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建设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知识_第1页
推进生态建设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知识_第2页
推进生态建设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知识_第3页
推进生态建设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知识_第4页
推进生态建设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推进生态省建设 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省建设 实现可持续发展一、生态省的基本认识二、我省生态省建设的形势 三、推进生态省建设的对策建议一、生态省的基本认识 (一)内涵 生态省建设指标(2007)序号名 称单 位指 标说明经济发展1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元/人800060004500约束性指标2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元/人160001400012000约束性指标3环保产业比重%10参考性指标 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省级行政区域。 序号名 称单 位指 标说明环境保护4森林覆盖率山区丘陵区平原地区高寒区或草原区林草覆盖

2、率 %65351280约束性指标5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15约束性指标6退化土地恢复率%90参考性指标7物种保护指数0.9参考性指标8主要河流年水消耗量省内河流跨省河流 40%不超过国家分配的水资源量参考性指标9地下水超采率%0参考性指标10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千克/万元 5.06.0且不超过国家总量控制指标约束性指标序号名 称单 位指 标说明 环 境 保 护11降水pH值年均值酸雨频率 %5.030约束性指标12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约束性指标13水环境质量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且过境河流水质达到国家规定要求约束性指标14环境保护投资占

3、GDP的比重%3.5约束性指标社会进步15城市化水平%50参考性指标16基尼系数0.3-0.4之间参考性指标自然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和利用,建立可持续的资源保障体系; 绿色经济高度发展,循环经济理念形成,结构合理,竞争力强; 生态文化体系基本建立,民主、法制健全, 社会文明程度高;人民生活水平基本富裕,并形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 各种环境安全隐患基本消除, 建成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标志一、生态省的基本认识 1970初, 联合国“关于人类居住地的生态综合研究”计划首提“生态城市”;1984年瑞典出现第一个“生态村”泰格莱特村。1992年6月,瑞典向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交了“生态循环 城市

4、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的研究报告,之后瑞典24个省256个市全部实施生态循环城计划。(二)由来“生态省”是中国特有的概念。1999年3月,海南省提出创建生态省。现全国已有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浙江、山东、安徽、江苏、河北、广西、四川、辽宁、天津、山西、河南等15省开展了生态省建设。另有超过1000个县(市、区)开展了生态县的建设,并有38个县(市、区)建成了国家级生态县,1559个乡镇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238个村建成国家生态村。 一、生态省的基本认识 一、生态省的基本认识 (三)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其宗旨是既能相

5、对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发展构成危害。 (1)共同发展:即追求的是整体发展;(2)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环境三大系统协调; 世界、国家和地区空间层面协调; 一国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协调; 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各阶层协调。(3)公平发展:时间纬度上和空间纬度上的公平。(4)高效发展:最小代价获得最大且高质的产出。(5)多维发展:依国情走多样性多模式发展道路。一、生态省的基本认识 (三)理论基础-生态经济学理论 波尔丁1966年提出“宇宙飞船理论”:地球是太空中的一只飞船, 人口及经济的迅速增长终将耗尽飞船有限的资源, 排出的各种废弃物也将充斥飞船的内舱。 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 社会再生产包括:

6、物质资料、人口、生态环境、精神再生产 关系:生态环境再生产是基础,物质资料再生产是主导,人口再生产是主体,精神再生产是中介。人类需求有物质、文化需求,又有对优美舒适生态环境的需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应该是经济社会生态同步协调发展战略;在目标选择上注重不断改善生态条件和提高环境质量;通过多目标体系来保证目标实现。一、生态省的基本认识 西蒙库兹涅茨曲线(四)环境问题的经济学解释一、生态省的基本认识 西蒙库兹涅茨环境曲线X轴:人均收入情况Y轴:生态环境状况 AAYX(1)规模效应。一方面经济增长要增加投入,进而增加资源的使用;另一方面更多产出带来污染排放增加。(2)技术效应。一是技术进步降低单位产出要

7、素投入;二是清洁技术取代肮脏技术,有效的循环利用资源。 (3)结构效应。早期,经济结构从农业向重工业转变增加了污染排放,随后转向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1.三项效应 2.质量需求3.环境规制4.市场机制5.减污投资一、生态省的基本认识 1.科学发展观的当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生态省建设的重大意义一、生态省的基本认识 2.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目标一致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8、一、生态省的基本认识 3.能有效消除国际贸易壁垒 禁用物质范围/要求生效期铅(Sec.101)供12岁以下儿童使用的产品(任何正常使用或滥用后可触及部件) 600 ppm 300 ppm 100 ppm (除非技术达不到要求的部件)法案生效180天后法案生效1年后法案生效3年后铅(Sec.101)家俱和供12岁以下儿童使用产品的表面油漆 90 ppm (0.009 %) (修改16 CFR 1303.1)小面积油漆如单个产品油漆重量少于10毫克或表面积少于1 cm 2 微克, XRF扫描技术或其它方法法案生效1年后邻苯二甲酸盐(Sec.108)供12岁以下儿童使用的玩具或3岁以下儿童使用的护理

9、产品 0.1 % DEHP, DBP,BBP邻苯二甲酸二过渡性禁令 3岁以下儿童使用的护理产品或能放入口中供12岁以下儿童使用的玩具 0.1 % DINP, DIDP , DNO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法案生效180天后 美国 2008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一、生态省的基本认识 4.可以保证国家资源安全矿产资源短缺。我国矿产资源总量较大, 约占世界的12%, 居世界第三位; 但人均资源量少, 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8%, 居世界第五十三位。水资源短缺。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200 立方米,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耕地资源短缺。我国现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4亩, 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能源资源短缺:

10、 2011年人均石油开采储量、天然气可采储量、煤炭可采储量, 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5.5% 和58% 。一、生态省的基本认识 5.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一)基本情况吉林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2001.12)总目标:通过30 年的努力奋斗, 在全省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体系, 把吉林省建设成为经济比较发达、社会文明进步、生态环境优良、资源永续利用的生态省。第一阶段:20012005年,启动期。用5年时间,做好生态省建设的启动和布局,建立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框架,确立绿色品牌大省形象。第二阶段:20062015年,发展期。10年时间,经济、

11、社会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体系,树立绿色产业大省形象。第三阶段:20162030年,提高期。15年时间,全面达到生态省建设的各项目标,展现绿色经济强省形象。二、我省生态省建设的形势生态省总体布局与地域划分东部长白山资源保护与旅游、健康产业生态经济区;东中部水资源保护与特色产业生态经济区;中部松辽平原黑土地保护和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经济区;西部草原湿地保护与绿色产业生态经济区。目标:保护长白山区的生物多样性和水资源, 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目标:保护黑土地资源, 控制面源污染, 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保护水资源, 治理水土流失。目标:保护湿地, 治理“三化”,恢复植被。绿色

12、车辆、绿色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和可持续农业规划重点产业11类:可持续效益农业、生态林草、有机和绿色食品、绿色车辆工业、绿色化工、健康、环保、生态旅游、高新技术、生态资源水利、清洁能源产业。产业布局生态经济产业,重点是特色生态工业与生态旅游业生态林业、健康产业以及生态旅游业绿色石油化工、清洁能源和有机食品产业(二)建设成绩1.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东部长白山区强制性保护。完成人工造林91万公顷,封山育林46万公顷,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3.6%。东中部水资源主动性保护。对松花江、辽河进行保护;推进“引嫩入白”;实施靖宇矿泉水水源地、农安波罗湖、四平二龙湖等水资源保护工程。中部松辽平原积极性保护。治理水

13、土流失面积1020万亩,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7270万亩左右。西部草原湿地抢救性保护。累计治理盐碱地1246万亩,占西部盐碱地总面积的80%。二、我省生态省建设的形势2.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序号保护区名称行政区域类型级别吉01波罗湖农安县内陆湿地国家级吉02松花江三湖吉林市森林生态国家级吉03松花江三湖吉林市内陆湿地省级吉04左家吉林市森林生态省级吉05关门砬子桦甸市内陆湿地县级吉06山门中生代火山四平市地质遗迹省级吉07伊通火山群伊通县地质遗迹国家级吉08北大顶子通化市森林生态市级吉09石湖通化县森林生态省级吉10湾湾川通化县内陆湿地市级吉11龙湾辉南县内陆湿地国家级吉12大西岔参场柳河县森

14、林生态县级二、我省生态省建设的形势吉13哈泥柳河县内陆湿地国家级吉14柳河罗通山柳河县森林生态省级吉15鹿场柳河县森林生态县级吉16文字岭集安市森林生态县级吉17三道沟刺楸林白山市 森林生态市级吉18抚松野山参抚松县森林生态省级吉19靖宇地质遗迹靖宇县地质遗迹省级吉20鸭绿江上游长白县野生动物国家级吉21大阳岔江源县地质遗迹省级吉22白山原麝临江市野生动物省级吉23查干湖前郭县内陆湿地国家级吉24腰井子羊草草原长岭县草原草甸省级吉25大布苏乾安县地质遗迹国家级现有各级各类保护区38个。总面积231多万公顷。国家级13个、省级17个、市县级8个。二、我省生态省建设的形势吉26扶余洪泛扶余县内陆湿

15、地省级吉27莫莫格镇赉县野生动物国家级吉28包拉温都通榆县内陆湿地省级吉29向海通榆县内陆湿地国家级吉30凤梧图们市内陆湿地县级吉31黄泥河敦化市森林生态省级吉32六顶山敦化市森林生态县级吉33雁鸣湖敦化市内陆湿地国家级吉34东北虎珲春市野生动物国家级吉35天佛指山龙井市野生植物国家级吉36汪清汪清县森林生态省级吉37长白山安图抚松长白森林生态国家级吉38长白松安图县野生植物省级全省21个乡镇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3个村被批准为“国家级生态村”;32个乡镇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32个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344个村被命名为市(州)级生态村。 二、我省生态省建设的形势3.生态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16、(1)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重点抓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全省获证“三品”3455个其中:绿色食品850个 有机食品308个 无公害农产品2297个绿色有机食品基地50个“三品”产值达530亿元二、我省生态省建设的形势(2)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推进亚泰集团、吉林市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等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扶持吉林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吉林八宝工业园区、通化二道江循环经济示范区、一汽综合利用有限公司等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开展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白山市被列为试点城市;建立了吉林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一汽综合利用有限公司、吉林金属回收有限责任公司等“城市矿产”示范

17、基地。二、我省生态省建设的形势(3)推进废弃物的有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65%;对295户企业进行废弃物产品认定。认定企业总产值45亿元,利废总量8398万吨。二、我省生态省建设的形势4.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全省推广使用高效照明产品774万只;节能空调15573台;循环经济项目137个,总投资115亿元;单位GDP能耗下降22%。二、我省生态省建设的形势(1)森林生态系统退化 (三)面临挑战 1.东部山区:森林生态环境状况堪忧二、我省生态省建设的形势(2)森林生物多样性减少长白山区尚存植物2385种,动物1238种(吉林小鲵2013年3月22日发现)。森林

18、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森林生物多样性减少。红松、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山葡萄、软枣猕猴桃、五味子大量减少,野山参、玫瑰、紫杉、刺楸等珍稀植物已濒临灭绝。紫貂、猞猁、梅花鹿、棕熊、黑熊、狍子,雉鸡、黑琴鸟均在减少;东北虎、金钱豹、细鳞鱼等珍贵野生动物已难以见到。二、我省生态省建设的形势(3)森林景观生境片断化建国时长白山原始森林面积、蓄积分别占全省森林总面积的49%、总蓄积的66%。其景观本底是原始林,生境片断化很少见。上世纪90年代后由于集中过量采伐、毁林开荒及滥砍盗伐,森林景观本底已被中幼龄状态的天然林所替代,致使森林景观呈现复杂的生境片断化局面。二、我省生态省建设的形势(4)森林生态功能

19、下降原始森林大面积砍伐,严重破坏了森林涵养水源和水土保持功能。如延边海兰江流域森林覆盖率由建国时的80% 减少到45%, 河流径流量下降近三分之二。该地区森林砍伐后土壤侵蚀严重的坡耕地,年均深度为1. 5 mm, 最大深度为4. 4mm , 而这些土层的形成至少需要100 年以上。据气象部门统计,50 年来该地旱涝频率由12%增加到38%以上。自86 年以来,多次发生洪灾, 其中1995 年发生的特大洪水灾害, 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亿元2. 松辽平原黑土区:环境问题严峻(1)城市污染全境废水排放近11.5亿吨;二氧化硫排放36万吨;氮氧化物排放56万吨;烟尘排放30万吨;粉尘排放5.3万吨;工业固

20、体贮存总量1.5亿吨。工业废气、粉尘对6000亩农田产生污染,近2000亩农田生产的蔬菜不能上市。二、我省生态省建设的形势(2)乡村污染化肥:50末1万吨;60末10万吨;70末110万吨;11年520万吨。农药:52年22万吨;82年1940吨;2011年1.5万吨。畜禽存栏20185万头(只),粪便总量6533万吨。露天燃烧秸秆,每年烧掉的秸秆相当于1亿公斤碳铵、1.2亿公斤磷肥。造成土壤污染、水质污染和空气污染二、我省生态省建设的形势据估算,区域内现有黑土面积18. 7 万公顷,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 万多公顷。 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由12% 下降到2. 3% , 田间持水量由58% 下降到2

21、7 %。据记载, 我省100 年前黑土层平均厚度为60 80cm,以后每过20 年, 黑土层厚度就会减少10- 20 cm。目前, 黑土层的厚度只剩下20 30 厘米。而形成1 厘米表土在自然状况下需要400 年。照此速度, 再过四、五十年, 黑土层将不复存在。每年流失的黑土多达近2 亿吨, 流失掉的氮、磷、钾折合标准化肥400- 500 万吨, 相当于四、五个大庆化肥总厂的年产量。(3)土壤质量下降二、我省生态省建设的形势中部地区属天然贫水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都相对匮乏,而该区人口密集。发展了如玉米加工、畜禽屠宰、酿造等重耗水产业群。同时长期地下水超量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下“ 漏斗”

22、面积扩大。长春10年缺水1.6亿吨;2030年将缺5.7亿吨 。(4)局部缺水严重二、我省生态省建设的形势3.西部草原:“三化” 问题严重 一是盐碱化。西部盐碱化面积达49%其中,轻度盐碱化29.8%;中度盐碱化占35.4%;重度盐碱化达34.7%。二是草原退化。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42%,有40万公顷草地不能利用,而且以每年1.85%的速度增长。三是土壤沙化。从1996年起沙地出现了向中部推移的态势。如前郭沙地向东推移超22.42%;扶余沙地向东推移超过10%。另外,风沙干旱是西部主要灾害:春旱几率98%;夏旱几率69%;秋旱几率75%。因旱灾每年减产粮食一半多二、我省生态省建设的形势

23、二、我省生态省建设的形势4.湿地生态系统:面临严重的威胁 全省共有湿地面积172.8万公顷,其中天然湿地102.5万公顷,湿地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2%。通过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18)使全省31%的天然湿地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平均每年减少1 万公顷以上。照此发展, 百年后我省将不再有天然湿地。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向海湿地, 目前潜在沙漠化土地占35%, 正在沙化土地56% , 强化发展的占7%, 严重发展的占2% 。二、我省生态省建设的形势三、推进生态省建设的对策建议 生态经济指标序号指标2015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540002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123单位GDP能耗(吨标煤/

24、万元)0.964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万元)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万吨)五年累计下降17%6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万吨)五年累计下降8.8%7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五年累计下降2.7%8主要污染物氨氮排放量(万吨)五年累计下降10.5%9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排放量(万吨)五年累计下降6.9%10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17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7160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10992(一) 指标“十二五”吉林生态省建设阶段性指标三、推进生态省建设的对策建议 生态环境指标序号指标(%)201513土地退化治理率6014水土流失率1015森林覆盖率44.216可利用草场占总草场比例9517草场放牧超载率24018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3519水资源利用率5020地表水水质达标率8021城市环境质量达标率1002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023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24农村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5025城市污水处理率6026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例1.527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比例1828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729城市公共绿地覆盖率41.230城镇清洁能源使用率80三、推进生态省建设的对策建议 社会发展指标序号指标201531城镇化水平(%)6032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