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故都的秋》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故都的秋》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故都的秋》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故都的秋》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郁达夫 故都的秋秋:点明描写内容故都:指北平。点明描写地点不可以,称为“故都”更带有一种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感,更饱含作者的深切的眷恋之情。解题标题是否可改成“北平的秋”?为什么? 故都的秋字音混混沌沌( ) 潭柘寺( )槐树( ) 扫帚( )落蕊( ) 一椽破屋( )廿四桥( ) 蟋蟀( )嘶叫( ) 譬如( )平平仄仄( ) 普陀寺( )颓废( ) 鲈鱼( )dnzhhuiso zhouruchunninxshuisztuptuL 1、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有着怎样的特点?(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清”、“静”、“悲凉” 2、南国之秋又有何特点? “慢”、“润”、“淡”、“一点点清凉”对比赞美

2、向往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江南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首尾呼应,使作者对故都的秋的向往与眷恋之情表达的更为浓烈。 3、本文描写了几幅“故都的秋景”?每一幅秋景分别用四个字概括。秋槐落蕊第4段第5段秋蝉残鸣第610段秋雨话凉第11段秋日熟果第3段庭院秋景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 一椽破屋 破壁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说到牵牛花,我以为蓝色或白色为佳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清爽静谧衰败 沧桑感悠闲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残破清闲落寞萧索孤寂庭院秋景秋槐落蕊细腻清闲有点儿落寞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

3、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秋蝉残鸣渲染了故都之秋寂寥、悲凉的气氛以动衬静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衰弱的残声秋雨话凉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

4、,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息列索落缓慢悠闲都市闲人秋日熟果 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4、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具体来体现故都的“清”、“静”、“悲凉”的特点的?碧绿的天色牵牛花的蓝朵泡一碗浓茶细数一丝一丝的日光静对牵牛花看扫帚留下的一

5、条条的丝纹,觉得清闲穿着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清描摹秋的干净清明,也描写秋带给人的清闲之感从色彩上看,以冷色调为主,突出秋的清冷从对人物活动的描写上看,侧重于突出秋带给人的清闲之感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静主要是从听觉上写秋的恬静、静谧的特点。以声衬静悲凉“一椽破屋”、“破壁腰中”、“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萧条破败之感铺得满地的秋槐的“落蕊”,“灰土上

6、留下来的扫帚的丝纹”落寞“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凄凉小结北国的秋:清、静、悲凉江南的秋:慢、润、淡向往分写(3-11)记叙秋院秋槐秋蝉秋雨秋果议论乡国有异,悲秋之感却同 总结(12-13)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北国之秋:色彩浓,回味永。赞美眷恋总起(12段)故都的秋 5、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 文中的秋景中融入了作家对故都秋的眷恋,对故都秋的向往;而作家的主观情感中又有秋的寂廖、悲凉,而且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 因此可以说是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6、郁达夫为什么如此“悲凉”? 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

7、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2、中国文人的悲秋情结。 郁达夫议论中国文人与秋的关系,说明自己赏秋悲秋的文化渊源,曲折地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苦闷。1、描绘的秋景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郁达夫(18961945) 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 少年丧父。 1913年留学日本,十年异国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激发了爱国热忱。 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止如水似的文学”。 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同年7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很大影响。 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 192

8、31926年先后在北大、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26年6月,郁达夫之子在北平病逝。 1930年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北平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郁达夫虽蛰居远离北平的杭州,一样会感受到国事危急。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 1942年流亡到苏门答腊,化名赵廉隐居下来。不久,当地日本宪兵部强迫他去当翻译,暗中保护和营救了不少当地志士和华侨,并获悉了日本宪兵部许多秘密罪行。 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主要作品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写作背景 从1921年至1933年,郁达夫

9、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并进行创作。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离杭州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 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 “在家吃点精致的菜,喝点芳醇的酒,睡睡午觉,看看闲书,不愿将行动和平时有所移易;总之是懒得动。”(住所的话) 在这二三年间,郁达夫的确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 在杭州期间,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写的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受。故都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