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时代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当时,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鲁迅这篇文章,就是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而写的。 题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反问句,意即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统, 管它冬夏与春秋。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 迅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语,复习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2、学习本文抓住“突破口”进行批驳的方法;3、学习本文通过驳论证来反驳论点的方法;4、学习本文直接反驳和

2、间接反驳相结合的方法;5、体会本文精辟含蓄的语言特点。作者简介 鲁迅(1881_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坟、热风等十五部。鲁迅精神: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读准字音 渺mio茫 诓kung骗 家谱p 脊j梁 污蔑mi 拜佛f 脂zh粉 摧cu残 前仆p后继 倘tng若 抹m杀 笼lng罩zho 玄xun虚 慨ki叹 省xng悟 切qi实 摧cu残 宰zi相学习字词搽ch涂抹。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

3、手段。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麻醉:文中比喻用某种手段使人认识模糊、意志消沉。摧残:使(政治、经济、文化、身体、精神等)蒙受严重损失。 诓骗kung pin说谎话骗人。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今天的事情。 埋头苦干: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舍身求法:原指佛教徒舍弃肉身去寻求佛法。后来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地大物博:土地广大,物产丰富。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战斗,不怕牺牲。自欺欺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不足为据:不值得当做根据。为民请命:替老百姓向掌权的人请求解除他们的痛苦,保全他们的性命。也指替老百姓说话。分析结构第一

4、部分(12段):揭示对方谬误。揭示对方论点及论据,暗示对方的论证以偏概全。 第二部分(35段):直接反驳。驳敌方论证。说明敌方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第三部分(68段):间接反驳。用事实证明正面论点的正确从而反驳敌论点。揭示敌论点虚假。第四部分(9段):作出结论。直接驳论点揭示对方论点以偏概全,以表面概实质。自主学习11、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 【1】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2】因为信“地”信“物”信“国联”,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自己;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了。 2、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1】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中

5、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2】因为有过去和现在的事实为证。3、文章怎样提出批驳的论点的? 从公开的文字的三个阶段谈起:先是自夸“地大物博”,后是寄希望国联,再后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亮出批驳的 靶子“有人慨叹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4、这两段话中,揭示了对方的什么谬误论点?什么论据?哪些语句最富于讽刺意味? 【1】对方的谬误论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2】论据是:公开的文字的三个阶段。 【3】最富于讽刺意味的文字是:“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国难当头,国民党政府官僚和“社会名流”不是号召人民奋起反抗,而是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等

6、。请菩萨来“解救国难”,多么荒诞,多么愚昧啊! 5、文中反复承认“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与后文的批判有什么关系? 先确认敌论据的真实性,但这真实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为后文的驳论证势定基础。 6、文章如何驳论证的?(1)自夸“地大物博”是信“地”信“物”并非“自信”;(2)希望国联是“他信”不是“自信”;(3)求神拜佛是“自欺”。 这些批驳证明失掉的不是“自信力”而是“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说明敌方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这就是批驳的突破口”。 7、文中“他信力”“自欺力”加引号起什么作用? 起讽刺否定的作用。 8、“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

7、一条新生路。”这里的“新生路”指什么? 新生路指相信自己的力量,号召全国民众团结起来抗日救亡。 9、作者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性是什么? 危害性是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自主学习21、第6段作者提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对批驳敌论点起什么作用? 作者从正面树立自己的论点是为了间接反驳敌论点。 2、作者怎么证明正面论点的? 作者历数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他们都是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3、作者为什么赞扬他们“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是比喻的说法。这些没有失掉自信力

8、的中国人是中国的主流,是中国的希望。4、这一类没有失掉自信心的人现状如何?(l)从人数上看:何尝少呢?(2)从特征上看: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地战斗。 (3)从处境上看: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5、作者“这一类的人们”指的是谁? 指坚持抗战和民族解放的人们。6、“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这句话批驳敌论证的什么毛病? 批驳敌论证以偏概全的毛病。 自主学习31、课文最后一段如何总结的? 第一句先论论点的前半部分,“中国人”不能看“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却要看“他的筋骨和脊梁”。不能以偏概全。第二句再论论点的后半部分,“自

9、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拿出自己的眼光来看地底下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的事实。2、本文按什么样的顺序反驳的? 按逐层推进的逻辑顺序反驳的。3、文中有加黑点的两段文字,这是作品发表时被国民党检查官删掉的。想想为什么被删去? 因为这两段文字讽刺了当时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等行径,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性。所以不合国民党检查官的胃口被删掉。4、鲁迅为什么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 高度赞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民族解放的斗争,认为这是中国人的主流,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5、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辛辣的讽刺是本文语言上

10、的特色。如“他信力”“自欺力”等。6、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本文以反驳对方的论证,即指出其论据不能证明论点为“突破口”? 因为谬论论据都是被作者给予肯定的事实,谬论论点表面看上去似乎也正确,那么要想驳斥这观点,最好的方法自然是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即驳论证了。7、你能举出一些具体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吗?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于9月20日和22日连续发表宣言,提出“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战斗号召。在党的号召和领导下,全国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运动,坚决反对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1931年9月至12月,曾发生三次规模很大的学生请愿

11、运动。8、作者指出应如何评价中国人 ?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9、阅读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说出脂粉、筋骨和脊梁、状元宰相、地底下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脂粉指美化、伪装; 【2】筋骨和脊梁指精神、品质、人格、操守等; 【3】状元宰相指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御用文人; 【4】地底下指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暗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巩固练习1、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与同学讨论。 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2】作者

12、主张的观点是什么?在文中勾画出来。 作者主张的观点是: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2、驳论一般是先反驳错误的观点,然后树立自己的观点。反驳错误观点时,可以针对错误观点,也可以针对错误论据和错误论证过程。读课文第3_5段,看看课文运用了怎样的批驳方式,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课文第3_5段是通过批驳对方论证来进一步批驳对方的观点的。第3段由信“地”、信“物”、信“国联”推断出这都不是“自信力”,而是“他信力”,从而通过驳论证的方式来驳斥对方的论点。第4、5两段通过批驳对方失掉的是“他信力”而非“自信力”,来批驳对方的错误观点。这与第3段同属驳论证。 3、仔细研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

13、文章开头连续列举的三个“事实”,有什么作用? 从文理上看,没有这三个“事实”,就成了叙述事实,用上“事实”就成了对对方论据的肯定,为下文揭示对方论据与论点之间缺乏必然联系做铺垫。同时,这三个“事实”也为下文树立了批驳的靶子。 【2】“他信力”是作者仿照“自信力”新造的词,又怎样的表达效果? 运用了仿拟的修辞手法,“他”与“自”一对照,就显出极其深刻的讽刺意义,犀利而又生动地指出反动当局的自欺欺人。【3】文章最后一句说“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这句话与上文中的哪句话相呼应?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与文章开头“公开的文字”相呼应; 要判断中国人有没有失掉

14、自信力,不要去相信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的文章,要自己去观察,以辨是非。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的脊梁”这个比喻好在哪里?模仿这个语段的句式,用排比和比喻这两种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这个比喻的好处: 赞扬了那些有自信力的中国人; 强调了有自信力的中国人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巨大作用; 说明他们才是我们民族的中坚力量,才能代表我们的民族。 仿写的话:我心目中的今天中国“脊梁式”人物,是坚决“说真话”的“世纪老人”巴金先生,是郎咸平,中国唯一的一位替百姓说话的经济学家 ,是李承鹏,关注民生,足球评论和杂文都堪称经典的人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推动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诠释着当代中国人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带给人们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他们确实是今天中国的脊梁。【2】文中提到了四种“中国的脊梁”,你知道历史上哪些人物具有这样的品行?课外查找资料,搜集相关的人物事迹,与同学进行交流。 “埋头苦干的人”指默默无闻、努力工作的广大劳动人民。如毕升、祖冲之、李时珍、张衡、詹天佑等人。 “拼命硬干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