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历史课程的变化及其对教学的新要求以中国近现代史内容为例高中历史课程的变化及其对教学的新要求主要内容一、怎样看待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标准?二、如何认识高中历史课程内容的变化?三、高中历史课程的变化对教学的新要求?主要内容课标与考纲中的历史知识初中新课标(2011版):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高中新课标(送审稿):本课程通过对中外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叙述,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分散到整体、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中外历史纲要)历史考试大纲(2017年版):调动和运
2、用知识: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历史知识史实性知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历史线索和历史发展过程解释性知识:历史结论、历史观点、历史评价历史叙述包括历史知识的叙述、呈现和组织课标与考纲中的历史知识初中新课标(2011版):知道重要的历 要求目标 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实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论证和探讨问题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
3、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历史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大纲,2017年) 要求 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 考试目标(上海市历史高考考试说明,2017年)历史学科旨在考查考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涉及时空意识、史实理解、材料处理、历史阐释,具体考察目标为: 1时空意识(历史学习的基础,体现历史学的特性) 11 将历史人物、时间、现象等置于特定的时期、地点 12 运用有关时间、空间的各项技能 2史实理解 21 了解主要的历史人物、事件和文明成果等 22 了解重要的历史变迁及其特征 23 了解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 3材料处理 31 提取文字、图片、表格等材料中的信息 32 识别材料中的客观性事实和主观性认识 3
4、3 判断材料的真实性、权威性4历史阐释 41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历史(包括比较、归纳、推理、移情、想象等方法) 42 从不同的视角解释历史 43 运用多种方式表述历史(包括:概述、叙述和论述) 44 对历史作出恰当的评价(即逻辑上做到论点、论据与论述一致;价值观上体现出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对人类共享价值观的认同)。 国外历史学科教育目标的基本内容时序思维能力运用史料能力历史理解能力历史解释和评判能力认同的重要性国外历史学科教育目标的基本内容时序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史料 实证 时空 观念 唯物 史观 历史 解释 家国情怀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与历史学科的知识、
5、能力和价值观有怎样的关系? 史料 时空 唯物 历史 家国情怀高例:史料实证素养的目标与要求1.课程目标2.课程内容学习要求3.学业评价要求例:史料实证素养的目标与要求1.课程目标以核心素养为中心渗透到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各模块学业要求教学与评价要求学业质量标准高中新课标中的史料实证素养目标要求:内容要素、层次、标准;标准实施要求与示例以核心素养为中心核心素养高中新课标中的史料实证素养目标要求:课程目标指出了四方面的内容 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
6、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基本内容(4个方面)1.史料的搜集2.史料的处理3.史料的运用4.证据意识的形成课程目标指出了四方面的内容 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 了解史料的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史料的搜集)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体会实证精神 (史料的整理)以史料为历史叙述的证据,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史料的运用)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 (证据意识)史料实证素养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了解史料的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在解答某一历史问题时,能够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该问题相关
7、的史料;能够从所获得的材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明了史料在历史叙述中的基础作用;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的长处,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能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史料;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史料对所探究问题进行论述。史料实证素养的学业标准水平一 水平二 水平三 水平四 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在解答某一历史问题时,能够尝试从多种核
8、心素养的基本特征知识、能力、态度的综合表现具有发展性、连续性和阶段性学习后形成的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兼有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和整合性作用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知识、能力、态度的综合表现1.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 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课程目标2.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能力之间的关系 学科的关键能力3.学科核心素养与核心知识之间的关系 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不能代替知识的获得4.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确定的重要依据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需要正确处理几种关系1.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需要正一份奏折(2015年上海卷第37题) 鸦片战争时,
9、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况,并据此写了一份奏折上报朝廷,言道: 该国王已物故四年,并无子嗣,仅存一女,年未及笄,即为今之国王。该国有大族二十余家,皆其国之权臣,议事另有公所。只须伊等自行商榷,不受约束,揣其词意。或前此粤省烧毁之烟,其中即有各该权臣之物。是固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又安知君臣上下?且系年轻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其国,意本不在保兹疆土,而其国权奸之属,只知谋取私利,更不暇计其公家,故求索不专在通市。 选自琦善奏探询英国各情形折问题:(1)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琦善获得了哪些情报? (2)你如何看待琦善的这份奏折? 英王亡故、新女王年轻;英国由大族选出权臣执政,不受王室
10、控制;中国禁烟造成英国权臣的财产损失。琦善获得了一些能反映当时英国状况的情报,但他囿于见闻,仍以中国的传统观念,如蛮夷之国、礼义廉耻和君臣上下等来解读这些情报。因此琦善的报告对英国政情、英国大臣的操守和鸦片战争如何发生均有一定的误解。能根据文本作者的立场、视角、偏见等对文本进行评价1.相关的史料中哪些是:历史事实?历史解释?历史叙述?历史观点?2.针对史料判断史料的类型?史料的价值?3.问题的设计主要考查怎样的目标?对教学有怎样的意义?一份奏折(2015年上海卷第37题)1.相关的史料中哪些是: 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
11、众讨之,不利而旋。”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新唐书太宗本纪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2017年全国卷第26题, 表2同一史实不同立场的史料记载 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战争爆发。事发当天,朝鲜与韩国的新闻媒体都进行了报道。朝鲜平壤广播电台广播的说法:“无赖叛逆李承晚命令李伪军侵略了北方,人民
12、军为了自卫将其击退,并开始正当进入南方。李承晚匪帮将被逮捕,被判刑。”韩国京乡新闻的号外消息则是:“北朝鲜军队,今日拂晓,从三八线全线开始南侵。我军立即与敌交战,正将其击退中。”同一史实的不同史料记载不是所有的史料都有价值,这就需要对史料进行辨析和整理区分材料中的史实与观点,辨析观点背后的立场和动机如何判定其史料价值?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战争爆发。事发当天,朝鲜史料实证素养评价的典型试题材料一:1899 年1 月,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说:“再命大学士李鸿章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车,上
13、折拒和议,湖南人和之至四月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已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许多论著据此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并将之视为资产阶级改良派走上政治舞台的标志。(摘编自康南海自编年谱等)材料二;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对康有为的说法提出了诸多质疑。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随手档早事档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收电交发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提出:“从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日子里,上奏、代奏或电奏的次数达154次, “四月初八日(5 月2 日), 即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由此可以证明,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
14、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问题:(1)评析材料一、二论点所依据的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2)根据材料一、二,概述士大夫阶层对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反应。史料实证素养评价的典型试题从史料表现形式出发文献史料有文字记载的史料:史书、竹简、碑文,论著等实物史料以物体形式承载的史料: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等 口述史料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图像史料以图像形式承载的史料:绘画、雕刻、照片现代音像史料通过现代音像技术保存的史料:录音、录像、纪实性影视作品从史料证据价值出发直接史料或一手史料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透视历
15、史问题的史料,如日记、诏令、调查报告、回忆录、新闻报道等间接史料或二手史料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的史料,如后人编撰的史书、仿制品、改造品从史料形成方式出发有意史料官方组织编写或个人有目的编写的史书和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等无意史料官方遗留下来的文书档案、文件,以及私人信件、日记等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史料的特点1.多样性2.复杂性3.主观性4.模糊性5.残缺性史料的类型与特点文献史料有文字记载的史料:史书、竹简、碑文,论著等实物史料以史料对史学的意义历史的三层含义:历史-史料-史学1.傅斯年:“史学即史料学”。史学家的责任就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 “只要把材料
16、整理好了,则事实自然显明了。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2.柯林伍德:“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史料和史实是思想的载体,史书上的历史是精选产生的,并涂上了历史学家的思想。3.克罗齐:“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只有与现实有关的史料和史实才能在史学活动中复苏,才获得它的历史性。着重历史的现时性,其实就是着重历史与生活的联贯性。4. 卡尔:“历史是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之间连续不断的、互为作用的过程”“现在与过去之间永不休止的对话”,而对话的桥梁之一便是史料。欲理解现实,必先理解过去。 史料是连接过去与现实的纽带。 基本结论:1.史料是史学的基础;2.史料对史学的影响受制于思想、生活和现实,作用有
17、限。史料对史学的意义历史的三层含义:历史-史料-史学史料对历史教育的意义1.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点,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中介;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历史证据更多的是以史料的方式呈现;3.体现了史论结合的历史学科的思想。在历史研究范畴,“史”强调的是“史料”,在历史教学范畴,史指的是史实或史料。4.史料实证素养是实现其他素养的途径。历史历史认识史料史料对历史教育的意义1.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点,史料是认识历史2022/10/2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及其关系1家国情怀(核心价值观)时空观念(核心思维)史料实证(核心方法)唯物史观(核心理论)历史解释(核心能力)2022/9/28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及
18、其关系1家国情怀时空2022/10/2核心素养对历史教学的影响知识观教学观评价观2022/9/28核心素养对历史教学的影响知识观 必 修 选修 选修 中外历史纲要 模块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演进模块2 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迁模块3 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历程 模块1 史学入门 模块2 史料研读高一开设,合格性考试,达水平2,获4学分课程结构高二开设,等级性考试,每个模块达水平3、4获2学分校本课程,高二或高三开设,每个模块考核合格或2学分学业质量标准的水平四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参照二、课程内容的变革及其对教学和评价的影响 必 修 选修 选修 中外历史纲要 模块 中国古代史7个专题:早期中华文明;春秋战国
19、的政治、社会及思想变动;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三国至唐前期的民族交融与文化创新;唐后期至两宋的政治、社会变革; 辽、西夏、金、元的统治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与社会变动。 中国近现代史8个专题: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人民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世界历史10个专题: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大航海时代; 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改变世界面貌的工业革命;马克
20、思主义的诞生;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改变国际秩序的两次世界大战; 20 世纪下半期世界的新变化;当代世界的发展特点和主要趋势 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本课程以通史的叙事框架,展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本课程共有25个专题,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 必修课程 选择政治体制、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法律与教化、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货币与税收等专题,使学生了解国家治理的发展,了解制度文明的进程,确立制度自信。共6个专题,选择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劳动工具与劳作方式、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区域开发与生态环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交通与社会变迁、医疗与公共卫生等
21、专题,有利于学生认识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生活的互动关系。共6个专题。选择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商业贸易与文化交流、战争与文化碰撞、宗教传播与文化景观、文化的传承于保护、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等专题,使学生认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促进了文化发展和文化的多元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选修的主要内容必修课基础上的递进与拓展 选择政治体制、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法律与教化、民族选择食物生 对历史学基本知识的介绍,共7个专题:历史与历史学;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史学的优秀传统;读史常识举要、历史探究的方法、历史的解释与评判、历史问题的研究与论文写作,使学生掌握历史探究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提
22、升历史核心素养。对史料进行介绍并加以分析、解读的训练,共7个专题:史料及搜集、运用史料的原则与方法;文献史料研读;实物史料研读;口述史料研读;图像史料研读;现代音像史料研读;数字资源的利用。通过阅读与探究的活动,使学生理解史料的作用并尝试运用史料,进一步提升历史核心素养。史学入门史料研读选修的主要内容必修课程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 对历史学基本知识的介绍,共7个专题:历史与历史学;唯物史观中外历史纲要课程性质与宗旨 本课程通过对中外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叙述,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分散到整体、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 通过学习,学生应了解和掌握唯
23、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体会唯物史观的科学性,理解不同时空条件下历史上的延续、变迁与发展,学习史料实证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此基础上对历史作出正确的解释,深化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趋势的认识,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传统,拓展国际视野,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请思考:中外历史纲要的课程内容与现行的历史1、2、3有怎样的区别?1.内容范围的区别,知识领域、知识点2.内容体系的区别:课程内容体系、学习内容组织方式3.内容选择标准和的价值取向:史观、历史现象的评价中外历史纲要课程性质与宗旨请思考:1.1. 早期中华文明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
24、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文献记载,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知道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在历史研究中的不同作用。1.2. 春秋战国的政治、社会及思想变动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动和经济发展,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和“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出现的背景。1.3. 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通过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1.1. 早期中华文明1.4. 三国至唐前期的民族交融与文化创新通过把握三国至唐前期分合
25、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制度创新及中外交流的历史意义,以及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新成就。1.5. 唐后期至两宋的政治、社会变革通过唐后期和五代十国的社会动荡,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举措;了解唐后期至两宋时期的重要改革,以及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1.6. 辽、西夏、金、元的统治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通过辽、西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4. 三国至唐前期的民族交融与文化创新1.7. 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与社会变动通过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
26、义;通过认识明清时期的世界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了解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重要变化及所面临的危机。1.8.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及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1.9.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对中国结束帝制、走向民主共和的意义;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通过了解民国初年社会经济、思想观念、生活习俗的变化,认识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1.7. 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与社会变动1.10.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认识“五四”爱国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
27、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和红军长征的意义。1.11.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了解日本的侵华罪行;通过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1.12. 人民解放战争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1.10.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向社
28、会主义过渡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1.14.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认识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成就及经验教训;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1.15. 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及意义;通过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1.13. 中华人民共
29、和国的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16.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通过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1.17. 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文明地区的多元面貌。.16.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1.18. 大航海时代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大航海时代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1.19. 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本
30、主义制度的确立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1.20. 改变世界面貌的工业革命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1.18. 大航海时代1.2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1.22. 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
31、抗争,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1.23. 改变国际秩序的两次世界大战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1.2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24. 20 世纪下半期世界的新变化通过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通过了解冷战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1.25. 当代世界的发展特点和主要趋势通过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
32、展特点,以及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1.24. 20 世纪下半期世界的新变化中外历史纲要中外历史纲要与现行的历史1、2、3有怎样的区别?1.内容范围的区别 历史学习领域更为全面。 中国历史:增设史前时期的内容;强化历史变革的内容 世界历史:从古代政治制度、思想到古代文化,增设中世纪的内容和 近代 亚非拉的内容2.内容组织方式的区别 从模块架构到通史体例;从专题组织到主题组织 时序性问题得到了解决,主线得以显示,通感增强; 重要史事割裂问题得到了解决,整体感增强3.内容选择和评价的区别 旧:文明史观;西方中心论、 新:唯物史观;整体
33、史观 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中外历史纲要中外历史纲要与现行的历史1、2、3有怎样的课程内容的变化对教学的新要求1. 注重梳理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主要阶段,建构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2. 仔细分析每个学习专题的核心内容和关键问题,选择和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通过对重点内容、核心概念、关键问题的理解,带动对整个学习专题的探讨和认识。3. 注意通过历史情境的设计,让学生体验当时人们所处的历史背景,感受当时所面临的社会问题。4. 建议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在新情境下对历史进行探索,拓展其历史认识的广度和深度。课程内容的变化对教学的新要求新的课程内容对教学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实验稿: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3近代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卖饲料的采购合同
- 2024年度房屋代持与房屋租赁合同备案续签协议书3篇
- 2024至2030年中国由任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曲木套房家具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香包挂饰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速冻食品改良剂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自动化设备装配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石油沥青软化点测定器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树脂型胶粘剂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园林场地工具车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伴瘤内分泌综合征课件
- 妇科手术快速康复治疗
- 常州邻里中心课件
- 客车交通安全培训课件
- 某建筑公司项目部qc小组活动课题-《提高内墙抹灰质量》成果总结报告
- 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 南京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解析)
- SJG 09-2024 建筑基桩检测标准
-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英语历年考试真题
- 发运员工作总结汇报
- 露营餐厅经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