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编 文学创造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思考练习题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第一节 文学创作作为特殊的生产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主体与客体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二、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一、文学创造的客体二、文学创造的主体第三节 文学创作的主客体关系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第一节 文学创作作为特殊的生产(一)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内涵(1)物质生产指人类为取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界的物质改造活动。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形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2)精神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
2、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等都是精神活动。艺术生产。 (二)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关系1、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物质生产是精神生产的“始因”和“动因”,以西方精神史为例。2、精神生产一旦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就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1)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同步(不平衡) 为什么?(2)对物质生产发生作用 如作家不写作,就不能印刷;歌唱家不演唱,就无法录制唱片。没有图纸,就不能盖高楼大厦,不能修建公路桥梁。 从精神生产的四种历史形式看精神生产受着物质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奴隶起
3、义封建骑士基督神学哥特建筑现代革命人的异化人的解放以青铜器为主的奴隶社会精神生产 如斯巴达克以大机器生产为主的资本主义社会精神生产以铁器为主的封建社会精神生产 如唐吉诃德“基督神学”与“哥特建筑”是与中世纪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精神生产社会主义精神生产与公有制为核心的物质生产相适应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同步(不平衡)现象例2、十八世纪伟大的德国文学 十八世纪的德国物质生产极端落后,“一切都烂透了,动摇了,眼看就要坍塌了,简直没有一线好转的希望”,席 勒歌 德歌德与席勒铜像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同步(不平衡)现象3、十九世纪70至90年代的俄国 此时的俄国“刚从农奴制度下解放出来”,农奴制的残余渗透于俄国
4、整个经济之中。文学方面却群星灿烂普希金果戈理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屠格涅夫(三)精神生产的特殊性1、观念:精神生产的产品 精神生产以脑力劳动为主,创造对象世界的观念活动。 (1)物质生产中人对对象世界的关系是一种物质实践的关系,物质生产源于人的物质需要,获取物质价值。(2)精神生产是在精神领域中观念地改造对象世界并创造新的观念世界的生产。精神生产源于人们的精神需要。 例如核舟记 (三)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2、符号:精神生产的手段 精神生产是一种创造观念世界的符号活动。 精神生产的手段是符号。美国文论家苏珊朗格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 北大教授董学文在文学原理指出,同一语言可能代表四种符
5、号,具有四种功能: 语音符号,表示一种声音状态。 概念符号,表示一种抽象意义。 表象符号,表示某种事物形象。 情感符号,引发某些情感反映。(三)精神生产的特殊性3、自由与创造:精神生产的意义 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1)物质生产始终受到物质世界客观规律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工具科学化的制约。(2)精神生产却始终保持着“精神的自律”,表现为“精神个体性的形式” 屈原流放写离骚,二、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 (一)“殊途同归”的文学与科学1、文学与科学的相似 科学与文学分别满足人们的理性和感性需要,在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人性。(1) 科学 理性思维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获取真理知识
6、满足人的理性需要-使人成为头脑清醒的理性人和技术者。(2)文学 情感体验、感受、评价表达主观感受传达给他人满足人的情感需要-使人成为有情有义的感性人和审美者。2、文学与科学的不同 (1)文学与科学的表达方式不同 乔姆斯基说过:“我对人类生活、对人的个性的认识,可能更多地是来自于小说,而不是科学的心理学”。因为,“许多文学经典就是凭着其对复杂人性的洞幽烛微,而让人流连忘返”(徐岱美学新概念p191)。 “那些看起来是为满足人类需要的工具,结果却制造出无数虚假的需要,技术的每一件精致的作品都包含着一份奸诈的礼品” 。(徐岱美学新概念)(2)“化简为繁”与“化繁为简”:文学与科学的思维方法不同 文学
7、思维的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而“化简为繁”,科学思维的方法是通过推理和判断而“化繁为简”。德国符号哲学学家卡西尔说。 (主观情感之“真”)与 (客观现实之“真”):文学与科学追求目 标不同 文学与科学都追求真美,但文学追求的真是人的情感的真,科学则追求规律的真。 在艺术领域里必须认可“虚拟原则”,接受“所有艺术都是骗术”这一戒律。 艺术中有“真”,但这是一种主观情感之“真”,不是客观事实之“真”。如李白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白发”怎能三千丈? 也正在此意义上,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评价德国戏剧家席勒的强盗时说。叶昼评价水浒传时也说。真实感真实性二、文学创造与其他
8、精神生产的区别 (二)“同途殊归”的文学和宗教1、文学与宗教乃人类“固守崇高”的方式 历史上的宗教与文学糅合在一起的。艺术和宗教有种共同的东西“崇高”和“神圣”。 两者为什么联系如此紧密。因为它们在反映对象上具有直观性、想象性、幻想性、形象性的特点。2、“走向崇高无须重返神学” . 文学是的人本质力量的实现,而宗教却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1)宗教:以虚幻的唯心主义为基础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人自身价值导向超验的彼岸世界使人成为一具脱离肉体的灵魂.俄罗斯画家说“整个基督教就是使人沦为奴隶,使人身上一切最优秀最宝贵最高尚的东西温顺地归于泯灭”。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契诃夫说:“我早已失去信仰,只能有困惑不解
9、的眼光看那些有信仰的知识分子”。 (2)文学:以现实的真实感受为基础发现、认识、回归世界导向体现人本质力量的现实世界. 尽管艺术和宗教中都有“神圣”和“崇高”,但美国哲学家尼古拉斯沃尔斯托夫在艺术与宗教一书中指出:“不是每个人都有一种宗教信仰,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去认为每个艺术家都有一种宗教信仰,并且认为他的艺术是这种信仰的表现”。第二节 文学创造的主体与客体 一、文学创造的客体二、文学创造的主体一、文学创造的客体1、客体即“自然”说 模仿论古希腊传统:文学模仿此岸世界希伯莱传统:文学反映超验世界柏拉图认为:艺术是“模仿的模仿”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模仿可达真理境界中国古代:观物取象一、文学创造的
10、客体2、客体即“情感”说 启蒙主义、感伤主义和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认为艺术表现心灵,表现情感华兹华斯、雪莱 史达尔夫人 、托尔斯泰 苏珊朗格 科林伍德中国古代文论华兹华斯、雪莱 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雪莱:“诗人的职责就在于:把他自己从这些形象和感觉中所得到的愉快和热诚传达于他人。”雪莱 Percy Bysshe Shelley史达尔夫人、列夫托尔斯泰 史达尔夫人:诗表现的是诗人“灵魂中的感情”,当热情激动灵魂时,诗人就借助形象和比喻来表现“内心的东西”。 托尔斯泰:艺术就是一种“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
11、体验到这些感情”的人类活动。 文学艺术是情感表现的观点贯穿始终尚书尧典 :“诗言志” 乐记:“情动于中,故发于声” 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陆机文赋 :“诗缘情而绮靡” 刘勰文心雕龙:“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严羽沧浪诗话 :“诗者,吟咏情性也” 3、中国古代文论一、文学创造的客体4、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和惟一源泉(1)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统一的社会生活(2)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惟一源泉 红楼梦 围绕着宝黛的爱情悲剧这一轴心,展现的是封建家族内部的、外交的、世俗的、官场的、政治的、经济的等多方面生活相交织的画卷;同时红楼梦所呈现出来的又是活生生的、
12、五彩缤纷的生活现象,如一个个青年女子的悲惨命运卢卡契 每一种伟大艺术,它的目标都是要提供一幅现实的画像,在这里,现象与本质、个别与规律、直接性与概念的对立消除了,以致两者在艺术作品的直接印象中融合成一个自发的统一体,对接受者来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审美 望庐山瀑布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绝句二首(之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审丑 丑的事物,经过艺术处理,就具有审美价值。如阿Q正传中阿Q的癞疮疤。 “在自然中人以为丑的东西在艺术中可以变成极美” 罗丹罗丹钱锺书、张承志 钱锺书对旧式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态的体验,使他写
13、出了围城。 张承志笔下的黄河, “像北方大地燃烧的烈火”,像“自己的父亲”、“自己的血脉”。二、文学创造的主体1、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 (1)主体即机械的模仿者。赫拉克利特、德谟克里特、柏拉图的观点。 (2)主体即天生的模仿者。亚里士多德、阿尔伯蒂、达芬奇、锡德尼、狄德罗 的观点(3)主体即主动的创造者。华兹华斯、柯勒律治、歌德、黑格尔的观点(4)主体即模仿者的不足:“轻视主体性” 写作的人并非作家;画家与画匠不同(别林斯基)柏拉图:仿造者 柏拉图认为,艺术家对自然(“理式”的影像)的模仿不过像“拿一面镜子四面八方地旋转”。艺术家作为模仿者也就只是“影像”的复制者,机械的临摹者。亚里士
14、多德:主动的仿造者 “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判断可能发生的事。历史家与诗人的差别在于一叙述已发生的事,一描述可能发生的事。” 狄德罗 艺术应创造“理想典范”,艺术家不应做“纯粹简单的模仿者、普通自然景色的抄袭者”,而应该做充满“理想的、诗意的、自然的创造者”。 歌德、黑格尔 歌德:艺术家既是自然的奴隶,更是自然的主人;艺术家的本领是驾驭自然、创造自然。 黑格尔:艺术是对自然的征服,艺术作为一种想像是真正的创造。 二、文学创造的主体3、主体即“旁观者”(1)保持心理距离毕达哥拉斯、康德、叔本华、闵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g)、
15、布洛(Edward Bullough) (2)虚静无为、心游物外 老庄、苏轼4、主体即“移情者”艺术创作乃自我欣赏费舍尔父子、立普斯、伏尔盖特(J.Volket) 5、主体即旁观者的不足 创作时可以旁观,但生活中不能旁观6、主体即移情者的不足 忽视了客体在创作中的因素。文本并非都是情感的外射毕达哥拉斯 “生活就像一场体育竞赛,有些人充当角力士,还有些人成为调停者,而最好的位置却是旁观者。” 老子、庄子、苏轼 老庄哲学:“虚静无为”说苏轼:“游心物外”说 立普斯 人们在对周围世界进行审美观照时,不是主观地被动感受,而是自我意识、自我感情以至整个人格的主动移入;而通过“移入”使对象人情化,达到物我
16、同一,“非我”的对象成为“自我”的象征,自我从对象中看到自己,获得自我的欣赏,从而产生美感。审美主体包括艺术家就是移情者. 二、文学创造的主体5、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特殊的艺术生产者(1)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2)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 (3)具体的社会人第三节 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一、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二、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一、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一)人类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1、物质实践关系2、认识关系3、价值关系 (二)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所构成的审美价值评价关系 一、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三)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征1、以情感体验为
17、心理特征 “登上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2、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 “感性直观”是感性受外部对象的刺激并做出适当的反应而产生的表象。3、情感体验和感性直观是连接主客体关系的纽带二、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一)客体“主体化”: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 1、“具体客体”的选择 2、“具体客体”的心灵化(二)主体“客体化”:主体始终受到“一般客体”的规定和制约作家选择“具体客体”,受社会生活的情势的规定和制约 二、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三)小结1、文学创造是一种主客体的双向运动(1)客体的“主体化” A、“具体客体”的选择 B、“具体客体”的心灵化(2)主体的
18、“客体化” 结论:文学作品是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统一并对主客体双重超越的产品 本章小结思考问题1“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2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4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它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的现实客体?思考问题5能否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如何理解“作家是美的体验者、评论家和创造者”?6如何理解文学
19、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7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8为什么说文学创造中作为主体的作家始终处于主导性地位?精神生产的四种历史形式奴隶主义精神生产 (奴隶社会生产方式)斯巴达克斯封建主义精神生产 (封建社会生产方式) 唐吉诃德 基督教神学 哥特式教堂资本主义精神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高老头社会主义精神生产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暴风骤雨电影暴风骤雨视频/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B5%E7%D3%B0%B1%A9%B7%E7%D6%E8%D3%EA 中世纪的精神生产完全受物质生产方式的制约 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在经济上占据
20、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 欧洲中世纪教堂欧洲中世纪图标欧洲中世纪城堡基督教神学(Christian theology) 系统阐释基督教信仰的宗教学科。根据研究内容的侧重分为教义神学、历史神学、实用神学、道德神学、圣经神学等。哥特式建筑:中世纪精神生产的产物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资本主义社会物质生产成为世界性的生产,精神生产打破了地方和民族闭关自守状况而具有世界性。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同某些精神生产部门如艺术和诗歌相敌对”。 周立波,
21、1948年完成长篇小说暴风骤雨主要人物赵玉林、郭全海、老孙头。 为什么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存在不平衡现象?(1)物质生产对精神生产的作用是间接的,必须以思想关系为中介。(2)精神生产具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在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精神资料基础上发展的(3)精神生产的发展有自己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因而,精神生产就有了“自己的独立的发展道路”“自然科学教我们如何打破现象,以便将它们看作是经验;而文化科学则教我们如何去诠释符号,以便将其中隐藏的意义揭示出来” 。 卡西尔人文科学的逻辑p199 “这部作品里没有生活的真实,但却有情感的真实”。 别林斯基“水浒传的文字原是假的,只为他描写得真情出,所以便可与
22、天地相始终”。 叶昼评点水浒传 文学所要求的并非作为事实的真实性(realism),而是能够表现生活的真实感(reality)”。前者参照的是遵循常规事理逻辑的物质世界,后者参照的是遵循超常的情理逻辑的经验世界。如果说衡量真实性的基础是事实的“可证”,那么产生真实感的关键是感觉方面的“可信”。 徐岱艺术新概念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忆 梅 李商隐 文学创造的客体就是文学的反映对象。文学客体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生活,是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总和。自然界也是文学的反映对象,但归根到底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唯一源泉。社会生活是整体性、具有审美价值和为作
23、家体验过的生活。 文学创造的主体指处于文学创造活动中的作家、诗人,也称为艺术生产者。文学创造的主体,不同于实践主体和认识主体,主要作为审美主体出现,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但文学创造包含着对世界的认识,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实践活动去完成,因而兼有思想者和实干家的身份。其次文学创造的主体既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 文学创作的客体“主体化”是指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意识、情感对象化,从而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又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在这一过程中,创造主体始终处于主导性、主动性地位并显示出能动创造性特征。 文学创作的主体“客体化”,
24、是指在文学创作的主客体关系中,主体从选择具体客体开始到对具体客体的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也就是说,始终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具体地说,作家对具体客体的选择总是或明或暗地受到当时社会生活的情形,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等多种生活因素的规定和制约。在具体创作过程中,主体的创造性活动,包括虚构、想象情感投射、观念移注等,都离不开具体客体进行纯粹任意的胡编乱造和情感发泄。甚至在创造过程中客体还会改变主体原先的构思。从这个角度说,文学创造中,客体也使主体“客体化”了。 所谓整体性的社会生活,是指既不局限于某一方面,也不局限于某一层次,而是多方面生活的交融、渗透
25、,是现象与本质、具体与一般相统一的社会生活。 所谓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指的是那些本身就具有美的属性的生活,即富于诗意的生活,如社会美、自然美。如陶渊明饮酒。但是对美的崇拜和对丑描绘并不矛盾,关键在于通过艺术处理使之具有审美价值。 所谓体验性的社会生活就是经过作家感知、体味、思索后,化为文字符号的社会生活,并与之发生情感交流。 丁香,“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巫山高竹香,“竹香满凄寂,粉节涂生翠”。昌谷诗枫树,“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蜀国弦暖香,“熟杏暖香梨叶老,草梢竹棚锁池痕”。南园寒香,“细露湿团红,寒香解夜醉”。石城晓枯香,“晓木千笼真蜡睬,落蒂枯香数分在”。新夏歌。刺香,“
26、刺香满地菖蒲草,雨梁燕语悲声老”。新夏歌。 涩香,“松柏愁香涩.南园几夜风”。王 墓下作新香,“蛇子蛇孙鳞蜿蜿,新香几粒洪崖饭”。五粒小松歌沉香木,“归来无人识,暗上沉香楼”。莫愁曲 熏香,“人闲春荡荡,帐暖香扬扬”。感讽六首 思考练习题一、填空1、迄今为止,西方社会经历了四种精神生产的历史形式,电影斯巴达克斯代表了 精神产形式 ;堂吉诃德代表了 的精神生产形式 ;高老头代表了 的精神生产形式。2、历史地看, 和 文学艺术创作的两种客体,但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 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和客体;同样,历史地看,文学艺术有四种创作主体: 、 、 、 。 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文学艺术的创作主体是 。
27、3、人类三种实践活动形成三种主客体关系:( )( )和( ) 。 文学艺术主客体关系是一种()关系;文学艺术主客体关系的心理特征是();文学艺术主客体关系的思维特征是()。4、文学艺术主客体的双向运动是指( )和( )。 在这种双向运动关系中,首先是()运动,即主体要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然后是()运动,即具体客体的选择受到社会生活情势(一般客体)的规定和制约。 二、选择题1、()的差异,表明了文学与科学追求目标不同。A、具体与抽象 B、“化繁为简”与“化简为繁”C、言语与经验 D、真实感与真实性2、()的不同,可以准确地说明文学与科学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A、具体与抽象 B、化繁为简与化简为繁
28、C、言语与经验 D、真实感与真实性3、“同途殊归”,简括地概述了文学与()的不同。A、科学 B、政治 C、经济 D、宗教 4、文学艺术生产主体与客体关系是一种()。A、认识价值关系 B、审美价值关系 C、物质实践关系 D、伦理价值关系5、卡西尔人文科学的逻辑说“自然科学教我们如何打破现象,以便将它们看作是经验;而文化科学则教我们如何去诠释符号,以便将其中隐藏的意义揭示出来” 。卡西尔揭示了文学与科学思维方法的不同在于()A、感性与理性 B、直观与抽象 C、经验与超验 D、“化简为繁”与“化繁为简” 6、老子的“虚静无为”和苏轼的“游心物外”表明文学艺术主体是()。A、模仿者 B、旁观者 C、移
29、情者 D、创造者 7、 古希腊哲学家眼里事多的认为:“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判断可能发生的事。历史家与诗人的差别在于一叙述已发生的事,一描述可能发生的事” 。这表明亚里士多德主张一种文学艺术主体是()。A、模仿者 B、旁观者 C、移情者 D、创造者 8、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在其历史剧亨利四世和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塑造的形象。他是一个破落的骑士,上与太子关系亲密,下与强盗、小偷、流氓、妓女为伍,通过他的活动,莎士比亚再现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为作品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背景。恩格斯于1895年5月18日在给拉萨尔的信中提出了文学艺术创作的“福斯
30、塔夫背景”。这一术语可以形象说明作为文学艺术客体的社会生活的()特征。A、独特性 B、整体性 C、审美性 D、体验性9、马克思指出:“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这句话表明了文学艺术主体与客体双向运动中()的根本原因 A、主体客体化 B、客体主体化 C、心灵感性化 D、主体能动创造10、从文学艺术主客体关系“双向运动”来看,我国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及身体写作的出现是()运动的结果。A、客体主体化 B、主体客体化 C、感性心灵化 D、客体审美化 三、名词解释1、文学创造的主体与客体(1)过去文学创造主体与客体诸种说法;(2)真正主体与客体;(3)内涵特征2、文学创造主客体的双向运动(1)哪两种运动;(2)每种运动过程与内涵;(3)文学作品实质乃“双重超越”四、论述分析与批评实践 1、从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关系原理看捐助 2、由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多系统萎缩的临床护理
- 2025编写房屋租赁合同范文
- 《经济计量模型分析与应用》课件
- 邵阳一中联考试卷及答案
- 山西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 三中一模政治试卷及答案
- 2025简单商铺租赁合同样本
- 砖瓦企业生产调度与物流管理考核试卷
- 生物能源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创新考核试卷
- 网络直播平台内容创新与监管考核试卷
- 胃肠炎护理教学查房
- 护士站管理制度
- 药物服用指导与患者教育试题及答案
- (四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英语试卷
- 特种设备事故压力容器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 铁道概论道岔的结构课件
- 2025-2030中国硫代硫酸铵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一模)2025年抚顺市普通高中高三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 工业废气治理工(技师)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试题及答案
- 肩关节镜相关知识
- T-FJZYC 11-2024 金线莲初加工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