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光灌区节水灌溉改建工程_第1页
红光灌区节水灌溉改建工程_第2页
红光灌区节水灌溉改建工程_第3页
红光灌区节水灌溉改建工程_第4页
红光灌区节水灌溉改建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址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

2、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红光灌区节水灌溉改建工程建设单位*建设局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城关镇东街水务电力局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立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占地面积(平方米)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959.03其中:环保投资(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评价经费(万元)预见期投产日

3、期年 月一、总论1、项目背景1.1项目区概况*位于*南部,西北黄土高原西部边缘,县域东西长约44km,南北宽约22km,总面积538km2,辖10个乡镇102个行政村,1121个社,总人口20.46万人(少数民族占98),其中农业人口19.47万人,全县总耕地面积19.20万亩,现有有效灌溉面积10.19万亩,由于自然条件严酷,人多地少,矿产资源贫乏,社会经济发展较慢,是我省国列重点贫困县之一。 红光灌区位于*西部、广通河流域下游右岸。灌区辖买家巷镇和城关镇,有9个行政村、112个社、4249户、23537人。2004年粮食总产量4932t,人均粮食210kg,人均年纯收入1401元。灌区自然

4、条件较好,土地平整,熟化层厚土壤肥沃,积温高,光照足,这使该地区成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高产区。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为改善灌区灌溉条件,适应农业发展和节水灌溉的要求,必须针对灌区现状,进行以改变引水条件和干渠衬砌为中心的灌区骨干工程的改建配套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现有水利设施的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水务电力局委托兰州市环境保护研究所承担“*红光灌区节水灌溉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所接受委托后,即派有关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踏勘,对项目所在地及周围环境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并根据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规定和评价技术导

5、则要求,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特征和工程特点,编制完成*红光灌区节水灌溉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本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州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局及建设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谢意!2、编制依据2.1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05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

6、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 = 11 * GB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0月);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 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5 年12 月)。2.2技术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HJ/T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

7、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04-98);*水功能区划(*水利厅、*环保局,2007年5月)。2.3项目依据 = 1 * GB2 *红光灌区节水灌溉改建工程初步设计(兰州市水电勘测设计院.2005年7月);*红光灌区节水灌溉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水务电力局;建设单位提供的与本次环评相关的其它资料。3、评价方法本次评价工作拟从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环境问题入手,通过类比调查分析,获

8、取有关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环境影响因素及污染源的有关资料。按点线结合、以点为主、突出重点的方法开展工作。结合本工程各评价区段的环境特征和各评价要素,对环境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和筛选,有针对、有侧重地对环境要素进行监测与评价。并参考类比调查结果,定量或定性地分析项目施工期和运行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针对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反映出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内外现有方法提出预防和恢复措施。4评价目的通过本工程及其周边环境的调查,分析工程建设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通过现场调查和分析,弄清楚本工程实施过程及完成后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有害或有益影响、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根据有关环境法律法规要求,论证实施本项目需要

9、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实施效果;提出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的措施,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和该项目的建设与污染治理、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5、环境功能区划5.1环境空气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项目建设地所在区域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二类区。 5.2声环境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本项目所在地为2类声环境功能区。 5.3水环境根据*水功能区划(2007年7月),项目所在区地表水广通河水域环境功能为类水域标准。二、现有工程1、现有工程概况红光灌区始建于1957年,是*建设最早的灌区之一。原设计有效灌溉面积1.29万亩,保灌面积1.23万亩,渠首自广通河右岸无坝引水

10、,设计引水流量2.50m2/s。灌区现状有红光渠和穿城渠2条干渠,干支渠渠系建筑物2291973年将干渠进行了改建,将大柴沟、杂拉沟等6处跨沟工程改为倒虹管,直接跨沟,渠线缩短了9.8km,全干渠由原来的33km,改为22km,以后又调整了渠道断面,增设了渠系建筑物;发展了12处电力提灌,到1985年全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已发展到0.76万亩,实灌面积也达到建成初期运行良好,灌溉水量保证,达到了稳定高产的目的,该灌区被列入*一类灌区,后由于建筑物老化失修,加上管理不善,渠道引水量减少,效益逐年降低。2、现有工程存在问题迄今灌区已运行五十多年,由于缺乏投入,灌区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1)工程设

11、施老化失修严重,灌溉效益锐减引水口灌区现状引水口为简易的无坝引水式,由于广通河主流摆动不定,无法保证顺利引取灌溉流量,引水流量不及原设计的1/4。明渠红光灌区渠道供水系统多为明渠。输水干、支(斗)渠均为未衬砌土渠,大部分渠道位于具有冻胀性的土基上,渠道冻胀、渗漏水现象十分严重。断面型式模糊不清、表面凹凸不平,断面变化不规格;整个渠线纵坡起伏不定,淤积严重;作为灌区主要的干渠之一的红光渠,现状只有15km的渠道通水,剩余的渠段由于长期未通水运行,渠道已被淤积物填充;支(斗)渠由于配套建筑物极差,造成跌水出口段普遍的渠道冲坑、毁坏现象。鉴于上述多种原因,造成干、支(斗)渠过水断面过大,输水损失增加

12、,延长了农作物的灌溉周期,影响了农作物的有效灌溉,造成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局面。渠系建筑物灌区渠系建筑物已运行50多年,因缺乏维运资金等多种因素,破损严重。干渠共有229座建筑物,能正常发挥作用的仅有11座。渠道没有量水设施,节制闸也为临时结构,部分排洪及防洪建筑物形同虚设,公路桥及车桥破烂不堪,勉强过车,跌水设施简陋,几乎无消力池,分水口闸门大多已毁坏,部分跨沟渡管的墩基面临塌毁的危险。改建泵站红光灌区现状干渠沿线分布有10座提灌站,其中有一级泵房9座,二级泵房l座,大部分提灌站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现有9座泵房为砖混平顶结构,1座为土木结构。朱家川泵站属于其中情况最为恶劣的泵站,土木结构的泵房

13、地基沉陷、墙体开裂;上水管道为铸铁管,经多年运行后,破损严重,急需技术改造。 (2)工程配套差,灌溉技术落后灌区控水、配水建筑物严重不足,田间配套工程差。目前仍采用大水漫灌、超灌等原始落后的灌溉方式,节水灌溉技术尚未得到很好推广。加上灌区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农作物得不到适时灌溉,农业产值一直低而不稳,经济长期得不到发展。(3)管理运行体制落后,农民参与管理程度低现状灌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已愈来愈不能适应灌区发展的要求,突出表现在管理体制不健全,运行机制不活;水费征收达不到成本,水费实收率不高;水管单位负担重,经营管理粗放等。三、改建工程1、工程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单位工程名称*红光灌区节

14、水灌溉改建工程。建设性质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本项目为改扩建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局。2、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建设地点项目位于*红光灌区,灌区位于*西部、广通河流域下游右岸。灌区辖买家巷镇和城关镇。工程具体地理位置见图1,灌区走向见图2。建设内容本次改建工程的主要内容为: A.新建引水枢纽一座,引水流量按总体规模设计;B.改建17.40km的干渠及渠系建筑物,干渠及渠系建筑物按总规模设计;C.改建提灌泵站一座,包括重建泵房及进出水池各一座,更换压力管道1130m;D.对9830亩的改建面积实施田间配套工程。工程具体内容如下:引水枢纽属V等小(2)型工程,永久性建筑物按5级设计。引水

15、枢纽的防洪标准,按10年一遇洪水设计,20年一遇洪水校核。灌溉设计保证率P=75:渠道及其建筑物按5级设计,跨沟建筑物按1 0年一遇沟道洪水设计。引水枢纽由溢流坝、进水闸、泄冲闸和堤防组成,进水闸、泄冲闸在右岸市置,连水闸引水方向与河流呈30夹角,溢流堰堰长80m,平均堰高1.55m,堰型为WES标准剖面堰。输水干渠总长17.40km,沿广通河右岸Il级阶地后缘斜坡前行,设计防渗断面采用宽浅式,砼预制弧底梯形渠、C15砼整体预制U形槽、现浇矩形暗渠3种型式,衬砌长度16.8km干渠沿线改建(新建)建筑物2235座,其中包括渡管8座、陡坡1座、跌水26座、斗(农)门87座、泄水11座、排洪桥22

16、座、农路桥39座、便桥39座、沟水护坡1座,维修倒虹管1处。工程主要建设内容见表5。表5 工程建设内容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一1改建灌区面积km215732改建自流灌区面积km42.653改建提灌面积km76.293二工程设计(一)引水枢纽工程1溢流坝m802泄冲闸孔33进水闸孔1(二)干渠工程1渠道km17.42改建干渠建筑物座235渡管座8陡坡座1跌水座26斗门座87泄水闸座11排洪桥座22便桥座39车桥座39 沟水护坡座1 维修倒虹管座13、工程投资本工程总投资959.03万元。其中建筑工程746.69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15.60万元,金属结构及安装工程41.71万元,临时工程

17、46.58万元,其他费用51.89万元,基本预备费27.07万元,田间配套费29.49万元。4、工程总体布置引水枢纽设计流量1.10m3/s。灌区引水枢纽位于广通河大桥上游400m处,引水后干渠沿广通河II级阶地后缘斜坡地带布设,东至县城附近的赵家结束,红光灌区运行近50年,干支渠工程和田间配套工程已形成网络,“渠、路、林、田”工程共需新建引水枢纽一座,改建17.40km的干渠,各类渠系建筑物235座,改建提灌泵站一座(包括重建泵房进、出水池各一座,更换压力管道1130m),田间配套面积9830亩。4.1引水枢纽引水枢纽总体布置,采用正向泄洪冲沙、右岸侧向引水的布置形式。设计引水枢纽由溢流坝、

18、泄冲闸、进水闸及堤防组成。4.2干渠改建干渠自进水闸后桩号0+000始,除桩号8+564-10+019段为改线段外,其余13.807km均沿旧渠前行;干渠在桩号15+625处接入原穿城渠,至桩号17+400干渠结束。设计采用低渠线方案,在旧渠线渡管出口处设1跌水,渠线垂直原渠线方向,顺小路向北至公路旁,后沿公路方向向东接入原穿城渠。方案明渠渠道长800m,暗渠长130m。4.3渠系建筑物干渠渠线较长,沿途建筑物数量大,类型多。鉴于运行年限较长,各种建筑物所建时间及破损程度不同,根据建筑物完好程度不同,采取以下整修原则。原建筑物在满足渠道过流量,能保证自身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尽量予以保留或整修加固

19、使用;新设计建筑物的结构、选型、布置,应符合安全、合理、经济、耐用和便于管理的原则。红光灌区干渠建筑物共计235座,其中新建150座,重建84座,维修1处。5、施工组织安排5.1施工条件对外交通及场内交通条件工程区内有兰郎公路穿过,引水枢纽及干渠各施工点均在沿途分布,对外交通便利。各种外购材料、设备、砼预制件等可直接运输至工地。广通河右岸各塬台区均有简易公路横跨渠线,与兰郎公路连通,可视具体情况对部分农路及便道予以拓宽整修,以满足工程施工的交通要求。气象及水文条件工程区所在地区海拔高程1900-2000m,属温带半干旱气候,据*气象站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6.63,七月最高气温24.82,元月最

20、低为-13.36,极端最高气温30,极端最低气温-20.3,年平均降水量473.3 mm,最大积雪深度6cm技术供应条件本工程邻近广通河,施工用水方便,且水质良好,对砼无侵蚀性影响。枢纽处可直接从河道取水;预制厂配备潜水泵,修建2座10m。临时蓄水池可满足生产用水;渠道沿线施工用水可配备钢板水箱,由拖拉机拉运。由于渠道沿线备施工点距广通河不足1km,可以保证施工供水。施工用电主要集中于引水枢纽和砼预制厂处,工程区沿线有已建10kv线路通过,施工用电可就近“T”接,架设低压输电线路至工地。拟建砼预制厂2处,预制厂内配备一台50KVA变压器,架设500m低压线路即可。拟建施工营地5处。由地质资料可

21、知,广通河沿河一带沉积砂砾石以中粗粒石卵砾石为主,厚度变化大,细骨料成品率低,筛选费工费时,故本次工程大部分天然建材需外运至工地。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可为工程施工服务。5.2主体工程施工总体施工方案本工程建筑物结构尺寸不大,施工场地开阔,故本工程确定以人工施工为主,配合小型施工机械的总体施工方法。渠首砂砾石基础开挖采用1m。挖掘机挖装,5t自卸汽车运输,平均运距300m。明渠整修、开挖、填筑以人工施工为主。预制砼构件以机械施工为主,人工施工为辅。预制砼构件用拖拉机运输,人工砌筑安装。主体工程施工土方工程采用人工开挖,架子车运输,人工整平,蛙式打夯机夯实。填方土料干密度要求达到1.55g/cm2

22、以上。砼预制件砌筑渠道衬砌采用人工砌筑。要求砌筑构件稳固,灰缝饱满,防止渗水引起沉陷砼现浇工程砼浇筑采用0.4m3拌和机搅拌,架子车运输,人工平仓,机械振捣。搅拌时间23分钟;插入振捣时须深入砼一定深度,平面振捣时须振捣23次以上,拆模时,必须使砼强度达到50砌体工程采用砂浆机拌和砂浆,人工架子车运送砂浆及块石,人工砌筑。5.4施工总布置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安全可靠、少占耕地、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工程施工总布置。引水枢纽施工点集中,施工场地、堆碴场地可集中布置;引水渠道、渠道建筑物施工点分散,可全线铺开施工,施工场地、营地及堆碴场地分散布置。施工期间有灌溉要求,渠道衬砌须解决好灌溉

23、与施工之间的矛盾。在非灌溉期集中力量进行渠道初砌,灌溉期进行备料及预制工作,确保工程按期完工。引水枢纽开挖出的弃碴,作为新建堤防堤身的填筑料,加以充分利用。5.5施工总进度本项目建计划工期为2年。6、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6.1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红光灌区位于广通河谷地带,西起广通河大桥附近,东至县城附近的赵家,耕地主要分布于广通河右岸II、III级阶地上,灌溉面积由川区自流地和塬台区提灌地组成。灌区现状人均占有耕地1.2亩,随着灌区人口的增长,土地资源紧张的状况日渐严重,社会矛盾突出。红光灌区原有效灌溉面积0.76万亩,随着灌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的逐年增长,实际灌溉面积逐年扩大。根据调查资料,

24、红光灌区现状有效灌溉面积18037亩(自流灌溉12910亩、提灌5127亩),保灌面积11631亩(自流灌溉7978亩,提灌3653亩)。由此可以看出,红光灌区现有有效灌溉面积已经超过了原设计灌溉面积,灌区内土地利用率已经很高,一方面使灌区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干渠及渠系建筑物破损严重,制约着灌溉效益的发挥。6.2灌区土壤土壤类型红光灌区分布于广通河右岸、级阶地上,土壤主要有川地砂壤土和塬台地粉质壤土两种类型。川地砂壤土多以冲洪积沙土为母质发育而成,以垆土、黑土、黑钙土为主,保小泽肥能力强。由于土壤内有较多的砂粒,团粒结构发育,熟化层厚,加支气候适宜,河谷川地成为*粮食作物和经

25、济作物的高产区。塬台地粉质壤土主要为以黄土为母质发育成的土壤,土地集中程度较差,土壤类型有大白土、林地黄土、黄麻土等土质疏松,团粒结构不发育。土壤化学性质及养分状况土壤酸碱度:灌区土壤的酸碱度,处于PH7.9-8.5之间,属微碱性反应,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土壤有机质:灌区川地土壤有机质一般为2.04,塬台地土壤有机质一般在1.00-1.08。土壤的阳离子代换量:灌区耕地中土壤阳离子代换量为8-16me/100g土之间,有机质高的垆土及黑土类土壤,属中等保肥能力,有机质低的大白土、白麻土等土壤,保肥能力弱。土壤氮、磷、钾:灌区耕地全氮平均含量0.076,属缺氮水平。但是不同土壤差别很大,含量幅

26、度在0.027-0.172之间,山地大白土、白麻土类土壤属于氮素充足和不缺含量级别,其它大部分土壤为缺和极缺水平。速效磷在2-2.7ppm之间,平均7ppm,属缺级含量。速效钾含量为56-456ppm,平均185PPm,平均属充足级水平。土壤盐分含量:灌区土壤按可溶性矿物成分来说,属钙质土壤,富含碳酸钙,含量8-6,石灰反应强烈,土壤溶液呈微碱性,对作物、林木生长均能适宜。对农业生产影响大的的易溶盐,含量很低,山地土壤均在0.1以下灌溉后基本不存在土壤盐碱危害问题。6.3水、热气候条件3.1热量条件:灌区年平均气温为6.63。0保证率80的积温是2300-3000。年平均初霜日期9月下旬-10

27、月上旬,终霜日期4月中旬-4月下旬,无霜期1703.2水分条件: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473.66mm,主要集中在7-9月,7-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9。年蒸发量1197.36,是降水量的2.5倍,其中4-6月蒸发量占全年蒸发量的39,4-6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36.4水资源总量水源:水源为广通河,引水口以上流域面积706km2,多年平均流量4.5m3/s,多年平均输砂量290.3灌溉设计保证率:灌区地处河谷盆地,属降水量偏少的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采用偏枯年P=75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可利用水量:灌区可利用水量为设计来水保证率下,从广通河引

28、用的水量。灌区内无地下水开采。7、项目原辅材料消耗项目施工期所需原辅材料包括混凝土、浆砌块石、水泥、钢材、木材等,具体名称及用量详见表6。表6 项目原辅材料消耗一览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砼m3170812钢筋制安T2433水泥T38724砂子m3100445石子m3127346钢材T538.97土方回填m3688467、施工主要机械设备项目施工期所需的设备主要包括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翻斗车、手推车、载重汽车等机械设备,施工主要机械设备见表6。表6 施工主要机械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挖掘机台42推土机59kW88kW台123蛙式打夯机(2.8kW)台44装载机台125自卸汽车

29、10t辆326载重汽车10t辆207自动翻斗车台408手推车台30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1、地理位置,海拔高度1790-2626m,项目位于*自治州*境内。2、工程地质本区属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由于区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沟谷切割较深,梁峁起伏,沟壑纵横,为地形支离破碎的黄土丘陵沟壑区。该工程位于广通河左岸的I、II、III级阶地。工程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第三系上新统地层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本区地下水类型大致为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潜水两类,地下水对普通水泥无侵蚀性。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l83062001)划分,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地震反映谱特征周期s=0

30、.45。相应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3、气候、气象气候*地处内陆,在全国热量带与干湿分区上属暖温带半干旱地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境内由于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基本气候特点为:光热充足;热量不够,但较集中;气温日差较大;降水分布不均匀,且变率较大。按照我国通用的四季划分标准,*没有夏季。春秋两季相连,平均146天,冬季漫长,平均达219天。当地将122月份划分为冬季,35月份划分为春季,68月份划分为夏季,911月份划分为秋季。春季回暖迟,常有春末夏初的干旱发生;夏季温凉而不炎热,大雨、雷雨较多;秋季降温迅速,多连阴雨天气,早霜来临早;冬季温长,酷寒干燥。有“冬长夏短春秋连,秋雨绵绵冬春干。热量集中日

31、照足,雹、霜冻、旱灾频繁。无霜期短降雨少,分布不匀旱涝偏”之总结。气象工程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73.36mm,年蒸发量1197.76mm,年平均气温6.63,最高气温33.7,最低气温-20.3,年最大积雪深度60mm,最大冻土深度91cm,年平均风速1.3m气象灾害: = 1 * GB3 干旱,是*农业生产中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由于植被贫乏,山地多,降水分布不匀,所以干旱发生的次数多,持续时间较长,是长期影响*人民致富的重要因素。最常见的干旱是春末夏初旱,春旱次之,伏旱、秋旱极少出现。其中春末夏初旱正值春小麦拔节、抽穗和开花期,豆类、油料、洋芋等生长旺盛期,需水量最多,这时干旱造成农业生产的极

32、大危害。 = 2 * GB3 冰雹,按地理分布,山区多于川区。多发生在410月,最早出现在4月下旬,最晚出现在10月上旬,冰雹成灾主要集中在68月,农作物进入成熟阶段后,所造成危害最严重。 = 3 * GB3 大(暴)雨,主要产生在夏天,以78月为最多。由于植被差,山地坡度大,遇到日降雨量大于25mm的大雨,特别是日降雨量大于50mm的暴雨,会立即造成特大地面径流,造成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水土流失,农田摧毁,交通断绝,人民财产遭受损失。 = 4 * GB3 连阴雨(雪),区内西部阴湿区连阴雪天气出现的次数比其他地区多,危害也较为严重。春季降雪过多,湿度低,土壤水分不易蒸发,土壤呈泥浆状态,造成

33、“雪水流出沟,十种九不收”的灾害。秋季连阴雨期正是夏作物成熟收割期,由于低温,日照不足,空气湿润,常使已收的小麦出芽、霉烂,玉米颗粒秕瘦,洋芋发生坏腐病等灾害现象。 = 5 * GB3 霜冻,分为春季晚霜,以日最低气温2,为轻霜冻,日最低气温0为较强霜冻、,秋季早霜冻,山区初霜冻比川区来临早,平均无霜期要短1020天。城关区平均初霜冻为10月1日。无霜期,城关142天,西南部128天左右,东北部155165天左右。春季晚霜冻主要危害作物幼苗以及蔬菜、瓜果等。秋季早霜冻主要危害玉米,洋芋等大秋作物的成熟。4、泥沙广通河泥沙主要来自汛期降雨对流域面积的侵蚀,上游太子山区植被良好,年侵蚀模数一般小于

34、200t/km2,水土流失很少,中下游黄土丘陵区,由于植被较差,年侵蚀模数增大,买家巷断面悬移质年平均含量在1kg/m3以下,年输沙量约20万吨左右至三甲集断面,年含沙量增大到9.14 kg/m3,年输沙量增至290.3万吨。大坪渠首电站悬移质为700 t/km2,工程区年总输沙量为62.9万吨,其中年悬移质输沙量54.7万吨,年推移质输沙量8.2万吨。5、水资源广通河发源于太子山南麓*境内,北流入和政县在沙坡以西蒿支沟桥入界,经广河全境,在三甲集镇五户村汇入洮河,为洮河一级支流。总长88km,经*42km。其流域面积1598 km2,年最大径流量为6.887108m3,最小径流量为1.833

35、108m3,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25108m3。年最大洪水流量为1000m3/s,年最小流量0.038m3/s,多年平均流量10.31 m3/s。多年径流模数6.77 m3全县水资源利用总量为0.88108m3,其中农业用水量为0.63108m3,占总用水量的71.6%;工业用水量为0.004108m3全县共有自流灌溉渠道18条,干支渠总长度为182.7km,已衬砌长度146.16km。干渠各类建筑物431座,自流干渠内设有小提灌52处,装机87台套。全县万亩以上自流灌区4处,千亩以上自流灌溉渠道10条。全县人均占有自产地表水345.6m3,为全省人均占有量的1/4左右,加上入境水3.3451

36、08m3,共为3.803108m3,人均约2870m全县地下水极贫乏,开采利用价值不大。全县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69.3104t/a,可开采量为118.9104t/a,断面动储量日平均为1469.7t,年均动储量为53.6104t(为可利用量)。调节储量为50.4104t/a,静储量为151.2104t/a,主要以松散岩类孔(裂)隙潜水和碎屑岩类孔隙裂水承压水形态分布,含水层厚度不一,深度变化不大,以泉水形式排泄,开采难度大,利用价值小。6、冰清广通河中游在11月开始结冰,个别年份在曾在10月下旬开始结冰,次年3月中旬全部融冰,个别年份到4月中旬全部融冰。7、植被县域内天然植被稀少,仅存天然次生

37、林,天然草场主要分布在西南浅山南浅山阴湿区。全县森林覆盖率为12.73%。按植被分带分为三个类型:乔灌木农作物黑土草原草甸植被带:为分布在海拔22502626m的黑土植被,树种大部分为阔叶树,杨树约占74%,柳树占25%。农作物林草黑垆土、黄绵土草原植被带:分布在海拔20502250m的范围,主要以农作物为主。农作物林草黑垆土、红土草原植被带:为分布在海拔2050m以下的川谷、坪植被,主要以杨树、柳树和零星的果树为主。8、土壤该县土壤因受气候、地貌、植被等因素影响和人们长期从事农事活动的结果。自东北部的黄绵土类向中部垆土类,西南部的黑土类依次变化过渡,共有黑土、垆土、黄绵土、红土等4个土类4个

38、亚类和8个土属。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行政区划、人口及民族*现辖6镇、3乡、102个村民委员会,1121村民小组,即城关镇、三甲集镇、祁连集乡、排子坪乡、水泉乡、南山乡、庄窠乡、官坊乡、买家巷乡、阿力麻土东乡族乡。总人口20.7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90万人,占总人口的96.1%。*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汉魏以前,这里属于西羌的活动区域。但由于西汉设置了大夏县,也自然有内地的汉民徒居此地。至今少数民族有回、东乡,汉、撒拉、满、藏、哈萨克7个民族。少数民族有35251户,人,占总人口的97.8%。最多的民族为回、东乡族,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9.9

39、1%。2、土地资源及面积根据*土地利用资料,土地总面积538 km2,折合80.70万亩。耕地面积32.85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40.5%,其中水浇地7.8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4.03%,主要分布在广通河沿岸,洮河西岸;旱地24.8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5.97%,分布在全县的丘陵沟壑山区,其中旱地沙田面积628.7亩,占旱地面积的0.3%;旱地梯田面积1.02万亩,占旱地面积的4.1%;沟坝地面积1.12万亩,占旱地面积的4.5%;川旱地2922.3亩,占旱地面积的1.2%;塬旱地4241.3亩,占旱地面积的1.7%;山旱地21.89万亩,占旱地面积的88.2%。林地5.5万亩,占总土

40、地面积的6.8%(森林、灌木林、疏林、未成林造林地、苗圃);牧草地26.63万亩(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占总土地面积的33%,城乡居民点用地(城镇、农村居民点)及工矿用地3.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2%;交通用地(公路、农村道路)9403.8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2%;水域面积1.79万亩(河流、水库、坑塘、沟渠)占总土地面积的2.2%;未利用土地97473.5亩(其它特殊用地)占总土地面积的12.1%,其中难利用土地4785.1亩(裸土、裸岩石砾用地),占未利用土地的4.9%。另外“坡改梯”工程完成15240亩。3、农业根据2006年统计资料表明,该县农业总产值2.28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

41、4.95亿万元的46%。农业以粮食作物为主,种植面积的比重在80%以上,以小麦、玉米、洋芋、蚕豆、青稞为主。经济作物有胡麻、芥子、葵花、百合、大麻、瓜类、蔬菜、药材等。粮食作物亩,亩产236.24kg,总产42050.47t,夏收作物面积62910亩,亩产134.20kg,总产8441.27t;小麦面积56110亩,亩产135.32kg,总产7591.27t;秋收作物面积亩,亩产292kg,总产33609.2t;玉米面积82750亩,亩产334.96kg,总产27734.28t;洋芋面积31800亩,亩产184.03kg,总产5852.22t。油菜面积7450亩,亩产80kg,总产600t;胡

42、麻1450亩,亩产91.22kg,总产127.71t。2005年粮食总产量5.77万t。*耕作制度为轮作倒茬,即小麦玉米蚕豆或油菜、洋芋;洋芋小麦油料或夏秋杂;蚕豆青禾小麦油菜或洋芋夏秋杂。4、林业资源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表明:*林业用地54776.2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6.79%。其中: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分别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2.93%、14.4%、27.2%、14.2%、1.3%。天然林,以乔木林山杨为主,林间生有灌木丛。主要分布在西南半湿润浅山地带。天然灌木林是原始森林及天然山杨、桦破坏以后演替产生的次生林。人造林,由于全县较好的地形部位全部进行耕种,故人工造

43、林地大部分分布在海拔较高,坡度20度到30度的阳坡山地上。全县四旁林为道路两旁,居民房前屋后,及零星河滩造林。目前广通河河谷区,兰郎公路行道树,分布在南北两岸各大渠道的护渠林带已形成。5、工业*工业不发达,主要为小型的皮毛加工、毛纺、印染、食品加工、酿酒、药物加工等手工业。通过一系列开发战略的实施,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县办工业目前有面粉机厂、建材厂、面粉厂、水电厂。清真食品厂等。工业总产值2333.6万元。乡镇企业在*占的比重较大,分为皮毛加工、砖、瓦、石灰建材生产、木器加工,农机具制造及修配,建筑运输队、商业、饮食、服务业工业总产值33900万元。目前三甲集已成为西北地区大型皮毛集散地之一

44、。初步形成了以皮革、毛纺、饮食等为主的地方名优新特产品系列。6、交通兰郎公路是唯一一条横贯县境的干线公路,东起三甲集镇临园洮河大桥,西迄买家巷乡沙坡广通河桥,在县境内长度为41km。区内县乡通公路,有康乐至广河公路11km;庄窠集对康至槐山顶公路24km;马家嘴至官坊公路7.5km;临园至排子坪公路16km;米子湾至水泉公路17km。三甲集至蒿支沟公路36.85km;是广通河北岸横贯县境的县级干线公路。管坊至庄窠集公路6km;排子坪至水泉乡草滩公路30km。区内主要桥梁有6座;即:临园洮河大桥、广通河大桥、广通河祁家集大桥、*石那奴大桥,广通河甘坪大桥、八仙口八仙河桥。近年来,在抓兰郎公路省级

45、文明样板路建设的同时,进行了祁水路排套、磨路段路基改造,临排公路临园段改造,完成了糜临路糜水段,对槐路两条重点道路的配套工程建设,康临高速公路已立项,完成了跃进路和广康路的铺油,并广东路改造工程立项。7、自然能源*无发现金属矿藏,石油、煤炭等能源资源。大部分燃料靠生物质能源供给。能源贫乏,种类少,较全国、全省人均能源占有量分别少198.37kg、36.3kg。*生物质能源主要来源薪柴、秸杆、畜粪类,年总储量为58632.86t;薪柴秸杆、畜粪类各占全县基本生活用能总消费量的12.23%、35.1%、13.4%。3项合计开发利用量56487.74t,折合标准煤27931.41t。*需61912.

46、84t标煤,自产资源仅是需求量的45%。全年人均生物能源利用量仅有216.03kg标煤,只能维持162.43天,尚缺203天折合263kg标煤,全县共缺燃料33980.64吨标煤。不足部分,在生活交通条件较好的广通河川区。用大量购进商品能源即煤炭补充。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对*大气监测有关资料,经与国家标准衡量结果表明:监测的污染项目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属I级标准以下,一氧化碳西关和猫儿刺达I级标准,康家坪、火红村、潘家村属级标准,其中级标准占40%,级标准占60%。总悬浮微粒全部大于级

47、标准。从而可见,主要污染物为总悬浮微粒,其次是一氧化碳。总悬浮微粒浓度高的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干旱缺雨,植被率低,风沙较大,二次扬尘引起污染严重。一氧化碳浓度也较高,主要是冬季人群生活用煤燃柴草而引起的。2、地表水环境现状根据*州环保监测站对广通河李家寺、宏良皮革厂、石娜奴桥三个断面色度、水温、PH、Cr、Cr+6、SS、CODcr、BOD5、S=、Cl、动植物油、大肠菌群13个项目,监测结果表明: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标准类值,衡量李家寺和宏良皮革厂断面S=、大肠菌群100%的超标;石那奴桥断面COD、BOD、S=、大肠菌群超标率分别为66.67%、33.33%、100%、

48、100%。由此看来,广通河上游段污染较轻,下游段逐渐加重,从超标项目可以看出,与*生活与工业排放有关,S=和大肠菌群在各断面100%超标,就说明了这一点。3、地下水环境现状根据*州监测站对康家河村、马家嘴村、王家村、大杨家村四处、水井中色度、水温、PH、高锰酸盐指数、嗅味、肉眼可见物、总硬度、六价铬、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氟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氯化物、硫酸盐、大肠菌群、细菌总数17项污染物监测,用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类值、衡量结果表明,康家河村、大杨家村水井均不超标,马家嘴水井氨氮超标率33.33%,王家村总硬度超标率100%,由此而看,*地下水已有污染的现象。4、

49、农田土壤污染现状根据*土壤监测有关报道,无论表层土壤,还是底层土壤其污染物均无明显累积。而且表底层土壤的砷和表层土壤的镉还低于评价标准,其差值在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这说明土壤污染处在轻度污染和非污染的水平之间。即使个别重金属如铅、镉元素在土壤中有累积,也是局部性的。5、生态破坏现状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为438km2,占总面积的81.56%,全年水土流失量达104.898104t,冲刷深度2.1mm,相当于每亩地每年失去表层肥土1.41m3。在全县流失的表层肥土中含氮0.299104t,含钾3.99104t,含磷0.299104t。根据调查,位于*西南部的南沟流域中上游早在五十年代初期还是林草茂密,野

50、生动物山鸡、野兔、狐狸、狼、野猪、豹子和麝子存在的森林环境,如今暴雨期南沟流域主沟道洪水量达110m3/s,流速9m/s,含沙量高达38.2kg/m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1、保护项目所在地广通河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域功能区要求;2、保护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环境空气质量功能二类区要求;3、保护项目所在区噪声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4、项目干渠及枢纽周边环境敏感点见表7。表7 项目周边环境敏感点一览表序号环境敏感点方位及距离敏感因素影响1买家巷乡项目区内乡镇,居民

51、区施工期环境空气、噪声2阿力麻土东乡族乡项目区内乡镇,居民区施工期环境空气、噪声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 = 2 * GB2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标准。总量控制指标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本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四个部分:(1)新建引水枢纽一座,引水流量按总体规模设计;(2)改建17.4

52、0km的干渠及渠系建筑物,干渠及渠系建筑物按总规模设计;(3)改建提灌泵站一座,包括重建泵房及进出水池各一座,更换压力管道1130m;(4)对9830亩的改建面积实施田间配套工程。主要污染工序: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可分为工程施工期和工程运营期两个阶段,工程各阶段因其实施方式不同而对环境的影响因素亦不相同。一、项目施工期1、施工期人员及机械设备工程施工总工期为24个月,类比同类型节水灌溉工程施工及*州以往河道治理工程实施经验,节水灌溉工程高峰期作业人员约200人,施工工点包括主体工程及建筑材料拌合站、加工厂、弃渣场等。工程沿红光灌区形布设,作业方式按桩号分段施工、同时全面开工。施工期间主要施工机械

53、设备汇总见表6。2、施工期污染因素分析生态影响因素根据工程施工规模可知,工程临时占地m2,工程永久占地6500m2,其中施工便道200m2,施工便道宽度不应超过2m,施工作业带宽不应大于12m根据工程施工规模可知,工程施工过程中将开挖土石方73240m3,借方量22778m3,填筑量78059m3,弃渣量为10091表8 土石方平衡一览表分 区开挖量填筑借方弃渣量弃渣处理方法引水枢纽156421357022504322按当地环保部门要求堆存或处理干渠衬砌471154673553895769干渠构筑物104831775472710合 计73420780592277810091土方开挖及回填集中在

54、河道内,将会在短期内加大水土流失量。由于工程的占地和施工场地,将对河岸及堆场范围内的的陆生植被产生破坏影响。节水灌溉工程中河床的开挖及挠动,对河道内和底泥中水生生物的生物量及栖息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节水灌溉工程对原有河道的治理,使原有生态环境一定范围内的重新建设,新的人工河道的形成,河道水景及河岸生态植被的重新建设将会使河岸及陆生、水生生态环境完整性产生一定影响,形成新的人工生态系统。弃方:4322弃方:432215642回填:13570引水枢纽开挖15642回填:13570引水枢纽开挖借方:2250借方:2250弃方:5769开挖量开挖弃方:5769开挖量开挖47115734204711573

55、420回填:46735干渠衬砌回填:46735干渠衬砌借方:5389弃方借方:5389弃方:010483开挖10483开挖回填:17753干渠构筑物回填:17753干渠构筑物按环保部门要求堆存借方:7271按环保部门要求堆存借方:7271弃渣:10091弃渣:10091废气施工期废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各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尾气排放,河道开挖、引水枢纽和施工道路建设、建材运输等施工作业时产生的道路扬尘,大面积的土方开挖、翻动及堆放过程中将造成风起扬尘,施工人员生活燃煤废气。废水 施工期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浇筑混凝土及养护等。另外,施工人员会产生一定量的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项目施工过程中营地建设、现有

56、河道清理及施工过程中的废弃土石方,还有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噪声与振动施工过程采用的夯实机、挖掘机、推土机、搅拌机、振捣碾等机械设备以及运输车辆在运行时会产生一定量的噪声和振动。 3、污染物产生及排放分析废气工程施工作业中工程开挖、灰土拌合、施工道路建设等都会引起局地环境粉尘和扬尘污染。自卸式载重汽车运输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扬尘,将对施工区域及沿途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产生量与路面种类、天气状况以及汽车运行速度等因素有关。据国外测定资料:当运石车以4m/s(14.4km/h)速度运行时,汽车经过的路面空气中粉尘量约为1015mg/m3。节

57、水灌溉工程施工道路多为简易公路,汽车行进速度15km/h,因此扬尘产生量15mg/m3。工程施工作业面以及运输车辆行驶所产生的道路扬尘拟采取洒水方式进行降尘,以改善道路沿线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减轻污染程度,并缩小扬尘污染范围。洒水时间及次数视具体情况操作。另外采取对车辆定期检修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废水工程施工期间,由于作业人员的施工活动及生活,会产生一定的生产性废水和生活污水,若不进行有效处置及合理排放,将对该区段地表水水环境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工程用、排水量河道施工生产用水主要为河道治理工程用水。施工最高日用水量50m3/d,主要用水为块砾石及作业面清洗用水、混凝土拌合及设备冲洗用水、混凝土

58、养护工程用水及导流围堰内基坑排水,废水中污染物以SS为主。类比同类工程计算,施工期高峰日作业人员约200人,按35L/人d生活用水计,则高峰日生活用水量为水污染源及废水水质生产废水:河道治理工程施工期高峰作业产生生产废水50m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7m3/d。类比同类型污水水质,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和SS,各污染物浓度:CODcr350mg/l、BOD水环境污染控制及污染物排放由于工程施工期生产废水产生点较为分散,难以集中处理,在各施工场地临时修建沉淀池,临时沉淀池1020m3不等,对生产废水分别进行沉淀处理。经过沉淀处理后,废水中主要污染物SS可降至200mg/l以下

59、,回用于砾料清洗、混凝土拌合、周围区域绿化及道路降尘用水等,禁止直接排入地表水体。工程施工期作业人员分散,生活污水排放呈多工点排放,采用在各施工营地修建简易沉淀池,生活污水经沉淀后用于周边绿化或抑尘,禁止直接排入地表水体。固体废弃物该项目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工程施工总工期24个月,高峰期施工人数200人。施工人员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0.5kg,工程施工高峰日生活垃圾产生量约0.1t。对该部分生活垃圾在各工区设置垃圾桶,实施集中收集后及时运至噪声与振动施工期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目前国内建筑施工技术水平及施工设备大致相同,因此施工期机械设备噪声源强采用类比调查数据,噪声源强

60、在80105dB(A)。施工期主要产噪机械设备及等效噪声级见表9。表9 施工机械、设备、车辆噪声源强 dB(A)序号名 称数量等效噪声产噪方式噪声特性1挖掘机491流动连续低频2推土机892流动连续低频3蛙式打夯机495流动连续低频4装载机485流动连续低频5自卸汽车582流动连续低频6载重汽车382流动连续低频7自动翻斗车1282流动连续低频8抽水机4102流动间歇高频9手推车5-二、项目运营期节水灌溉工程在运行期由于工程运行特点,其对周围区域环境的影响主要产生在生态环境和地表水环境方面,并以有利影响为主。生态环境影响节水灌溉工程建成后,由于两岸生态环境的建设,形成新的点线面结合的生态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