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史(第五版)第09章清前期的财政_第1页
中国财政史(第五版)第09章清前期的财政_第2页
中国财政史(第五版)第09章清前期的财政_第3页
中国财政史(第五版)第09章清前期的财政_第4页
中国财政史(第五版)第09章清前期的财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财政史(第五版) 第 5 版夏商西周时期的国家财政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秦汉时期的财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财政隋唐五代时期的财政两宋时期的财政辽、金、元时期的财政明朝的财政清朝的财政:前期和后期北洋政府时期的财政国民政府初期的财政:初期、抗战时期和崩溃时期课程框架第九章 清前期的财政内容提要清前期的政治经济概况清前期的赋役清前期的工商税收清前期的财政支出清前期的财政管理第一节 清前期的政治经济概况一、清前期的政治概况二、清前期的经济概况三、清前期的财政特点一、清前期的政治概况清朝在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之前,还是一个奴隶制的部落,入主中原前后迅速进入封建制社会,在这种情况下,一系列政治矛盾摆到了清统治者

2、的面前。国内民族矛盾统治体制的矛盾中外国际间的民族矛盾二、清前期的经济概况清初的统治者采取一些经济措施以缓和阶级矛盾和社会危机:(1)实行减免赋役政策(2)停止圈地(3)招募流亡,奖励垦荒(4)实行“更名田”(5)改革赋役三、清前期的财政特点第一,实行中央集权的财政管理体制。 第二,财政收支对比,基本上奉行量入为出的原则。 第三,财政收入以地税、丁银为大宗,属于正赋。 第四,财政支出以军费、俸禄、皇室支出为大宗。 第五,注意加强财政管理。第二节 清前期的赋役一、田制与户政二、赋役及附加一、田制与户政(一)田制1.民田属于民有田地,根据占有方式又分为民赋田、更名田、退圈地、归并卫所地、灶地、恩赏

3、地、官折田地。2.官田归清政府所有的土地。3.屯田屯田为赡军地,本为官田,由士兵、商人屯垦,以济军粮,清初屯田沿明制。4.营田水利营田是屯田的一种,即在适宜种水稻之地,开垦荒地,兴建水田。(二)户政1.户籍类别清代户籍,有普通籍与特别籍之分。特别籍指旗籍、藩籍两种,普通籍指一般民户的户籍。2.户口编审清初规定,归服内地的少数民族,可以向官府申请入籍。此外,“改籍为良”,即将原来受歧视之民户,改为一般民户。二、赋役及附加(一)清初的赋役清初田赋征收沿用明代的一条鞭法。清廷入主中原后,对赋役制度也进行一些整顿。具体措施包括:整顿赋役册籍。取缔豪户抗粮,以改变占隐、拖欠钱粮等积弊。改进征收方法,以防

4、官吏贪污中饱。(一)清初的赋役(续一)这些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可能根本解决赋役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清朝统治者面对这些问题,不得不在一条鞭法的基础上实行进一步的改革。于是地丁银制度便应运而生了。(二)地丁银制度1.地丁银制度的实施与内容地丁银制度的具体办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每一两田赋银(地税)摊入一定数额的丁银,即摊丁入地,另一种是按每一亩田摊入一定数额的丁银,也叫摊丁入亩。各地所摊的标准不同,与各地的经济条件、历史因素有关,北方摊入的丁银标准重于南方。地丁银制度是明代一条鞭法的继续与发展,也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赋役改革的完成。二者的共同点是将丁银(丁役)并入地税(田赋),不同的是,地丁银

5、制度较一条鞭法实行的范围更大,推行到全国。并且,地丁银制度在赋役合一程度上,较一条鞭法更彻底。2.地丁银制度的意义与局限(意义)(1)完成了我国历史上赋役合并的过程,无地的农民和工商业者不再负担丁银,相对减轻了徭役的困扰,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2)丁银并入田亩以后,使税负与负担能力挂钩,田多则赋多,田少则赋少,赋役负担较以前更为均平。(3)纳地丁银的人,名义上不再服徭役,封建国家对劳动人民的人身束缚相对削弱了,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4)将丁银固定摊入地亩,既有利于封建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又使征收手续简便。(5)宣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有利于人口的增长、人民的安居、生产的发展。2

6、.地丁银制度的意义与局限(局限)(1)摊丁入地是出自统治者的利益需要而推行的。实行摊丁入地并不是一种德政,只是为了财政收入的稳定,改变一下征收方式而已。(2)“永不加赋”只是名义,实则负担不断加重。摊丁入地时,不少地区丁银的实摊额超过了原额。(3)无地贫民的负担也没真正减轻。摊丁入地没有改变封建剥削关系,无地贫民租种地主的土地,要交占产量50%左右的地租,还要负担地主转嫁而来的各种赋役。(三)赋役附加1.耗羡(火耗)地方政府为弥补在上解前将所收碎银熔铸成银锭过程中的损耗而征收的一种附加税。2.平余与重戥平余是地方政府按火耗加征的部分,属于羡外之羡,重戥也属于羡外之羡,即在征收正项税收时,将戥头

7、暗中加重,多征额外之银,多征的银数即属重戥之入。3.漕粮附加漕粮是田赋的一种形式,系清政府规定由水道运往北京,供官、军食用的税粮。漕粮的附加浮收名目很多。4.杂役:差外之差清摊丁入地后,农民本应无役,但实际上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临时调派,人称差外之差。第三节 清前期的工商税收一、盐课二、茶税三、矿税四、酒税五、关税六、杂税一、盐课清前期统治者对盐利十分重视,盐税收入较多。清代盐法沿用明制,稍有损益。主要采取官督商办、官运商销、商运商销、商运民销、民运民销、官督民销、官督商销等七种形式。盐法种类虽多,但行之既广且久的是官督商销制,即引岸制,也称纲法,实质是专商制。这种办法有两个好处,一是国家有稳定的

8、财政收入,二是保证盐商的特权,两者是互为依托的,国家和盐商各得其利。二、茶税清初茶课之制,沿用明代茶法,有官茶,用于储边易马;商茶,给引征课;贡茶,供皇室用。官茶征收实物,大小引均按5/10征纳。因清统一后,马已足用,对官茶的需要减少,而对商茶课税则渐有定制。雍正八年(1730年)始定川茶征税例,由户部颁发茶引与各地方官,茶商纳课领引才能往产茶地购茶,行销各有定域,无引者称为私茶。广义上说,清代的茶税包括课与税两项,有茶引称茶课,无茶引称茶税。贡茶系皇室用茶,每年一百余篓,由办引委员于所收茶引买价内办解。三、矿税清初,鉴于明代竞言矿利、矿监四出、暴敛病民的教训,不再用宦官管理矿政,而是由民自采

9、,输税于官。采矿的经营方式各地不尽相同,大多采取较为宽松的制度。由于在采矿问题上,时禁时开,矿税的征收,在不同时间、不同地方也轻重不同。四、酒税清前期禁止酿酒贩卖。歉收之年,禁酿更严。但丰收年稍有放宽。边区地寒,借酒御寒,不在禁列。乾隆二年,直隶、河南、山东、山西、陕西五省禁造烧酒。清初因禁酒,故不对酒征税。许可酿造时,酒税收入也不列入国家财政收入。五、关税(一)内地常关税清前期的境内常关,有户关(又称钞关),有工关,与海关之称相对。故此,常关税包括户关税和工关税。户关税:由户部掌管的税收,包括正项税课与杂项税课。工关税:在商旅辐辏之地、关津要冲之处税船税货,类同户关税。常关税的征收办法(续一

10、)第一,公布税则、设柜收税。第二,确定课税标准。第三,避免重复征税。第四,减免。(二)海关税1.海关的设置清前期的统治者所实行的开海贸易,是有一定限度的开海贸易,并非无原则的开海贸易。其表现是:(1)在政治形势发生变化时,往往断绝与某国的贸易往来。 (2)只开四海关,必要时只允许在粤海关交易而关闭其他关口。2.海关税制清前期的海关税制度主要有以下几项:(1)制定海关税则例:海税则例(2)确定种类及税率:清前期的海关税主要包括三大类,即货税、船料、渔课。此外还有各种杂征、规费。(3)海关税的减免:清前期对海关税也时有减免,具体包括对贡船免税、对运米船免税。此外,还有一些临时性减免,以及对杂费的减

11、免等。(三)陆路国境关税清前期,属于陆路国境关税者,唯与俄罗斯的贸易征税。与有从属关系的国家的贸易征税,如朝鲜、越南、缅甸等国均属于清朝的属国,其贸易征税,类似国内之常关税,且往往“以柔远人”为名,免征或减征关税。六、杂税1.落地税商人购得货物到店发卖时所征的税。2.牙税对牙侩、牙行或牙商等经纪人征收的税。3.当税清初所创,系当铺营业税,当税由当帖而生。4.契税也称为田房契税,是对买卖典押土地房屋等不动产所课的税。5.牲畜税6.其他杂税第四节 清前期的财政支出一、皇室支出二、俸禄支出三、军费支出四、赏赐支出五、工程建设支出六、社会保障支出一、皇室支出皇室经费主要是指皇帝及其后宫所耗用的财政资金

12、。其中包括皇室日常生活费用,祭祀、庆典、礼乐、巡幸等项费用,以及皇太后、皇后、嫔妃的俸金,宫室和陵寝建筑费等。皇室的费用来源有三:一是来自皇庄的地租。二是来自各部族、各省督抚、王公大臣商贾的土贡。三是按照皇帝的裁定,从户部拨入内务府的国家财政资金。二、俸禄支出清初的官俸分为八大类,即宗室之俸、公主格格之俸、世爵之俸、文职官之俸、八旗武官之俸、绿营武官之俸、外蒙古之俸、回爵之俸。1.宗室王公俸禄2.各级官吏俸禄清代的官俸制度比较复杂,额俸之外,还有柴薪银、恩俸、养廉银、官员公费以及役食、杂支等项。清代俸禄的特点之一,即实行双俸之制,又称“恩俸”,这是以前历代所无者,从而也有效地弥补了清代官俸微薄

13、的弊端。三、军费支出清前期的军费支出可分为两大类,即常额军费支出和战时军费支出。(一)常额军费1.八旗俸饷2.绿营俸饷3.装备费(二)战时军费主要是指在较大战役中的军费支出。四、赏赐支出清初期,为了激励文武官员和士兵,制定了赏赐制度。1.对有功将士的赏赐2.对官员的赏赐五、工程建设支出清朝初期的工程建设项目繁多,既包括宫室、城垣、府弟、营房等修建的土木工程,也包括治河、捍海、修渠等水利工程。各种工程建设中,尤水利工程耗费巨大;而在水利工程费中,又以河工费为大宗。五、工程建设支出(续一)1.河工费修治河道、堤堰的费用,其中包括经常费和临时费两种,都包括修防之费、俸饷之费、役食之费、岁报图册之费等

14、。2.海塘费3.工程费用的筹集和管理从河工费的来源看,大体有定款、筹款、借款、摊款四种情况。清代凡兴建工程皆由工部管理。六、社会保障支出清代前期的社会保障措施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保息之政,一类是救荒之政。凡遇特殊困难,为免百姓流离失所,而实行保息之政。保息之政的内容有十项:赐复、免科、除役、振茕、养幼孤、收羁穷、安节孝、恤薄宦、怜罪囚、抚难夷。在灾荒发生之后,国家实行救荒之政,救荒之政的内容有十二项:救灾、拯饥、平籴、贷粟、蠲赋、缓征、通商、劝输、严奏报、辨灾伤、兴土功、反流亡。第五节 清前期的财政管理一、财政管理机构与财政管理体制二、赋役册籍及征解方法三、仓、库藏制度四、会计、审计与预决算五

15、、漕运制度一、财政管理机构与财政管理体制清前期的财政管理机构,中央分为国家财政管理机构和皇室财政管理机构,这两类机构都对皇帝负责,所以就地位而言,二者是平行对等的机构。中央国家财政管理机构是户部,是最高的财政主管机关。 中央财政还有一些派出机构,包括都转运使司(盐运使),下设盐课提举司(提举)、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等官职。 皇室财政管理机构为内务府,设总管大臣,下设广储司,广储司设郎中,总管银、皮、磁、缎、衣、茶六库。 地方财政管理机构包括省、道、府(州)、县各级财政管理机构。二、赋役册籍及征解方法清前期的赋役册籍,时有变化,种类较多。丈量册、黄册、赤历册、会计册。清前期的征科方

16、法也多次变革。顺治六年(1649年),颁行易知由单给各花户。与易知由单同时颁行的,还有处于辅佐地位的以下方法:截票法、印簿法、循环簿法、粮册、奏销册等。滚单法三、仓、库藏制度清初,粮食的贮藏,称仓,物品的贮藏称库。清初的仓储制度,内容繁杂,包括国家财政的户部仓、地方粮仓,皇室财政的内务府仓,平籴仓,常平仓,义仓,社仓,旗仓等。清前期的库藏制度,实行不同物品、不同用途的物品,分库保贮,按库核算,这种制度是在明代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也更加繁杂,应该说也是一大进步和完善。四、会计、审计与预决算清前期的会计制度较其前代更为缜密。会计的主管机构为户部,户部的“十四清吏司”下辖的“度支科”,主管国家财政会计;内务府下设的“会计司”,主管皇室财务会计。 清前期的财政审计机关是都察院,都察院也是全国最高的监察、监督、弹劾机关。都察院设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 清朝在预算编制方面,先后200余年,没有正式的文件可考。从预算意义上说,在年度前也曾编有清单或估册;从决算意义上说,在年度后有奏销。清朝的奏销包括赋税收支的奏销(收支钱粮的奏销)、工程费的奏销和军费的奏销。 五、漕运管理清前期,漕运制度包括河运与海运两类。清前期,绝大部分时间实行河运,只有在黄河泛滥,致使运河淤塞,河运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