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课件-2_第1页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课件-2_第2页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课件-2_第3页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课件-2_第4页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课件-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定义静脉治疗:将各种药物(包括血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坏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常用工具包括:注射器、输液(血)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液港以及输液附加装置等定义静脉治疗:将各种药物(包括血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 1、静脉炎 2、渗出和外渗 3、感染 4、空气栓塞5、导管堵塞 6、导管断裂7、导管移位 8、湿疹9、拔管困难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 1、静脉炎 2、渗出和外渗静脉解剖外膜最外的一层弹性纤维及疏松组织支持和保护作用包含血管,

2、提供自身营养 静脉解剖外膜外膜与IV相关的因素穿透外膜时有突破感对静脉的损伤脆性大,失去弹性(老龄患者)的静脉会影响穿刺成功率滴速不易过快外膜硬化时表现为穿刺时静脉滚动,穿刺困难 外膜与IV相关的因素穿透外膜时有突破感对静脉的损伤 中膜静脉的中层较厚,是静脉的主要组成部分致密的组织,弹性纤维, 平滑肌,神经维持静脉壁的张力有收缩与舒张功能 中膜与IV相关的因素穿刺时感觉疼痛外界温度的变化、激动、物理刺激会导致痉挛。热敷可使静脉舒张,增加血流速度止血带结扎过长,静脉过度膨胀,导致静脉挛缩。扎止血带时间应2分钟穿过中膜就能看到回血中膜与IV相关的因素穿刺时感觉疼痛内膜静脉的最里层平滑的单层弹性内皮

3、细胞组成光滑的表面,允许血液细胞顺利通过分泌肝素及前列腺素抗凝作用在光滑内膜的下层是粗糙的表面,允许血小板聚集形成静脉瓣内膜可随年龄的增加而变得很脆内皮细胞层的功能之一是识别静脉内外来物质内皮细胞层损坏或异物侵入将使该层产生炎性反应静脉内膜的破坏可以是机械性、化学性、细菌性内膜静脉的最里层平滑的单层弹性内皮细胞组成内膜与IV相关的因素内膜损伤血小板聚集导致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静脉瓣穿刺时应避开静脉瓣,否则会撕裂静脉瓣,形成血栓内膜增厚及瘢痕会导致穿刺失败内膜增厚使回流量不足,且输液速度减慢内膜与IV相关的因素内膜损伤一、静脉炎静脉炎的危险因素 液体和药物 渗透压、PH值和种类,以及微粒 输液装

4、置 导管的规格、长度和材料 穿刺部位、留置时间病人状况 年龄、免疫、疾病、皮肤、营养、既往静脉穿刺状况穿刺者的导管置入知识和技巧一、静脉炎静脉炎的危险因素静脉炎的分级(INS)级别 临床标准0没有症状1输液部位发红伴或不伴有疼痛2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32+条索状物形成43+静脉条索状物长度2.5cm(1英寸),有脓液流出静脉炎的分级(INS)级别 静脉炎的分类1、按临床表现分: 红肿型:沿静脉走形皮肤红肿、疼痛、触痛。 硬结型:沿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 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肿胀形成瘀斑至皮肌层。 闭锁型:经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血栓性静脉炎)严重者可出现发热

5、等全身症状 静脉炎的分类1、按临床表现分:静脉炎的分类2、按性质分: 机械性静脉炎 化学性静脉炎 细菌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静脉炎的分类2、按性质分:机械性静脉炎原因:物理刺激所致相关因素导管留置状态:导管与穿刺点反复移动、置管技术不佳或不适当的置管位置过大的导管型号,细小的静脉导管固定不良,在更换敷料或延长管时引起导管移动微粒物质:玻璃碎屑、棉花、沉淀物、无法吸收的、未充分溶解的微粒机械性静脉炎原因:物理刺激所致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课件_2机械性静脉炎预防选择柔软材料的留置导管避开关节部位穿刺稳定固定导管和输液管,减少移动床边超声定位下置管局部湿热敷 选择穿刺工具应在满足治疗前提下选择管径最细

6、、长度最短、管腔最少的导管机械性静脉炎预防化学性静脉炎原因:药物及溶液的刺激,导致静脉硬化、渗漏和血栓形成相关因素PH值渗透压血液稀释不充分:与输液速度有关、小静脉粗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消毒剂未干刺激性药物输注后没有进行充分冲管化学性静脉炎原因:药物及溶液的刺激,导致静脉硬化、渗漏和血栓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课件_2PH值血液PH值为:内膜刺激小pH为酸性,为强酸性,无充分血流下可使静脉内膜组织发生明显改变pH为碱性:使内膜粗糙,血栓形成可能性增加pH 为强碱性 超过正常范围的药物均会损伤静脉内膜PH值血液PH值为渗透压渗透压:是引起静脉炎最相关的因素渗透压越高,静脉刺激越大 高度危险600mOsm/

7、L 中度危险 400-600mOsm/L 低度危险400mOsm/L 研究证明渗透压600mOsm/L的药物可在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渗透压渗透压:是引起静脉炎最相关的因素常用药物的渗透压mosm/L 阿霉素 280 5-Fu 650 环磷酰胺 352 长春新碱 610 3%氯化钠 1030 TPN 1400 甘露醇 1098 5%碳酸氢钠 1190 50%葡萄糖 2526当输入高渗液体时,血浆渗透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进而局布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前列腺素,静脉壁通透性增强,白细胞侵润,并产生炎症,同时释放组织胺,使静脉收缩变硬常用药物的渗透压mosm/L 阿霉素 血液稀释不充分不同部位

8、血管的回血流量手背及前臂静脉:95ml/分肘部及上臂静脉:100-300ml/分锁骨下静脉:分上腔静脉:分血液稀释不充分不同部位血管的回血流量60滴/分 300ml/分 (5ml/分) 80滴/分 500ml/分 (分) 液流血流(如此时为较刺激性药物) 血液回流受阻血管壁侧压上升 血液稀释药物的能力下降甚至为零 机械性静脉炎 渗出 化学性静脉炎外周小静脉(血流:1ml/分)60滴/分 化学性静脉炎预防输注高渗溶液时应选择最大的和最合适的静脉首先考虑中心静脉如可能,应在高渗溶液后注入等渗溶液以减少高渗溶液对静脉壁的刺激化学性静脉炎预防化学性静脉炎预防充分的血液稀释首选合理酸碱溶液稀释选择合理的

9、输液工具输液速度与静脉刺激有关,故应尽量减慢输液速度输液时间延长,并发症的危险增加,故应尽可能缩短素输液时间 化学性静脉炎预防细菌性静脉炎原因: 感染所致相关因素操作者洗手不彻底无菌技术、观念不强(皮肤消毒、连接口消毒敷料污染潮湿穿刺技术不当:导管接触皮肤;多次穿刺细菌性静脉炎原因: 感染所致细菌性静脉炎预防操作前后有效洗手导管置入、维护及拔除时严格掌握无菌技术外周短导管每72-96小时更换定期观察穿刺点,如发现炎症表现,应立即更换输入脂类或全营养液时,应使用带有直径为微米孔隙的过滤器如果置管时没有保证无菌操作(如导管是在紧急情况下置入的),则应尽快更换导管,最长不超过48h。细菌性静脉炎预防

10、血栓性静脉炎原因:静脉内形成血栓所致相关因素反复穿刺,损伤导管前端容易形成栓子穿刺时操作不当损伤静脉内膜形成血栓封管技术不当,导致栓子形成预防熟练操作技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掌握进针速度与角度,避免损伤静脉内膜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血栓性静脉炎原因:静脉内形成血栓所致二、渗出和外渗定义渗出: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外渗: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区别:外渗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二、渗出和外渗定义渗出和外渗发生的原因静脉针头部分或全部脱出血管针头斜面穿透血管的后壁渗出和外渗发生的原因静脉针头部分或

11、全部脱出血管局部静脉内压增高静脉痉挛血管硬化:如老年人、糖尿病、动脉硬化等;长期输注高渗、过酸或过碱或刺激性强的溶液,引起静脉炎或静脉血栓造成渗漏输液速度过快局部静脉内压增高渗出和外渗的症状和体征输液部位疼痛,为烧灼痛或刺痛,且逐渐加剧沿着注射部位或针头周围出现肿胀,皮肤紧绷、发亮。静脉推注是感觉有阻力或滴注过程中流速突然变慢,甚至自穿刺点渗液无回血或浅粉色回血浸润部位周围皮肤的皮温较低渗出和外渗的症状和体征输液部位疼痛,为烧灼痛或刺痛,且逐渐加外渗的严重并发症发泡性药物外渗后,可出现疱疹及大水泡,随后出现溃疡,溃疡下方可见广泛组织坏死神经损伤:如造成尺,饶、正中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如手部

12、间隔综合症,前臂筋膜室综合症晚期并发症:如关节挛缩、肌腱粘连等外渗的严重并发症发泡性药物外渗后,可出现疱疹及大水泡,随后出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课件_2预防正确评估,选择合适的静脉输注途径长期静脉给药,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部位选用材料柔软的留置导管加强固定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并避开关节部位穿刺提高穿刺技术严密观察,及早判断预防处理立即停止输液尽可能地回抽药液:减少在组织内的药液拔管局部湿敷:以减轻疼痛进行环形封闭:生理盐水5ml+氟米松或2%利多卡因10ml,皮下注射,范围大于渗漏区域处理使用拮抗剂水泡的处理:1、多发性小水泡应保持水泡的完整性,避免摩擦和热敷,保持局部清洁并抬高局部肢体,待自然吸收; 2

13、、对直径20cm,应在严格消毒后用5号细针头在水泡的边缘穿刺抽液使皮肤贴服,避免去表皮坏死的处理:清创消毒,必要时请外科会诊使用拮抗剂渗出的分级分级临床表现0没有症状1皮肤发白,发凉,水肿最大直径2.5cm,伴或不伴有疼痛21+水肿最大直径在2.5-15cm之间3皮肤发白,发凉,半透明状,水肿最小处直径15cm,轻至中度疼痛,可有麻木感。4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皮肤变色,有瘀伤,肿胀,水肿最小直径15cm,可凹陷性水肿,循环障碍,中至重度疼痛,任何容量的血液制品,发泡剂或腐灼性的液体外渗渗出的分级分级临床表现0没有症状1皮肤发白,发凉,水肿最大直三、感染定义感染:发现并存在病原

14、微生物的增长,可以是局部的、全身的,或两者兼有。导管感染包括:穿刺部位、隧道、输液港注射座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穿刺部位感染:穿刺点处出现红、肿、硬、温度改变和渗出,范围在2cm以内隧道感染:发生在隧道式导管出口位置或输液港开口位置,感染症状沿导管插入方向延伸超过2cmCRBSI的诊断标准是有全身感染症状,无其他明显感染源,患者外周血培养及对导管半定量和定量培养分离出相同的病原菌三、感染定义感染的途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问题穿刺点皮肤消毒不严导管在穿刺前已被污染药液被污染连接处被污染感染的途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问题预防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手卫生原则。包括连接、给药、输液、冲管、更换

15、辅料等操作时。在导管置入前应做好穿刺部位皮肤的准备在进行穿刺前、置管后、穿刺部位和导管维护时,应进行充分皮肤消毒穿刺部位盖以无菌敷料,注明置管日期。根据各种留置导管和所有不同敷料的规定更换时间,定期更换敷料每日检查评估静脉留置装置,尽早拔出导管。避免微生物污染加强观察,及早发现感染的征象预防皮肤发白,发凉,水肿最大直径2.沿着注射部位或针头周围出现肿胀,皮肤紧绷、发亮。5、导管堵塞 6、导管断裂80滴/分 500ml/分血液稀释不充分:与输液速度有关、小静脉粗导管临床标准皮肤发白,发凉,水肿最大直径2.穿刺部位盖以无菌敷料,注明置管日期。红肿型:沿静脉走形皮肤红肿、疼痛、触痛。脆性大,失去弹性

16、(老龄患者)的静脉会影响穿刺成功率导管的规格、长度和材料自身皮肤原因:过敏体质止血带结扎过长,静脉过度膨胀,导致静脉挛缩。骨筋膜室综合征:如手部间隔综合症,前臂筋膜室综合症2、5000u/ml尿激酶,注入1ml,保留20分钟,回抽后,立即用20ml以上生理盐水脉冲冲管低度危险400mOsm/L观察到管功能在光滑内膜的下层是粗糙的表面,允许血小板聚集处理观察、评估、记录患者感染的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如有导管相关感染的征象应通知医生。遵医嘱采集导管内和外周静脉血标本做培养,以确定是否存在导管相关感染一旦确定导管相关性感染,要遵医嘱拔除导管、重新置管如怀疑输注液体发生污染,遵医嘱送培养遵医嘱给予局部药

17、物外敷、湿热敷或全身应用抗感染药物治疗皮肤发白,发凉,水肿最大直径2.处理导管堵塞定义导管堵塞是指血管内置导管部分或完全堵塞,致使液体或药液的输注受阻或受限。最基本的2种类型是:血栓性导管堵塞和非血栓性导管堵塞。血栓性导管堵塞:导管内部或周围形成的血栓所致。非血栓性导管堵塞:由机械性堵塞所致,如导管位置不当、导管移位、药物或矿物质沉淀、肠外营养的脂类聚集等。导管堵塞定义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课件_2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课件_2症状给药时感觉有阻力输注困难无法冲管无法抽到回血症状预防输注酸碱药物之间用生理盐水冲管先输乳剂,后输非乳剂输注刺激性药物、粘附性强的药物、血制品前后及从导管抽血后立即用生理盐水

18、冲管正确的冲管、封管SASH步骤:生理盐水药物生理盐水稀肝素预防堵塞导管的再通堵管程度:不完全 表现输液速度减慢 处理1、及时用生理盐水脉冲方式冲管,脉冲冲管无法缓解 2、5000u/ml尿激酶,注入1ml,保留20分钟,回抽后,立即用20ml以上生理盐水脉冲冲管 完全负压方式再通堵塞导管的再通堵管程度:不完全负压方式使完全堵塞的导管再通去除肝素帽,换上预冲好的三通三通一直臂接导管,另一直臂接配好的尿激酶溶液(5000u/ml),侧臂接空注射器(20ml)先使导管与侧臂相通,回抽注射器活塞,然后迅速将三通打成两直臂通,导管内负压会使尿激酶溶液进入导管内。负压方式使完全堵塞的导管再通去除肝素帽,

19、换上预冲好的三通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课件_2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课件_2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课件_2导管断裂导管断裂分为体外断裂和体内断裂导管断裂的原因体外断裂与撤导丝时划伤导管、不正确的固定、换药不当、高压注射、锐器损伤导管有关体内断管与送导管时镊子损伤导管、导丝划破导管导管断裂导管断裂分为体外断裂和体内断裂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课件_2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课件_2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课件_2每日检查评估静脉留置装置,尽早拔出导管。光滑的表面,允许血液细胞顺利通过观察到管功能在进行穿刺前、置管后、穿刺部位和导管维护时,应进行充分皮肤消毒预防:准确测量导管置入长度,宁深勿浅较厚,是静脉的主要组成部分封管技术

20、不当,导致栓子形成手指按压导管远端的血管/立即于上臂腋部扎止血带,病人制动,确定位置,取出导管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皮肤变色,有瘀伤,肿胀,水肿最小直径15cm,可凹陷性水肿,循环障碍,中至重度疼痛,任何容量的血液制品,发泡剂或腐灼性的液体外渗穿刺技术不当:导管接触皮肤;负压方式使完全堵塞的导管再通导管移位指导管尖端位于最佳位置,但留置一段时间后尖端离开原有的位置,包括导管滑出或滑入。确保导管末端在最佳位置先使导管与侧臂相通,回抽注射器活塞,然后迅速将三通打成两直臂通,导管内负压会使尿激酶溶液进入导管内。穿刺部位、留置时间预防禁止高压注射使用10ml以上注射器正确固定避免使用利器每日检查评估静脉留置装置,尽早拔出导管。预防静脉输液常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