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2022年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语文卷含解析及点睛_第1页
东莞市2022年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语文卷含解析及点睛_第2页
东莞市2022年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语文卷含解析及点睛_第3页
东莞市2022年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语文卷含解析及点睛_第4页
东莞市2022年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语文卷含解析及点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班会,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端正了自己的学习态度。B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而且带领我们重温了很多经典诗词。C经过讨论,我们一致认为,这场围棋比赛输赢的关键是参赛者良好的心态。D为了杜绝校园欺凌事件不发生,学校

2、加强了安保室的监督力度。2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学过刘禹锡的陋室铭、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中“铭”、“歌”、“记”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B语文让我们结识了诸多名家名篇:鲁迅故乡(小说),司马迁史记(史书),朱自清绿(散文),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小说),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戏剧),雨果给巴特勒的信(书信),诸葛亮出师表(奏章)。C与少年鲁迅曾经拥有“百草园”一样,作家萧红在那段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也曾经拥有一个屋后的“大花园”。她在散文呼兰河传中,写到了自己和祖父在蜂蝶飞舞的后园生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连鸟儿、虫儿、花儿都听“我”

3、的。D苏联作家普里什文从自然景观中感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写出了散文林中小溪;中科院院士侯学煜以森林和草原为例,向我们说明了维扩“生态系统”和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庇护(p) 诓骗(kung) 憔悴(qio) 怒不可遏()B箴言(zhn) 嗔怪(chn) 恣睢(z) 广袤无垠(mo)C尴尬(g) 深邃(su) 吞噬(sh) 自吹自擂(1i)D折本(sh) 贪婪(1n) 慰藉(ji) 纷至沓来(t)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B大家在了解到他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后,油然而生地产生了敬佩

4、之情。C在第五届国际矿博会上,当看到世界最大碧玺“长征火箭”时,我的脚步戛然而止。D奶奶年纪大了,总是周而复始地说着一句话。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新闻的特点是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语言简明。B四种文学样式分别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C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矛盾冲突。D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6综合性学习。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今年4月23日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学校开展了“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拟写标语)请你围绕主题为这次活动补充宣传标语。上联:好读书

5、趁青春年少 下联:_(慧眼识真)下面这幅图是世界读书日的一幅宣传画,请你说说看后的感悟。423世界读书日 关注世界读书日我的感悟:_(材料探究)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材料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儿童研究专家舒华教授公布: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是由阅读问题引起的,很多智力正常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严重的已经发展成为阅读障碍,阅读困难不仅会使孩子的语文学习产生困难,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材料二:随着音像制品的迅速普及。“读图”已逐渐成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有关媒体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来代替名著。不少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逐渐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

6、对图像的过分摄入,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幅下降,不少青少年反映:“很多时候,心里明明知道怎么说,但就是说不出来。”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_(口语交际)同学们针对现代社会“读文”与“读图”的利与弊展开讨论,邀请你参加并发表观点。 甲:我们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图形更形象,信息量大。乙:中学生还是以读文为主,把大量的时间耗在读图上,将造成阅读水平低下。我说:_7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_。(晏殊浣溪沙)夜发清溪向三峡,_。(李白峨眉山月歌)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无论处于怎样的生长环境,我们都应该追求洁身

7、自好的高尚情操,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_,_。”8阅读选文,回答问题。待书一样预备下四份纸笔,便都悄然各自思索起来。独黛玉或抚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鬟们嘲笑。迎春又令丫鬟炷了一支“梦甜香”。原来这“梦甜香”只有三寸来长,有灯草粗细,以其易烬,故以此烬为限,如香烬未成便要罚。-时探春便先有了,自提笔写出,又改抹了一回,递与迎春。因问宝钗:“蘅芜君,你可有了?宝钗道:“有却有了,只是不好。”宝玉背着手,在回廊上踱来踱去,因向黛玉说道:“你听,他们都有了。”黛玉道:“你别管我。”宝玉又见宝钗已誊写出来,因说道:“了不得!香只剩了一寸了,我才有了四句。”又向黛玉道:“香就完了,只管蹲在那潮地下

8、作什么?”黛玉也不理。宝玉道:“我可顾不得你了,好歹也写出来罢。”说着也走在案前写了。李纨道:“我们要看诗了,若看完了还不交卷是必罚的。”宝玉道:“稻香老农虽不善作却善看,又最公道,你就评阅优劣,我们都服的。”众人都道:“自然。”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1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_, 作者是清代小说家_(人名)。2选文中,大家都在酝酿诗稿,黛玉的表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请结合选文相关语句,简要概括。3在选文中,作者详细介绍“梦甜香”的特点,有什么用意?二、阅读9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两小题。春光好(唐)欧阳炯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

9、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夜泊钱塘(明)茅坤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寸,风前一雁秋。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1)欧阳炯笔下的初春最显著的特征是_,夜泊钱塘末句“微吟寄短愁”的“愁指的是_之愁。(分别用一个词语加以概括)(2)两首诗中各有一个“迸”字,请分别加以赏析。10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李泰伯改字范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其歌词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握手扣之答曰:“云山江水

10、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注释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瞿然:惊喜的样子握手:拉手,拱手。扣:同“叩”,求教。溥(p):大。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自为记(_)必将名世(_)2下列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我根据意思(帮你)变换一个字,使它更完美。B我想很容易(帮你)换一个字,这样就更完美。C我可以轻易地(帮你)换一字,这样就更完美。D我大胆地想(帮你)更换一个字,使它更完美。3上文李泰伯改字的具体原因是_(用原文语句回答);从范仲淹对李泰伯的表现中,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_的品质。11说明性文章 流浪地球的科学奥秘近期,科幻电影

11、流浪地球收获大量好评。那么,这部电影中哪些说法具有较强的科学基础,哪些说法现在还只是幻想?引力弹弓:地球搬家动力依照影片中描述的“流浪地球”计划,人类给地球安装上万座巨大的重元素聚变发动机(被称作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逃离年迈的太阳,飞往最近的恒星比邻星。但地球是个庞然大物,平均半径6371公里,质量超过59万亿亿吨。要让它飞往比邻星,需要脱离太阳引力,只靠人造的发动机还不够,于是电影里让它借助木星的“引力弹弓”。木星体积约是地球的1300倍,当地球靠近木星时,会被其强大的引力吸引,从而加快行进速度。由于木星也在绕太阳公转,在天体的互相影响下,最后地球会被木星像抛球一般抛出去,从而达到脱离太阳

12、系所需速度。这就是引力弹弓效应。在人类的航天征程中,引力弹弓效应的应用已十分广泛。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类探测器“旅行者1号”在飞离太阳系前,就曾多次借助引力弹弓效应;“帕克”太阳探测器也曾7次借助金星的“引力弹弓”而逐渐逼近太阳,最终成为史上最靠近太阳的航天器。洛希极限:地球超限会解体影片中,地球由于接近洛希极限,导致行星发动机发生故障,地球即将解体坠入木星,人类面临灭顶之灾。如果一个天体与另一个天体离得太近,以致后者的潮汐力可以将前者撕碎,这个距离就被称作洛希极限。这个距离极限值是由法国天文学家洛希首先计算出的,因此称为洛希极限。地球与木星之间的洛希极限是科学上可计算的,但让地球靠近木星到如

13、此近的程度,还只能是幻想。依照电影中的计划,人类原本想要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如果离得太远的话,就不能“借”到足够的力,达不到冲出太阳系的速度。太近不行,太远也不行,这个问题需要科学家精确计算,也给了影视作品发挥的空间。重元素聚变:让石头变燃料电影中,为了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人类在地球上建造了上万座重元素聚变发动机,单个发动机通过重元素聚变能够产生150万亿吨的推力。目前人类已经实现的聚变是氢弹,它利用氢同位素聚变释放出能量,有巨大的威力。但氢弹的能量是爆炸式释放,目前人类还不能实现可控核聚变,即让聚变产生的能量平稳输出,一些相关装置还处于实验阶段。电影中,行星发动机的燃料不是氢,而是石

14、头。这不是说把石头烧成石灰,而是石头中的重元素发生聚变,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推动地球飞出太阳系。这当然只是想象。不过,所谓重元素聚变并不是空想。在宇宙深处有不少恒星“巨无霸”,内部就在进行着重元素聚变。未来,人类如果能够掌握从重元素聚变中稳定获取能量的技术,或许真能够彻底解决能源问题。1选文中没有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A列数字B举列子C作诠释D摹状貌2下列对原文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星体积约是地球的1300倍,引力弹弓一般发生在一对重量相差悬殊的天体之间。B地球与木星之间的洛希极限是科学上可计算的,地球离木星太近不行,太远也不行。C利用石头中的重元素发生聚变,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

15、量,可以推动地球飞出太阳系。D流浪地球中至少包含了引力弹弓、洛希极限、重元素聚变三个方面的科学奥秘。1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以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黄金培养大国工匠,源头在一流的工程教育。如今,工科人才的培养,不止一次听到“局中人”直呼“两难”:一头是工科学生的“难”,难在专业“窄化”、生活“宅化”。学生抱怨课程多、实验多,疲于应付眼前连绵不绝的苟且,无暇诗和远方,更难涵养精益求精、沉潜专注的匠心。另一头是工程单位的“难”,慨叹工程领军后备人才短缺,特别是素养好、领悟力强、科学与基础理论修养扎实、系统视野开阔、能驾驭宏大复杂工程的“将才”,更是难求。为何会出现这供需的“两难”?窃以为是因为工

16、科人才培养的人文土壤、人文养分还不够,重视了学生掌握技术和工具的“硬知识”,少了些关注学生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软学养”。人文教育,以塑造完整健全的“人”而非单向度、工具化的“匠”为出发点,涵育的是人对价值道德的终极关怀,对做事的完美追求,是心灵的沉潜宁静,这和工匠精神是无比契合的。因此,工科人才的培养,切不可少了人文教育这一环,还需以人文教育铸匠魂、育匠心、造匠韵。一流的大国工匠,需要把科技创造同人类社会重大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甚至应当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具备关切环境、关怀生命的责任心。人文教育中,历史文化、哲学伦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的交汇融通,造就其博约相济、以文化人的特点,让

17、学生涵育健全人格,谙悉工程伦理,明了历史环境,树立高远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早年间,钱三强先生立志立德,正是得益于人文教育。他中学时代即就读于蔡元培先生创办的孔德学校,接受德智体美的全人教育,名字也由“钱秉穹”改为“钱三强”,意为德智体都强。后来在孙中山先生的影响下,在未来中国蓝图的吸引下,钱三强决心学工科,以实际行动报国,自此一生未改初心。一流的大国工匠,不仅要培育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更重要的是涵养赋予产品生命和内涵、在技术中融入巧思和灵魂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想象力、审美品位也是不可小视的创造力,不少蜚声世界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都曾得益于文学和艺术的滋养,对生命有了更高层次的体认,

18、也让工程技术有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久远价值。目前,不少国货正从粗憨、实用阶段转向追求精细、美感的阶段,对工程人才的工艺审美素质要求更高。人文教育恰恰可以打破专业壁垒,将人的思考和生命力融入工程技术,赋予中国制造更大的价值。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质造”乃至“中国智造”的转折点。将人文教育的土壤培得更厚、渠道拓得更宽、内涵挖得更深,才能以世界一流的工程教育为国家的转型发展输送更多一流的“大国工匠”。(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2月7日)1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2作者为什么说“工科人才的培养,切不可少了人文教育这一环”?文中举钱三强的例子有何作用?3作者认为,成为一流的大国工匠,需

19、要具备哪些条件?1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贪多嚼不烂史中兴古话说,贪多嚼不烂。著名学者梁漱溟深谙此理。他的孙子梁钦宁接受访谈告诉我们,祖父一次一个人带四个孩子出去玩,他最小,只有四岁,最长的十一岁,下馆子吃饭,祖父给四个孩子总共只要了二两米饭。他认为,小孩得病都是吃饱了撑的。如今吃的东西好了多了,胖墩也多了,肥胖成了一种病,可证梁氏所言非虚。病从口入,你要健康,第一条就是管住你的嘴,众多医生千百遍地重复着这样的告诚。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也懂得这样的告诚,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食品再丰富,不会把盘子都搬过来,一天三顿就是三顿,不会没完没了地吃,一顿二两三两,不会八两一斤,换上肚汉,也不可能八十

20、个馒头、六十碗面。这种过饱过撑的情形在微信群里发生了。你出去看看,车船上、候机候车室里、开会的会场里、商店的柜台里,甚至医生看病的诊室里,有多少人在低头刷屏,上班族办公的上班族办公时间不便刷,就上厕所刷。办公室以外,早晨一睁眼,晚上闭眼前,都刷个不停。我所住的院子里几个常去健身点的老人,近日不见,我转身xun mi,坐在长椅上刷屏呢!信息不胀肚子,胀脑子。你拥有几个、几十个微信群,一个群十来个人,就是几十、几百个人,每天从早到晚,这么多人给你发信,你也必有所回应,难怪有人一有空就刷屏,就是生怕漏了谁的信,在群中掉队落伍。这就迫使你从眼睛一睁忙到熄灯,全部休息时间都不敢闲着,你就是24小时不闭眼

21、不停手,它还是没完没了,你脑子不胀才怪呢!信息单一的年代,人们坐井观天,不知今夕何夕,患上信息饥渴症。如今人们爱上微信上自国内外大事,小至饮食起居,看病养生、辨假防骗,里面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叫人怎么不爱它。事情总是这样,有一利就有一弊,爱之过甚,为其所累,就有可能转化为恨,或者是爱恨交加。老友聚会,一位退休不久的,泡微信的牛人,竟热情大减,诉说他泡微信的初衷,是让自己在朋友心目中是个眼观四面耳听八方的消息灵通人士,渐渐地,他应接不暇了,潮水般的信息,一波波从群里涌来,他把全部休息时间都赔上,还是担心又漏了什么。最烦的是,有人晒私照,传小道,他觉得把肉麻当有趣,无聊,群里人却齐声点赞、回复、转

22、发,你不吭声,人家就有看法了。至于那些炒作的、推销的,更是一种骚扰了,怎么办呢?这位老弟的结论是戒微信不再沾微信,不让微信牵着鼻子走,弄得人七荤八素,丢了魂似的。这位老弟是不是从一个极端又走到另一个极端了呢?信息化时代,微信毕竟是给人际交往带来极大便利的工具。有自制力,掌控有度,微信是不会造成脑胀的。1根据拼音写汉字。转身xn m_2第段加点的“此理”指的是_。3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4结合上下文,从论证的角度简要说说第段的作用。5下列不属于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A做事情需要把握好度。B要学会吃一堑长一智。C事情往往具有两面性。D因噎废食是不必要的。三、语言表述14下面是某同学摘抄的读

23、书名言,请你依照这句名言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名言: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仿写:一本书像_。四、写作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俞敏洪说过,人生最大的满足就是心灵富足。心灵富足,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充实和满足,穷人说,心灵富足就是有丰裕的生活,精神很愉悦;富人说。心灵富足就是亲友在一起的团聚,得到超越物质的享受;奋斗者说,心灵富足就是成功,满足了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成功者说,心灵富足就是辛苦的打拼后,实现了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其实,心灵富足是用你成熟思考后的行动创造出来的,而与具体的生活环境无关。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留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

24、,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A【解析】B分句间的语序错误。把“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带领我们重温了很多经典诗词”对调位置即可。C两面对一面。“输赢”改为“得胜”等。D语意矛盾。“不”改为“再”。【点睛】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2、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C项中的呼兰河传不是散文,而是长篇小说。故选C。3、C【解析】C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

25、完全正确。A庇护(b)。B恣睢(z)。D贪婪(1n)。4、A【解析】试题分析:A.袖手旁观: 藏手于袖,在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参预其中。符合语境,使用正确。B.油然而生:指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的产生。与后面“产生”重复;C.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适用对象错误,不符合语境;D.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与语境不合,使用错误。故答案为A。5、C【解析】C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改为: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6、【拟写标语】示例:读好书伴青年成长 【慧眼识真】示例:书犹如望远镜,读的书越多,就会看得越远。 【材料探究】示例: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下降. 【口语交际】示例:我说:

26、中学生应该把读文放在第一位,阅读文章,能让我们沉浸于优美的文字,放飞想象,陶冶情操。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理解、掌握能力。解答此题,要求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语句对仗,词性相同,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上联:好读书对读好书,趁青春年少对伴青年成长。(2)本题要在理解漫画寓意的基础上,写出感悟。从漫画看,书籍卷成了望远镜的样子,寓意很明确,通过阅读,掌握了知识,我们就可以知道的更多,看得更远。 (3)本题考查提取信息和提出建议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中的“很多智力正常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和材料二中的“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幅下降“可知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学生的阅

27、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下降的现象。(4) 开放性试题,选择读文或读图的观点均可,理由要能支持自己的观点,且理由充分合理,语句通顺即可。如,中学生应该把读文放在第一位,阅读文章,能让我们沉浸于优美的文字,放飞想象,陶冶情操。【点睛】图文转化应注意: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注意图的细节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把握题目要求。7、(1)沉舟侧畔千帆过 (2)小园香径独徘徊 (3)思君不见下渝州 (4)学而不思则罔 (5)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

28、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平时学习中对于课本要求背诵的诗文内容要熟记于心,做到背诵无误,书写无误,理解无误。连续性默写,根据前后句的提示来填写;理解性默写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注意“畔、徘徊、渝、罔、淤、濯、涟”字的书写。【点睛】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8、1红楼梦曹雪芹2从“独黛玉或抚桥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餐们嘲笑;(面对宝生玉的提醒)黛玉道: 你别管我。”“黛玉也不理”中可见,黛玉的自信(胸有成竹)、沉着。3通过介绍梦甜乔”的长短、粗细,易燃

29、的特点,突出限定时间之短,侧面村托出宝玉和这些大观园女子才华横溢,才思敏捷。【解析】1此题考查名著的文学常识积累,对于这类试题,需要平时识记积累,方能完成作答。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2此题考查选段中人物的形象。通过选段中对林黛玉的描写“你别管我。”“黛玉也不理”可以看出黛玉面对旁人的催促表现的非常自信。可见她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根据这些概括作答即可。3此题考查的是文段中表现手法的作用。在文章中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为中心服务的,文段的主旨是为了表现大观园中的女子出众的才华。在文段中写“梦甜香”只有三寸来长,有灯草粗细,

30、以其易烬,极言其短,极言其细,是为了突出燃尽的时间之短,从而起到侧面衬托的作用。根据这些理解作答。二、阅读9、(1)生机勃勃 羁旅(思乡)(2)“笋迸苔钱嫩绿”一句写笋使劲猛长,身子简直要迸开了,迸出满身嫩绿,突出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和强劲的生命力。“离心迸落叶”一句中的“迸”让人觉得叶离母体有一种强力所致,而这种力量来自“离心”突显了自己离愁的沉重。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古诗的理解。春光好通过诗中“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等句子可以看出词中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夜泊钱塘中“酒市

31、哪从问,微吟寄短愁。”寻“酒市”,是想“借酒消愁”,可是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借酒消愁愁更愁”,“杯酒”哪能化解浓浓思乡之情?轻轻吟唱思乡曲,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据此作答。(2)此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赏析。“笋迸苔钱嫩绿”意思是“笋儿使着劲儿猛长,身子简直要迸开了,迸出满身嫩绿”,“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笋儿”的生机和蓬勃的生命力。“离心迸落叶”“迸”显示了力量,突显了自己离愁的沉重,以致迸落了树叶。 从语音上看,“迸”字为去声,发音气促而低沉,让人觉得叶离母体有一种强力所致,不是自然落叶,而是断裂迸下。有了这样的感觉,每一片落叶都让他惊心动魄,百感交集。据此作答。译文:春光好和煦的阳光,风

32、和日丽,万物快活地竞相生长。笋儿使着劲儿猛长,身子简直要迸开了,迸出满身嫩绿。花儿,羞羞答答的,依偎在雪坞上,洒出满世界浓香。透过那金丝般的柳枝,看得见一轮落日,仿佛柳枝就挂在斜阳上。夜泊钱塘行船于江中,夕阳西下,已是傍晚时分。哪里可以让我栓住小船呢?层层树林里,茫茫秋雨中,一点灯火在风雨中摇曳,失群的大雁在秋风中振翅疾飞,看到这样的场景不禁勾起我的思乡之情。树叶因难以承载这离别之情而坠落,思乡之梦化入这寒冷的钱塘江水中,随着江水流动着。想寻酒市借酒浇愁又如何能化解这愁苦,只能轻轻吟唱思乡曲,寄托自己一点思乡的愁绪。10、1 (1)写 (2)出名 2 D 3 “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

33、,而德字承之,似局促” 谦逊大度 【解析】1文言词语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名”:出名。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某”:我。“妄意”:大胆

34、。“易”:改换、更换。所以选D项。3一问,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李泰伯改字的具体原因可提取“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而德字承之,似局促”作为答案。二问,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从范仲淹对李泰伯的表现中,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的品质可从谦逊大度的角度作答。【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

35、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翻译: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写完之后拿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大胆地想(帮你)换一字,使它更完美;范公很惊讶,拱手请教他。(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它来修饰“德”

36、字,好像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11、1D2C【解析】1“平均半径6371公里,质量超过59万亿亿吨”是列数字,“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类探测器旅行者1号在飞离太阳系前”是举例子,“依照影片中描述的流浪地球计划,人类给地球安装上万座巨大的重元素聚变发动机(被称作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逃离年迈的太阳,飞往最近的恒星比邻星。”是作诠释。没有D摹状貌。2C错误,与原文“而是石头中的重元素发生聚变,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推动地球飞出太阳系。这当然只是想象。”不符。12、1首先列出培养大国工匠过程中出现的“两难”现象,分析根源,揭示人文教育的本质;

37、其次指出大国工匠培养需要人文教育的解决办法;最后得出结论:培养大国工匠需要加强人文教育。(只有术语,没有分析,最多得2分)2原因:人文教育以塑造完美健全的人格为出发点,涵育的是人对价值道德的终极关怀,对做事的完美追求,是心灵的沉潜宁静。作用:更好地论证人文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意思对即可)3培养工匠精神需要:培养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把科技创造同人类重大问题紧密联系,具备关切环境、关怀生命的责任心;在工程技术中融入思考和生命力。(每点1分)【解析】1本题考查把握论证思路的能力。答题技巧:先点出文章的论点;然后答出论据或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最后使用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表示

38、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来组织答题语言。本题首先要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第段,“培养大国工匠,源头在一流的工程教育。如今,工科人才的养,不止一次听到局中人直呼两难”,列出培养大国工匠过程中出现的“两难”现象,第段,“为何会出现这供需的“两难”?窃以为是因为工科人才培养的人文土壤、人文养分还不够”“人文教育,这和工匠精神是无比契合的”,分析根源揭示人文教育的本质;第段,“一流的大国工匠,需要把科技创造同人类社会重大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甚至应当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具备关切环境、关怀生命的责任心”“一流的大国工匠,不仅要培育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更重要的是涵养赋予产品生命和内涵、在技术中融入巧思和灵魂的

39、能力”,指出大国工匠培养需要人文教育的解决办法;第段,“将人文教育的土壤培得更厚、渠道拓得更宽、内涵挖得更深,才能以世界一流的工程教育为国家的转型发展输送更多一流的大国工匠”,得出结论:培养大国工匠需要加强人文教育。然后用“首先”“然后”“最后”等词语具体概括出每层的内容即可。答题模式:首先提出的观点,然后使用了的论据,接着对的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论证方法),最后做出总结,得出的结论。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举例论证的作用。理解文章内容,通读全文,找到相关答题区域,结合关键句子回答。定位到第段,找到关键句子“因此,工科人才的培养,切不可少了人文教育这一环”,可知上文内容“人文教育,以塑造完整

40、健全的人而非单向度、工具化的“匠”为出发点,涵育的是人对价值道德的终极关怀,对做事的完美追求,是心灵的沉潜宁静”即是对此问题的回答。文中举钱三强的例子,属于举例论证,由“钱三强先生立志立德,正是得益于人文教育”可知,此事例论证了本段的中心,即人文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内容,通读全文,找到相关答题区域,结合关键句子回答。第段,“一流的大国工匠,需要把科技创造同人类社会重大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甚至应当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具备关切环境、关怀生命的责任心”,第段,“一流的大国工匠,不仅要培育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更重要的是涵养赋予产品生命和内涵、在技术中融入巧

41、思和灵魂的能力”。最后精炼地整合答案即可。13、1寻觅2贪多嚼不烂3(1)吃饭不过饱;(2)要适度地使用微信;(3)过度使用微信。4第段列举微友沉迷微信深受其苦而彻底放弃使用微信的经历作为事实论据,一方面示接第段证明做事超过限度就会转利为害,另一方面自然引出下文对上微信不能因噎废食的议论。5B【解析】1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寻觅”:寻求,探索。注意据义定形。2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找到了问题就找到了答案。此题也不例外。“著名学者梁漱溟深谙此理”中“此理”的意思,答案就是问题上文的“贪多嚼不

42、烂”。3考查对文章关键内容的理解和概括。(1)空,从题干上看,属于文章的第一个层次。可分析第2、3段的内容,如“孩得病都是吃饱了撑的”;再根据“才能有健康”填上句。答案可拟为“吃饭不过饱”。(2)空,为文章的第二个层次。可分析48段的内容。由上文的“吃饭过饱”转移到“微信滥用”上来。所以可拟为“要适度地使用微信”。(3)空,是第二个层次的第一个分支。结合第4、5、6段的内容,再结合“必被微信所累所扰”填上句,答案可拟为“过度使用微信”。4题干要求从论证的角度简要说说第7段的作用。“老友聚会,一位退休不久的,泡微信的牛人,竟热情大减”明显属于事实论据。从论证方法上讲,自然的举例论证(例证)。从内

43、容上看,作为事实论据证明做事超过限度就会转利为害。从结构上说,引出下文对上微信不能因噎废食的议论,使下文的论述内容与上文有了连贯衔接性。5B不属于本文观点。“要学会吃一堑长一智”是吸取教训的意思,文章没有这方面的观点。而其它三项文章都加以论述。如A“做事情需要把握好度”,文章从吃饭、使用微信角度进行了论述。C“事情往往具有两面性”,文章从微信的利弊角度进行了论述。D“因噎废食是不必要的”,文章从“戒微信不再沾微信”的例子进行论述。【点睛】议论文主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结合原文分析使用。三、语言表述14、一本书像一盏灯,指引我们走入别样绚丽的人生旅途。【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句子的仿写要做到找准意象、找对修辞、找对句式,这样结合所给的句子就可以较容易地完成句子的仿写。本题中注意比喻修辞的使用,注意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