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章-环境质量评价课件_第1页
六章-环境质量评价课件_第2页
六章-环境质量评价课件_第3页
六章-环境质量评价课件_第4页
六章-环境质量评价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1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1第一节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熟悉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及类型了解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一般方法2第一节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熟悉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及类型2一、相关概念环境质量Environmental Quality : 环境素质好坏的表征。环境质量评价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 : 对环境质量优劣的定量描述。按照一定评价标准和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定和预测。是认识和研究环境的一种科学方法。判别标准:以是否适合于人类生存和发展为判别标准 3一、相关概念3二、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按时间划分:环

2、境质量回顾评价:对区域一定历史时期的环境质量,根据历史资料进行回顾性的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根据近两三年的环境监测资料进行的。通过现状评价,可以阐明环境污染的现状,为进行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环境质量预断评价(环境影响评价EIA ):对区域的开发活动为环境质量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价。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4二、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按时间划分:4环境评价、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大部分学者认为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质量评价的一部分5环境评价、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评价=环境质量评价5按研究问题的

3、空间范围划分为: 局地、区域、流域、全球环境评价按环境要素分: 单要素评价:大气、水体、土壤、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二、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6按研究问题的空间范围划分为:二、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6 三、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污染源的调查和评价 环境质量指数评价 环境质量的功能评价 找出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用无量纲指数表征环境质量的高低确定环境质量状况的功能属性7 三、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污染源的调查和评价 环境质四、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一)污染源的调查和评价方法污染源调查(1)实测计算法(2)物料衡算法(3)经验系数法投入量产品量 + 排污量即:排污量投入量 产品量即:排污系数法排污量实测

4、浓度体积8四、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一)污染源的调查和评价方法投入量产99生产每吨焦炭产品的大气排污量污染物产生量(g)污染物产生量(g)粉尘量5000硫化氢544CO300氰化物70CO221NOx37010生产每吨焦炭产品的大气排污量污染物产生量(g)污染物产生量(1)等标污染指数 式中:Nij 第 j 个污染源的第 i 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指数,无量纲; Cij 该污染源中第 i 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C0i 第i 种污染物的排放标准。2.污染源评价11 式中:Nij 第 j 个污染源的第 i 种污染物的等标22.污染源评价(2)等标污染负荷 式中: Pij 第 j 个污染源中第 i 种污染

5、物的等标 污染负荷,有量纲; Cij 该污染源中第 i 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C0i 第i 种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Qij 第j 个污染源中含第 i 种污染物的介 质的排放量,有量纲。 122.污染源评价 式中: Pij 第 j 个污染源中第 i2.污染源评价(2)等标污染负荷某个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某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n为该污染源的污染物种类m为该地区污染源的个数所有污染源和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132.污染源评价(2)等标污染负荷某个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某种2.污染源评价(3)等标污染负荷比某个污染源的污染负荷比某种污染物的污染负荷比142.污染源评价(3)等标污染负荷比某个污染源的污染

6、负荷比某种污染物排污口挥发酚(mg/l)CODcr(mg/l)SS(mg/l)硫化物(mg/l)A0.577584364.62B0.158651880.01C0.085321200.01 已知:某地区建有造纸厂、酿造厂和食品厂,其工业废水均排放到附近某地表水体。该河段主要的功能是农业灌溉,三个排污口的污染物监测结果和污水排放量如下:污水量(m3/d)420045006300求:该河段主要的污染源和主要的污染物?例题115污染物挥发酚CODcrSS硫化物A0.57758436分析:该河段主要的功能是农业灌溉,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农业灌溉用水需满足V类水质量标

7、准;根据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规定,排放到V类水体的污水,应执行二级排放标准,即:污染物挥发酚CODcrSS硫化物二级标准0.53002001.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单位:mg/l16分析:污染物挥发酚CODcrSS硫化物二级标准0.5300第一步:求等标污染指数污染物 Nij挥发酚CODcrSS硫化物NiA1.142.532.184.62NiB0.302.880.940.01NiC0.161.770.600.01等标污染指数无量纲解:17第一步:求等标污染指数污染物挥发酚CODcrSS硫化物第二步:求等标污染负荷等标污染负荷单位:m3/d污染物Pij挥发酚CODcrSS

8、硫化物PjPiA47881061291561940443960PiB13501297542304518600PiC10081117237806316023Pi71463475917166195127858318第二步:求等标污染负荷等标污染负荷单位:m3/d第三步:求污染负荷比答:主要污染物为CODcr,贡献率为44.2%;主要污染源为A排污口,即造纸厂,贡献率为55.9%。污染物Kij挥发酚CODcrSS硫化物KjKiA0.1090.2410.2080.4410.559KiB0.0730.6980.2270.0020.237KiC0.0630.6970.2360.0040.204Ki0.09

9、10.4420.2180.2481.000污染负荷比无量纲19第三步:求污染负荷比答:主要污染物为CODcr,贡献率为4已知:某工业区现有大气污染型企业3家A、B、C,烟气量分别为200kg/d、240kg/d、400kg/d,污染物监测结果如下:练习题1污染物排污口SO2(mg/m3)氰化物(mg/m3)NOx(mg/m3)颗粒物(mg/m3)A8000.575090B1000.8400110C4551.156878烟气量(kg/d)420045006300求:该工业区主要的污染源和主要的污染物?20已知:某工业区现有大气污染型企业3家A、B、C,烟气量污染指标SO2氰化物NOx颗粒物三级标

10、准5501.924012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单位:mg/m3分析:该区为工业区,根据国家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规定,工业区为三类功能区;根据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规定,三类功能区大气污染物执行三级排放标准,即:21污染指标SO2氰化物NOx颗粒物三级标准5501.92401(二)评价参数的选择课本P16322(二)评价参数的选择课本P16322(三)环境质量指数评价、单因子评价指数、多因子评价指数均值型计权型几何均值型23(三)环境质量指数评价、单因子评价指数23例题:某河段有两个监测断面A和B,水质监测数据如下:求该河段的水质达标情况

11、(已知该河段的主要功能是供农业灌溉,查表得标准值依次为:2、40、10、2.0、6-9)DOCODBOD氨氮PHA4.1112712.52.57.31B3.9810811.22.86.6724例题:某河段有两个监测断面A和B,水质监测数据如下:求该河段求单因子指数:DOCODBOD氨氮PHA0.303.1751.251.250.21B0.342.71.121.40.66多因子指数值:均值型:IA1.236,IB1.244判断A断面水质优于B断面计权型:假设各因子权重依次为0.1、0.4、0.2、0.2、0.1IA1.821,IB1.684判断A断面水质劣于B断面几何均值型:IA1.98,IB1

12、.83判断A断面水质优于B断面25求单因子指数:DOCODBOD氨氮PHA0.303.1751(四)环境质量分级分级依据污染物浓度与环境质量标准的相对数值指数计算值所表明的环境质量对人们的可能影响和损害作用程度在研究环境质量与计算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后确定26(四)环境质量分级分级依据污染物浓度与环境质量标准的相对数值第二节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程序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内容和方法27第二节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程序27确定评价对象,明确评价目的污染源调查监测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评价研究污染规律,建立环境污染数学模型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环境调查监测评价环境效应分析环境质量现状

13、评价评价报告书的编写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工作程序28确定评价对象,明确评价目的污染源调查监测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内容(一)污染源调查与评价确定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二)环境污染物监测项目的确定依据区域污染特点及主要污染物的环境化学行为(三)监测网点的布设平均原则兼顾各功能区布设(四)获得环境污染数据标准的分析方法29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内容29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内容(五)建立环境质量指数系统进行综合评价选择评价标准,选取评价模式,计算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六)人体健康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确定疾病发病率与环境质量指数之间的关系(七)建立环境污染数学模型(八)环境污染趋势预测(

14、九)提出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建议包括近期治理、远期规划布局及综合防治方案30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内容30三、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一)大气质量评价北京西郊大气环境质量指数评价参数:飘尘、二氧化硫指数模式:根据P值查分级系统第二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1三、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第二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1(一)大气质量评价白勃考大气污染综合指数评价因子:PM、SO2、NOx、CO、O3另需测CHx,以确定消耗NOx和产生O3的量求分指数, NOx为监测值和消耗掉NOx之差; O3为监测值O3和产生量O3之和简单加和求大气污染综合指数第二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2(一)大气质量评价第二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

15、2(一)大气质量评价南京大气环境质量指数评价因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降尘评价模式:对照分级标准,判断大气质量第二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3(一)大气质量评价第二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3(一)大气质量评价橡树岭大气质量指数评价因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飘尘和氧化剂评价模式:幂函数大气质量分级第二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4(一)大气质量评价第二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4(一)大气质量评价沈阳地区大气环境质量指数评价因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飘尘和苯并(a)芘评价模式:质量分级第二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5(一)大气质量评价第二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5(一)大气质量评价污染物标准指数评价参数:二氧

16、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颗粒物质、二氧化硫与颗粒物质的乘积评价方法:分段线性关系中,用内插法求分指数,再取最大指数进行预报大气质量分5级第二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例:颗粒物浓度363,二氧化硫800,一氧化碳10.7,二氧化氮1000,臭氧184先求二氧化硫与颗粒物浓度乘积为290400求分指数,颗粒物190,二氧化硫200,一氧化碳110,二氧化氮很小不计,臭氧110,两者乘积对应值322最大值作为预报值36(一)大气质量评价第二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例:颗粒物浓度36(一)大气质量评价上海大气质量指数评价因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飘尘、铅评价模式:几何均值型上式中标准值分别为0.06、0.

17、04、0.10、0.001大气质量分级第二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7(一)大气质量评价第二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7(一)大气质量评价格林大气污染综合指数评价因子:二氧化硫、烟尘指数:二氧化硫 烟尘污染综合指数质量分级第二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8(一)大气质量评价第二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8习 题某日,对北京西郊大气质量进行监测,平均SO2浓度为0.6mg/m3,按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进行评价,求评价指数。某日,对北京西郊大气质量进行监测,平均SO2浓度为0.60mg/m3,飘尘浓度为0.30mg/m3 ,试利用北京西郊大气环境质量指数评价方法( P171)对当日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大气环境

18、质量二级标准)39习 题某日,对北京西郊大气质量进行监测,平均SO2浓度为0.9.我国通用的标准指数API 评价参数: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 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定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和监测技术水平的提高,再调整增加其它污染项目,以便更为客观地反映污染状况。空气污染指数分级及其浓度限值 空气污染指数的范围从0到500,其中50、100、200分别对应于我国空气质量标准中日均值的一、二、三级标准的污染物浓度限值。409.我国通用的标准指数API 评价参数: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表1空气污染指数分级浓度限值污染指数API污染物浓度(毫克/

19、立方米)TSPPM10SO2NO25001.0000.6002.6200.9404000.8750.5002.1000.7503000.6250.4201.6000.5652000.5000.2500.7000.2401000.3000.1500.1500.080500.1200.0500.0500.040综合指数:API=max(I1,I2,IiIn)41表1空气污染指数分级浓度限值污染指数污染物浓度(毫克/立方米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描述对健康的影响对应空气质量的适用范围0-50I优可正常活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51-100良可正常活动为城镇规划中

20、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101-200III轻度污染长期接触,易感人群症状有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特定工业区201-300IV中度污染一定时间接触后,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显著加剧,运动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中普遍出现症状。300V重度污染健康人明显强烈症状,降低活动耐受力,提前出现某些疾病。表2 空气污染指数范围及相应的空气质量级别42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空气质量描述对健康的影响对应空气质示例 假定某地区TSP的监测值为0.315毫克/立方米,其污染指数的计算如下:按照表1,TSP实测浓度0.315毫克/立方米介于0.300毫克/立方米和0.

21、500毫克/立方米之间,即按照污染指数的分段线性关系的第2段进行计算,此处:浓度限值C1,2=0.300毫克/立方米,而相应的分指数值I1,2=100,1,3=200,则TSP的污染分指数为:43示例 假定某地区TSP的监测值为0.315毫克/立方米,其污这样,TSP的分指数为113,用相似方法由其它污染物的监测浓度计算分指数分别为105(SO2)和75(NOx)。则总体上取污染指数最大者报告该地区的空气污染指数:API=max(113,105,75)=11344这样,TSP的分指数为113,用相似方法由其它污染物的监测浓(二)水环境质量评价北京西郊地面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数简单加和型指数布朗水质

22、指数水质参数11项模式:第二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5(二)水环境质量评价第二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5(二)水环境质量评价内梅罗水质指数几何均值型的变异指数水的用途划分为三类:人直接接触使用、间接接触使用、不接触使用的水。第二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6(二)水环境质量评价第二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6(二)水环境质量评价ROSS水质指数水质参数:SS、BOD5、氨氮、DO饱和度和浓度模式:权重分配:2、3、3、1、1分级:共11级第二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7(二)水环境质量评价第二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7(二)水环境质量评价黄埔江水质指数有机污染综合评价值模式:分级:6级第二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8(二)水环境质

23、量评价第二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8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评价因子的选择:选择评价因子,一是根据土壤污染物类型,二是根据评价目的和要求。一般选择重金属及其他有毒物质,如汞、镉等;有机毒物,六六六等;酸度、全氮、全磷。评价标准的选择:一般选用如下标准:以区域土壤背景值为评价标准;以区域行土壤自然含量为评价标准;以土壤对照点含量为评价标准;以土壤和作物中污染物质积累的相关数量作为评价标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主要方法有生物法、毒理法、指数法以及土壤和作物中污染物积累的相关数量计算污染指数。 49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评价因子的选择:选择评价因子,一是根据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区域环境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生

24、物、噪声以及社会环境诸要素,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污染物进入某一组成要素中,会影响其他因素。实际上,污染物是在整个环境中进行迁移转化,最后引起环境质量变化的,故而在对各要素分别进行评价后,还应对整个环境质量作综合评价,即确定区域“总环境质量指数”。50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区域环境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噪声以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核心是对各个分指数乘以权重系数,然后求和。 例如:PI综合=W大气PI大气+W地表水PI地表水+W地下水PI地下水+W土壤PI土壤 W权重。51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核心是对各个分指数乘以权重系数,然后求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

25、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类型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及作用 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 52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52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指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53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指建设项目、区域1964年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通过预测和评估拟议中的开发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和危害,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环境影响评价是从源头防治污染的重要手段。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起源541964年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环境

26、影响评价制度的起源 1969年,美国颁布国家环境政策法,标志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创立。 1974年,澳大利亚在联邦环境保护法中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70年代,日本、德国、加拿大、印度等国家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987年,荷兰环境保护法提出政策环境影响评价 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推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政策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也有了飞速发展。国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历程55 1969年,美国颁布国家环境政策法,标志了环境影响评价 1998年开始起草 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于2002年10月28日通过 主席令第77号公布 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立法过

27、程56 1998年开始起草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立法过程56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57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环境影响评价类型环境影响评价若根据开发建设活动的类型来划分,可分为单个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多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区域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及宏观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 58环境影响评价类型环境影响评价若根据开发建设活动的类型来划分,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及作用长期以来,人们对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只能是

28、被动的防治。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做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人们为此开始积极探索预防途径。环境影响评价的推出,正适应了这种需求,它的意义表现在:环境影响评价是经济建设实现合理布局的重要手段;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是对传统工业布局做法的重大改革;环境影响评价为制定防治污染对策和进行科学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通过环境影响评价还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规模提供科学依据。 59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及作用长期以来,人们对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五、工作程序工作等级各环境要素分别进行工作等级划分各环境要素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均分为三级一级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等级划分依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国

29、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60五、工作程序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60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编制报告书阶段61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编制报告书阶段61五、工作程序编写评价大纲评价大纲是EIA报告书的总体设计和行动指南内容: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总则建设项目概况拟建项目地区环境简况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和方法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评价工作成果清单,拟提出的结论和建议的内容评价工作组织、计划安排经费概算62五、工作程序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总则62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编制报告书阶段63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编制报告书阶段63五、工作程序工程分析内容:工程种类、性质、规模、工艺流程、三废的排

30、放情况、拟采用的环保措施评价等最重要的环节:统计污染物的排放量排放量产生量削减量产生量的计算方法有:类比法;物料平衡法;排污系数法;采用文献数据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64五、工作程序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64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编制报告书阶段65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编制报告书阶段65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目的:掌握环境质量现状或本底,为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和累积效应分析以及投产运行进行环境管理提供基础数据。要求:尽量做到定量调查,若不能定量,应做出详细说明。方法:搜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法方法比较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66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66现状调查方法比较方法搜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法特点

31、应用范围广,收效大,节省人力、物力、时间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弥补搜集资料法的不足从整体上了解环境特点,特别是人们不易调查的地区局限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往往不全面,需要补充工作量大,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往往受季节、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精度不高,不宜用于微观环境状况调查,受资料判读和分析技术的制约67现状调查方法比较方法搜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法特点应用范围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编制报告书阶段68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编制报告书阶段68环境影响预测依据:相应的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的特性及当地的环境要求方法: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比较)要求:尽量选用通用、成熟、简便并能满足准确度要求的方法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69环境影响预测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69预测方法比较方法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分析法专业判断法特点能给出定量预测结果,比较简便定量化程度较高,再现性好定性或半定量, 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定性,能反映较特殊的问题局限需一定的计算条件和必要的参数,有些方面尚难以用数学模式表达需要相应的试验条件和较多的基础数据,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结果较粗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