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第五章中央银行课件_第1页
货币银行学第五章中央银行课件_第2页
货币银行学第五章中央银行课件_第3页
货币银行学第五章中央银行课件_第4页
货币银行学第五章中央银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货币银行学第五章中央银行课件货币银行学第五章中央银行课件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本节内容: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二、中央银行的发展阶段三、中央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本节内容:一、央行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中央银行在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一)货币统一的需要 (二)票据清算的需要 (三)最后贷款人的需要 (四)宏观金融管理的需要一、央行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中央银行在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一)17世纪中叶至1843年: 中央银行的初创阶段(二)1844年至20世纪30年代: 中央银行逐步发展完善阶段(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各国政府利

2、用中央银行干预经济,并加强了对中央银行的控制二、中央银行的发展阶段(教材P185-187页)(一)17世纪中叶至1843年:二、中央银行的发展阶段(教材(一)萌芽:20世纪初清政府的户部银行(二)最早以立法形式成立的中央银行: 1928年成立的国民政府中央银行(三)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和发展: 1.中国人民银行的创建与国家银行体系的建立(1948-1952年)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建立,1949年2月将总行迁往北京。三、中央银行在中国的发展(一)萌芽:20世纪初清政府的户部银行三、中央银行在中国的发国家银行体系的建立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人行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着手建立统一的国

3、家银行体系:一是建立独立统一的货币体系,使人民币成为境内流通的本位币;二是迅速普建分支机构,形成国家银行体系,接管官僚资本银行,整顿私营金融业;三是实行金融管理,疏导游资,打击金银外币黑市,取消在华外商银行的特权,禁止外国货币流通,统一管理外汇;四是开展存款、放款、汇兑和外汇业务,促进城乡物资交流,为迎接经济建设做准备。 国家银行体系的建立2.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国家银行(1953-1978)从1953年开始大规模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后,我国便按照前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与之相适应,金融机构也按照当时苏联的银行模式进行了改造,并建立起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银行体系(“大一统”

4、模式),该体系中“人行”实际上是那时我国唯一的一家银行,它既是金融行政管理机关,又是具体经营银行业务的经济实体,是作为政权机构和金融企业的混合体而存在。2.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国家银行(1953-1978)在这段时期内,虽然形式上也曾有人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如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存在,但这些机构要么只相当于经营办理人行某类业务的部门或机构,要么其业务就是被并入了人行。在这段时期内,虽然形式上也曾有人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如中国银行“大一统”模式在特定的经济体制下,便于政策贯彻,利于全局控制,发挥过一定的效率和优点,但问题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5、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突出的一点就是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作用。所以“大一统”的金融模式的缺点就是只靠行政手段不用经济手段,整个金融系统缺乏活力,尤其缺乏有自主权的基层金融机构,无法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大一统”模式在特定的经济体制下,便于政策贯彻,利于全局控制3.从国家银行到中央银行体制(1979-1992年)1979年2月,为了加强对农村经济的扶植,再次恢复中国农业银行。1979年3月,专营外汇业务的中国银行从人行中分设出来,完全独立经营。1979年,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也从财政部分设出来。(1996.3改名为中国建设银行)3.从国家银行到中央银行体制(197

6、9-1992年)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另设中国工商银行办理中国人民银行原来所办理的全部工商信贷业务和城镇储蓄业务。(1984.1中国工商银行正式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国人民银行完全摆脱具体银行业务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这一步骤,标志着我国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正式建立。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4.逐步强化和完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1993年至今)1993年,人行进一步强化金融调控、金融监管和金融服务职责,划转政策性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1995年3月18日,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首

7、次以国家立法形式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地位,标志着中央银行体制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是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4.逐步强化和完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1993年至今)1998年,改革人民银行管理体制,撤销按行政区设立的各省级分行,按经济区划设立9大跨省区分行。2003 年,成立银监会,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分离出来。 2003 年 12月27日,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正案) 1998年,改革人民银行管理体制,撤销按行政区设立的各省级分2005.9.10.成

8、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主要是由于我国外汇市场、全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全国银行间机构投资者债券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黄金市场、钻石市场都在上海,这些市场都是全国性的,使得央行上海分行的功能已经超出了区域性分行管理功能,因此,成立了上海总部,主要承担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金融市场监测、金融信息分析研究、金融产品研发和交易、区域金融合作等职责。 2005.9.10.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目前,中国人民银行除了北京总行和上海总部外,还按经济区划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天津、沈阳、上海、南京、济南、武汉、广州、成都、西安9个分行以及北京和重庆2个营业管理部,另外还设有:省会(首

9、府)城市中心支行20个,分别是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长春、哈尔滨、杭州、福州、合肥、郑州、长沙、南昌、南宁、海口、昆明、贵阳、拉萨、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5个,分别是深圳、大连、青岛、宁波和厦门中心支行;地(市)中心支行300多个;县支行近2000个。目前,中国人民银行除了北京总行和上海总部外,还按经济区划跨省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置情况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置情况第二节 中央银行体制比较 本节内容:一、中央银行的所有制形式二、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三、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四、中央银行的管理体制五、特殊的中央银行制度第二节 中央银行体制比较 本节内容:

10、一、中央银行的所有制形式按所有制形式,各国央行可划分为以下三类: (一)属于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 (二)属于半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 (三)属于私人股份资本的中央银行2003年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八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的全部资本由国家出资,属于国家所有。一、中央银行的所有制形式按所有制形式,各国央行可划分为以下三二、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一)单一中央银行制 特点:权力集中、职能齐全,根据需要在全国各地建立分支机构。(二)联邦中央银行制 特点:权力和职能相对分散。二、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一)单一中央银行制三、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主要指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程度。中

11、央银行的独立性: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自主程度(教材P199页)(理论争论:P201-202)。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程度的不同,模式有:1.独立性较大的模式(美国、德国); 2.独立性稍次的模式(英国、日本); 3.独立性较小的模式(意大利、法国)。三、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主要指中央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正)第二条指出:“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第十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设行长一人,副行长若干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全国人民代

12、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由国务院总理任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正)第二条指出:“中国人四、中央银行的管理体制各国中央银行监督管理体制主要有以下模式: (一)双线多头银行管理体制(如美国) (二)一线多头银行管理体制(如法国) (三)高度集中的单一银行管理体制四、中央银行的管理体制各国中央银行监督管理体制主要有以下模式五、特殊的中央银行制度 (一)复合的中央银行制度 (二)准中央银行制度 (三)跨国中央银行制度五、特殊的中央银行制度 (一)复合的中央银行制度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本节内容:一、中央银行的

13、性质二、中央银行的职能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本节内容:一、中央银行的性质和宗旨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的。而中央银行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统管全国金融机构的半官方组织。 (教材P196页)一、中央银行的性质和宗旨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以获取(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一方面,中央银行具有作为银行所固有的性质,即经营货币和信用活动。但要注意的是,作为国家管理金融的机构,中央银行经营货币和信用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不直接对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办理日常的存贷款业务,而是面向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另一方面,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它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

14、和最高管理机关,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的货币金融政策,享有国家法律所赋予的发行货币的权力和其他种种特权。 另一方面,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它是一国金融体(二)中央银行的宗旨(教材P196页) 1.向社会提供可靠的、良好的信用流通工具,为广大社会公众创造灵活方便的支付手段,满足生产和流通的客观需要。 2.制定和推行货币政策,防止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保持大体均衡,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二)中央银行的宗旨(教材P196页) 3.履行国家管理全国金融的职责,对整个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提高金融效率,维护金融信誉。 4.作为政府的银行和一国金融体系的代表,调节国际金融关系,

15、管理对外金融活动。 3.履行国家管理全国金融的职责,对整个金融业和金二、中央银行的职能(一)发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发挥其职能作用的基础。一部中央银行史,就是一部从独占货币发行到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发展史。(教材P197页)(二)银行的银行 主要表现:教材P198页 (其中的“办理商业银行之间的清算业务”见下页表格说明。)二、中央银行的职能(一)发行的银行 票据交换的原理 单位:万元 票据交换的原理 单位:万元(三)政府的银行 既作为政府管理金融的工具,又为政府提供金融服务(具体内容见:教材P198-199)国库:是国家金库的简称,是指负责办理国家财政预算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的机

16、构。央行代理国库:是指对国家财政收支不单独设立机构,而交由央行代理。(三)政府的银行第四节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 本节内容:一、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二、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三、财政赤字和基础货币第四节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 本节内容:一、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以美联储为例:P203页) 1.黄金和特别提款权(SDRs)SDRs(Special Drawing Rights)是IMF于1969年10月第24届年会上创立的一种新的国际储备货币。IMF原来就有普通提款权的规定。所谓普通提款权,是指会员国出现一般的国际收支困难时,可以按其所缴纳份额的125%申请普通贷款,以弥补其国际收支逆差。一

17、、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以美联储为例:P203SDRs是由IMF根据各成员国上年年底缴纳份额的余额的比例进行分配而获得的现有储备资产的补充,目前按五种货币篮进行定值。它只是一种记账单位,当会员国国际收支发生困难时,可以申请动用。根据IMF的安排,SDR可以换成可兑换货币偿付逆差,但不能直接用于贸易和非贸易结算。SDRs是由IMF根据各成员国上年年底缴纳份额的余额的比例进由此可见,SDRs只是由国际机构管理下的对国际清偿能力的一种补充,就其性质而言,尚不是一种通货,它既不象黄金本身具有价值,也不象美元、英镑、日元等货币有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作后盾,而只是一种依靠协议形成强制规定的含

18、有储备资产作用的记账单位。由此可见,SDRs只是由国际机构管理下的对国际清偿能力的一种 2.硬币这是资产负债表中最小的项目,由美联储持有的财政部发行的通货(主要是铸币)组成。 3.贷款:是美联储向银行发放的贷款,其总额受美联储设定的贴现率的影响。贴现率是美联储对贷给银行的贷款收取的利率。 4.证券:最主要的资产项目,主要以国债形式存在。证券的数量由公开市场操作(美联储买卖这些证券)控制。 2.硬币 5.外汇资产 包括以外币计值的存款和债券 6.央行间货币互换 反映美联储与多家外国中央银行签订协议确定的双边互换(教材P204页脚) 7.其他资产包括产生于美联储支票清算程序的在途应收项目及一些实物

19、,如计算机、办公楼宇和设备等。 5.外汇资产 (二)负债(以美联储为例:P203页) 1.联邦储备券净额 美联储发行的未偿付的联邦储备券减去联邦银行持有部分的差额。如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等持有的未存放到央行的准备金。 2.存款 包括存款机构存款、财政部在美联储的存款、外国政府、外国中央银行、国际机构(如世界银行和联合国)以及美国政府机构(如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等)等在美联储的存款。 (二)负债(以美联储为例:P203页) 3.待付现金项目和待收现金项目一样,也是从美联储的支票清算程序中产生。 4.其他联邦储备负债和资本账户如会员银行购买的联邦储备体系股票。 3.待付现金项目我国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

20、表(P204-205页) 其中:1.负债主要是金融性公司存款(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发行债券和流通中的通货;2.资产主要是外汇储备、对政府的债券以及对金融机构的贷款(可以看出:外汇储备在我国央行的资产中占很大的比重,截至2011年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2017亿美元 ,居世界第一。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外汇储备国,一直保持至今,目前的外汇储备已是全球第二大外汇储备国日本的近三倍。 2011年9月末日本的外汇储备额为12005.93亿美元)我国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P204-205页)(一)基础货币的使用方程式二、影响基

21、础货币的因素 方程式右边的项目表示基础货币是如何使用的,却没有告诉我们基础货币决定的因素(即基础货币的来源)。(一)基础货币的使用方程式二、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可以帮助解决基础货币的来源问题,从而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的影响。(二)基础货币的来源方程式 由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恒等式可知: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可以帮助解决基础货币的来源问题,从而有助如果将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分成两大部分(“存款机构准备金存款”和“其他负债”),则资产负债表的恒等式可变为:整理后有:如果将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分成两大部分(“存款机构准备上式表明:如果资产负债表的其他项

22、目不变的话,中央银行资产的增加,会使存款机构准备金存款增加,而中央银行负债的增加,则会使存款机构准备金存款减少;反之则反之。(教材P206页)教材P206-207页:中央银行资产、负债项目的变动对银行准备金影响情况的具体分析。 上式表明:如果资产负债表的其他项目不变的话,中央银行资产的增上述分析表明,中央银行对存款机构准备金数额是有办法施加影响的,而准备金是金融机构进行信贷和投资的基础,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间接调节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实现对金融的宏观调控。 (教材P208页) 上述分析表明,中央银行对存款机构准备金数额是有办法施加影响的(一)弥补预算赤字的三种办法 增税、发

23、债或发行通货(二)三种办法分别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1.增税弥补法对基础货币没有影响; 2.发债弥补法对基础货币没有影响; 3.发行通货弥补法将导致基础货币的增加(三)债务的货币化三、财政赤字与基础货币(一)弥补预算赤字的三种办法三、财政赤字与基础货币 总之,政府预算赤字和基础货币的扩张并无必然的联系,关键在于政府弥补赤字的方式。不过,政府债券的发行可能导致债券市场的价格下降,利率上升。中央银行如果要防止利率上升,可能会购入债券以抬高债券价格、压低利率,这会带来基础货币的增加。(教材P212页) 总之,政府预算赤字和基础货币的扩张并无必然的联系货币政策的含义(教材P212页) 货币政策包括4方面的

24、内容(本节内容): 一、货币政策目标 二、货币政策工具 三、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中间指标 四、货币政策的效果第五节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含义(教材P212页) 第五节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一、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的四大目标(与宏观经济学中所讲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相同)(一)货币政策目标的形成(教材P212-213)(二)货币政策各目标的含义及相互间的矛盾 (教材P213-216)一、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的四大目标(与宏观经济学中所讲事实证明,货币政策各个目标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强调一个或两个目标,其他目标就可能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要实现一个目标,就可能会牺牲其他目标。因此,在制定货

25、币政策时,要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在一定时间内选择一个或两个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货币政策目标的侧重点也会发生变化。 (教材P216页)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将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确定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事实证明,货币政策各个目标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强调一个或二、货币政策工具央行对货币和信用进行调节的两类政策: 一般性货币信用管理和选择性信贷管理 (教材P216页)相应的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两类: 一般性政策工具(教材P216-221) 选择性政策工具(教材P221-223)二、货币政策工具央行对货币和信用进行调节的两类政策:一般性货币政策工

26、具即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大法宝”: 1.再贴现政策; 2.存款准备金政策; 3.公开市场政策。一般性政策工具的特点是:对金融活动的影响是普遍的、总体的,没有特殊的针对性和选择性。(一)一般性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即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也就是我们通常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各自的含义、运用情况及优缺点(教材P216-221) 1.再贴现政策的含义、运用及优缺点 (教材P216-218) 2.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含义、运用及优缺点 (教材P218-219) 3.公开市场政策的含义、运用及其优缺点 (教材P219-220) (一)一般性政策工具(续)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各自

27、的含义、运用情况及优缺点(教材P2162007-2008.6期间,针对当时经济中存在的流动性过剩、经济过热等问题,我国央行先后1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由2007年年初的9%调整至17.5%的历史高位。同时2007年还连续6次上调了存贷款基准利率。但2008年9月至09年底,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的加深,为了确保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国央行又开始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4次)和贷款利率(5次)。2010年以来,为了防止通货膨胀的发生,我国又连续12次上调法定准备金率。近年来我国法定准备率的变动情况2007-2008.6期间,针对当时经济中存在的流动性过剩、2007

28、年以前历次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情况 2007年以前历次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情况 07-08.6存款准备金率历次上调情况 07-08.6存款准备金率历次上调情况 次数时间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幅度408.12.25(大型金融机构) 16.0%15.5%- 0.5%(中小金融机构)14.0%13.5%- 0.5%308年12月05日(大型金融机构) 17.0%16.0%-1%(中小金融机构)16.0%14.0%-2%208年10月15日工、农、中、建、交、邮17.5%17.0%- 0.5%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16.5%16%- 0.5%108年09月25日 工、农、中、建、交、邮暂不下调17.5%17.5%-其他

29、存款类金融机构17.5%16.5%- 1%08.9至09年底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情况 次数时间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幅度408.12.25(大型金融机构次数时间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幅度62010年12月30日(大型金融机构)17.50%18.50%0.5%(中小金融机构)14.00%15.00%0.5%52010年11月29日(大型金融机构)17.50%18.00%0.5%(中小金融机构)14.00%14.50%0.5%42010年11月16日(大型金融机构)17.00%17.50%0.5%(中小金融机构)13.50%14.00%0.5%32010年5月10日(大型金融机构)16.50%17.00%0.5%

30、(中小金融机构)13.50%不调整-22010年2月25日(大型金融机构)16.00%16.50% 0.5%(中小金融机构)13.50%不调整-12010年1月18日(大型金融机构)15.50%16.00%0.5%(中小金融机构)13.50%不调整-2010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情况 次数时间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幅度62010年12月30日(大型金次数时间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幅度122011年6月20日(大型金融机构)21.00%21.50%0.5%(中小金融机构)17.50%18.00%0.5%112011年5月18日(大型金融机构)20.50%21.00%0.5%(中小金融机构)17.00%17.

31、50%0.5%102011年4月21日(大型金融机构)20.00%20.50%0.5%(中小金融机构)16.50%17.00%0.5%92011年3月25日(大型金融机构)19.50%20.00%0.5%(中小金融机构)16.00%16.50%0.5%82011年2月24日(大型金融机构)19.00%19.50% 0.5%(中小金融机构)15.50%16.00%0.5%72011年1月20日(大型金融机构)18.50%19.00%0.5%(中小金融机构)15.00%15.50%0.5%2010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情况(续) 次数时间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幅度122011年6月20日(大型金时间 存

32、款基准利率 贷款基准利率 08.12.232.25%(-0.27%)5.31%(-0.27%)08.11.272.52% (-1.08%)5.58%(-1.08%)08.10.303.60% (-0.27%)6.66%(-0.27%)08.10.093.87% (-0.27%)6.93% (-0.27%)08.09.164.14%(未调整)7.20% (-0.27%)07.12.21 4.14% (+0.27%)7.47% (+0.27%)07.09.15 3.87% (+0.27%)7.29% (+0.27%)07.08.22 3.6% (+0.27%)7.02% (+0.18%)07.07

33、.20 3.33% (+0.27%)6.84% (+0.27%)07.05.19 3.06% (+0.27%)6.57% (+0.18%)07.03.18 2.79% 6.39% 2007年以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情况 时间 存款基准利率 贷款基准利率 08.12.232.25%时间 存款基准利率 贷款基准利率 11.07.07 3.50% (+0.25%)6.56% (+ 0.25%)11.04.06 3.25% (+0.25%)6.31% (+ 0.25%)11.02.09 3.00% (+0.25%)6.06% (+ 0.25%)10.12.26 2.75% (+0.25%)5.81

34、% (+ 0.25%)10.10.20 2.50% (+0.25%)5.56% (+0.25%)2007年以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续) 时间 存款基准利率 贷款基准利率 11.07.07 3.50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针对个别部门、企业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类(教材P221-223) : 1.间接信用控制工具; 2.直接信用管制手段; 3.道义劝导;(二)选择性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针对个别部门、企业或特殊用途的信关于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具体运用情况:大家可以上网搜索2010年中国货币政策操作回顾、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等文档进

35、行参阅。关于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具体运用情况:大家可以上网搜索三、货币政策的传导(一)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中间目标是货币政策作用传导的桥梁,是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相关联的、能有效测定货币政策效果的金融变量。中间目标的选择标准: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和抗干扰性。(教材P223-224) 三、货币政策的传导(一)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中间目标体系(分成两类)操作目标:又称近期指标,即中央银行对 它的控制力较强,但离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较远,主要包括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效果指标:又称远期指标,即中央银行对 它的控制力较弱,但离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较近,主要包括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中间目标体系(分成两类)(二

36、)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教材P225) 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货币政策工具 操作目标 效果指标 最终目标 银行准备金基础货币长期利率货币供应量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关于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两类中间指标的说明 (教材P225-226)(二)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教材P225) (三)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涵义:是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引起中间目标的变动,从而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这样一个过程。 有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认识仍然存在分歧与争论。 (三)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涵义:是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引起中间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些主要理论观点(教材P226-230)传统凯恩斯学派的利率传导机制:强调利率在经济中的核心作用(P226页),其基本思路可以表示为: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些主要理论观点(教材P226-230货币主义学派的货币传导机制: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中的直接作用(P227页)。货币主义学派认为,用IS-LM模型分析货币政策对经济影响的局限性在于,它只考虑了一种资产价格即利率变动的影响,而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