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我们已经学习了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诗歌多声部式的结构和热烈汹涌的情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五首短诗,不同的是这些诗歌篇幅短小,却精悍隽永,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思,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其中的韵味吧。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九年级语文下册3* 短诗五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重点)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难点) 3.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通过诗歌触摸时代的脉搏,获得审美的愉悦。(素养)月 夜知识备查作者简介 沈尹默(18831971),诗人、书法家。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今湖州吴
2、兴区)人。早年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北平大学校长。五四运动时从事新文化运动,为新青年杂志编辑之一,发表过白话诗。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背景资料知识备查 沈尹默的月夜发表于1918 年1 月出版的新青年杂志四卷一号上。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 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生存环境正如诗中所描述的冬天里的“月夜”一样。本诗的发表极大地加速了新一代知识分子的觉醒,它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新文学诞生的标志。整体感知 月夜 沈尹默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1.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整体感知2.
3、月夜描绘了一幅月夜图,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霜风猛烈地吹刮着,月光明亮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 并排站立,充满美的意蕴。精读细研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一下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 冬夜的“霜风”“月光”突出月夜的寒霜浓重、冷气袭人,象征着“五四”前夕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下的中国萧森的环境。精读细研2.“我”和树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我”怎样的精神?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是思想的并立是挣脱、是倔强
4、、也是追求独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合作探究 冬天的夜晚,寒霜浓重,明月高照。在这种萧索的环境中,诗人面对“一株顶高的树”,即更强势的人或势力,他也“并排立着”,决不“靠着”,反映了诗人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和自我意识的觉醒。1.怎样理解月夜中诗人的情感? 探究一:“我”是一个身处五四运动前期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2.诗中的“我”是一个什么形象?合作探究 探究二:“我”不畏惧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强大的独立自主意识,追求人格独立、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 探究三:“我”期待通过诗唤起国人的觉醒,民族的觉醒。概括主题课堂小结 诗人以霜风、明月、挺立的
5、高树三种景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我”。霜风寒月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自我,表现了五四前期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强大的独立自主意识和对自由的渴望。写作特色意境简洁、含蓄,语气委婉,节奏舒缓。 四句诗的含义很广,没有半个字的说教;简练的白描手法充分地表现了寒风中卓然独立的形象,传神写意,颇有韵致。整首诗以动词“照”“靠”押韵,却在每行诗末缀以一个轻声词“着”,使诗歌语气委婉,节奏舒缓自然,清新质朴,富于散文之美。板书设计追求独立自由霜风吹(寒冷)月光照(明朗)我、树并排立(思想独立)性格独立不倚 坚强果敢月夜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19051950),现代诗人、翻译家。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
6、)人。早期作品大都吟咏个人的悒郁情怀和生活遭遇,雨巷我的记忆等作品讲究音乐性和象征性,追求意象的朦胧,是现代诗派代表人物;后期诗作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表现出反抗精神,情调趋向明朗。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知识备查作者简介背景资料知识备查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萧红老家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她很早就从东北逃亡进关,辗转呼号。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背景资料知识备查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她因病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
7、港。这对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刺激,可是当时要埋葬萧红谈何容易,戴望舒“他们多方设法,托日本朝日新闻的一位记者,弄到一张证明,几个朋友,搞到一辆板车,自己拉着,走了六、七个小时,将萧红的遗体拉到了浅水湾埋葬并且只插了一块写有萧红之墓 的木签。”萧红生前是那样坎坷不幸,而逝世后又偏偏是那样寂寞、凄楚。死者是如此,生者也是如此。戴望舒曾因宣传抗日而被日本宪兵投入监狱,受尽了折磨。出狱以后,原先在香港宣传抗日的大批作家和文化人经过党组织的帮助,早已纷纷离港潜返内地,戴望舒孤身一人,只好苦苦地、寂寞地等待、等待过了很多年,诗人才得以前来凭吊萧红。知识备查背景资料整体感知萧
8、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1944年11月20日mnpnm1.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重音。2.这首诗是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从诗中哪些信息可以看出来?整体感知萧红墓畔口占 即兴作诗词,不打草稿,随口吟诵出来。地点1.从诗人的哪些行为可以体会到其对萧红的哀思?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时间之长距离之远“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 “寂寞”既是诗人奔赴墓地时心境无比孤寂悲凉,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同时,也隐指萧红一生特别是晚期的境况,二者融而为一,构成全诗的
9、基点和最主要的感情色调。精读细研 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而且,还表示萧红长眠地下,已无法慰解自己的寂寞。 “放一束红山茶”,山茶花凌寒高洁、冷艳不群、坚忍不屈、执着奔放,以一束红艳如火的山茶花,寄托对她的深情悼念,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美、欣赏与缅怀。说一说:第二句诗为什么不说“墓畔”而说“头边”? 作者为什么要送给她一束“红山茶”?精读细研精读细研2.第三句诗中诗人在等待什么?“长夜漫漫”有什么含义? “我等待着”等待的是革命曙光的涌现,民族解放斗争取得胜利。 “长夜漫漫”,写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
10、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精读细研4.如何理解“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所表达的情感?有伤悼之情,感伤萧红不幸被黑暗势力和坎坷生活夺走生命;有惋惜之情,叹惋萧红早逝而不能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发出更多的光和热;有羡慕之情,羡慕萧红已实现了永恒的超越,无须再在长夜漫漫中苦熬苦等了,她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合作探究回顾全诗,诗歌描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探究一:因悼念而感到悲伤、寂寞。 探究二:面对险境的坚忍和不屈。 探究三:深沉的怀念,庄严的哀思,对抗战胜利的期盼。 探究四:镇静、坚守和自勉。 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去拜谒萧红墓的经历和感想,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之情。概括主题课堂小结写作
11、特色语言朴素洗练,情感深沉真挚。 开头用“六小时”“长途”写出了诗人不顾路途遥远,孤身一人来到友人墓畔凭吊祭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悼念和缅怀之情。“一束红山茶”使诗人的感情更加深沉,既表达了对萧红由衷的赞美、欣赏与缅怀,也代表了萧红的品性和精神,平淡中见深厚,委婉中渗透着激情。萧红墓畔口占我时间长路途远等待着你卧听闲话对友人的怀念人生的寂寞之感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短诗五首中的前两首,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首断章。 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为诗人只对这四句诗感到满意,才将其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这节课我们就
12、先来学习这首“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诗作。断 章知识备查作者简介 卞之琳(19102000),现代诗人、翻译家。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1929年开始写诗,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三秋草,1935年出版鱼目集,1936年与李广田、何其芳合著的汉园集出版。为“汉园三诗人”之一。曾是徐志摩的学生,被公认为是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整体感知朗读诗歌,找准节奏,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场景有什么特点。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整体感知1.这首诗虽短,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
13、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请你找出来。 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的意象:“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梦”。整体感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2.诗歌的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哪几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些画面又有什么联系呢?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因“看风景”的动作产生联系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因“装饰” 产生联系精读细研3.怎样理解诗中“人”与“风景”的关系? “人”不仅是看风景的主体,有时也会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成为欣赏“风景”的客体。 “风景”有了“人” , “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精读细研4.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内涵? 世
14、间万物本来就是相对的,互相依存,息息相关,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相对关系。合作探究断章一诗给予你怎样的生活启示? 探究一:物与我、我与他、他与你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在被别人影响,也同样影响着别人。 探究二:静静地看风景,静静地让自己成为别人的风景,不也很快乐吗? 探究三:“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不必追问,无须深究,此时无声胜有声,只是此刻,就很美。 探究四:若能成为你眼中的风景,若能装饰你的梦,也是我小小价值的体现。 诗人通过描绘四幅人物与事物之间的剪影,带给我们丰
15、富的哲思。启迪我们: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并不是绝对和孤立存在的。概括主题课堂小结写作特色语言清新平淡,意蕴含蓄深远。 四行诗写了四个十分平常却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干的事物经过诗人的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耐人寻味: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别人的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反过来,你也可以装饰别人的梦,可见宇宙万物是相互依存、息息相关的。诗歌通过这些平淡易懂的句子,阐释了丰富的哲理。板书设计断章互相依存互相转化你在看风景人在看你明月装饰你你装饰别人风 雨 吟芦荻(19121994),诗人。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20世纪30年代即从事诗歌创作,与人合编今日诗歌中国诗坛诗场等刊物
16、。主要作品有桑野驰驱集等。知识备查作者简介背景资料知识备查 本诗选自芦荻诗选(花城出版社1986年版)。可能写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作为一个广东诗人,芦荻久居南国,对中国南方的大风大雨十分熟悉。一场暴风雨把整个世界变得天昏地暗。风雨中,诗人平日熟悉的景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诗人也因此产生了年轻舵手的“忧怀”,写下了风雨吟这首短诗。整体感知风雨吟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郊原如海,房舍如舟。我有/年轻舵手的心,在大地风雨的海上。大声朗读诗歌,抓住关键词描绘诗歌画面。 “风”“雨”从大地“卷来”“奔来”,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
17、,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整体感知说一说:透过诗句,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精读细研1.多读几遍诗歌,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好在哪里 。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 “卷”“奔”这两个动词极为生动,描绘出了“大地”的动荡、不安定和被“风雨”裹挟着颇有气势地冲过来的动态,展示了一种磅礴的、席卷一切的气势。精读细研说一说:这句中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大地”又有什么深层内涵? 它们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们也
18、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遭遇。 这首诗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里遭受“风雨”侵袭的“大地”指的是当时风雨如晦的中国局势。这样来说,“风雨”又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把“郊原”比喻成“海”,把“房舍”比喻成“舟”,不仅写出了无边无际、汹涌澎湃的茫茫大地中“房舍”的渺小,更写出了“房舍”在风雨中的飘摇不定,象征着中国局势的动荡不安。精读细研郊原如海,房舍如舟。比喻比喻2.如何理解诗歌最后一句中的“年轻舵手的心”? “年轻舵手的心”主要表现为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勇气。诗中写“我有年轻舵手的心”,表明了诗人不惧风雨的豪迈气概。精读细研合作探究结合全诗谈谈,面对这样的大地,“我”又是一
19、个怎样的形象。(1)面对苦难的祖国,“我”虽缺乏经验和阅历,但“我”敢于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做一个勇敢无畏的青年,表现了我对祖国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2)因没有经验,“我”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表现了“我”对中国社会的前途和民族命运感到忧虑。 诗人通过描绘在暴风骤雨的摧折下,大地被淹没的景象,展现了“我”愿做年轻舵手的决心,表达出战胜风雨、一往无前的决心,充分体现了“我”面对风雨的勇气和责任感。概括主题课堂小结写作特色意象突出。 无论是第一节中的“风”“雨”的意象,还是第二节中的“海”“舟”的意象,还是后来出现的敢做“年轻舵手”的“我”的意象,都非常突出。突出的意象,营造了立体的画面,所
20、以不论是风雨肆虐,还是大地被淹没,还是“我”掌舵在风雨之中,都给人非常强烈的画面冲击感。写作特色立意向上。 前两节诗极力铺排渲染,突出风雨肆虐下大地被毁灭的沉重景象,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我”没有退缩,勇敢地站出来,担负起“舵手”的责任,这是怎样的一种勇气和责任感呢?本诗虽短,但立意积极向上,带给读者鼓舞和力量。板书设计风雨吟暴风骤雨郊原如海房舍如舟风雨大地年轻舵手 的心责任感使命感勇敢无畏统 一 巴勃罗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歌等。 聂鲁达对中国和中国文化很有兴趣,一生中曾经三次到过中国。1928年,他作为外交官赴缅
21、甸上任时,出发来中国,给宋庆龄颁发列宁国际和平奖,此行中,他还见到了茅盾、丁玲、艾青等文学界名流,进行了友好的交流。知识备查作者简介背景资料知识备查 1969年9月,聂鲁达接受了智利共产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这次竞选只是促成人民联盟各党派携手合作的一种策略。当人民联盟推举S阿连德戈森斯为共同候选人后,聂鲁达立即退出竞选,支持阿连德直至取得最后胜利。为此他写下了统一。 整体感知 统一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繁多/是个谎言。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所有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朗读诗歌,边读边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整体感知结合题目,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
22、”这个思想的。 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朵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它们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与“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是作者在此用“是”字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了“统一”的思想。精读细研1.作者为什么认为“多”就是“一”呢?为什么说“繁多是个谎言”?请你结合作者的回答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作者认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因此 “繁多是个谎言”。作者先写到了叶,又写到了花,然而叶、花不论它们拥有怎样的万象姿态,它们的本质是为了结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又是为了生命的传递。 从这点上看,所有的叶、花、果实都有着自己的本质,且就生命传承的角度而言,这本质也并无不同。因此,繁多是众多生物存在的表
23、象,它们的本质都是统一的。合作探究 1.有人说:“因为所有的叶都是这一片叶,所以认识了这一片叶也就能对所有的叶有所认识。”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我认同这个观点,因为所有的叶都有着叶的共同本质,将零散的事物化繁多为统一,通过事物现象归结出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这也是人类本身就存在的认知规律。 诗人以树叶、花朵、果实为意象,形象地阐明了现象与本质的道理,指出不要被众多的表面现象迷惑,要认清事物的本质。概括主题课堂小结写作特色语言浅显,意蕴深刻。 全诗只有两句话,第一句以“叶”“花”两个意象来说明事物的统一性,第二句以“果实”“树木”为意象,说明世界的统一性,语言浅白平
24、实。第一句中“繁多是个谎言”以精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统一”的深刻理解。而第二句中“整片大地是一朵花”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地比作花,表达了作者对统一的美好世界的向往与期待。统一叶一片花一朵果实无差异树木是一棵大地是一朵花由表及里认清事物本质繁多是谎言本质(果)(因)板书设计合作探究2.对比阅读这五首短诗,举例说说新诗的“新”指的是哪些方面。 (1)在形式上: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韵律上,押韵比较松散,没有严格规定,但是一般还是遵循一定的韵脚,如风雨吟中的“来”“海”。 (2)在语言上: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新语法,如
25、“霜风呼呼的吹着”“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等,语言散文化。 (3)在观念上:追求个性与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情、情感与见解,如月夜断章风雨吟等。学后感悟课堂小结 感悟一:如果时代是沉默的,我们应该站出来唱歌,大声唱,因为我们是青年一代,我们有理想,有独立自主的人格,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我们希望唤醒更多的人,为了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而奋斗。 感悟二:友情是冒着敌占区的封锁,去墓畔凭吊;友情,是墓畔放下的一束花,寄托着哀思;友情,是六个小时的跋涉,只为看你一眼;友情,是你离去了,我还在独自坚守理想,永不放弃。学后感悟课堂小结 感悟三:人们往往因年龄、身份、阶级以及地域的不同而以为他们各不相同,以为他们生活
26、在相互隔绝的世界里。而事实上,人们永远因某些共同的东西而联系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亦有你,只是有时人们没有意识到这种联系而已。 感悟四:人生多风雨,世事多风波。当人生的风雨袭来,我们该如何面对?是仓皇逃避,还是像“我”一样勇敢地迎上去,做勇敢的舵手,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做自己人生的主人?自然是后者,两军交战,勇者胜,只有勇敢迎上去,才能战胜困难、挫折,收获人生的彩虹。课堂检测A.墓畔(pn) 吟唱(yn) 寂寞长途B.舵手(du) 繁多(fn) 长夜漫漫C.房舍(sh) 差异(ch) 卧听海淘D.芦荻(d) 卞之琳(bin) 房舍如舟C【解析】C项中,“舍”应读sh,“淘”应为“涛”。1.下列
27、划线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课堂检测A.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B.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C.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D.所有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A【解析】A项中句子的正确朗读节奏划分应为“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课堂检测A.月夜的前两句运用环境描写,通过霜风和月光,创设了一个恬静优美的环境。B.萧红墓畔口占中的“红山茶”既寄托了作者对萧红的怀念和哀思,也象征着萧红如山茶花般热烈、灿烂的生命,传达了诗人对萧红的赞美与激赏。C.断章静态地呈现了两幅画面:一幅是白天的景象,一幅是夜晚的景象。这首诗以两幅
28、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D.统一中,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统一的美好世界的期待。A3.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拓展阅读拓展探究(1)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1.学了本课后,学校打算开展“亲近诗歌”读书活动,请你参加。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拓展探究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A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朗诵这诗节应用的语调是( )拓展探究示例:每一缕晨光 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每一次努力都是获得幸运的伏笔(2)请你依照示例,写两行小诗。拓展探究2.阅读雨巷,回答下面的问题。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西大同大学《体育组织行为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扬州中学2025届高考压轴卷英语试题含解析
- 周口市2024-2025学年三下数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古代文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省慈溪市达标名校2025届初三第二次联考自选模块试题含解析
-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2025年初三省重点高中三校联考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宁夏理工学院《英语视听说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中医药大学《多声部音乐分析与习作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江大学《燃料电池汽车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DL∕ T 1040-2007电网运行准则
- CJT 206-2005 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 2024年咸阳市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定向招考重点基础提升难、易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硅砂市场前景调研数据分析报告
- 【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中的通信网络-《ip地址和域名》课件 人教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 县级消防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消防工作任务清单
- MT-T 1199-2023 煤矿用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运输车辆安全技术条件
- 2024仁爱版初中英语单词表(七-九年级)中考复习必背
- Scratch电子学会等级考试四级模拟题
- 含油污水处理操作规程
- (2024年)公路工程工地试验检测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