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漢語浙江大學漢語史研究中心歡迎訪問浙江大學古代漢語精品課程网站/gdhy 請多提意見和建議,有任何疑問都請電郵至 tclgiging 或 緒 論一、什么是古代漢語1、古代漢語顧名思義是相對現代漢語而言的。傳統意義上,古代漢語跟現代漢語的對立是文言和現代白話的對立。而古代漢語本身又包括文言和古白話兩個系統。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後世作家的仿古作品。 上古時書面語跟口語比較接近,像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書,很多話我們現在看來也很容易懂。口語隨時隨地而變,而書面語却相對守舊,演變遲緩。漢代以後,兩者漸漸脫節,加上統治者的提倡和文人的維護
2、,後世文人也多仿古,由此形成了一套相對獨立而穩定的語言系統,使得文言在漫長的封建社會始終佔據書面語的正統地位。我們以“被字句”為例 覆蓋 被 施及 蒙受、遭受被動義翡翠珠被,爛齊光些。(楚辞招魂)去亂而被之以治。(荀子不茍)施之萬民,萬民被其利。(墨子尚賢)萬乘之國,被圍於趙。(戰國策齊策)比較:邾婁人常被兵於周。(左傳昭公三十一年)秦王復擊軻,被八創。(同上燕策)處非道之位,被眾口之譖(zn,誣陷,諂毀) 。(韓非子)實孝而賜死,誠忠而被誅。(論衡感虛篇)說文:“被,寢衣也。”最初指被子。 “被”作“遭受”義講時,後面的賓語既可以是名詞,也可以是動詞。動詞作賓語的句子雖然在語義上已經表示被動
3、,但我們還不能說是被動句。 漢代“被V”式之間開始出現名詞N:五月二十日,臣被尚書召問。(蔡邕被收時表) 到南北朝的文選 、世說新語和百喻經中,“被NV”式都有一定的比例:文獻語言年代共有被字句被NV被NV所佔比例文選、世說新語漢魏六朝44511百喻經蕭齊6233漢語里其他一些重要的語法結構,如處置式(把字句),動補結構,指示詞“這、那”,助詞“著、了、過”等的産生也多在漢魏以後。有鑑于此,學界現在傾向於把漫長的古代漢語劃為三個階段,分別是: 上古漢語:(先秦、秦、西漢) 中古漢語:(東漢、魏晉六朝、隋、中唐) 近代漢語:(晚唐、宋、元、明、清)2、以前的古代漢語研究的主要對象是文言,即先秦散
4、文和後世仿古作品所用的上古漢語書面語。但是古白話實際上也古代漢語重要的研究對象。20世紀40年代以來,國內外掀起了研究中古漢語和近代漢語的熱潮,至今仍然方興未艾。有關中古漢語和近代漢語的大致面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參閱以下文獻: 二十世紀的古漢語研究,嚴修編著,書海出版社,2001;中古漢語研究(一)(二),商務,2000,2005;中古漢語讀本修訂本,方一新、王雲路編著,上海教育,2006;近代漢語概論,袁賓著,上海教育,1992;近代漢語讀本修訂本,劉堅編著,上海教育,2005。二、為什么要學習古代漢語古代漢語是一門工具課,我們學習這門課的目的是為了提高閱讀古籍的能力,提高人文素養。作為中文
5、系的同學,學習古代漢語還有助于我們暸解古代漢語的面貌,瞭解一些古今漢語的不同之處,掌握最基本的古漢語語法、詞彙、修辭、文字、音韻及文獻方面的知識,有助于更好地整理和繼承祖國的文化遺産。 三、怎樣學習古代漢語 我們這套教材分文選、通論、常用詞三部分,我們只講文選、通論,常用詞請大家自己看。大家都學過普通語言學理論,語言三要素中,詞彙變化最快,語音次之,語法演變最慢。王力先生在緒論中說:“詞彙是處在差不多不斷變化之中,有些詞,古代常用,現在變得罕用或根本不用了,有些詞古今意義或者完全不同,或者大同小異,讀古書時,一不留神,就會指鹿為馬,誤解了詞義。因此,我們學習古代漢語,重點必須放在詞彙上。”(3
6、頁末)這話很有指導意義。 古今語法變化不大,而音韻對我們讀懂古書的影響又相對較小,因此讀懂古書的關鍵是掌握大量的古漢語詞彙。古代漢語難,主要難在詞彙上,所以古漢語詞彙是我們教和學的重點。學習詞彙要注意以下幾點:1、要有歷史的觀點,注意古今詞義的不同。如古代“江”、“河”,專指長江、黃河,而今則為泛指。上古的“妻子”指妻子、兒女,今指wife。“卑鄙”古指地位卑微鄙薄,跟道德無關。 我們不僅要注意差別大的(迥別),也要注意細微差別的(微殊),如古人“走”,相當於今之跑,古人“行”,相當於今之走。“眼”古指眼珠子,不是指整個眼睛。2、要注意同義詞的辨析,即注意同和異。如饑饉(穀不熟曰饑,蔬不熟曰饉
7、)、園(種樹)圃(種菜)、征(褒,一般指天子伐諸侯)伐(中性詞,有理由)、哭泣、聰明、疾病等,所謂渾言(連言)不別,析言有別。3、要注意古字通假,古文中通假的情況很多,不知道就會弄錯。如以蚤代早,以說代悅,以倍代背,以畔代叛等等。左 傳左傳相傳為左丘明所作。有關左丘明的歷史資料很少。有記載稱他曾與孔子一起到周王那裏參觀過當時的史書。司馬遷稱其為“魯之君子”,漢書藝文志說:“左丘明,魯史也。”關于左丘明一名,有三種說法,一說左為姓;一說左丘為姓;還有一種認為左為官名(左史官),丘為姓。據論語的記載推斷,左丘明與孔子為同時人,且年齡稍長於孔子。而左傳又記載了孔子卒一事,顯然不太符合。關于左傳的作者
8、,還有其他一些說法,但都沒有充分的證據。現在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左傳是根據春秋時期各國史料編寫成書的,其作者大概為戰國初期人,成書後又經過后人增益,非一人一時之作。左傳記事最晚至魯悼公十四年(前453年),因此可以肯定左傳的成書年代不會早於此年。我國古代史書的體裁1、編年體(chronological style):按照年、月(日)的時間順序來編撰、記錄歷史事件的一種方式。由春秋所首創,左傳是我國第一部記錄完備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鑑是編年體史書的傑作。2、國別體(national style):以國別為單位編撰、記錄歷史事件的一種方式。如國語有“楚語”、“魯語”、“齊語”、“晉語”、“吾語”等八
9、“語”。戰國策有”秦策”、“齊策”、“趙策”、“燕策”等。3、紀傳體(biographical style):以人物為中心來記述歷史事件的一種方式。史記首創,後為“二十四史“沿用,為官方史書通例。帝王的傳叫”紀“,皇親國戚的傳叫“世家”,各階層的普通人士的傳記叫“傳”。4、紀事本末體:以歷史事件為綱的一種史書體裁。始創于南宋袁樞的通鑑紀事本末。其優點是一個歷史事件可以獨立成篇,能夠完整地反映該事件的來龍去脈,缺點是掩蓋了同一時間不同事件之間的聯繫。春秋是一部魯國史書,相傳由孔丘根據魯國原始史冊編纂而成,是我國現存的最早的編年體史書。其紀事以魯國十二公(隱、桓、莊、閔、僖、文、宣、成、襄、昭、定
10、、哀)為順序,起於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於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計242年。春秋主要記載當時諸侯之間的攻伐、盟會、篡弒以及祭祀、災異禮俗等,反映了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概貌。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春秋時期即是因此而得名。“春秋”一名本是當時各國史書的通名。 墨子明鬼篇記載各國鬼怪之事,或曰“著在周之春秋”,或曰“著在燕之春秋”,或曰“著在宋之春秋”,或曰“著在齊之春秋”。為什么以春秋作為史書的專名呢?古人有四時,即春夏秋冬,春秋經於一年四季的第一個月,縱是無事可記,也寫“春王正月”或“春正月”,“夏四月”,“秋七月”,“冬十月”,以示四時之別。據學界考證,春夏秋
11、冬四時之名,至遲起於西周。那為什么不是另外的組合而是“春秋”二字來指代史書呢?原來古人於四季中,較多地重視春秋二季,所以經常將“春”、“秋”二字連用。如:春秋以木鐸修火禁。(周禮天官宮正)春秋以禮會民。(周禮地官州長)春秋脩其祖廟。(禮記中庸)杜預春秋左傳集解序:“蓋以史之所記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時,則錯舉以為所記之名。”(錯,交錯。)意謂記事必先顯其時,以為事之初始也。年有四時,不可徧舉,故節取“春秋”以代四時。 春秋匪(非)解(懈怠),享祀不忒(差錯)。”(诗鲁颂閟b宫)郑玄笺:“春秋猶言四時也。”“傳(zhun )”的意思就是“解說”、“注解”。漢代文獻里,“經”指儒家經典,即詩、書、禮
12、、易、春秋。而“傳”則是闡發經義,注釋訓詁之類的書,兩者有很嚴格的區分。 公羊传定公元年:“主人習其讀而問其傳。”何休注:“讀謂經,傳謂訓詁。” 論語在漢代也被稱為“傳”。漢書藝文志於“春秋”類著作後總敘說:“丘明恐(孔丘)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論本事而作傳,明夫子不以空言說經也。及末世口說流行,故有公羊、穀梁、鄒、夾之傳。”“口說”一詞,很有深意。“說”即“說解”。 漢志說“口說流行”時並沒有包括左傳,說明了兩個問題: 一是公羊、穀梁、鄒、夾四傳最初都是口耳相傳,沒有寫本。 二是暗指左傳最初並不是為解春秋而作,理由有三:1、春秋和左傳紀事起止年不一樣。左傳紀事不僅比春秋晚,而且在隱公之前
13、也記述了惠公娶兩位夫人的事情。桓公二年敍述的晉之亂也發生於惠公在位時期。2、左傳里常見“有經無傳”和“有傳無經”的情形。3、左傳最初的敍事體例最初可能是敍事本末体。如桓公二年記述晉亂就詳細地講述了這一事件的始末。左傳中類似的例子多見。可以參看王和左傳的成書年代及編纂過程,載中國史研究2003年第4期,3438頁。4、據學界考證,左傳里的解經語係后人所加,目的是填補紀事的空白。左傳最初的文字並非是依年附經,而是“經”自“經”,“傳”自“傳”,各自單獨成書,即“別本單行。”把春秋經文和左傳分年合併,西晉杜預春秋左氏傳序自認為是他自己“分經之年,與傳之年相附,比其義類,各隨而改之。”在杜預之前,可能
14、已經有人將左傳改為編年體,即按時間順序敍事。左傳經過一系列改編之後,後世就被當作是解經之作。 公羊傳,舊題戰國時齊人公羊高撰。東漢何休春秋公羊傳序唐徐彥疏引戴弘公羊序說:“子夏傳公羊高,高傳與其子平,平傳與其子地,地傳與其子敢,敢傳與其子壽。至漢景帝時,壽乃共弟子齊人胡毋子都著於竹帛。” 穀梁傳,舊說戰國魯人穀梁赤撰。唐楊士勛春秋穀梁傳注疏序說:“穀梁子名淑(清阮元十三經注疏校勘記作“俶”),字元始,魯人,一名赤,受經于子夏,為經作傳,故曰穀梁傳。”漢書藝文志又記載:“春秋古經十二篇,經十一卷。”班固於“經十一卷”下自注:“公羊、穀梁二家。”春秋古經就是左氏傳的經,因為是用戰國文字所寫,所以稱
15、它為“古經”。到西漢時,公羊、穀梁相繼用漢隷寫定,而鄒、夾則失傳。所以後世流傳下來的春秋注家只有三家,它們合起來就稱為“春秋三傳”。又因為公羊、穀梁兩家是用漢代文字寫定的,所以稱為“今文經”。左傳的注本:1、十三經注疏本: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中華書局1980年影印本。北京大學出版社有簡、繁體點校本,2000,可參照。2、清洪亮吉春秋左傳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3、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中華書局,1990。讀此書時可參沈玉成左傳譯文,中華書局,2002。鄭伯克段于鄢(隱公元年)本文選自左傳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春秋隱公元年:“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 左傳詳細地敍述了這一事
16、件的始末。鄭:國名,姬姓。在今河南新鄭縣等地。鄭伯:鄭莊公。春秋時有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克:戰勝。段:即共(n)叔段,莊公之弟。在兄弟中排行居末,故名加“叔”。戰敗後逃到“共國”(今河南輝縣),所以稱“共叔段”。 初當初,時間副詞。追述往事的習慣用語,鄭武公娶于申申,國名,姜姓,在今河南省南陽縣。娶于申,從申國娶妻(即娶申國國君之女) ,曰武姜“武”,武公的諡號,表示丈夫為武公,“姜”表示娘家姓“姜” 。生莊公及共叔段。為什么女子一定要稱姓呢?原來“姓”在上古起着“別婚姻”的作用,禮記坊記 說:“取妻不取同姓,以厚别也;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說:“男女同姓,其出不蕃
17、本指草木生長茂盛的樣子,這裏指子孫繁衍”,國語晉語四說:“同姓不婚,惡不殖也”。貴族男子一般不稱姓,故女子稱姓特別重要。 春秋時,魯昭公娶吳女為夫人,因兩人都姓姬,乃改夫人姓孟,稱吳孟子。 論語述而的小故事: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 莊公寤生寤(w),通“ 啎(w )”,逆,倒着,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遂,副詞,就。惡( w),動詞,憎恨。寤生,逆生。谓产儿足先出。杜预注:“寐寤而莊公已生,故驚而惡之。”杨伯峻注:“杜注以爲寤寐而生,誤。寤字當屬莊公 言,乃牾之借字,寤生猶言逆生,现代謂之足先出。” 楊注又曰:“(寤生)即史記鄭世家所謂生之難。應劭謂生而開目能視曰寤生。則
18、讀寤爲悟,亦誤。其他異説尚多,皆不足信。” 愛共叔段愛,疼愛,愛惜,欲立之欲立其為太子。 亟請於武公亟(q ),屢次。 “亟請於武公”,按照今天的語序我們應該說“亟於武公請”,公弗許弗,不。及莊公即位及,等到。 即位:天子或諸侯就職,為之請制為共叔段請求制這個地方。制,地名。又名虎牢,在今河南鞏縣東,原是東虢(u)國的領地,東虢為鄭所滅,制遂為鄭的領土 。公曰:“制,巖邑也巖,險要。邑,人所聚居的地方,大小不定,虢叔死焉虢叔,東虢國的國君。死焉,死在那裏。焉,於此,在那裏,佗邑唯命佗,同“他”。維命,維命是從,維命是聽 。” 請京姜氏請。京,鄭邑名,在今河南省滎陽縣東南 ,使居之莊公使共叔段居
19、京,謂之京城大叔大,讀作“ti”,后寫作“太”。京城大叔,言寵異於眾臣。莊公難産,自小不受姜氏疼愛。即位之后,姜氏兩次為弟弟共叔段請求封邑,第一次莊公找借口拒絕,第二次則順姜氏之請,使共叔段居住在京這個地方。 祭(zhi)仲祭仲:鄭大夫曰:“都都,都邑,城過百雉城,城牆。雉,量詞,長三丈,高一丈,國之害也國,國家。先王之制制,制度,大都不過參國之一過,超過。國,國都。 參國之一,國都的三分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中都,其城不超過國都的五分之一;小都,其城不超過國都的九分之一。今京不度不合法度,非制也不是先王的制度。君將不堪堪,勝、任、承受。君將不堪,您將受不了(無法控制)。” 公曰:“姜氏欲之
20、,焉辟害焉,疑問代詞,怎么,哪裏。辟,“避”的古字,避免?”對曰:“姜氏何厭之有厭,滿足。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無義。何厭之有,猶言有何厭?不如早為之所為,動詞,相當于“安排”。之,代詞,指共叔段。所,處所、地方。早為之所,猶言及早處置,無使滋蔓滋蔓,同義複合詞。比喻共叔段勢力日益擴大蔓,難圖也圖,圖謀,對付。蔓草猶不可除蔓草,蔓延的野草。猶,尚且,還,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不義,謂不義之事。斃(b),踣(b)也,向前跌倒,暗指失敗,子姑待之子,第二人稱尊稱。姑,姑且 。”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既而,不久。鄙,邊邑。貳,兩屬,屬二主。貳於己,一屬莊公,一屬段。公子呂鄭
21、大夫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若之何,奈何,怎麼辦?欲與大叔以國君之位讓與大叔,臣請事之事,侍奉;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不要使民生二心。”公曰:“無庸庸,同“用”,將自及及,趕上。” 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貳,兩屬之邑,至于廩延地名,在今河南省延津縣北稍東。子封公子呂之字曰:“可矣,厚將得眾厚,土地擴大,勢力增強。得眾,得到民心。”公曰:“不義不暱暱,黏連。不義則不能團結人,厚將崩崩,山塌,這裏指崩潰。”貳、二 數字用“二”;有二心,屬兩主,背判用“貳”。“收貳”指收取兩屬的地方,在這裏恰好有兩處,但“貳”、“二”的區別不能混淆。大叔完聚完,修葺,指修葺城郭。孟子離婁上:“城郭不完。”聚,指聚
22、糧食。襄公三十年傳有“聚禾粟”可證繕甲兵繕,修補、製造。甲,鎧甲。兵,武器,具卒乘具,準備。卒,步兵。乘(shn),兵車,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夫人,指姜氏。啟,開啓城門。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帥,通“率”,率領。春秋都以車戰,兵車一乘有甲士和步卒數十人。以,連詞,表順承關繫。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諸鄢諸,“之於”的合音字。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奔,快跑。出奔,指逃到外國避難。左傳原文於此之後還有一小段“解經”之語。大意是說:春秋之所以用“鄭伯克段于鄢”這幾個字,是因為大叔不像兄弟,故不言“弟”字。兄弟之爭,如同兩個國君之戰,所以稱之為“克”。之所以稱“鄭伯”而不言“兄
23、”,是因為莊公有失教誨(事情到最後這個地步是他一步步縱容的結果)。 遂寘姜氏于城潁寘,同“置”,安置,這裏有放逐義。城潁(yn),鄭邑名,在今河南臨潁縣西北 ,而誓之曰誓之,向她發誓:“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地中之泉,故曰黃泉。意謂不死不相見”既而悔之之,指代寘姜氏于城潁並發誓這件事。 潁考叔為潁谷封人潁谷,在今河南登封縣西南。封,邊境。封人,鎮守邊疆的地方長官,聞之,有獻於公獻,奉送。有獻,有所奉送,公賜之食,食 舍肉舍,置也,放在一邊,此義后來寫作“捨”。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羹,带汁的肉食,請以遺之遺(wi),給予,饋贈。”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爾,你。
24、繄(y),語助,補充音節。獨,副詞,偏偏、恰好。”穎考叔曰:“敢問何謂也?” 敢,表謙副詞,“冒昧”義。用在以卑觸尊的場合。何謂,即謂何。說的什麼,這話怎麼講?公語之故,且告之悔語(y),告訴。 對曰:“君何患焉患,擔心,憂慮?若闕地及泉闕(ju ),通“掘”,挖,隧而相見隧,動詞,挖地道,其誰曰不然?其,語氣副詞,加強反問語氣。然,代詞,指黃泉相見。”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入”與“出”互文見義。賦,賦詩。洩洩(y),同“融融”,快樂的樣子 。”遂為母子如初為,動詞,做,當。 君子曰君子,作者的假託,左傳中習見的發表評論的方式:“潁考叔,
25、純孝也純,篤厚,厚重,愛其母,施及莊公施(y),延及,擴展。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見詩經大雅既醉。匱,竭盡。永,長久。錫,賜給。言孝子為孝,無有竭盡之時,故能將此孝道長久賜予你(指孝子)的同類其是之謂乎?猶言“其謂是”,之,助词,賓語前置的標誌。是,代詞,指代潁考叔。其,表示推測的委婉語氣副詞,相當于“大概”。乎,語氣助詞,表示疑問”詞彙及語法知識一、詞彙1、愛 疼愛、親愛。 愛惜、憐惜,可惜。诗大雅烝民:“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 郑玄笺:“愛,惜也。”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二毛,有白髮間於黑髮者,指老人。如,應當。 服,投降、歸順。)論語八
26、佾:“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吝嗇、舍不得。老子:“甚愛必大費。“(過于儉嗇必然導致巨大的浪費。)孟子梁惠王上:“百姓皆以王爲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赵岐注:“愛,嗇也。” 呂氏春秋長利:“我,國士也,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愛也。” 2、請請求: 請聽者允許言者去做某事。這種用法在古代漢語里比較常見。本篇“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謂公子呂請莊公允許他去侍奉共叔段。又“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也,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亦即“請您允許我給她”。 請聽者去做某事。本篇“若弗與,則請除之。”是公子呂請莊公除掉共叔段。論語憲問:“(孔子)告於哀公曰:陳桓弒其君,請討之。” 請求給予或得到。如本
27、篇“為之請制”,“請京”。又如論語雍也:“顔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3、及 甲骨文作 ,金文作 ,像一隻手在後面抓一個人。本義為“追上,趕上”,本篇“無庸,將自及”即用本義。又如左傳成公二年:“故不能推車而及。” 至、 到、等到。本篇“及莊公即位。” 又“不及黃泉,無相見也。”荀子王制:“自古及今,未能聞也。” 連詞,猶“和”。 4、征、伐、侵、襲 左傳莊公二十九年:“凡師,有鍾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 春秋襄公二十三年:“齊侯襲莒。”杜预注:“輕行掩其不備曰襲。”孟子盡心下:“征者,上伐下也,敵國不相征也。”“征”是正義的有理由的討伐,一般用於天子攻打諸侯。 “伐”是有理由的進攻,行軍
28、時有鐘鼓,公開討伐。“侵”沒有理由,無鐘鼓,不宣而戰。“襲”不僅沒有理由,還趁人不備,偸偸摸摸,比“侵”更隱蔽。5、斃:今簡寫為“毙”。說文犬部:“獘,頓仆(即向前跌倒)也。從犬,敝聲。春秋傳曰:与犬,犬獘。斃,獘或從死。”段注云:“獘本因犬仆制字,假借為凡仆之稱。”“斃”本作“獘”,其本義是仆倒,我們現在見到先秦古籍裏的“斃”是後人的改筆。大概人死之後也要倒下,所以後來“獘”寫作“斃”。但在先秦古籍里“斃”基本都表“仆倒”義,“死亡”義是後起的。 5、邑 邑,甲骨文作 ,會意字,上為囗(wi), 表疆域,下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合起來表示城邑,本義指人所聚居之處,大小不定。凡從“邑”者均跟地
29、名、邦郡有關。 人民聚居之处。大曰都,小曰邑。泛指村落、城镇。周礼地官里宰:“里宰掌比其邑之衆寡。” 郑玄注:“邑猶里也。” 贾公彦疏:“邑是人之所居之處,里又訓爲居,故云邑猶里也。” 史记陈丞相世家:“邑中有喪。”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國都。詩經商頌殷武:“商邑翼翼,四方之極。” 毛傳:“商邑,京師也。”左傳隱公十一年):“吾先君新邑於此。”(邑,動詞,建立國都。)又由“國都”義引申指國家、侯國。左傳桓公十一年:“君次於郊郢,以禦四邑。”按说文邑部:“邑,國也。” 段玉裁注:“左傳凡偁人曰大國,凡自偁曰敝邑。古國邑通偁。” 封地。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公與免餘邑六十。” 左傳
30、莊公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無曰邑。邑曰築,都曰城。”凡大邑必有城。“有宗廟先君之主”,指屬于諸侯大夫之大邑,皆有正式之城,謂之“都”。“邑”本指人民聚居之處,民居有多有少,故邑有大有小,或有城或無城。即使是小邑,也築有衛牆,叫做“保”(鄭玄云”小城曰保”),以防止鄰國邑人入侵。6、鄙“鄙”字本作“啚”,上邊為囗(wi),表疆域。下邊為“ (ln),就是倉廩的廩的象形字。兩者合起來表示郊野之地。后來加上形符“邑”。本義是邊邑,如本文的“西鄙”、“北鄙”。邊邑、邊境。公羊傳莊公十九年:“冬,齊人、宋人、陳人伐我西鄙。”何休注:“鄙者,邊垂之辭。” 韓非子存韓:“邊鄙殘。”粗俗;质朴。
31、莊子胠q箧qi :“焚符破璽而民朴鄙。”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子路性鄙,好勇力。” 引申為浅陋;低贱。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論語子罕:“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鄙視,看不起。左傳宣公十四年:“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 謙詞。 7、國 諸侯國。春秋時期,諸侯的封地叫“國”,卿大夫的封地叫“家”。天子統治的地方叫“天下”。今天的“國家”即由此而來。 國都,都城。孟子萬章下:“在國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春秋時的“國”多指諸侯國的國都。在各國國都中,主要為國君及大夫、士等的宮室宗廟,此外也有工肆和商市。春秋時各國以“國”都城為主,“國”外有郊,又有“郛”或“郭”為外城,孟子
32、有“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說法。8、若之何 怎麼辦,如何處理左傳桓公二年:“而況將昭違亂之賂器置於太廟,其若之何?”墨子耕柱:“善為政者若之何?”三國志魏書曹芳傳:“今東西有事,二方皆急,而諸將意沮,若之何?”二、語法知識1、句子的語序古今不同鄭伯克段于鄢鄭伯在鄢這個地方打敗共叔段鄭武公娶于申鄭武公從申國娶了(公主回來)亟請于武公屢次向鄭武公請求(讓小兒子當太子)姜氏何厭之有姜氏有何厭君何患焉君患何焉其是之謂乎其謂是乎2、雙賓語句謂之京城大叔 早為之所 公賜之食 公語之故,且告之悔 3、動詞的使動用法 主語所代表的人或物並不實施動詞所代表的動作,而是主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發出這個動作。 莊公
33、寤生,惊姜氏。 無生民心。4、名詞用作動詞 今京不度。 隧而相見。5、兼語句 (莊公)使(共叔段)居之。 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6、判斷句 肯定判斷:制,巖邑也。 否定判斷:今京不度,非制也。7、緊縮複句 蔓難圖也如果勢力擴大,則難以對付。 厚將得眾如果土地人口增多,將獲得民心。重點字詞克 寤生 惡 愛 亟 請 及 巖 邑 焉 都城 雉 國 鄙 堪 圖 斃 貳 若之何 完聚 兵 乘 寘 舍 羹 遺 闕 純 施 錫 其 齊桓公伐楚(僖公四年)本文選自左傳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春秋僖公四年云:“四年,春,王正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男爵),曹伯,侵蔡,蔡潰,遂伐楚,次于
34、陘。 夏,許男新臣卒。 楚屈完來盟于師,盟于召陵。 ”本文講述齊桓公為稱霸天下而伐楚的故事。魯僖公四年,齊桓公率領諸侯之師進軍楚國,楚國派使者前去談判,齊國找了幾條討伐楚國的藉口,但是楚國並不全部認帳,於是齊國揮師前進,而楚國也派將軍屈完率兵抵禦。兩軍再度談判,由于楚國毫不示弱,最終齊國未能達到攻伐楚國的目的。本文多對話,有一些表委婉的外交辭令。齊桓公為何要侵蔡?左傳僖公三年記載說:齊侯(桓公)與蔡姬(桓公夫人,蔡國女)乘舟于囿(苑也,其中有池,故能乘舟),蕩(搖晃,實為蔡姬故意搖晃)公,公懼,變色,禁之,不可,公怒,歸之(把蔡姬送回蔡國),未絕之也(沒有斷絕聯繫),蔡人嫁之(蔡國人又把蔡姬改
35、嫁到別國去了)。 齊桓公又為何要伐楚?楚國的先祖叫熊繹,事周成王,封為楚子,傳國至熊通,始僭稱王,是為武王,時在東周平王三十一年(公元前740年)。楚國稱王,宣告春秋時代南方一個大國的崛起。楚文王即位之後,徙都於郢,國力更爲强大。据春秋經傳記載,楚國强大之後曾經數次攻打鄭國:僖公元年傳:“秋,楚人伐鄭。鄭即齊故也。”僖公二年傳:“冬,楚人伐鄭,鬬章囚鄭聃伯。”聃讀如南。 楚國數次攻打鄭國,於是 “(三年)秋,(諸侯)會于陽穀,謀伐楚也。” (左傳僖公三年)可見諸侯已有攻伐之心,但當年並未舉兵。 僖公三年傳:“冬,楚人伐鄭,鄭伯欲成。”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攻蔡是泄私憤,攻楚才是真正目的。四年,
36、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以,率領。師,軍隊。蔡,國名,姬姓,在今河南省汝南、上蔡等地。潰,潰敗。楚子,楚成王,春秋里的諸侯國君多稱為“公”,也有稱為“侯”和“子”的,大概是源于爵位的不同。使,派遣使者。與,介詞,跟,向,引進言談對象。處:居住。寡人,謙詞,君王自稱,意思是“寡德之人”。北海、南海:古人以為中國的四周皆是海,故爾雅釋地云“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 荀子王制:“北海則有走馬吠犬焉”,唐楊倞(lin)注:“海謂荒晦絕遠之 地。”此處北海、南海,並不指某一具體地點,而是泛指极北
37、、极南。風,牛馬牝(pn)杜相誘而逐。風馬牛不相及,言齊、楚相距甚遠,一向井水不犯河水,即使牛馬發情相逐,奔逸雖速而遠,亦不能彼此到達,不至于互相侵入邊界。 唯,句首語氣詞。 是,代詞,指代楚南齊北這種情況。虞,度(du)也。不虞,不料,沒有估計到。涉,甲骨文作 ,象兩足淌水過河之意。金文作 ,小篆寫作 ,兩隻腳合成了步。說文:“徒行歷水也。從水步。”本義是徒步渡水,楚辭九章哀郢:“江與夏之不可涉。”(長江與夏水都無法徒步而過)呂氏春秋察今:“雍水暴益,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引申為“渡水” ,詩經衛風氓:“來即我謀,送子涉淇。”由此引申為“進入”、“到”,這裏是“侵入”的委婉說法。管仲對曰:
38、“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師進,次于陘。召(sho)康公,周成王時太保召公奭,因其封地在召(今陜西岐山縣),所以稱召公,“康”是諡號。 先君,後代君王對本國已故君王的稱呼。 大公,即姜太公,為齊之始祖,故尊之曰“大公”。 大,后來寫作“太”。五侯,即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諸侯。 九伯,九州之長。五侯九伯,泛指天下所有諸侯。 女, 后來寫作“汝”。實,語氣副詞,表示期望或允
39、可語氣。 征,討伐,指有討伐之權。 夾輔,輔佐。履,踐踏,這裏指足跡所踐踏的地方,即齊國可以征伐的範圍。海,指渤海黃海。 河,黃河。“江”、“河”古皆為專名,後泛指河流。穆陵,地名。依楊伯峻注當指今湖北麻城縣北與河南光山縣、新縣接界的穆陵闕。無棣,齊國的北境,在今山東無棣縣附近。 以上幾句的意思實際是說“我(齊國)先君大公受命可以獨享征伐,有權到你楚國之境”。苞茅,裹成捆儿的菁茅。 共,供給,后來寫作“供”。 縮酒,滲酒,祭祀時的一種儀式。把酒倒在束茅上滲下去,酒糟留在茅中,而酒汁漸漸滲透下流,就像神飲了一樣。 菁茅為當時王祭不可缺少之物,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云: “楚之菁茅不貢於天子,三年矣。”故齊以此責楚。 爾,你們。第二人稱複數,古代單複數同形。徵,責問,追究。書上注誤。是,代詞,指代“苞茅不入,王祭不共”。寡人是徵,猶寡人徵是。周昭王晚年荒於朝政,老百姓憎恨他,傳說南巡時渡漢水時,當地人故意弄了一隻用膠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隧道支护结构课程设计
- 质量统计学课程设计
- 船舵课程设计尺寸
- 音乐活动江南课程设计
- 花朵形成过程课程设计
- 网络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洞察分析
- 质量工程综合课程设计
- 团体动力学与领导力-第1篇-洞察分析
- 网络社区治理研究-第1篇-洞察分析
- 渔业国际合作研究-洞察分析
- 前列腺增生药物治疗
- 人工智能知识图谱(归纳导图)
- 滴滴补贴方案
- 民宿建筑设计方案
- 干部基本信息审核认定表
- 2023年11月外交学院(中国外交培训学院)2024年度公开招聘24名工作人员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荟萃附答案带详解
- 春节行车安全常识普及
- 电机维护保养专题培训课件
- 汽车租赁行业利润分析
- 春节拜年的由来习俗来历故事
- 2021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