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版佟家栋《国际贸易学》第四章要素禀赋及国际贸易_第1页
南开版佟家栋《国际贸易学》第四章要素禀赋及国际贸易_第2页
南开版佟家栋《国际贸易学》第四章要素禀赋及国际贸易_第3页
南开版佟家栋《国际贸易学》第四章要素禀赋及国际贸易_第4页
南开版佟家栋《国际贸易学》第四章要素禀赋及国际贸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要素禀赋与国际贸易 要素禀赋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由伊莱.赫克歇尔提出,在伯蒂尔.俄林手中得以完善。 该理论用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来解释比较优势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的原因,是对古典比较利益理论的补充和发展。第一节基本假定两个国家(资本丰裕国和劳动丰裕国)、两种要素(资本和劳动)、两种产品;两国技术相同,即同种产品生产函数相同,不同产品生产函数不同;生产函数是一次齐次性的,即规模收益不变;生产要素充分就业,且各国的要素存量不变;产品和要素市场均为完全竞争;要素在一国内自由流动,但不能跨国流动;两国需求结构相同,即两国对两种商品需求的相对比例独立于收水平;贸易是自由的,无运输成本,两国贸易

2、平衡。贸易前后两国均同时生产两种产品,即专业化是不完全的;在任何相对要素价格下,一种产品相对于另一种产品始终是资本(或劳动)密集型的,即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第二节 要素禀赋论以李嘉图为代表的比较成本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由该理论是单一生产要素理论推断,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是各国生产率(即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但是,如果假定各国之间的劳动生产率相同,那么,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解释这个问题的是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又称资源禀赋理论(The Theory of Resource / Factor Endowment)。一、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1933年,瑞典经济学家伯尔蒂

3、尔俄林(Beltil Gotthood Ohlin)出版了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提出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用在相互依赖的生产结构中的多种生产要素理论,代替李嘉图的单一生产要素理论。由于俄林在其著作中采用了老师赫克歇尔(Eil Filip Heckscher)的主要论点,因此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又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或HO模型。一几个概念(1)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这是指一国或一地区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量。国与国之间在生产要素禀赋上的差异,决定了它们产出上的差异(2)要素丰裕(factor abundance)。它是指在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相对于其他要

4、素的供应量较大的情形。(3)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这是要素比例概念的延伸。根据产品生产所要求的不同要素间的比例,可以把产品划分为不同种类的要素密集型产品,将耗费最多的要素的特定产品称做该要素密集型产品。贸易经济学家们将商品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与土地(含自然资源)密集型等三种基本类型。二思路国际贸易商品价格比率差异商品成本比率差异要素价格比率差异要素禀赋差异三内容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是产生国际贸易的最重要基础。一个国家出口的是它在生产上大量使用该国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而进口的是它在生产上大量使用该国比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商品。各国比较利益的地位是由各国所拥有的

5、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决定的。生产要素单价($)商品单价($)两国小麦与纺织品交换比价土地劳动力小麦纺织品美国12454:5英国21(3、4)5(7、8)4(8、10)5:4(7:8)(4:5) 四例证:美英均生产小麦与纺织品且生产函数一样,、都用2单位土地与1单位劳动力结合生产1单位小麦,都用1单位土地与2单位劳动力结合生产1单位纺织品表2 两国利用两种要素生产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价可见三种情形:(1)绝对成本差异;(2)比较成本差异;(3)相同成本比例。圆括号中为第(2)(3)种情形。第(1)(2)种情形下可长期开展贸易,土地较充裕的美国出口土地密集型的小麦,劳动力较充裕的英国出口劳动密集型的

6、纺织品。第(3)种情形下贸易只是暂时的,由于美国的小麦与纺织品全向英国出口,导致美国商品价格上升,最终与英国持平,贸易终止。五评价(1)与比较成本论的区别比较成本论认为各国劳动异质,劳动生产率差异导致成本差异从而引发国际贸易;要素禀赋论认为各国要素同质,要素价格差异导致成本差异从而引发国际贸易。(2)积极意义充分论证了各种生产要素禀赋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拓展与深化了比较成本论。张燕生:中国内需为主 外贸对经济影响没描述中大/2012-05-11/000000022027.shtml(3)不足众多假设前提使理论有些脱离现实。总计有十一大假设条件:贸易中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两种生产要素(劳动L

7、和资本K)和两种商品(X和Y),即这是一个典型的222模型。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即生产函数相同。在这两国中,商品X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在两国中,两种商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报酬不变的。两国在生产中均为不完全分工。两国需求偏好相同。在两个国家中,两种商品和两种要素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要素不能在国际间自由流动。没有运输成本,没有关税和其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壁垒。两国的资源都实现了充分就业。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H-O理论实际上是从现有的贸易结构反推比较利益形成的基础,没有涉及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二、HO理论的拓展定理完整的HO理论还包括四

8、个拓展定理,即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专用要素命题、雷布津斯基定理。1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又被称为HOS定理。在满足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全部假设条件下,国际贸易将通过使商品绝对和相对价格均等化,使丰裕要素的价格上升和稀缺要素的价格下降,使同种要素的绝对和相对价格趋于均等。2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2、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国际贸易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使丰裕要素的价格上升和稀缺要素的价格下降,这就会影响这些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再分配。会使在商品相对价格上升的行业(即出口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而使在商品相对价格下跌的行业(即进口竞争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

9、酬降低。反之,对进口竞争品的保护会提高该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收入。3专用要素命题如果某一要素被较为固定地使用在出口部门的产品生产中,那么该要素的报酬会随出口贸易的发展而增加。相反,如果某一要素被较为固定地使用在进口部门的产品的生产中,那么该要素的报酬会随进口贸易的发展而下降。4雷布津斯基定理假定商品和要素的相对价格不变,如果一种生产要素增加,会使密集使用这种生产要素的商品的产量增加,同时,使另一种产品的产量减少。总结HO理论的四个拓展定理分别从四个方面拓展了HO理论,即贸易对要素价格、国内收入分配、专用要素价格的影响,以及要素数量变化对生产乃贸易的影响。传统贸易理论解释了贸易的原因、原则、

10、利益分配,但局限于产业间贸易、完全竞争假设与静态分析。第四节 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一、里昂惕夫之谜的提出美国当代经济学家里昂惕夫于1953年发表了国内生产和对外贸易:美国资本地位的再审查论文,对美国200个产业1947年和1951年的生产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每生产百万美元出口商品和与进口相竞争的替代品的所有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里昂惕夫估算时使用的是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劳动比率,而不是进口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里昂惕夫检验结果显示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程度低于进口替代商品。据此可认为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与HO理论的预测完全相反,这就是有名的“里昂惕夫之谜”(L

11、eontief Paradox)。美国每百万美元进出口商品需要的资本和劳动出口进口替代进口替代/出口1947年:资本(美元)劳动(人/年)资本/劳动2550780182140103091339170181801.301951年:资本(美元)劳动(人/年)资本/劳动资本/劳动(不包括自然资源)2256880174129772303400168137261.060.881947年:资本(美元)劳动(人/年)资本/劳动资本/劳动(不包括自然资源)资本/劳动(不包括自然资源,包括人力资源)1876000131142002132000119180001.271.040.92表3 美国每百万美元产品的要素

12、投入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很多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战后西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发展1人力资本说(Human Capital Theory)人力资本说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凯南(P.B.Kenen)等人提出的。国际贸易商品生产所需的资本投入应包括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无形资本即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主要是指一国用于职业教育、技术培训等方面投入的资本,人力资本投入可提高劳动技能和专门知识水平,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由于美国投入了较多的人力资本,因而拥有更多的熟练劳动力,因此,美国出口产品含有较多的熟练劳动。如果把熟练劳动收入高出非熟练劳动的部分资本化,并同有形资本相加,美

13、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就会高于进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论证:出口产品的资本有机 构成原来为S=K/L,考虑人力资本因素,转化为所以美国出口的仍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2要素密集性逆转(Factor Intensity Reverse)如果在商品X(如小麦)上的劳动对资本的替代弹性很大,其他出口国就会用劳动密集型技术生产小麦,这是因为他们的工资水平低。另一方面,美国因为工资水平高,将会用资本密集型技术生产小麦。结果在生产小麦时发生了要素密集性的逆转,美国进口小麦实际上是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但里昂惕夫以美国小麦替代进口小麦,把进口小麦估算成资本密集型商品。美国对许多自然资源的进口依赖性很强。这些自然资源

14、产品作为进口竞争品在美国国内生产,必须投入较多的资本;而对出口国来说,这些产品是资源密集型产品,投入的资本相对少。这也导致了生产要素密集性逆转。里昂惕夫通过考虑要素密集性逆转,部分但不是完全地解释了这一矛盾。3需求偏好差异(Preference Difference)美国的需求偏好强烈地偏向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使得美国的资本密集型商品的相对价格较高,因此美国就会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这解释不被认可是各国需求偏好是相似的。4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Trade Barriers)克拉维斯(Kravis)在1954年的研究中发现,美国受贸易保护最严格的产业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就影响了美国的贸易模式,降低了

15、美国进口替代品的劳动密集度。这对解释里昂惕夫之谜有一些帮助。三、对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的评价1里昂惕夫首次运用投入产出法对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定量分析,具有科学性与现实性2各种解释是对HO定理的整修、补充。增加要素如人力资本、技术、自然资源,修改前提如劳动不同质、生产函数不一样、需求偏好差异、保护贸易。3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揭开了现代贸易理论的序幕。思考与练习一、名词解释1相互需求论 2提供曲线二、简答题1机会不变与递增条件下一国比较优势发挥的区别何在?2静态局部均衡的开放经济的分析。3HO理论及其四个拓展理论的基本内容。4HO理论的四个拓展定理及传统贸易理论各自的共同特点及作用。5对里昂惕夫之谜

16、的解释及评价。第二节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一、要素密集度与要素丰裕度 要素密集度为生产某种产品所使用的两种要素的相对比率。在一定的要素相对价格下,若生产Y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K Y /L Y )大于生产X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K X /L X),称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下文采用此假定。 要素密集度会因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封闭条件下,两国要素价格的相对比率可能不同,因此两国生产同种产品的资本/劳动比率可能不同。 但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的假定排除了同种产品在一国为资本密集型,而在另一国为劳动密集型的情况。要素丰裕度的定义方法: 物质定义:一国全部资本数量和劳动力数量的

17、比率。如果该比率在国家2高于国家1,则国家2为资本丰裕国; 价格定义:若在贸易前,国家2的资本价格与劳动力价格之比低于国家1,则国家2为资本丰裕国。 物质定义只包含了要素的供给因素,价格定义则包含了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因素。但在两国需求结构相同的假定下,二者等价。 要素丰裕度差异直接导致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差异,如图4-1。图4-1 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二、赫克歇尔俄林(H-O)定理基本内容在各国生产要素存量一定的情况下,一国将出口较密集使用其较丰裕的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缺的要素的产品。 H-O定理的核心内容是分析和预见国际贸易的模式。图4-1中,国家1将出口劳动密集型的X,并进口资本

18、密集型的Y;国家2则出口Y,进口X。简要证明 封闭状态下,相同产品价格的绝对差别是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H-O框架中,价格的绝对差别由要素的价格差异带来的成本差异所导致,而要素价格的差异则由两国要素的供给差异(表现为相对丰裕度差异)和相同技术导致的对要素相同的需求结构造成的。因此,各国生产要素的不同丰裕度和各种产品所需的要素比例不同,使得各国在不同产品的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如图4-2,贸易展开后,斜率相同的价格比线P1P1和P2P2分别与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切于A和B。国家2的Y和X的产量比率比国家1高,即资本丰裕的国家2相对较多地生产密集使用资本的Y,劳动力丰裕的国家1相对较多地生产密集

19、使用劳动力的X。两国需求结构相同的假定意味着,两国对X和Y的需求比例相同,这必然要求国家2出口Y、进口X,而国家1出口X、进口Y。图4-2 生产可能性边界与H-O定理分工与福利 如图4-3A,封闭状态下,国家2内部 Y与X的相对价格为P2,生产与消费均衡点为H,此时该国的福利水平由无差异曲线II 代理;国家1的消费结构与国家2相同,因此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也一样。为简化计,设封闭状态下国家1的福利水平与国家2相同,此时该国内部 Y与X的相对价格为P1,生产与消费的均衡点为H。 开放后,国家2和国家1的生产均衡点分别转至A和A(见图4-3B)。与封闭状态相比,国家2生产较多的Y和较少的X,国家1则相

20、反;同样为简单计,设两国处于相同的消费均衡点E,这意味着世界比价线PWPW同时与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切;两国的贸易三角形分别为ACE和ACE(两国贸易平衡的假定下,二者全等);世界比价线PWPW与比无差异曲线II位置更高的II相切,表明开放后,两国的福利水平提高。(A)(B)图4-3 H-O理论模型的图示第三节要素价格均等化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是H-O定理的推论,主要归功于保罗. 萨缪尔森的贡献。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又称H-O-S定理。一、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在H-O框架下,国际贸易将使参与国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价格实现均等,国际贸易可以完全替代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二、要素价格均等化过程 根据

21、H-O理论的假定,封闭状态下,一国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价格较低,比较稀缺的要素价格较高。国际贸易将使两国的生产结构和对要素的需求程度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要素的价格。具体过程为: 国家1的劳动力比较丰裕,贸易前的工资率较低;国家2的资本比较丰裕,贸易前的资本报酬率较低。开放后,由于X价格的上升,国家1将部分生产要素从Y部门转入X部门,两部门资本劳动比率的差异使得Y部门释放出的劳动力数量小于X部门生产扩大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量,同时Y部门释放出的资本量大于X部门对资本需求增量,这种供求结构的变化促使该国工资率提高,同时资本报酬率降低。同样的推理可得,开放后,国家1的资本报酬率升高、工资率下降;这样,两国

22、要素价格的差距缩小并趋于相同。在技术相同的假定下,开放后,只要两国要素的价格存在差异,两国的生产成本就存在差异,价格差异也因此存在,贸易就未达到均衡。从这个意义上,贸易达到均衡后,两国产品价格差距消失,要素价格差距也随之消失,即产品价格的均等化将导致生产要素价格的均等化。二、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图形说明 利用埃奇沃思鲍利盒状图说明要素价格均等化过程。如图4-4,OFQ1D和OCQ2B分别为国家1和国家2的埃奇沃思盒状图(横轴表示劳动力存量,纵轴表示资本存量)。封闭状态下,两国分别在T点和S点生产。由两点的无差异曲线切线的斜率可知,此时国家1的资本较贵,国家2的劳动力较贵。 开放后,两国X和Y产品的

23、价格实现统一,两国均生产更多的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的产品,生产均衡点分别转至U和R。无差异曲线的切线的斜率表明,国家1的资本价格下降,劳动力价格上升,国家2则正好相反。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促使厂商调整两种要素的使用比例,使得国家1两部门的资本密集度上升,国家2两部门的劳动密集度上升,两国相同部门的资本密集度逐渐趋近。 均衡状态下,两国要素价格实现均等,表现为与与平行;两国相同部门的要素密集度相同,表现为与平行,合。 三种均等化中,商品价格的均等化是要素价格均等化与要素密集度均等化的前提。重图4-3 要素价格均等化过程图“回流潮”冲击中国制造-观察者网2012-06-05 15:18 作者:黄国祥

24、 王启洋 除了国际贸易,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资本、技术的全球化流动,加快了上述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进程中国在生产要素方面的价格优势正在不断地削弱。根据波士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的报告,.中国目前劳动力成本处在不断上升的通道之中,2005年大陆劳动力成本只有美国的22%,到2010年,上升到31%。2010年,中国大陆工厂工人每小时的报酬是8.62美元,美国南部是21.21美元;到2015年,预计中国长三角地区工厂工人每小时的报酬将上升到15.03美元,而美国南部则为24.81美元。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确实正在逐渐消失。四、要素价格均等化的限制 实际上,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远未实现均等化, 因为要素价格的均等化受到一系列现实条件的限制: 国际贸易远未实现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