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空间定位和区域特征分析_第1页
地理空间定位和区域特征分析_第2页
地理空间定位和区域特征分析_第3页
地理空间定位和区域特征分析_第4页
地理空间定位和区域特征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舞钢市一高 袁艳菊 地理空间定位和区域特征分析 谈谈高三地理的复习 目标要求新课程高考考核目标要求 学生具有以下四种能力: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能力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规律。 地理空间定位及区域特征是解决区域综合试题的前提和基础,是进行地理分析、地理探究的一把钥匙,空间定位是入图解题的关键并且能使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掌握落到实处。 解读课标 命题动向 近年来高考命题的动向:1以特征显著的

2、区域地理为背景,考查区域地理事物分布、区域自然、人文特征、区域内的人地关系等。2命题的趋势是区域的微观化,地图的大比例尺化,定位的精确化。一般会以经纬网形式的插图出现,对考生都不熟悉的小区域为背景进行考查。3高考试题贴近生活,长效和短效的热点为切入点创设情境。这类题要求学生在定位的基础上进行区域特征分析,也会以热点地区的插图作为命题的背景。考情报告2010年全国卷综合题第36题2011年全国新课标综合题第36题2011全国卷印度局部地区图第36题2011年浙江卷综合题第36题2011年福建卷选择题第7、8题2012年全国新课标选择题第6、7题2012年全国新课标综合第37题 近几年高考试题特点

3、分析 注重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和区域特征分析能力的考查 区域地理是考查考生运用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评价、阐释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能力的最好载体。要很好地解决这类题的前提是学生必须根据题中的信息对所给区域进行准确定位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很好的地理空间定位能力。要通过利用经纬线、河流、区域轮廓建立地理事象的空间参照体系,强化空间概念的培养,并以区域为中心把相关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加以综合整理。完成定位,是实现区域问题解答的关键。一个区域就是一个综合体,可以对自然、人文优势进行区域特征分析,从而制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方案;也可以就本区域限制性因素,提出改造利用的措施,实现人地协调发展。 复

4、习策略 1.感知优先 获取地理信息 构建心理地图 2.针对训练 归纳地理事物 分析区域特征 3.图文转换 抽象形象结合 提高运用能力 地理空间定位方法归纳1、地理坐标定位法2、面积、轮廓、形状定位法;3、相对位置定位法;4、图例、注记、比例尺,题干中的文字等信息辅助定位法;5、典型区域特征6、特殊地理事物定位法; 注意:上述方法不是孤立的,解题时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协同作战”。平时解题要注意培养学生地理空间的整体定位意识和能力,即综合考虑经纬度、区域轮廓、相对位置,以及地理特征、特殊地理事物、图例注记、比例尺等图中信息和文字信息加以判断,这样才不会感到无从下手或判断失误。 区域特征分析方法归纳1

5、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2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地形、气候、河流)3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居民、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环境)解决区域“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位置区域特征联系与差异可持续发展地理空间位置区域特征分析路路区域地理解题思路空间定位和区域特征是解题的基础和关键区域对“地理空间定位和区域特征分析”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运用举例例1:2012全国新课标卷 选题6、77.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6.根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A.1月平均气温

6、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利用经纬度并结合区域事物综合解题 6.根据图中河流和铁路可知,a图铁路沿河流而建,b处铁路多处与河流交汇,则可知甲城市位于河谷地区,乙城市位于平原上,虽两城市纬度位置很接近,但二者区域特征有别,甲城市由于秦岭的阻挡削弱了冬季风,因而一月平均气温甲高于乙城市,七月两城市气温高低不能推断 7.根据图中经纬度的位置并结合铁路、河流可知,甲城市(安康)位于汉水谷地,乙城市(阜阳)位于黄淮平原。考生只要熟悉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所在的经纬度的位置,利用点线面相结合并联系上

7、一题的结论这道题的答案就拿的很准了 例2:2011四川卷 图13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 B乙地所在国工业集中分布在该国西部C该剖面走向为西北东南向 D乙地所在国农业集中分布在该国北部(2)关于甲地与所在大洋对岸(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海水的盐度比对岸海域更高 B甲地上升流比对岸海域更显著C甲地大陆沿岸一派油橄榄林风光 D甲地对岸的沿岸一片草原景观【解析】此题利用多种方法综合定位,如纬度、城市还有不同地区的海拔高度等,即空间定位是做题的一个前提,还要与给到的其他信息综合分析试题。(1)C由图中地理事物可知此大洲为南

8、美洲,由图可知该剖面线穿过的地形多在1000米以下,且地势起伏较小,故应以高原和平原为主;由乙地所在纬度及海拔高度可确定其为亚马孙平原,属于巴西,而巴西工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农业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的东部,故ABD三项错误。(2)A甲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其附近有巴西暖流经过,其同纬度的对岸有本格拉寒流经过,故甲地盐度高(暖流增盐,寒流减盐);本格拉寒流是典型的上升流,要比甲地明显;甲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不产油橄榄(主要产在亚热带气候区);甲地对岸的沿岸属于热带沙漠景观,故选A。例3:(2010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 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右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 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

9、到次年 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 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 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 (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 【解析】这是一组区域自然特征分析的题,第(1)题,由轮廓形状和经纬度判断图示地区是我国的东北地区,常规判断出M处位于大兴安岭,N处位于长白山地,两者之间是东北平原。等雪期线中段向北(东北)凸出,表明地势高的山地气温低,雪期长;地势低的平原地区气温高,雪期短。第(2)题,从图上可以读出甲、乙两地雪期的长短,影响雪期长短的因素主要是气温。甲、乙

10、都位于山地,但是乙地的纬度更高,气温更低。根据等降雪量线可以看出甲地多于乙地,原因是东北地区的水气主要来自太平洋,甲地距海近,位于长白山地的迎风坡,降水量更多。第(3)题,影响侵蚀程度的因素主要有植被,径流量的大小和流速、土质状况、坡度以及人类活动等。丙地是丘陵,乙地是山地,丙地的地势比乙地低,集水多,加上丘陵地区农业活动频繁,植被破坏严重,因此更容易受到侵蚀。 答案 (1)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表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区,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C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C的时间较短。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部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间低)。

11、(2)甲地雪期比乙地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 (3)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于乙地;丙地比乙地受到更多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林地被毁,过度垦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蚀。例4:2010年高考全国文综卷 第36题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配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下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最高(16.2)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配制而成的。第(1)题,分析甲地

12、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第(2)题,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第(3)题,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解析】 从题目设问看都是围绕气候、地形设题,根据图中提供的经纬度、文字信息可以确定研究区域为法国。 (1)首先明确甲地的位置在哪,读图可知甲地位于罗讷河上流的河谷地区,综合分析此河谷地区的地形、气候及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从题目文字信息分析,影响葡萄品质的因素主要有光照与昼夜温差。因此,从地形上说,甲地位于河谷地区,水源充足且利于排水;从气候条件上分析,该地在葡萄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

13、差大,利于糖分积累。注意气候对葡萄种植的影响,一要体现光照和温差两要素,二要指出其对葡萄生长的哪一生长期(阶段)的影响。第(2)题,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本题是一道具有很好区分度的试题,本题实际上考查地表鹅卵石堆积的自然地理过程。从图中可知乙地位于山口处;河流水流急携带砾石;随流速减慢,逐渐堆积。【解析】第(3)题,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读完题后,我们发现该设问特别长,因此考生最好先要将问题分解,并按问题的顺序答题。题目设问共有五个小问,依次是:乙地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乙地气候的特点是什么?说明乙地气候对葡萄生长的影响;说明

14、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这样做,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思维,可有效避免丢题的现象。该地位于地中海沿岸河流的中下流地区,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该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夏季是葡萄的生长季节,光照、热量充足。鹅卵石比热容非常小,白天增温快,夜晚降温也快,因而会造成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另外,由于该地夏季炎热干燥,葡萄水分易流失,有鹅卵石覆盖可以起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答案:(1)甲地位于(南北向的)河谷中,灌溉 (和排水)条件好;(北纬 45附近)葡萄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2)乙地位于(罗讷河)河流出山口附近。河流出

15、山口前,穿行于峡谷,水流急,可携带砾石;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携带的砾石首先在此处堆积。(3)乙地(临地中海)为地中诲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葡萄生长季节光照、热量充足。鹅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 (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鹅卵石白天 (受到太阳辐射)增温快,夜间降温也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 例5: 2011年全国新课标文综第36题(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10分) (2)图8为图6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12分) 图8 (3)除建

16、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解析】根据图示经纬度及轮廓形态定位为新加坡。(1)新加坡位于赤道,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淡水资源的不足可从供需矛盾两方面分析,供给如国土面积,河湖等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储存等,需求则是人口、生产生活等。(2)可从河口咸潮等原理进行分析,大坝阻止了河水与海水的交换,从而使大坝修建前后的水域盐度出现差异。(3)考查沿海地区常见的淡水解决方案,如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等。 【答案】 (1) 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

17、,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 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 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 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 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 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 (3) 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例6 2009安徽文综) :(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

18、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0,7月平均气温24.6。(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2)分析图示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 (3)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解析】 首先根据图文信息进行区域定位是解答本题 的关键。根据A地的气候资料可以判断,A地应为 温带季风气候,再根据图中经纬度和地形、河流等 信息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南部,图 中流经A地的河流应为辽河。第(1)题,要从 流量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分析辽河的水文 特征。第(2)题,辽河流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 主要与温带季风气候的降水特点有

19、关,其中洪涝灾 害的发生还与地形有一定关系。第(3)题,从图 中等高线分布不难看出,图示区域西北部以平原地 形为主,而东南部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再结合季 风气候的特点就可确定农业生产类型的差异。答案 (1)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夏 汛,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2)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长 时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易引发旱灾;降水过多 且强度较大,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的地区,易引 发洪涝灾害。 (3)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较肥 沃,雨热同期,灌溉条件较好,有利于发展种植 业;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土层 较薄,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宜发展种植业,有利于

20、发展林业和果业。例7:2011年全国卷第36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8分)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6分)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8分)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14分)例8:(2005 全国卷)下图为亚洲两个国家略图。两国的临海分别是( ) A.红海、亚丁湾 B.安达曼海、泰国湾 C.地中海、波斯湾 D.阿拉泊海、孟加拉湾解析:本题要将海陆分布和经纬网

21、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定位。第一步,判断东西经、南北纬。亚洲是东侧的白令海峡经度接近180,最西侧的土耳其海峡接30E,所以图中的经度数都为东经;亚洲只有东南部分地区位于南半球,所以图中的纬度数都为北纬。第二步,参照特征经纬线确定大致位置为中东地区。根据图示的经纬度可知,临海有几种可能黑海或地中海或波斯湾或红海。第三步,结合选项中的海域名称和图中的国界线确定具体位置,逐一排除,(红海东面为面积广大沙特,不可能是红海)。选项中只有C有地中海;于是判定临地中海,临波斯湾。 如果对世界地图整体的熟悉程度不够,导致对局部区域在整体地图中的整合程度不高,不能很好地定位;局部地图在整体地图中的把握可以通过参

22、照海陆位置、特征地理事物、特征经纬线,从这一点上讲,在平时学习中,我们要学生强化记忆世界和中国地图,在头脑中构建思维地图,整体把握一些特殊的经纬线、控制性的点,作为答题判读理性分析的依据。例9:(2011)下图为甲国略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甲国的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平原为主的地形,所以农业产值占国民产值的比例很大B东部临海,但全境仍为热带沙漠气候C出口石油赚了很多钱,成为经济发达国家D属于阿拉伯国家,大多数居民信仰基督教(2)关于甲国地理位置叙述不正确的是()A位于阿拉伯半岛的东南部B与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等国家相邻C位于波斯湾的西北部D属于西亚的一个国家 【解析】该

23、图定位过细,按题号依次作答较困难,不妨先从第(2)题解答。第(2)题,选项中涉及的阿拉伯半岛、波斯湾均为要求掌握轮廓的地理事物。根据单项选择题答案唯一性可确定A、C两个选项肯定有一个不符合事实。再结合符合事实的B、D两个选项,可确定A选项符合题意。在第(2)题基础上再解答第(1)题,波斯湾的西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农业产值较低,且因石油产业产值高,导致农业产值比重小,故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该国过度依靠石油资源的出口,但其他产业很不发达,故不属于经济发达国家,C选项错误。阿拉伯国家信仰伊斯兰教,D选项错误。 例10:(2011湖南模拟)“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

24、,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到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读图,回答(1)(3)题。 (1)歌词中的小村庄从形成与发展的最佳区位来说,最有可能位于图中的(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2)下列经过或位于山西省的山脉和河流,自西向东排序正确的是( )A黄河、吕梁山、汾河、太行山B汾河、黄河、太行山、吕梁山C吕梁山、黄河、汾河、太行山D黄河、汾河、太行山、吕梁山(3)图中河流沿岸难以见到的景观是( )A春季梨花绽放 B夏季麦浪翻滚C秋季棉花丰收 D冬季冰坝阻流 【解析】:第(1)题,“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可知河流由北向南流,第一幅图正确。乙位于河流凹岸,

25、泥沙沉积,适合村庄形成。第(2)题,黄河是山西与陕西的分界线,位于最西,太行山是山西与河北的分界线,位于最东。第(3)题,该地河流自高纬流向低纬,不会发生冰凌现象。 例11:2011海南卷读下图,完成(1)(3)题。(1)图示岛屿的山脉主体走向大致为()A南北B东西C东北西南D西北东南(2)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A甲、乙两河流汛期均出现在夏季B平均流速甲河较乙河快C含沙量甲河较乙河大D流量甲河较乙河大(3)甲河流域处于()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解析】在小区域图里有时候很难进行准确定位,需要大致定位后。结合高中所学的理论,来分析问题,在以后的复习中的要多注意一些特殊区域。此题组考查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