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课件中小学精编教育课件高中课件中小学精编教育课件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3、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什么?4、能量流动的特点? 复习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复习 生态系统依靠太阳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都是由地球提供的。 生物为维持生命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物质,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为什么这些物质亿万年来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 问题探讨 生态系统依靠太阳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而生态你自己所呼出的二氧化碳都去了哪里?你自己所呼出的二氧化碳都去了哪里?如果你生活在这里,你有何感受?如果你生活在这里,你有何感受?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
2、环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学习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尝试探究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3.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学生物 群落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元素无机 环境反复循环物质循环的概念?这里的物质是指?这里的生态系统是指?在哪两者之间循环?想想生物 群落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元素无机 化学元素的循环1.水中氢和氧的循环水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约占体重的6095,体内进行一切生化反应都离不开水。地球上水通过蒸发、降雨、植物的蒸腾、吸收等过程反复循环。化学
3、元素的循环1.水中氢和氧的循环水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2.氮循环固氮途径闪电、火山爆发等自然活动中高能固氮生物固氮工业固氮含氮化合物的转化和分解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2.氮循环固氮途径闪电、火山爆发等自然活动中高能固氮生物固氮3.硫循环3.硫循环碳的循环过程 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碳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碳的循环过程 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碳的循环过程 碳的循环过程 C循环的图解化石燃料大气环境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思考?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摄食作用形成石油、天然气等形成石油、天然气等呼
4、吸作用燃烧作用C循环的图解化石燃料大气环境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思考?光合作用(1)碳循环的形式:(2)碳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存在形式:(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6)碳进入大气的活动:CO2CO2、碳酸盐有机物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有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思考?(1)碳循环的形式:CO2CO2、碳酸盐有机物光合作用和化能思考 在农田中大量使用DDT杀虫剂为什么会殃及南极的企鹅?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思考 在农田中大量使用DDT杀虫剂为什么会殃及南极的企鹅?能量流动
5、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太阳能大气中CO2光合作用生产者能量次级消费者分解者大气中的CO2呼吸能量大气中的CO2能量呼吸初级消费者能量遗体遗体残枝败叶含C有机物含C有机物呼吸呼吸作用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太阳能大光合作用生产者能量次级消费者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联系范围特点物质形式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项目以有机物形式流动以无机物形式循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往复循环、全球性生物群落各营养级之间生物圈(1)同时进行、相互依存(2)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3)能量是物质反复循环的动力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范围特点物质形式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6、3)图中D C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C D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B D过程是通过_ 作用实现的。碳循环始终与 结合在一起。 (4)生物群落中有一部分碳以_形式储藏在地层中。碳在无机环境中以 形式存在。CDBA(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_ 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传递是以 _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为 ,B为 。例、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A、B、C、D是生态系统的成分,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练习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光合呼吸分解能量石油、煤炭等CO2CO2(3)图中D C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1)写出的生理过程及产生 CO2的方式。 _
7、 _ _ _(2)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_形式进行循环。(3)碳循环中最简单的循环途径是在_和大气之间的循环。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微生物分解作用 呼吸作用 燃烧 CO2绿色植物练习(1)写出的生理过程及产生 CO2的方式。光合作用联系生活某农户有如下经营模式:肥料(买) 水稻 猪 肥料(买) 桑 蚕饲料(买) 鱼 请你根据所学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知识,建立新的经营模式,使农户减少投入,从而增加收入 。 (画出该生态系的结构模型)联系生活某农户有如下经营模式:肥料(买) 用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关系:粪叶粪尿茎叶加工物粪塘泥粪尿粪尿鱼粉蚕水稻猪鱼桑提示:将废料变原料,能量多级利用,
8、物质循环利用。用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关系:粪叶粪尿茎叶加工物粪塘泥 如果滥伐森林、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生态环境有何影响?破坏碳循环的平衡大气中CO2含量增加温室效应关注社会 如果滥伐森林、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对生态系统的碳循温室效应1、温室效应?2、CO2增多的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3、温室效应的危害4.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开发新能源增大绿化面积极地冰川加速融化沿海城市被淹没农田减少,粮食减产温室效应1、温室效应?2、CO2增多的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小结练习小结练习【优质课件】高中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优质课件】高中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优质课
9、件】高中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优质课件】高中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练 习1、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既能使CO 2进入生物群落,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A.分解者 B.植食动物 C.肉食动物 D.绿色植物2、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叶绿体和线粒体C.核糖体和叶绿体 D.核糖体和高尔基体DB练 习1、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既能使CO 2进入生物群3、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 )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
10、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A练 习3、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描述的是( ) 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能够利用无机物中的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并将无机氮的化合物通过反硝化作用返回到大气中A B C DA练 习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描述的是( ) A练 习(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_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2)大气中的CO2可以在绿色植物的_ (在ac中选择)中合成有机物; 含碳有机物在_和_ (在ac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abc5、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练 习(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_5、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3)甲代表_,乙代表_,丙代表_(4)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_(5)丙成分除了有图中所示生物外,还有_和_等生物。这些生物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_ 硝化细菌等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真菌 蚯蚓练 习5、下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lng合同标准文本
- 2025年全面积压劳动合同范本
- 农村祠堂修建合同样本
- 构建灵活的公司财务规划体系的方案计划
- 农药产品供货合同样本
- 企业员工内部生产合同样本
- 减肥合同范例写
- 代理投资咨询合同样本
- 第12讲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2025年会考生物学专题练习(含答案)
- 亲子鉴定合同样本
- 基于SolidWorks球阀参数化设计
- 初中综合实践课程标准
- 基于STC89C52单片机-红外智能循迹小车
- 重庆森林工程林业项目营造林检查验收办法(试行)
- 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检查表
- 悬臂模板多卡模板施工手册
- 土及部分岩石力学参数经验值
- 国内外硅钢片牌号
- 第四章-轮廓加工的数学基础A
- 谈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层意义
- 自考劳动法名词解释和论述历年真题重要考点必须掌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