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优质课件_第1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优质课件_第2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优质课件_第3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优质课件_第4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优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 短文二篇第1课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于繁重的学业,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一定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天的晴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壮,无不让你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答谢中书书必备知识02必记字词03初读课文04CONTENTS 教学目录 学习目标01精读课文05课堂小结06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欣赏文中不同景物的特点,领略不同的写景手法。3.感受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和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学

2、习目标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早年游历访道时足迹遍及江浙的名山胜水,后退隐茅山。梁武帝礼聘而不出,便常以书信的形式询问他朝廷大事,时人称其为“山中宰相”。走近作者必备知识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所以称之为谢中书。南北朝时,政局动荡,社会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隐居山林,从自然中寻求精神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同时也是对友人的安慰。答谢中书书就是陶弘景隐居时回复谢中书的一封信。创作背景必备知识文学常识必备知识古代的“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d)

3、”“信札(zh)”,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来记事陈情。它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可以写景,比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谈论政事;还可以勉励后学;等等。必记字词古今异义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今义:休息)夕日欲颓 (古义:坠落。今义:精神萎靡)词类活用五色交辉 (名词用作动词,辉映)一词多义 夕日欲颓(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 自康乐以来(从)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欲自认真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探究研读时解决。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自主学习初读课文山川之

4、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四季共同谈论交相辉映疏通文意初读课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将要天明,天刚亮消散坠落争着,争相实在参与。这里指“欣赏”“领悟”。奇丽的景色水中潜游的鱼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1.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分析讨论精读课文三部分第一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第二部分:写景。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而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第三部分: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感叹总括前文。2.“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两句有什么作用?“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两句中,“共谈”者,指的是那些有高雅情趣的人。这两句不仅有领起

6、下文的作用,而且反映了作者的一种思想观念:描写山水美景,既是文人雅士的共同爱好,也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3.文章说:“山川之美,古来共同。”作者笔下的景色美在哪里?其一:山水相映之美。高山峻峭,水流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五色交辉”“青林翠竹”,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

7、鱼跃水为动(声响)。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含有与谢公比肩之意,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作用:(1)内容上,是作者针对眼前的“山川之美”发出的感慨和展开的议论,突出了山水之景的奇绝,表达了作者期望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2)结构上,总结全文并呼应开头,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本文通过对景物全方位、立体化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期望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心意,也透露出作者归隐山泉的高洁

8、志趣。课文主旨课堂小结答谢中书书总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写景仰视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晓雾将歇猿鸟鸣夕日欲颓沉鳞跃抒怀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静相衬寄情山水愉悦得意板书设计课堂小结11 短文二篇第2课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李白就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等,这些诗句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今天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让我们一起欣赏吧。记承天寺夜游必备知识02必记字词03 精读课文05CONTENTS 教学目录 学习目标01

9、课堂小结06教材课后习题07初读课文041.积累实词、虚词,疏通文义,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品味文章精练的语言,匠心独运的布局,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3.把握作者情感,感受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学习目标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其诗题材广泛,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并称“苏辛”。代表作品有赤壁赋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必备知识走进作者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因为“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降职为团练副使,做着有职无权的闲

10、官。写本文时,他在黄州已近四年,却仍然乐观、豁达,并以“闲人”自居,文章真实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创作背景必备知识必记字词古今异义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想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 折关系的连词)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罢了。今义:耳朵)一词多义 念无与为乐者(连词,和)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领 悟”的意思) 与认真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探究研读时解决。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自主学习初读课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1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门打算高兴的样子考虑,想到于是,就共同,一起院子里疏通文意初读课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大概是形容水的澄澈均为水生植物只是语气词,相当于“罢了”清闲的人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入门内(十分美好),(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

12、,(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澈透明,(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1.结合文章内容和创作背景,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因为月色很美。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分析讨论精读课文2.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13、竹柏影也”三句是如何描写月色的?请作简要赏析。这短短的三句话,是描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句中没有一个“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1)比喻修辞。作者用“积水空明”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作者不用普通的明喻,而以暗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进而写清澈的水中交错着的藻和荇,把暗喻又推进了一层,使人感到水月莫辨,营造出一种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2)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一种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见其静,点染出一幅幽静又不乏灵动的月下美景图。(3)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

14、“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而形容,“藻、荇交横”则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的皎洁。这两句,一正写,一侧写,二者结合,共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这几句是写月光,也是写作者的心境,表现了作者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4.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有什么启示?主旨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是微妙而复杂的,其中有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也有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启示: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不能一味消沉,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进取之心,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去面对。本文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在承天寺夜游所见的月下美景,传达了他复杂微妙的心境达观自得中隐含着惆怅悲凉。

15、课文主旨课堂小结叙事中庭赏月写景月下庭中景物抒情议论月下感慨达观自得中含惆怅悲凉板书设计课堂小结记承天寺夜游一、朗读并背诵课文。比较两篇短文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教材课后习题陶弘景是南北朝时期人,其作品带有骈文的特点,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体中富有变化。多用寻常词语,浅显易懂,但为了形式的整齐,选词用字十分讲究。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自然成文,涉笔成趣,不事雕琢,天然中见真章。文章所用散句,四言至十言均有,间用整齐句式,不求统一,给人一种散淡自然的感觉。二、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

1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景物特征:所写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言外之意: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能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望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三、细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我”的心境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优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发挥政治才干,只好深夜闲游赏月;又有自许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苏轼受儒、道、佛的影响,所以往往能在逆境中自解自适,将人生的挫折化为审美的机缘。四、解释下列加红词的含义,并体会其妙处。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共:共同交:交相倶:皆,都词语的妙处:“共”与后文的“未复”前后呼应,形成对比。既彰显古人的情致高雅,也感叹今人的粗陋无文,隐含自矜自得之意,即自己不仅能仿照康乐,还可追比古人。岩壁五色斑斓,着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