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古代文化常识 选择题之常见错误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一)缩小概念的范围【解析】尹,古代官名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知府(太守),明清两代州府最高行政长官。“尹”和“知府”不是同一概念。C【2018年高考新课标卷】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
2、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词。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二)扩大概念的范围【解析】“京”“京师”均可指国都,如张衡传:“因入京师。”“师”可指“军队”,如曹刿论战中“齐师伐我”;也可指老师,如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但无“国都”一意。D【2018年高考新课标卷】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3、是()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三)强加概念性质【解析】B项,“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理解错误。姻亲与血亲不同,不是血亲的一部分。B无父何怙无母何恃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 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B. 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
4、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C. 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D. 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解析】 “汤武”指的是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四)内容张冠李戴B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床,亦称“交床”、“绳床”,是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睡具。古代诗文中的“床”多指“胡床”,如孔雀东南飞中“捶床便大怒”。B.“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其中“黜”指对官吏的降职或罢免。“陟”指对官员的晋升或进用。C.翰林是我国古代文官,常为皇帝起草文书,参与修编国史等,并备
5、皇帝咨询。这一职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唐朝。D.“黄老”,指黄帝和老子,道家以黄、老为始祖,故称道家为黄老。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至东汉末年逐渐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 【解析】“床”在古代是一种卧具或者坐具,在这里“胡床”指的是坐具。(五)解释以今推古A【2018年高考新课标卷】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
6、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分析:“践阼”之古代帝王即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为主位,称阼阶,皇帝即位应是“踏上阼阶主位”。而且不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践,履也;阼,主人阶也”。C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是中国经典之一,相传是周人所作,内容包括易和经两个部分。B“校书郎”,官名,主管校勘典籍,东汉时期始置,明以后不置。C“行在”,即“行在所”,特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或者专指天子巡行所到的地方。D“和籴”始于北魏,指古时官府以议价交易为名向民间强制征购粮食的政策。分析:A项,易包括“经和传”A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7、是( )A“讲筵”,文中指天子的经筵,即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B“廷杖”,是明代皇帝惩处官员的一种酷刑。在殿阶下杖责朝臣,甚至有当廷被杖死者。C“削籍”,指革职。“籍”指官帽。D“驾帖”,在明代,秉承皇帝旨意,由刑科签发的逮捕人的公文。分析:C项,“籍”,指官员名籍。C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林,即东林党,明朝末年的官僚政治集团,号称“清流“,影响着当时天下的舆论。B“授”“进”“起”“署”“拜”等词语都和官职的授予和升迁有关。 C同年生,科举时代同榜考中的人,不管年龄差别有多大,都称“同年生”。D首实,是向官府交代本人或别人的犯罪情实;籍没,
8、是登记并没收家产入官。分析: “署”在文中的意思是“暂时代理”的意思。还有“假、权、摄”等B10.下列对文中加点阏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除,服丧期满。我国古代的服丧制度有一定的规格和时间等规定,又分为五服,B便籴是宋朝政府购买粮草等战略物资时的一种商业性活动,其特点是相对方便。C“英宗”属谥号,不仅对皇帝一生的作为给予了评价,而且表明这不是开国皇帝。D致仕,即把禄位还给国君辞去官职的意思,古人还常用致亊、致政、休致等词。分析:“谥号”错,应为“庙号”。C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守,古代地方行政长官,始置于战国,明清时主管一省的军政
9、、民政。B我国古代地方军政大吏的府署称作幕府,幕府中的僚属称作幕僚。C策是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的文书,策免就是帝王以策书免官。D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臣死了也可以叫“薨”。分析:郡守并不是始置于战国,而是从秦始皇统一始设。A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谥号,从汉朝始,王朝第二代帝王谥号常常为“太宗”。B登第,犹登科,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登第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C知庐州中的“知”指主管,即管理相关事务,这里强调担任庐州的行政长官。D父忧是指父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
10、丧。分析:“太”代帝王常见庙号,而不是谥号。从汉朝始,王朝第二代帝王庙号常常为“太宗”。A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指葫庇,即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的人仕权利。B.正月,阴历的第一个月,“正”原读去声,后为避旗政的名讳而读作阴平。C.经筵是为太子特设的讲论经史的讲席,讲官由林学土或其他官员担任.D.古代帝王传位给内定的继承人称“内禅“,后多指帝王身在而传位于子弟。分析:宋代开始称,指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C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第,即中举,指古代科举考试中考中进士,分一榜三甲,明清时则特指一
11、甲前三名。B斛,我国古代量器名,也作为容量单位,多用于粮食,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C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居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后来被列为儒家五圣之一。 D居母丧,即母亲去世,在家服丧,在服丧期满之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分析:登第与中举不同。科举考试中,省一级的考试叫乡试,合格者为举人,称中举;乡试之后的举人进京参加会试和殿试,合格者为进土,为登第。A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指帝王和王后的死。而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B.“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朝中权臣或辅政大臣代理皇帝执掌国政。
12、C.“仗节”是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师的时候,皇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D.“屯田”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朝廷可以取得一些军饷和税粮。分析:古时后宫是不能上厅堂的,所以后妃要掌权就要“临朝”,从秦始皇开始皇帝的命令专称“制”、布告公文称“诰”;后妃掌权之后其命令自然也要上升到皇帝的级别,于是就叫“称制”。如“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B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是由孔子整理修订的儒家经书,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B“举孝廉”是汉朝时期一种由
13、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即低级职位官员。C书即“五经”之一尚书,“五经”还包括诗经礼记周易春秋。D“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超迁”指破格提升;“左迁”指降级使用,贬官。分析: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孝廉不是官职,有了这个功名可实授官职。B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千石”是汉代郡守这一官职的代称,因其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一百二十斛。B“降黜”在古代指官员被降低官职,并被发配到边远地区服劳役,“罢”指罢免官职。C“太守”为
14、一郡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自行任免所属掾史。D“台府”指中央政府机构或御史府。“永初”是南朝宋皇帝宋武帝的年号。分析:“降黜”只指官员降职,没有被发配到边远地区服劳役的条款。B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丧,指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守制中。尊亲死后,古人要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B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称帝王或王后的死叫“崩”。C受禅,王朝换代,新皇帝接受旧帝禅让的帝位,也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D公,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公、侯、伯、子、男的第一等,封建社会爵位制度严格,不可世袭。分析:“封建社会爵位制度
15、严格,不可世袭”错,在古代爵位是可以世袭,或降等世袭的。D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B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C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是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的官署。 D释褐,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七品,古代官员分七品十八级。分析:“七品十八级”错,应为“九品十八级”。D20.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整理编写,共33卷,分为十二策。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
16、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B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微、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微是徵的变调,声调激愤;羽,声调悲凉。C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沿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 D宗庙,是古代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宗的场所,又称祖庙。古人把宗庙、社稷与国家视为一体,常以宗庙、社稷代指国家。根据荆轲刺秦王中的“为变微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和“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可知,“变徵”的声调悲凉,“羽”的声调激愤。选项的解释正好相反。故选B。B21.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
17、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公羊传穀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它们被称为“春秋三传”。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秦伯、郑伯皆是用爵称。C“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帝王的谦称,类似的谦称还有陛下、孤。 D大(d)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后来大夫成为一般任官职者的称呼。B项,“当时官员五天休息一天”错误。应是“十天休息一天”。旬假,是唐、宋官员十日一休的惯例,这种假称“旬假”。故选B。B22.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龄称谓:豆蔻是女子十三四岁,及笄是女子十五岁,束发是男子十五岁
18、,弱冠是男子二十岁,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期颐指一百岁。B红楼梦中贾宝玉是贾政的儿子,林黛玉是贾宝玉姑母的女儿,他们之间的悲欢离合是故事的主线。C古代职官:博士和学士,在中国古代既是官名,又是学位名称,六国、秦汉时期在诸子、诗赋、术数、方技等方面都设有博士,魏晋时征文学之士,主管典礼、编纂、撰述等事务,统称学士。 D高老头巴黎圣母院堂吉诃德哈姆雷特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巴尔扎克、雨果、西班牙的塞万提斯、英国的莎士比亚。博士和学士,学位名称是近现代才有这个意思的。故选C。C23.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
19、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B从弟:唐代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C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可用 “崩殂、薨、不禄”替代。 D“陛下”,本指宫殿的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先呼台阶下侍者而告之,后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尊称。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故选C。C24.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侍郎,是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韩愈曾任刑部侍郎、礼部侍郎等职。B在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
20、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文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C“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 D“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前者。“士大夫”不仅指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还指官吏。故选C。C25.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会元”。B“六部
21、”,隋唐至清,中央行政机构分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些部门各司其职,如礼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C“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禅位、践祚等等。 D“社日”,古代祭祀谷神的日子。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A项,会试录取者称为“贡士”;C项,禅位是君王将帝位禅让给贤人或让位。不是皇帝登临皇位。D项,“社日”是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故选B。B2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各部首长称为尚书,副首长称为侍郎。部下设司,司的首长称为郎中,副首长称为员外郎。B古代床有两用,既可以用作
22、卧具,又可以用作坐具。如孟子万章上“舜在床琴”,就是用作坐具。C唐初设翰林院,这是文人和卜医技术待诏的处所,也是中央机关。负责为皇帝草拟诏令、应和文章。 D鼎是上古的烹饪器,钟鸣鼎食是贵族奢侈生活的一个方面。如王勃滕王阁序说:“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唐代翰林院中的人陪侍皇帝游宴娱乐,不是正式官署,所以不是中央机关,故选CC2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立是男子三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知命是男子五十岁;耄耋为八九十岁;期颐是一百岁;“花甲重开”为一百二十岁;“古稀双庆”是一百四十岁。B古代所谓的“五礼”是五种礼的合称。古代以祭祀的事为凶礼,冠婚的事为吉礼,宾客的事为宾礼
23、,军旅的事为军礼,丧葬的事为平礼。C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D古人坐席也有讲究,所谓“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就是尽量把身体往后坐一点,表示谦恭;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一点,不因饮食而玷污坐席。古代“五礼”是指:古代以祭祀的事为吉礼,冠婚的事为嘉礼,宾客的事为宾礼,军旅的事为军礼,丧葬的事为凶礼。故选B。B28.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
24、阴在长江之南。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C“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 D“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等。“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转”应该是关于职务调动的。故选DD29.下列对文中加
25、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辟、拜、封”是表授予官职一类的词,“迁、转、徙”是表调动官职一类的词,“罢、除、黜”是表罢免官职一类的词,“判”则表高位兼低职。B古代纪年方法大致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等,文中“乾德三年”应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C“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 D古代对人“死”的称呼不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中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除”是授予官职一类,是“除去旧职任新职”的意思。故本题选A项。A30.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
26、须谒告于祖庙。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B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C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D檄,是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词敌人或叛逆的文书。古人行三跪九拜之礼,稽首与顿首、空首称谓“正拜”,其中稽首礼是最隆重的,“顿首是地位相等者互相之拜,空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故选B。B31.下列对于姓名称谓和古代官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
27、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B称呼皇帝可以称其庙号,如太祖、太宗等,也可以称谥号,如汉成帝、晋武帝等,还可以称年号,如嘉靖皇帝、光绪皇帝等。C古代的御史原本是史官,后掌管弹劾、纠察官员的过失诸事,御史有权弹劾皇帝的过失。 D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的朝代不设丞相职位。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检查朝廷官吏,无权弹劾皇帝。(一直延续到清朝)故选C项。C3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明清科举制度的等级由低到高是乡试、院试、会试、殿试,考中者分别被称为“秀才”、“举人”、“贡士”、“进士”。B古者五十岁知天命,称为“艾”;六十
28、岁花甲,称为“耆”;七十岁为“古稀”;八九十岁为“耄耋”;百岁之寿称为“期颐”。C官职的升迁一般可用拔、擢、迁,官职的调动一般可用改、转、徙,官职的降级一般可用陟、贬、谪、左迁,官职的罢免一般可用罢、黜、免、废。 D古人的名为幼年时父母命名,供长辈称呼。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六岁许嫁行笄礼,不得取字。A项,“明清科举制度的等级由低到高是乡试、院试、会试、殿试”错误,“由低到高”应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C项,“官职的升迁一般可用迁,官职的降级一般可用陟”错误,“迁”表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降职。“陟”
29、表示提升官职,如诸葛亮出师表中“陟罚臧否,不宜异同”。D项,“古人的名为幼年时父母命名,供长辈称呼。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六岁许嫁行笄礼,不得取字”错误,“名”一般是婴儿出生后三个月由父辈所取;“字”,又叫“表字”,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选项中“女子十六岁许嫁行笄礼,不得取字”错误。故选B项。B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六艺一: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二:诗、书、礼、易、乐、春秋33.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墨子认为
30、爱人当不分亲疏贵贱,爱无等差,这样才能避免混乱,从而实现天下太平。B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南宋理学家朱熹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两篇分章断句,加以注释,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C礼记是秦汉以来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所编。D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也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六部经书。【答案】C “秦汉以来”错误,应改为“秦汉以前”,书中主要内容是写先秦的礼制。3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晦”、“朔”,分别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B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诗、书、礼、易、乐、
31、春秋,其中乐已经失传。此句中“传”指传记,如左传、公羊传、谷梁传。C“左迁”是古代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黜”、“谪”都是属于这种情况。而“拔、擢”表示升官,“致仕”、“下车”表示退休。D“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夏、商、周,太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太学名为成均,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太学名为上庠。【答案】A “晦”、“朔”,分别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和第一天。选项说法反了。35.下列关于劝学师说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也指有道德的人。B“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
32、“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C“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此外还可指官吏。D“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后者。【答案】D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六种经书。 补充:A项“君子”原本是国君之子的意思,代指古代国家最高统治者。古代泛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36.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每个皇帝对应着一个年号。如文中的“嘉靖”即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朱厚熜(cong)的年号。B“署”
33、有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之义,文言文中假、代、摄、权、行等字皆有相似的含义。C“太师”一职为周代首设,后世多作为重臣的加衔以示荣宠,并无实职。D“行伍”是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行,五人为伍。后世多用“行伍”泛指军队。【答案】A.“每个皇帝对应着一个年号”说法错误,一个皇帝的年号可以有一个乃至多个,如唐高宗就有十四个年号;“十二”错误,应是“第十一位”。故选A。3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著作,和公羊传榖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B在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C“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侯,
34、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如晋侯比秦伯低一等。D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面前,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答案】C 中国古代爵位制度从大到小,可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侯”是二等爵,比“伯”高一等。38.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莼鲈之思:晋朝人张翰在秋天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马上辞官回乡。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明清时“孝廉”也是对举人的雅称。C公车:“公车特征拜郎中”
35、中“公车”是汉代官署名,因汉代常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也指举人进京应试。D六艺:张衡传中“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与之所指相同。【答案】D D.“所指相同”错。师说中的“六艺”指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经。故选D。35.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陵”都具有“高大、雄伟、永久”之义,君主之墓被喻为“山陵”,天子去世被称为“山陵崩”。而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B“三老五更”,为乡官之名,由年老致仕而有经验之乡间耆老担任,掌管教化,天子以父兄之礼养之。皇帝向三老五更示敬时,行跪拜
36、之礼。C“蛮夷”是我国古代对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泛称,包括南蛮和东夷;近代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其中的“夷”则是指西洋人。D“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奏章,出师表、陈情表都是这种文体;“表”还可做动词,是“以表上奏”的意思。【答案】A 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见背:父母或长辈去世)40.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许多文章中,“江”专指长江。江东,即江左,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而江表,则指长江以南地区。B合从,即“合纵”,是战国时期秦国采用的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37、。C古代农民祭祀土神的节日,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一片神鸦社鼓”中的“社鼓”指社日祭祀土神的鼓声。D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此夜于自家庭院中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也称乞巧节。【答案】B 合纵:苏秦游说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一起对抗强大的秦国的政策,防止被吞并。“连横”:战国时期秦国采用的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故选B。41.下面古代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B“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
38、、书、数;一种是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C庄子又称南华经,是春秋中期思想家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的一部道家著作,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等诸多方面。D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诸子百家中,影响较大的是儒、法、道、墨四家。【答案】C 庄子是是“战国中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4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驾”本指马驾的车;后也指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为帝王的代称,颜师古曾注:“凡言车驾者,谓天子乘车而行。”B“考课”就是朝廷依照相关法令,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
39、核,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C“谥”,古代君主、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与品德,而给予一个带有赞美性质的称号。D“服阕”的意思是守丧期满除服。按照封建礼制,父母死后必须穿丧服守孝三年,三年后才能除去丧服。【答案】C “谥号”可褒可贬可同情。像文、武、睿、明、景、康、庄、宣、懿扥都是比较好的谥号;像厉、灵、炀都是评价差的谥号;还有表示同情的谥号,比如哀帝、思帝等等。43.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行冠礼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该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也
40、可用于女子。B登科: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也说登第。登科源于科举制度,当时的科举考试过后,通过发科榜,即黄榜,来通知考生是否及第,所以登上科榜即表示录用。C吏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长官称为吏部尚书,置吏部侍郎二人。D致仕:旧时指交还官职,即辞官。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答案】A 女子成年行及笄礼。4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41、,与苏洵、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还有韩愈、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和曾巩。B“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C左迁是降低官职,即“降官”。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D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答案】A “唐宋八大家”中没有范仲淹,它们分别为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4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是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此类作品大多
42、放情长歌,与“歌”相似,常合称“歌行体”。其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和杂言的古体。B汉书作者为东汉史学家班固,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是“前四史”之一。C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课文节选部分,记述了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上的杰出才能,赞颂了屈原忠贞不渝的精神和志洁行廉的品格。D楚辞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由屈原及弟子宋玉等人编辑成集,因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答案】D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4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
43、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的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干支纪年法。B古代用“阴阳”表示地方的位置。“阳”表示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阴”表示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C泰山,又名岱宗、东岳等。因“泰山之力”的典故,后人转称妻父为“泰山”“岳父”,称妻母为“泰水”“岳母”。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创造。“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的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答案】B “阳”: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47.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衫,黑色单衣。唐朝有官品服色
44、制,其中官职低的服色为黑色。B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代王维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C句读,古人指文辞的休止和停顿处。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句”。D六艺经传,“六艺”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答案】C 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故选C。48.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A大夫,古代的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以下有“卿、大夫、士”三等。B委质,呈献礼物。“质”,同“贽”,指见尊长所送的礼物。C左徒,
45、楚国官名,主要职责是参议国事、应对外交、制定法令等,职位在“令尹”之上,左徒相当于后世的“丞相”。D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流派的总称,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答案】C “令尹”相当于楚国的“丞相”(最高官职,掌军政大全),在“左徒”(无实权)之上。49.下面古代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书”,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合称“四书”。B论语共二十篇,是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其编辑者是孔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C庄子又称南华经,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的一部道家著作,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等诸
46、多方面。D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诸子百家中,影响较大的是儒、法、道、墨四家。【答案】B B孔子没参加编辑。50.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战国时开始设置的官职,职责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B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C周代将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
47、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秦朝,继续使用自商鞅变法后定下的自公士至彻侯二十等爵。D成语“五音不全”中的“五音”即汉族古代音律的五声音阶,也称“五声”,按音阶由低向高排列依次为:“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现代音符“1-2-3-4-5”。【答案】D D“分别对应现代音符1-2-3-4-5”理解错误。“宫商角徵羽”,类似现在简谱中的“1-2-3-5-6”。51.下列选项中,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建时代,对判死刑的人,在每年秋季行刑,叫大决,又叫秋决;皇帝在犯人的名字上画钩,批准立刻行刑为勾决
48、。B刑部,又称秋官,宪部。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掌管全国刑法、狱讼等事,是清代最高司法机关。C大辟,即斩首,古代五刑之一。中国古代的五刑可分为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奴隶制五刑是指墨、劓、刖、宫、大辟。D束发,即古代男子成人时束发为髻,一般20岁左右,将头发束起来表示已经成人,“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即用此意。【答案】D “束发”为男子15岁(成童),并不表示成人。男子20岁行加冠礼才表示成人,被称为“弱冠”(成年)。5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雅歌投壶:雅歌,指歌雅诗;投壶,就是将箭矢投入到装有小豆的小口壶中,投中者即获胜。雅歌投壶是秦汉以后贵族内部的吟诗
49、与游戏活动,后常用以指武将之儒雅行为。B疏、章、策都是臣下给帝王的奏章,策更侧重于为帝王谋划的大政方针和处理问题的方法。C迁、授、拜、黜,都是古代表示官职变化的专用语,授、拜是授予官职,迁削、迁谪、迁除、左迁是官职降级。黜是免去官职。D六合: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叫六合。“六合”又指东、西、南、北、天、地,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答案】C “迁除”(升迁除授)是升迁。补:后汉书.祭遵传: “遵为将军,取士皆用儒术,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祭遵当将军的时候,选拔人才都采用儒家的一套学说来进行考核。每逢宴会上饮酒奏乐的时候,一定要进行一种娱乐活动:宾主唱着诗经中的雅
50、诗,按顺序把箭投到一种特制的壶中,谁投进去得多,就得胜;谁投进去得少,就失败,必须按规定饮酒。 53.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人,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又称寺人、奄(阉)、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宫闱臣等。B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形体方正,笔画平直”。C卜筮,古代民间占问吉凶的两种方法,是古代巫术的一种表现。卜,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的裂纹推断祸福。筮,用蓍草的茎占卜。D谥,是古代帝王或大臣死后被评的称号。与皇帝比,臣属的谥号要简明一些,或一字,或二字,所选之
51、字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答案】B 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是楷书特点。隶书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补:皇帝的谥号在隋朝以前均为一字或或二字。如西汉的皇帝刘盈谥惠帝,刘恒谥文帝,刘启谥景帝。但是,从唐朝开始,皇帝谥号的字数膨胀起来。以后各代,皇帝的谥号一般都长。唐宣宗李忱,其谥号增长至18个字。清太祖努尔哈赤,谥号竞长达25个字。54.下列文化常识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秦汉以后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B九卿,古代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职,九个官职的名称历代多所变更。C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或用作王室、国家的代称。D汉书东汉班固撰,记载东汉
52、的历史,为二十四史之一,是我国首部断代史。【答案】D 汉书既记载了东汉,又记载了西汉的历史。主要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5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禅,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夏商周时已有封禅的传说。B庚子,干支之一,古代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日、时。C行在,即“行在所”,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相近的词语还有“行宫”D礼部,古代官署,隋唐以后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科举学校、宗教等事务,长官为尚书,副职为郎中。【答案】D
53、 副职是“侍郎”。长官称为吏部尚书,设置一人,副职称吏部侍郎,设置两人,分别为吏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56.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丧,指守孝期满,除去丧服,与“服阕”“除服”含义相同。B吾子,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表示亲近或敬爱的意思。C犯跸,古代罪名,指冲犯皇帝的车驾。跸也指帝王出行时清道,禁止行人过往。D大夫,先秦时代职官分三级,大夫为最高等级,高于卿、士。【答案】D 卿为三者最高等级,后面依次为大夫、士。5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世祖都是古代皇帝的庙号,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B“卿”字在古代有多种用法,可以是
54、对人的尊称,也可指古代君主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C“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帝王的谦称,类似的谦称还有陛下、孤。D“赠”,指为已死的官员加封。“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答案】C “陛下”不是帝王的谦称,而是敬称。58.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B大学提纲挈领地论说“三纲”“八目”的体系,“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C“
55、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一种是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D老子之后,道家代表人物又有庄子等人。庄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老子则长于借助寓言,曲达旨意,增强说理的趣味与效果。【答案】D 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庄子则长于借助寓言,曲达旨意,增强说理的趣味与效果。59.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王:古代帝王,一般特指历史上尧、舜、禹、汤、文、武几个有名的帝王。B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礼记孟子合称“四书”。C
56、孺子:儿童、幼儿。宋代苏轼教战守策:“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不出于闺门。”D乡党:这里指同乡的人。周制以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答案】B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不包含礼记。60.下列各项中,对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四海,指天下全国。如“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B“小人”古指地位低下的人,又指人格卑贱或见识短浅的人;还指古时男子对地位高于自己者或平辈自称的谦辞。C古代汉语中有些与走路有关的词语,有其特殊的含义。如“鲤趋而过庭”的“趋”,是小步快走,表示恭敬;“企者不立”的“企”是踮起脚跟;“不积
57、跬步,无以至千里”的“跬”是跨出一脚的距离。D礼记大学中提出修身养性的八个条目是:格物、致知、诚信、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答案】D D.“诚信”错误,应为“诚意”。故选D。6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法。B“期”和“功”是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服分为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六个月,小功服丧三个月。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南斗”和“牵牛”两颗星宿。D“七月既望”中的 “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日。【答案】B 按关系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月,小功服丧五月。亦用以指五服之内的宗
58、亲。“外无起期功强近之亲”。6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长歌行”“短歌行”都是汉乐府中的曲调名称,根据歌词音节长短进行划分。B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一般要改变年号,叫做改元。C我国古代诗歌几经发展演变,人们将唐以前的诗称为古体诗,唐以后的诗称为格律诗或近体诗。D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人服色为青。后人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青衿,借指学子。【答案】C 近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歌体裁,在句数、字数、平仄、押韵方面都有严格的限制。唐以后的诗歌不
59、一定都是近体诗,不能按照时间先后划分。6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棨戟,有套的戟,古时官员出行时用做前导的一种仪仗。官员常用的仪仗还有对锣、对牌等。B古代丧礼,凡为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服丧一年,叫“期服”。C春秋,有如下几个含义:一年,四季;年龄;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本之春秋。“蟪蛄不知春秋”中“春秋”的意思是代指年龄。D“表”是一种文书,用于臣下向君主陈情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答案】C “代指年龄”错误,“蟪蛄不知春秋”这里的“春秋”指四季。64.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
60、,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伶官”是指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B“庄宗”是庙号,庙号是中国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C“致仕”是指仕途已经结束了,即被贬或流放。D“季父”是指最小的叔叔。古代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次序,“季”表示排行最后的。【答案】C “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表“辞官”的词语。1告老:官员年老辞职。如蔡邕陈太丘碑文: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2解官:辞去官职。如宋史包拯传: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3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4乞身:古时认为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机械购买补贴合同
- 技术开发服务合同案例
- 企业培训就业协议书编写技巧
- 2第二章-血液一般检验-02-血栓与止血、血型
- 室内清洁合作合同格式
- 员工个人合同书范本
- 投资合作协议范本:2024投资合作协议范本
- 场地游戏安全协议书
- 建筑安装工程用地协议范本
- 个人结算账户管理文件
- 专题13隐圆问题(原卷版+解析)
- 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测试卷(含答案)
- 监理工作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
- API-685-中文_
- 锚杆框架梁护坡施工方案
-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单元整合教案——畅所“寓言”
- 同步器设计手册
-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册教学反思(详细)
- 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 【中期小结】《初中语文课堂问题有效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小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