怕情绪和胆怯心理的过 分强调5)对必须具备一定语言能力的过分强调6)对破坏性批评的强调7)对来自同伴的压力托兰斯(1963) 教育系统中阻碍创造力发展的特征: 1)把分歧意见看成是不正常的 2)鼓励人们追求获得成就,而不把追求 成就过程本身看成一种成就 3)强求一致的巨大压力 4)把工作和娱乐对立起来3、学习问题 学习是学生时期最重要任务,学习状况不仅是衡量学生身心发展状况重要指标,也直接影响学生情绪变化和身心发展。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 第一、学习类问题 1、学校

16、恐惧 2、厌学 3、考试焦虑 第二、人际关系问题 1、与教师关系 2、与同学关系 3、与父母关系 第三、情感类问题厌学定义标准厌学是学生对学校学习生活不能满足自己需要产生的一种不满意、不愉快、厌烦学习生活的情绪感受。判定标准:符合任意3 条判定厌学。 (1)学习无明确目的 (2) 学习遇到困难时无动于衷或逃避 (3) 考试成绩差 (4) 考试不及格时感到无所谓 (5)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 (6) 学校无吸引力 (7) 学习被动中国、加拿大、美国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特点1、儿童学习特点有国别差异和性别差异,中外学习特点差异明显。喜欢学校、计算机运用能力、家庭作业能力等,中国儿童强于加、美;学习自信心

17、、图书借阅能力、学习效果和学习环境等,加、美明显强于中国。2、三国大部分儿童喜欢学校,女生比男生喜欢学校,三国男生学习自信心明显高于女生。美、加儿童学习自信心明显高于中国。3、学生学习方法各有优势,各国男生从图书馆借阅图书学习高于女生;中国学生运用计算机能力明显强于加、美,加、美儿童从图书馆借阅图书能力明显强于中国。4、美国儿童对己良好学习效果感受明显强于中、加,中国学生家庭作业能力最强。5、中国学生家庭作业负担明显重于美、加,美国课业负担最轻;美、加学生经常得到教师表扬明显高于中国。美、加学生认为教室里有许多有趣图书和玩具明显高于中国。加美学生学习环境明显比中国学习环境宽松。包头市中学生厌学

18、调查分析学生厌学率42. 7% , 男生高于女生; 厌学率随年龄增加增大;男生厌学率(48. 3%) 明显高于女生(37. 1%); 男女生随年龄增大厌学率增大。厌学原因(1)学习目的不明确90. 8% (2)学习缺乏兴趣94. 5%(3)学校管理和教育方法不当85%(4)家庭教育不当50%(5)社会风气不良45%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 1、学习压力大 2、厌学 3、考试焦虑 香港中小学生压力来源學校 (功課、考試、讀書)家庭 (父母行為及婚姻、與父母傾談時間少、兄弟姊妹爭吵等)人際關係其他小学生心中最大烦恼 烦恼类别 人次 百分比成绩不好 149 34.41亲子关系较差 106 24.48作业太

19、多 37 8.54同学关系好 36 8.3对自己不满意 20 4.63害怕困难 17 3.92不能自理玩耍 15 3.46怕生病 13 3.0老师不喜次自己 12 2.77害怕孤独 11 2.54睡眠不足 6 1.39其它 21 4.85最大烦恼成绩不好包括:成绩不好考不上好学校;成绩不好,让父母失望,受到责骂;各种成绩滑坡。初中生心中最大烦恼烦恼类别 人次 百分比学习压力大 101 31.86成绩差 81 25.55父母干涉多、亲子关系差 34 10.73人际适应差 34 10.73对老师、学校不满 25 7.89钱不够花 18 5.68担心成绩下滑 11 3.47害怕孤独 9 2.84对相

20、貌不满 8 2.53异性交往烦恼 5 1.58高中生心中最大烦恼烦恼类别 人次 百分比学习成绩不理想 95 29.87高考、学习压力大 64 20.12担心工作、前途 48 15.09朋友、同学不能和谐相处 39 12.26不能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 21 6.60不被理解 16 5.03学校生活枯燥 13 4.09睡眠、休息不够 12 3.77家庭不和睦 11 3.46与父母有矛盾 10 3.14父母高期望 9 2.83对相貌不满意 5 1.57家贫 4 1.25异性交往烦恼 4 1.25其 它 15 4.72小学生心理期待期待类别 人次百分比学校多给点自由空间 54 12.47改善教学条件 5

21、2 12.0多点关心 55 12.7老师少布置作业 51 11.78家长不打、骂自己 46 10.62多组织活动 38 8.78多点理解 29 6.69不占课、不拖堂 23 5.31不打骂人 23 5.31饭菜可口 22 5.08不要求上补习班 16 3.70不偏心 14 3.23多点理解 13 3.0少点考试 6 1.38初中生心理期待期待类别 人数 百分比减少学习压力 76 23.97改善学校条件 53 16.72父母、老师的理解与支持 42 13.25老师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 38 11.99老师、父母的尊重 38 11.99多些自由空间 34 10.73老师、父母的关心 28 8.83多

22、开展课外活动 25 7.89老师改进教学方法 25 7.89学校不乱收费(或少收费) 22 6.94老师对待学生有耐心亲切 22 6.94父母、老师开心健康 10 3.15希望父母、老师要求严格 8 2.52其它 8 2.52高中生心理期待期待类别 人数 百分比父母老师理解、支持与信任78 24.53多一些自由空间 68 21.38减少学习压力 63 19.81老师能像朋友一样 46 14.47老师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41 12.89老师、父母关心 41 12.89多开展课余活动 36 11.32老师改进教学方法 30 9.43学校注重素质教育 15 4.72学校不乱收费 15 4.72改善学校

23、条件 14 4.40父母、老师的尊重 12 3.77希望父母、老师严格 12 3.77改进学校制度 11 3.46父母改善教养方式 8 2.51家庭和睦 5 1.57老师老控制个人情绪 4 1.25学校帮助找工作 6 1.89其它 14 4.48学习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积极影响:积极的内容有助提高素质带来满足创造的愉快。消极影响:诸多方面要求和目标给学生带来心理负荷,加之诸多方面不当: a、内容不适当 b、时间量不当 c、学习方法不当 d、劳逸结合不当 e、学习环境不当 f、学习评价不当 会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带来消极影响。学生中常见学习心理障碍(1)学习动力缺乏具体表现逃避学习 焦虑过低 厌倦

24、冷漠 缺乏方法原因: 学习动机不明确 对学科缺少兴趣 缺乏自我效能感 错误归因增强学习动力对策: 社会、学校和学生个体三方面,创造良好条件,严格学习纪律奖惩等。学生要了解学习对人生活的意义,培养学习发掘学习兴趣、开阔视野。(2)学习动机过强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起发动、推进、维持作用。缺乏动机不能专注学习,学习行为不会发生。动机过强,内部抱负期望过高或外部奖惩诱因过强,阻碍学生学习。表现:成就动机过强,对成就作过高估计,树立抱负与期望超过的实际水平,若失败,挫伤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对策:对自己能力有正确评价,使抱负切合自己实际,不好高骛远、操之过急,制定切实可行目标,淡化名利。(3)严重学习焦虑过

25、度焦虑:不适当学习目标和抱负所致,希望通过学习保护自尊心不受损害,自信心又不足,心理压力大,会有严重学习焦虑。个性偏敏感,易焦虑学生更易陷入此种状态。 严重学习虑焦在行为上表现为不适当方法,降低学习效率,或采取回避退缩方式,放弃努力。对策:正确认识自己能力,确立合乎实际目标;增强自信和毅力;保持适度自尊心,降低失败敏感度;探索学习方法。考试焦虑与怯场 考试焦虑:担心自己考试失败有损自尊的高度忧虑 表现:紧张恐惧、喜怒无常、无精打采、注意力 不易集中等。 考试怯场:过度考试焦虑的急性反应 表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满脸通红、等。 危害: 注意不集中,干扰识记和回忆;思维呆滞凝固 转强为慢性焦虑焦

26、虑症 心律不齐,血压高,冠心病,消化系统功能衰退(4)学习疲劳一种学习效率逐渐降低伴有渴望停止学习活动的生理和心理现象表现:错误增多,效率下降,动机行为改变,生理失衡;生理症状:麻木,腰酸背疼,打瞌睡。导致: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情绪忧郁、厌烦、易怒、效率下降。原因: 1、缺乏学习兴趣 2、学习时间过长 3、学习内容难度过大 4、睡眠时间不足治疗: 科学用脑 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睡眠时间 遵循人体生物节律 培养学习兴趣 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布置、安静、灯光) (5)习惯性自暴自弃个体连续经受失败后的一种无助心理和放弃努力行为缺陷。内控:具有内控特征人相信自己行为结果与自身内部因素有关 (命运掌

27、握在自己手里)外控:外控特征人认为,自己主要受命运、机遇和他人控制, (命运掌握在他人手里)对策: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提高挫折承受力,改进方法。原因: 把分数看得过重,对以往考试失败疑虑重重。过分自尊对自己缺乏自信,担心考试失败影响形象。担心考试失败影响自己前途(如高考) 性格内向拘谨等防治:端正对考试的认识认真学习、复习、制订合适的目标保证身体健康出现问题自我暗示:“我很安静,我很放松”。寻求心理咨询4、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是个体社会需要重要组成部分,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各种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与周围人的交往能力及应变能力 。 学生人际关系分为: 同伴(异性、同性)关系 父母关系 教师关系 陌生

28、成人关系北京、河南、重庆、杭州、新疆初一到高三学生异性关系、同性关系、父母关系、教师关系、陌生人关系状况特点:(1)中学生人际交往水平从初一到初二明显下降,初三攀升,高中保持较高水平。女生人际交往水平高于男生。(2)中学生同伴交往水平较高,异性同伴关系好于与同性同伴关系;中学生成人交往水平较低,与陌生成人关系好于与父母和教师关系。(3)初二到初三女生与异性同伴交往水平迅速提高,初三后保持稳定;初二到高一男生异性同伴交往水平提高,高二后保持稳定;初三到高一学生与同性伙伴交往水平提升。(4)初一到初二学生与父母和教师交往水平显著下降,高中生与父母关系改善,与教师关系一直处于较低水平。随年龄增长,男

29、生与陌生人交往水平提高,女生与陌生人交往发展波动大,初三和高三水平较高,初二和高一水平较低。5、情感问题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和情感统称感情,情绪是感情过程,具有较大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是具有稳定的、 社会意义的感情。情绪是以主体愿望、需要等倾向为中介一种心理现象。符合主体需要和愿望,引起积极、肯定情绪和情感,相反会引起消极、否定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的。中学生普遍存在心理情绪 1、自卑心理 2、抑郁心理 3、闭锁心理 4、焦虑异常心理 5、恐惧心理 6、易怒 7、逆反心理 8、嫉妒心理 9、猜疑心理

30、 10、厌学心理中小学生情感心理问题表现1、孤僻和抑郁心理状态 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 抑郁寡言心烦意乱,忧心忡忡。喜自责,自我评价低,怀疑自身价值和能力,对一切事物持悲观看法;精神与体力活动明显减少;反应迟钝,无缘无故感到沮丧,人际关系差,不想与人说话,对前途缺乏信心,由于绝望有自杀企图。 2、对抗和逃避心理状态(敌对心理) 一种情况是情绪烦躁、抑郁、狂燥,经常与家长、老师发生冲突,甚至伤人;一种情况是逃避,如“学校恐惧症”(辍学、离家出走等)。 3、强迫症 个人行为难以受到自己意志支配,即使行为违反自己意愿,仍然身不由己重复出现该种行为。 4、焦虑症 因遭受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发生的一种紧张的、

31、恐惧的、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5、嫉妒心理状态 “红眼病”,中学生中普遍,尤其在女生中。当某些同学因表现好,成绩好,得到老师表扬,同学尊重时,少数同学会产生嫉妒心理。 6、偏执现象病态的自我援引性观念或妄想,如被害、爱、恨、嫉妒、荣誉和超自然力妄想。是一种人格障碍。妄想型人格行为特点:极度过敏,敏感多疑、嫉妒,自卑,主观片面;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不能正确客观分析形势。7、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 2)神经质 3)早恋。 神经质症是在神经质性格基础上产生的。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任何人都可能发生神经质症症状。如见到邻居被窃变得格外小心。性格健全人,上述反应短暂。神经质人在面临心理困难时,精神出现

32、强烈不安,导致错误认识,将注意力过分集中于感知或极力排除症状。 抑郁 一种不良的情绪体验 一种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常伴有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等情绪体验。 长期抑郁会使心身受到严重损害,无法有效学习、工作和生活。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研讨会 精神疾病正在对人类和社会造成越来越严重的负担。世界上前10种致残或使人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疾病中,精神抑郁症列第5位,预计到2020年它将跃升到第2位。我校2003年9260人心理健康调查显示: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55.5%,中度17.3%,有自杀倾向2.3%。自杀是一种直接自我毁灭行为,主体自愿并主动结束生命为目的的行为。自杀成为10大死因

33、之一。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 1、压力过大(学业、工作、人际) 2、个性(独生子女) 3、缺乏心理调整的知识和技能(教育) 4、缺乏关爱的环境(学校环境) 5、社会适应不良(家庭与学校教育) 心理健康途径1、完善认知2、丰富情感3、锻炼意志4、健全人格5、增进自我意识6、和谐人际关系7、正确的生活观三、教育对策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 社会转型,激烈竞争,传媒影响,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学生知识传授和智力培养,忽视学生心理发展。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子女升学、分数成为父母心理平衡补养品,制订过高目标;中小学生性发育提前,学校教育与学生青春期成长脱节。使中小学生面临巨大心

34、理压力,感到迷茫和困感,不知如何解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以学生为本以个体差异为教育的出发点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归属教育是什么心理学视角1、教,上所施也,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东汉,许慎,公元前25-225年,说文解字)2、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 (瑞士教育家斐斯泰洛奇,1746-1827)3、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 (美国实用主义心理学家杜威,1859-1952)1)任何一个教育活动都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一个双向交流的活动。2)教育必须依照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3)教育无处不在,教育应该融入个体的生长于生活之中。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人类生长成熟期长

35、,没有更多可利用的先天本能。人类社会生活复杂,不接受教育,不学习就无法适应社会。教育不可逆转性、生长发展不可逆转性。从心理学看教育目的 改善人性 启迪潜能调节情感 喜、怒、哀、 思、惊、恐、忧 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 思伤脾、恐伤肾 正面情绪:高峰体验一种积极美好的内心体验,一种同一性感受(认知和情感、情感和意志、行为统一)。 个体在感动和自我感动中所产生的积极、美好的情绪感受。高峰体验基本内容(1)感受崇高: 道德感范畴,个体对自身意义的自我感受。 道德感分为: 道德愉快社会奖励的内化,而感受崇高;道德痛苦社会惩罚的内化,感到耻感和罪感。 义务感和责任感是道德感的核心。 (2)感受美好感受

36、美的过程和情绪的体验。美感使人感到舒服: 生理快感和舒适产生生理美感美感使人感到向往: 心理快感和喜爱产生社会美感 美感并非完全意义上的生理快感,是有着更深刻的社会文化意义(3)感受爱接纳和喜欢,并给与关心和爱护的过程;爱是人类美好的高级情感: 学会爱、给以爱、享受爱、 体验爱、感受爱。善待自然万物:自然、生命;爱他人:父母、朋友、不相识的人、对手;爱自己:悦纳自己;爱与被爱:给与爱、接受爱(4)感受自我力量 感受自我的进步; 感受自我的成就; 感受自我的力量: 感受自我的价值; 在利他的过程中不能迷失自我,丧失自我小学阶段:提高小学生对校园生活、学习生活的适应力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学习与

37、自我)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爱学、会学、个性全面发展,能够适应学校、社会的要求,完善自我。以青春期教育、人际关系调试、情绪调控、自信心培养、学习能力提高、人格塑造为主要内容。(自我与人际关系)高中阶段:培养群体意识、与人合作能力、考试焦虑调试、升学及就业辅导、人格培养、人生观教育为主要内容。(人际关系与社会适应)关爱生命教育1、生命为什么需要相互关爱?2、人的生命独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3、什么样的生命最具有价值?4、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生命价值提升? 告诉你的学生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不轻言放弃,不丧失生的希望,我们都要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每个人对

38、国家、社会和他人都是有价值的。 期望教育 期望是人类活动的本质特点。人类发展,离不开期望。主要表现:(1)人类活动具有自觉性和目的性,这种目的性体现人的期望。 (2)人类活动具有动力性和积极性,其基础是人的需要。 (3)人类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人不仅能反映世界,而且能改造和创造世界。 重视运用 皮格马利翁效应 (期望效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明确提出: “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心理活动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维护个体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9、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2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3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需要。培养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对策 1、创设良好心理环境 2、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3、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4、在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5、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6、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美国经验 美国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防计划(PMHP ) 心理健康预防计划是美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之一,包括一级预防面向正常学生,以提高学生适应能力为主;二级预防面向有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学生。低年级心理健康预防计划,1957年实

40、施,共有1500多所学校实施,遍及700多个学区。每年识别和筛查几万低年级学生,为5万名学生提供有效干预。 PMHP工作是为有学校适应问题的小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干预,二是加强研究,以推动PMHP的发展。实践操作步骤: 1、儿童助理选择与培训 2、早期识别和筛查 3、基本干预 PMHP是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一个成功的典型的预防计划,PMHP四大特点: 1、以低年级学生为干预对象 2、有效的早期识别和筛查 3、个人干预与环境干预完美结合 4、政府学校大力支持 美国中小学心理辅导1、美国中小学心理辅导的任务 全美90%以上中小学校开展对学生心理辅导。学校心理学任务是对“问题”学生进行能力和学业成绩测

41、验,把他们“归类”到不同性质特殊教育班,学校心理学把更多精力放在心理干预,特别是心理咨询和会诊。基本任务和作用拓宽到为学生、教师及家长或整个教育管理系统提供综合性服务:心理教育测量、心理咨询、学习辅导、与教师或家长间咨询会诊、项目评估和学术研究等。2、美国中小学心理辅导机构 每1000名学生配备1名学校心理学家。美国各州教育局拥有一批学校心理学家,分别驻扎各中小学校,为学生、家长、老师以及学校系统提供心理服务。每所学校都有一个由学校心理学家、学校社会工作者、教育评估专家、学生辅导员和语言矫正师组成的“以学校为基地的辅助组”(SBST),为普通学生和特殊教育学生进行日常心理辅导、心理诊断、心理咨

42、询、评估和干预。3、美国中小学心理辅导的形式 (1)心理诊断 第一步,学校心理学家与心理诊断申请人(通常是教师和家长)交谈。凭着丰富工作经验和正规职业训练,作出为什么学生会有困难假设,对学生进行课堂观察,取得第一手资料。把观察的学生行为发生频率系统记录,以便与实施干预后的行为发生频率作比较。 第二步,学校心理学家对学生档案(所在年级上过学校、学习成绩、缺席率、是否曾留级,是否曾接受过心理诊断等)进行全面阅读。与教师和家长访谈、课堂观察和对学生档案检查,学校心理学家对学生现有问题深入全面了解。 第三步,谨慎挑选测试工具,为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测试内容包括:智力、学科成绩、感知(听、看)能力、心理运

43、动能力,以及行为和性格方面表现。测试后将结果整理,与提出诊断问题对照,对结果解释。 (2)干预 确诊基础上,采用系列适合学生心理治疗方法对学生心理问题及行为进行矫正过程。干预分:认知、情感、社会技能、学习指导、心理卫生和职业选择指导。干预模式分一对一、小组,或会诊咨询。干预计划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学校心理学家正确评估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等都非常重要。 干预四个层面 1.预防性干预。面向所有学生,重点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创造有利发展环境。 2.减少问题行为发生干预。针对极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学生,传授克服困难策略,帮助提高自身能力。改变对不利社会环境。 3.早期干预。对有轻

44、度适应困难学生,改变产生问题环境,防止更严重问题发生。 4.心理治疗。是强度最大干预手段,适用于中等至严重心理失调学生。重点在于矫正学生心理问题,改变环境使学生恢复正常学习和生活。(3)咨询会诊 常见咨询会诊范围: 1.心理卫生咨询。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消除心理障碍。 2.行为矫正咨询。主要目的是协助教师观察、分析学生不良行为,和教师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矫正计划,监督教师实施计划。 3.危机咨询。主要目的是协助教师或学校其他人员解决出现在学生身上危机,与教师讨论解决问题策略,以便教师更有效帮助学生从危机中解脱。 4.学校体制咨询。主要目的是帮助和改善学校运作,调整不利于学生发

45、展因素,如学校环境、教师特点、教学行为、学生特点、学生行为、学习成绩等。咨询会诊效果取决于学校心理学家专业水平、职业道德、对学校的了解、与同事相处的关系,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美国中小学心理辅导者的培养 学校心理学专业核心课程: (1)心理学基础课程,如人类学习理论、行为生物学因素、行为社会及文化因素、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等; (2)教育学基础课程,特殊学生教育、学习辅导技术、学校管理与运作等; (3)心理诊断与干预,如心理教育测量、行为矫正技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青少年性格测量、咨询会诊、神经心理测量等; (4)心理学统计与研究方法,如研究方法、统计学、心

46、理测量学、项目评估等; (5)职业心理课程,如心理学史、学校心理学家任务和职责、职业道德与服务标准等。 在中小学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靠几位心理辅导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 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及其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直接影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师首先要心理健康 有专家通过个案分析指出,2/3的成人心理疾病产生于中小学时期,小学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大多数在家长,中学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大多数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以了解学生为基础,以创设和谐气氛与良好关系为前提,教师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去影

47、响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最有说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1、每一位教师都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都要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2、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学生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学生心理安全的基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误区 误区一: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搞心理测验把开展心理测验作为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繁多心理测验。这种做法在了解孩子发展状况同时,带来许多难以避免负面影响。心理测验目的主要是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信息与服务,着重描述学生心理发展现有状况,了解在咨询、辅导、教育之后学生心理发展出现的变化与改善,并不是心理健康教育本身。误区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投入大量人 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