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第一中学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第一中学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第一中学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某单细胞生物,体内不具有叶绿体但有叶绿素,它最可能是 ( )A真核生物 B无核糖体的生物C无核膜的生物 D有染色体的生物参考答案:C2. 不同生物含有的核酸种类不同。下列各种生物中关于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的描述正确的是()A 噬菌体B 烟草叶肉细胞C 烟草花叶病毒D 人心肌细胞碱基5种5种4种8种核苷酸5种8种4种8种五碳糖1种2种2种2种参考答案:B3. 经分析某生物体内只有一种核酸分子,碱基A与C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5%,碱基U

2、占碱基总数的24%,由此可知该生物是()A玉米 B烟草花叶病毒 C噬菌体 D果蝇参考答案:B4. 如右图所示,用同位素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大肠杆菌的氨基酸,然后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侵染后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和母噬菌体形态完全相同,而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应含有的标记元素是( )A31P、32P和32S B31P、32P和35SC31P、32P和32S、35S D32P和32S、35S参考答案:B5. 关于T2噬菌体的叙述,下列正确的选项为: 该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 该噬菌体是一种病毒,外壳是蛋白质,内含DNA;该噬菌体是RNA病毒; 该噬菌体营寄生生活; A

3、 B C D参考答案:D6. 下列对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研究的正确顺序是(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种群生物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D、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系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参考答案:A7. 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蓝藻酵母菌草履虫小球藻水绵青霉菌肺炎双球菌乳酸菌 A、 B、 C、 D、参考答案:A8. 某科研人员提供两瓶提取物,经化学分析发现,这两瓶不同的物质都只具有蛋白质和核酸。你认为这两瓶提取物最可能是()A病毒和染色体 B细菌和小麦 C病毒和细菌 D蚯蚓和水螅参考答案:A9. 细

4、胞内组成RNA的五碳糖是( )A、核糖 B、葡萄糖 C、脱氧核糖 D、麦芽糖参考答案:A10.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大分子化合物的是:A核苷酸 B.蛋白质 C.淀粉 D.核糖核酸参考答案:A11. 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人血清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为A.自身免疫病 肌无力 B.自身免疫病 痉挛C.过敏反应 肌无力 D.过敏反应 痉挛参考答案:A略12. 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稳定变化,这种变化是A可逆转的 B不可逆转的C发生变化的 D无序可循环的参考答案:A 13. 关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有A细胞分化将导致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细胞

5、不能正常分化将会产生癌细胞C细胞总体的衰老可能导致机体的衰老 D细胞分裂次数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参考答案:A14. 我国古代有谚语“一树之果有苦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根据生物学原理分析错误的是A. 同树果实的果肉味道不同是因为基因不同B. 同母孩子长相不同,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C. 同卵双生的孩子基因相同,性状可能不同D. 果实中种子发育状况可能影响果实形状参考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树之果有苦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说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是基因重组的结果。【详解】同一果树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所以基因相同,而同树果实的果肉味道不同是因为发育程度

6、存在差异,A错误;同母孩子长相不同,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不同的配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不同,B正确;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同卵双生的孩子基因相同性状可能不同,C正确;发育着的种子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所以果实中种子发育状况影响果实形状,D正确;故选A。15. 下列基因型中,表示纯合子的是()A. yyrrB. YyRrC. yyRrD. YYRr参考答案:A纯合子是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基因型个体,如AA(aa),因此选项中只有yyrr是纯合子,YyRr、yyRr、YYRr都是杂合子,故A正确。16. 下面是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图1中数字

7、为氨基酸序号)及部分肽链放大图(图2),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蛋白质中含有1条肽链和124个肽键 B若图1的肽链全部水解成氨基酸,需要123个水分子C从图2可推知图1的肽链含有2个游离的羧基D图2中含有的R基是参考答案:B17. 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唯一场所 B核糖体是分布最广泛的细胞器,各种生物都具有核糖体 C溶酶体可消化细胞器碎片 D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参考答案:C18. 分析一生物组织,发现其中含有蛋白质,核酸,葡萄糖,磷脂,水,无机盐,纤维素等物质,此组织最可能来自A蜻蜓 B草履虫 C黄瓜 D病毒 参考答案:C19.

8、某植物(其叶片如图所示)放在黑暗中两天后,根据图二所示,处理其中一块叶片。然后将整株植物置于阳光下4小时,取该叶片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棕黄色)显色,下列有关该实验结果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实验后的结果显示出X为蓝色,Y为棕黄色W和X两部分对照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X和Y两部分对照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水Y和木塞夹着的叶片部分对照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A B C D参考答案:A20. 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楚,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A反光镜未调好,使用的是凹面镜 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 C.没调节好低倍镜或者是细准焦螺

9、旋未调好 D.显微镜物镜被破坏参考答案:B21. 把小白兔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mRNA 加入到大肠杆菌的提取液中,结果能合成出小白兔的血红蛋白,这说明( )A.小白兔的RNA能指导大肠杆菌的蛋白质合成 B. 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C.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RNA D.小白兔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能进入大肠杆菌参考答案:B略22. 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核酸包括DNA和RNAB组成核酸的碱基有5种、五碳糖有2种C组成DNA、RNA和ATP的元素种类相同DDNA特有碱基是U参考答案:D【考点】DNA与RNA的异同【分析】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一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

10、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的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可以将核苷酸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两种DNA和RNA各含有4种碱基,组成二者的碱基种类有所不同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可以将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两种即DNA和RNA,A正确;B、组成核酸的碱基有5种,分别是A、T、C、G、U,五碳糖有2种,分别是脱氧核糖、核糖,B正确;C、组成DNA、RNA和ATP的元素种类相同,都是C、H、O、N、PC正确;D、DNA特有碱基是T;RNA特有碱基是U,D错误故选:D23. 一只白色公羊和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下一只黑色小羊。假如一胎能生3只,3只小羊都是黑色雄羊的几率是( ) A0 B

11、1/512 C1/64 D1/128参考答案:B24. 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对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如植物、动物、真菌B、原核生物中除了分布广泛的各种细菌外,还有蓝藻C、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体,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D、原核细胞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参考答案:C25. 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成倍的数量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B染色体单个的数量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D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参考答案:D略26. 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

12、R)种子均为显性,两亲本杂交的F1的表现型如图。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表现型比例为()A1111B2211C3131 D9331参考答案:B27. 爬行动物体内贮存能量并能减少热量损失的物质是() A. 糖原 B. 淀粉 C. 纤维素 D. 脂肪参考答案:D28. 胰岛素和性激素都是生物激素,它们的化学本质分别是 A. 蛋白质和脂肪 B. 脂质和蛋白质 C. 蛋白质和固醇 D. 磷脂和蛋白质参考答案:C29. 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 ( )ADNA BRNA CDNA和RNA DDNA或RNA参考答案:A30. 下图曲线b表示在其它条件充分适宜时,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

13、的关系。若改变某一条件,据图分析最准确的是( )A. 减小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不会改变B. B点后适当升温,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C. B点后增加酶量,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D. 酶量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参考答案:C【分析】分析图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干中提出“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此时的酶活性最强,改变温度或pH都会降低酶的活性,使曲线下降。图中可以看出,在曲线AB段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呈正相关,因此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但是在B点时反应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限制因素为酶的数量。【详解】题干中提出“曲线b表示在

14、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因此如果减小pH,酶的活性会下降,A、B点位置都会下移,A错误;曲线b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如果升高温度,酶活性将会下降,反应速率应在B点后下降,B错误;曲线b在B点时反应速率不再增加,这是受酶的数量的限制,因此如果在B点增加酶量增加,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C正确;图中可以看出,在曲线AB段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呈正相关,因此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

15、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31.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 F1出现性状分离 B. F2性状分离比为3:1 C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参考答案:C32. 玉米的叶肉细胞里具有色素的一组细胞器是( )A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B叶绿体和中心体C核糖体和液泡 D液泡和叶绿体参考答案:D解析: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玉米的叶肉细胞没有。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均存在于玉米叶肉细胞中,但它们均不含色素。只有叶绿体和液泡,它们既含有色素,又存在于玉米地叶肉细胞中。33. 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

16、鸡的羽毛,发出公鸡的啼声如果一只母鸡性反转成公鸡,这只公鸡与母鸡交配,后代的性别会是怎样的()A雌:雄=3:1B雌:雄=2:1C雌:雄=1:3D雌:雄=1:2参考答案:B【考点】8A:伴性遗传【分析】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母鸡的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性反转其实变的只是外观,其染色体其实是不变的【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已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母鸡的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性反转其实变的只是外观,其染色体是不变的所以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但是这只性反转的公鸡的染色体组成仍然是ZW,其与母鸡ZW交配,后代的

17、染色体组成为1ZZ(公鸡)、2ZW(母鸡)、1WW(不能成活,胚胎时已致死),即这只公鸡和母鸡交配,后代的雌雄性别比例是2: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4. 人体内血红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A. 氨基酸B. 葡萄糖C. 核苷酸D. 乳糖参考答案:A【分析】蛋白质主要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很多蛋白质还含有P、S元素,有的也含有微量的Fe、Cu、Mn、I、Zn等元素。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详解】人体血红蛋白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故

18、选A。【点睛】识记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便可解答本题。35. 下列是表示四个框图内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框图内都是原核生物B. 框图内的生物都具有二种核酸C. 框图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D. 框图内都是真核生物,都有核膜参考答案:C框图内的烟草花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框图内的烟草花叶病毒只有RNA一种核酸,B错误;框图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酵母菌是真菌有细胞壁,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有细胞壁,衣藻和金鱼藻也有细胞壁,C正确;框图内的蓝藻属于原核生物,D错误。36. 下列可用于观察叶绿体的材料是()A.肌细胞 B.根尖细胞 C.青霉菌

19、D.藓类叶片参考答案:D37. 小麦高秆(H)对矮秆(h)是显性。现有两株高秆小麦,它们的亲本中都有一个矮秆小麦,这两株小麦杂交,在F1中出现纯合子的几率是A.75 B. 50 C. 25 D. 12.5参考答案:B38. 下列哪个选项均属于生命系统范畴( )水分子石头迁徙中的一群大雁变形虫 病毒生物圈恐龙化石蛋白质 跳动的心脏运输营养的筛管A BC D参考答案:D39. 组成核糖和核酸的化学元素分别是 ( )A C H O N和C H O N P S B C H O和C H O N P C C H O P和C H O N S D C H O S和C H O N S参考答案:B40. 真核生物

20、的体细胞的增殖方式有 A.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B. 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C. 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参考答案:B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 狂犬病由狂犬病病毒引起,人类也会因被狂犬咬伤而感染,其他感染此病的恒温动物如猫、狼、狐等也可传播。就目前而言,注射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途径。要研制狂犬疫苗,必须知道其大分子组成,现欲设计实验探究其物质组成,请完成以下实验过程:(1)实验原理:RNA遇吡罗红染液呈红色。还需要补充的两个实验原理是:_;_。(2)实验步骤:用三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取等量的含有狂犬病病毒的溶液,编号为A、B、C。向A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甲基绿染色剂。向B试管中滴加适量的吡罗红染色剂。向C试管中_。(3)设计表格用于记录实验内容。(4)预期最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及结论:若A试管中 ,B试管中 ,C试管中 ,表明该病毒由蛋白质和RNA组成;若A试管中 ,B试管中 ,C试管中 ,表明该病毒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参考答案:(1) DNA遇甲基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