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课件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1页
2022年秋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课件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2页
2022年秋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课件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3页
2022年秋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课件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4页
2022年秋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课件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元人文主题中华文明之光返本问道,可以探寻先哲的精神气象。倘若我们后辈子孙能从他们身上领悟到智慧,那便是对先贤文化血脉最好的传承。从祖先的文化基因里,我们可以寻找到安身立命的心灵起点。让我们学习经典,向经典致敬。单元总览 单元核心素养目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1.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2.初步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的特征,体会相关课文论事说理的技巧和不同的表达风格。3.阅读史传文,要关注文章叙事曲折有序、写人生动传神的特点,尝试理性评价历史叙述中体现的思想观念,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4.写议论性文章,学会阐述自己的观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

2、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春秋战国时期是剧烈动荡的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政治制度的变革、兼并战争的频繁、社会风俗的变化,推动了学术的发展。那些聪慧睿智的哲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争相提出各自的治国良方。他们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为实现伟大的理想和抱负而奋然前行。他们又是大地上诗意的栖居者,孔子的洒脱,孟子的激情,庄子的轻盈,都令我们肃然起敬。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万世师表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作者名片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及其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他被尊为“至圣”,有“万世师表”之称。孔子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

3、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先后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余人。其学以“仁”为核心,认为“仁”即“爱人”。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春秋末期,周朝的统治已经崩溃,诸侯争战不已,社会动荡不安。不仅周天子无法主持天下的礼乐征伐大事,就是一些诸侯国,大权也不一定掌握在国君手里,有实力的卿、大夫把持国政,甚至“陪臣(卿、大夫的家臣)执国命”。孔子评论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面对这样的乱世,孔子提出了种种政治主张,希望改背景链接良政治,通过“正名”来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缓和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建立起一个

4、“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有序的理想社会。事实上,他的主张在当时行不通。本文中孔子与学生的对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文学常识语录体语录体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语录体的一般特点是语句简短,多用问答形式,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能用简洁的对话刻画出人物的性格风貌,并讲清楚事理的是非曲直;另外,语录体不讲篇幅或段落之间在时间内容上的必然联系,采取点悟式的话语表达方式,不作长篇大论的引申发挥,具有一种精练简

5、约、片言百意的表达效果。尽管历经诸多朝代的变迁和形态的演变,语录体散文仍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阅读课文第14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夯实字词夯实字词(动词,在尊长近旁陪坐;介词,因为;副词,不要;动词,同“已”,止;时间名词,平日、平时;连词,就;动词,了解。)(形容词,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名词,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动词,夹处;代词,指千乘之国;名词,指军队;动词,接续;名词,泛指饥荒;动词,治;介词,等到;名词,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动词,微笑。) 2.体会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结构后置)(2)不吾知也!(宾语前置

6、)(3)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介词结构后置)参考答案:(1)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2)不了解我呀!(3)有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又有饥荒。阅读课文第58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计量面积用语,多用以计量土地;连词,或者;连词,至于;动词,等待。)“赤!尔何如?” (动词,胜任、能做到;代词,这方面;名词,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连词,或者;动词,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动词,诸侯一起朝见天子;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礼服;名词用作动词,戴着礼帽;名词,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2.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求!尔何如?(宾语前置)参考答案:

7、冉求!你怎么样?阅读课文第913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点!尔何如?”(zhun)。”(形容词,同“稀”,稀疏;拟声词,铿的一声,指止瑟声;连词,表承接;动词,起身、站起来;介词,和;名词, 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 。)(2)子曰:“ 乎?亦各言其志也。”(何妨。意思是有什么关系呢。)动词,定;名词,成年人;名词,少年,未成年的男子;介词,相当于“于”,在;动词,唱歌;连词,表修饰。)2.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浴乎沂。(宾语前置)参考答案:在沂河里洗澡。阅读课文第1421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三子者出,曾皙后。

8、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语气助词连用,相当于“罢了”;动词,治;介词,用;动词,谦让;语气助词,用于句首,无实义;名词,国;语气助词,表示疑问。)(疑问代词,怎么;介词,给;代词,代诸侯;形容词用作动词,做小相。)2.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宾语前置)参考答案: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1.通假字 知识梳理2.一词多义 (1)异乎三子者之 古义:才能,文中指为政的才能今义:写作古义: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今义: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4.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动词5.特殊句式(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结构后置)(2)毋吾以也(宾语前置)(3)不吾知也(宾语前置

9、)(4)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介词结构后置)(5)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省略句)(6)浴乎沂,风乎舞雩(介词结构后置)(7)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宾语前置)6.名句积累(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弟子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当曾皙回答说自己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时,孔子说:“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这显示出孔子的循循善诱。(3)曾皙没有直接说明怎样从政治国,而是描绘出一幅太平盛世的风情画: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浴乎沂,风乎舞雩,咏

10、而归”。从而展示出自己的思想。7.古代文化常识(1)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2)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3)冠: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齐桓晋文之事民本思想的先驱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相传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孟子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孔子孙)的门人。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学说和天命思想,并将其发展为“仁政”学说。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孔孟”。

11、作者名片战国时期,列强纷争,以征伐为能事,各诸侯国君都在野心勃勃地追求“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霸主地位。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人民,于是就出现了“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惨烈局面,致使广大人民“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过着苦难的生活。齐国在东方诸侯国中为强国,齐宣王子承父业,在稷下广置学宫,招揽学士,任其讲学议论。孟子这时也以客卿的身份在背景链接齐宣王身边供职。于是,孟子便在一次齐宣王问有关齐桓晋文称霸之事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发了他的“发政施仁”,改革政治,实行“王道”的主张。孟子孟子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12、。各篇又都分为上、下。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以及论语合称为“四书”。“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重要取材依据。文学常识阅读课文第17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夯实字词(动词,述说,谈论;动词,流传;代词,代这件事;动词,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动词,安民,养民;代词,没有谁;代词,它;介词,从,通过。)2.体会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臣未之闻也。(宾语前置)(2)莫之能御也。(宾语前置)参考答案:(1)我没有听说过这些事。(

13、2)没有人可以抵御它。阅读课文第814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动词,往;形容词,形容恐惧战栗的样子;动词,走向;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动词,替换。)(疑问代词,怎么、哪里;动词,痛惜,哀怜;名词,区别;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名词,厨房。)2.体会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王坐于堂上。(介词结构后置)(2)牛何之?(宾语前置)(3)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倒装)参考答案:(1)您在大殿上坐着。(2)牛牵到哪里去?(3)百姓认为我吝啬是理所当然的啊。阅读课文第1519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动词,同“悦”,高兴;动词,揣

14、测;名词,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孟子;形容词,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动词,符合。)(动词,禀报;量词,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连词,表转折;名词,视力;名词,鸟兽秋天所生的细毛的尖端;名词,整车的柴火;动词,认可;代词,指上述说法。)(副词,偏偏、却;介词,表示被动;动词,干、做。)(名词,表现。) 2.体会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一羽之不举。(宾语前置)(2)百姓之不见保。(被动句)参考答案:(1)举不起一根羽毛。(2)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阅读课文第20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动词,挟着;名词,泰山;连词,表修饰;动词,告诉;副词,确实;名词,同“

15、肢”,肢体;形容词用作动词,敬爱;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人;形容词用作动词,爱护;形容词用作名词,小孩 。)(名词用作动词,做榜样;名词,正妻,一说为贤妻;动词,治理;动词,拿;代词,此、这样;动词,称量;动词,丈量;动词,考虑。)2.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天下可运于掌。(介词结构后置)参考答案:天下可以在手掌上转动。阅读课文第2133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味的食物;形容词用作名词,轻软暖和的衣服;名词,音乐;名词,君主左右受宠爱的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见;动词,统治;古今异义词,文中的意思是中原地区;介词,用;动词,顺着。)(动词,抵

16、挡,抵抗;名词,仁政王道;名词,同“途”,道路;动词,憎恨。)2.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介词结构后置)参考答案: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阅读课文第34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形容词,不明事理,糊涂;达到这一步;名词,志愿;形容词,聪慧;动词,试行。)阅读课文第35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名词,可以长久维持生活的固定财产;连词,表转折,却;名词,这里指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名词,指普通百姓;连词,就;连词,因而;形容词,放纵;形容词,不正;形容词,过度。)(介词,等到;动词,处罚;动词,张网捕捉,比喻陷害

17、;疑问代词,哪里;动词,规定;动词,养活;名词,丰年;名词,荒年;动词,向善;形容词,容易。)(副词,只是;形容词,足;疑问代词,何;名词,空闲;动词,讲求;代词,代王道;疑问代词,何不。)(动词,穿;名词,季节。这里指家禽家畜生长繁殖的时节;名词,指适宜种植、收获庄稼的时节。)(名词,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介词,用;动词,善事父母;动词,敬爱兄长;名词,道理;形容词,同“斑”,花白;动词,背着;动词,用头顶着物件。)2.体会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介词结构后置)(2)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参考答案:(1)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2)没

18、有那样的事情。知识梳理知识梳理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 古义:从而推广到今义: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以及”前面往往是主要的)古义:推广到今义: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女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4.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2)形容词用作动词 (3)形容词用作名词 (4)使动用法 (5)意动用法王无 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对感到奇怪)5.特殊句式(1)臣未之闻也(宾语前置)(2)何由知吾可也(宾语前置)(3)一羽之不举(宾语前置)(4)将以衅钟(省略句)(5)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倒装)(6)是乃仁术也(判断句)

19、(7)百姓之不见保(被动句)(8)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介词结构后置)(9)构怨于诸侯(介词结构后置)(10)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结构后置)6.名句积累(1)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认为让百姓向善的前提是“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2)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理想的王道境界是“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7.古代文化常识(1)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2)孝悌: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庖丁解牛道法自然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20、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其文章想象丰富,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文学有着很深的影响。作者名片庄子庄子是庄周及其门人后学所作,是庄子学说的总结。原书五十二篇(据汉书艺文志),今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周自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鲁迅先生赞誉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其散文对后世影响很深。文学常识阅读课文第1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解释下列句

21、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夯实字词(名词,名为“丁”的厨师。一说即厨师,“丁”指从事专门劳动的人;动词,踩;动词,抵住,指宰牛之时用膝盖抵住牛;拟声词,皮肉筋骨分离的声音;通假字,同“响”;动词,进;拟声词,插刀裂物的声音;动词,合乎;名词,音律。)(连词,又;名词,节奏。)阅读课文第2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文惠君曰:“嘻,善哉!技 至此乎?”(通假字,同“盍”,何、怎么。)2.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技盖至此乎?(疑问句)参考答案:(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阅读课文第3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名词,天道,自然的规律

22、;动词,超过;名词,具体的操作技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介词,用;名词,精神;动词,接触;名词,感觉器官的作用;名词,精神活动。)(名词,这里指牛体的自然结构;动词,击;名词,同“隙”,空隙;动词,引导,这里指引刀进入;名词,空隙;介词,顺着;形容词,本来。)(名词,应是“枝”字,指支脉;名词,指经脉;名词,附在骨上的肉;名词,筋骨结合处;动词,尝试;名词,大骨。)(动词,更换;动词,割肉;形容词,众;动词,断,指用刀砍断骨头;动词,出;名词,磨刀石。)(名词,空隙;形容词用作名词,厚度;形容词,宽绰的样子;名词,(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形容词,戒惧的样子;名词,眼睛;形容词

23、,缓慢;形容词,轻。)(拟声词,迅速裂开的声音,这里形容骨与肉分开的声音;动词,散落,卸落;形容词,悠然自得,心满意足;动词,这里指揩拭;动词,收藏。)2.体会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2)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结构后置)(3)视为止,行为迟。(省略句)参考答案:(1)我追求的是天道。(2)而刀刃好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3)眼睛因为(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而凝视不动,动作也因此慢下来。阅读课文第4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 焉。”(名词,指养生之道。)1.通假字 知识梳理(3)乎 3.古今异义 古义:

24、没有不是今义:只;不外乎(多指把小事情往小里或轻里说)古义:指牛体的自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古义:虽然这样今义: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古义:本来的结构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古义:动作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4.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名词以无 入有间(厚度)(2)名词作状语良庖 更刀,割也(每年)族庖 更刀,折也(每月)5.特殊句式(1)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判断句)(2)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3)视为止,行为迟(省略句)(4)技经肯綮之未尝(宾

25、语前置)(5)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结构后置)6.名句积累(1)庖丁解牛中庖丁三年之后达到的境界是“未尝见全牛也”。(2)庖丁解牛中庖丁说其刀十九年锋刃如初的原因是“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3)庖丁解牛中庖丁成功解牛后,写其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神态的句子是“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初读课文明大意文脉预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一起“言志”的一次谈话,反映了儒家的政治理想和治国理念,表现出四个弟子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态度。齐桓晋文之事记录的是孟子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孟子用迂回曲折的方式,集中阐述了他的仁政思想,描绘了一幅“保民而王

26、”的社会蓝图,劝说齐宣王放弃“霸道”,实行“王道”,“保民而王”。主旨探微庖丁解牛通过对庖丁解牛的过程和经历的叙述,揭示出养生的方法莫过于顺应自然的道理。同时,也反映出只有反复实践,逐步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内部规律,然后遵循客观规律处理事务,才能做到“游刃有余”的道理。任务一儒道经典,各呈异彩梳理文章思路,把握文中观点1.孔子是怎样评志的? 参考答案: 对象孔子的态度孔子评志子路微笑其言不让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不够谦虚精读课文细揣摩对象孔子的态度孔子评志冉有肯定唯求则非邦也与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公西华肯定唯赤则非邦也与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赞成他的治国志向,肯定他的谦虚态度,

27、但认为他低估了自己,他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曾皙赞成吾与点也与孔子的治国理想相同,得到孔子的赞扬2.“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你是怎样理解孔子的态度的?答案示例:(1)因为曾皙的理想是礼治的最高境界,与孔子期望的“风清俗美,老安少怀,人民安乐”的太平景象相符,说出了孔子追求的太平盛世的景象,所以孔子赞同。(2)这世外桃源般的悠闲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是找不到的,也是实现不了的,所以要叹;而这生活毕竟是美的,令人憧憬的,所以要赞。(3)孔子自己怀才不遇,他的弟子那么有才能,也是不得志,所以要叹;而他的学生所拥有的才学这么高,追求的境界那么高,所以要赞。3.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孟子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

28、理想社会?孟子认为国君如何行动才能达到这样的理想境界?参考答案:本文最后一段孟子描绘了一个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道德高尚,既恬静又和谐,带有浪漫色彩的小农经济社会。孟子的“王道”和“仁政”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1)“保民”。即对人民不要一味压榨,要采取保护的政策。“制民之产”,使人民得到耕种的土地;“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使人民得到温饱。而后“申之以孝悌之义”,提高人民的精神境界,达到社会的安定。(2)“敬德”“推恩”。孟子认为,实现“王道”,实行“仁政”,关键在于国君,而且是在于国君的“德”。他说:齐宣王有“不忍”之心,“是心足以王矣”。可见,在他看来,“仁心”是“仁政”的基础,而要真

29、正实行仁政,便要“推恩”,即以“仁心”为起点,由小及大,由近及远,推己及人,以国君的高尚道德来感化人民,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准。4.庖丁解牛结构严密,说理透彻,试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参考答案:文章先讲述故事,再点明寓意。故事可分两层,先描述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再由庖丁阐述他的解牛之道。写庖丁的技,先是直接描写,再通过文惠君的赞叹加以小结,并转入庖丁的谈道。对“道”的阐述又分为三个方面:从纵的方面介绍掌握道的三个阶段,突出掌握道以后的特点;从横的方面将庖丁与良庖、族庖进行比较,以说明得道与否的异同;说明成功地解决了难以处理的“族”的问题,这是从一般写到特殊。这三个方面都紧紧扣住“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30、”之“道”进行阐述。庖丁答文惠君的几句话,将写技与谈道两方面自然地联系起来。文惠君所说由庖丁之言获得养生之道的话,又起到统摄全文、揭示主题的作用。全文围绕解牛的事件,阐述一个“道”字,由具体到抽象,条分缕析,环环相扣,将道理说得晓畅透彻。5.学了这三篇文章,你认为儒家、道家的理想社会各是什么样的?他们认为人应该以怎样的姿态生存于世?参考答案:孔子和孟子被尊称为“至圣”和“亚圣”,他们的思想一脉相承,又各有特点。儒家主张实行“仁”“仁政”“王道”。儒家追求入世,注重为人处世的学习和自我约束,讲求为君王效力,体现人自身的价值,理想社会是阶级分明、礼法严谨的状态。比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记录

31、了孔子和弟子的谈话,四位弟子表现出了不同的人生志向,但孔子唯独“与点”,因为曾皙的话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图,图中社会安定、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大同和谐社会。曾皙所表达的正是孔子所期望的境界。又如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和齐宣王的一场问答,较系统地表达了孟子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所以孟子在文中特别描绘了一个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道德高尚,既恬静又和谐,带有浪漫色彩的小农经济社会的画面。庄子对社会和人生的看法与孔孟很不相同。道家追求出世,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治国者信奉清静无为的人生观,讲求顺其自然。庖丁解牛这个故事中,“因其固然”不仅仅是解牛的经验,“刃”“动刀甚微”等也不只是描

32、写解牛的动作;它告诉我们,养生乃至治理国家,不能像族庖那样和世界作对,也不能像良庖那样和困难纠缠,要像庖丁那样找准事物规律,抓住事物的关键,久练技艺,定会达到目无全牛之境界,也会游刃有余于天地间。任务二取譬设喻,寓理于事赏析文章的艺术手法及说理艺术1.齐桓晋文之事取譬设喻,言之成理,请结合文本分析。 参考答案:孟子擅长取譬设喻来陈说事理,使论点合情入理。作者寓庄于谐,涉笔成趣,先后用了四个形象贴切的比喻。针对齐宣王爱怜禽兽而不保百姓的做法,用“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为喻,点明其不肯推恩于百姓的实质:“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

33、见保,为不用恩焉”。继而更进一步以“挟太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作比,指出“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很容易办到。这样层层递进,道理愈来愈明。如果说这两个比喻剥下了齐宣王沽名钓誉、假仁假义的外衣,还其本来的面目,那么,后两个比喻就如匕首投枪,直击其要害了。孟子又以邹人与楚人战作比,更进一步指出其争霸恶果:“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齐如果想以小敌大、以寡敌众、以弱敌强来求得霸主的地位,恰如邹与楚战,必败无疑。这一设喻,合情合理,一掌击醒了齐宣王称霸海内的迷梦。2.熟读齐桓晋文之事,说说孟子是怎样一步步说服齐宣王“保民而王”的。参考答案:对话一开始先避开齐宣王提出的“霸道”问题而举

34、起“王道”的旗帜,然后顺着齐宣王的心理,从“以羊易牛”的事例切入,将其对齐桓晋文之事的注意转到对“仁”的注意上来,肯定他有“不忍之心”这一“保民而王”的思想基础;用一系列的比喻引出对“仁政”的议论,指出齐宣王未做到“保民”不是“不能”,而是“不为”,进而列举“霸道”的种种危害,从而论述只有施行仁政才能统一天下的道理;最后,当齐宣王急于知道如何施行仁政而向他请教时,他才正面提出“制民之产”“申之以孝悌之义”的具体措施。3.请体会庖丁解牛作者是如何将哲学思想和文学想象巧妙结合的。参考答案:如技与道、目有“全牛”和目无“全牛”、“官知”与“神欲”、“无厚”与“有间”几组相对的哲理性概念,把读者思想引

35、向深入;而“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的比喻,“良庖”“族庖”的对照,“刀刃若新发于硎”的夸张,“踌躇满志”的描绘,又使得想象力得到充分展示,把庖丁解牛的故事讲得妙趣横生。4.从庖丁解牛一文来看,庄子散文在说理方面有怎样的艺术特点?试简要概括。参考答案:善用寓言说理,巧于比喻。即把深刻抽象的道理寄托在生动具体的故事中,通过形象的比喻来阐发。本文通过庖丁与文惠君的对话,通过庖丁对解牛之道的三重境界的阐述,通过良庖、族庖与庖丁在用刀方法上的不同的介绍,通过对庖丁解牛场面的描写和解牛之道的陈述,正面表现庖丁技术的精湛,突出他对道的精通;通过文惠君的质疑与赞叹来侧面衬托庖丁解牛之道的出神入化;逐层深入,前

36、后照应,最后水到渠成地引出“得养生焉”的主旨。任务三摹形传神,千载如生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1.结合子路等人的问答,说说四位学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参考答案:子路自信而率直,这可以从他“率尔而对”的表现中窥见。还可以从他给自己选择的十分困难的处境及“大治”的社会理想中把握他的性格。冉有是个谦虚的人,他坦言自己能力不足,用礼乐教化人民的事情只有等待修养更高的君子来完成。公西华也是谦虚谨慎的人,可以说他比较内敛,这可以从他“非曰能之,愿学焉”的做事态度看出来。曾皙从容有礼,且颇有头脑,他“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然后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一个暮春郊游的图景,这既是他的人生理想,也可以说是儒家所向往的“礼

37、治”的社会理想,只是他用了一种委婉的方式表达了出来。2.结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的形象。参考答案:平易近人。一开口说话,就显得温文尔雅,打消学生发言的顾虑,“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充满对学生的热爱与期望。因势利导。孔子针对弟子平时爱发“不吾知也”的话,提出“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的问题,针对性强。启发得法。在子路、冉有、公西华各述其志后,曾皙感觉自己的志向与其他三位差别大,不想发表意见。孔子便说:“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促使曾皙敢于畅谈自己的理想。评价得体。对子路的发言,“夫子哂之”;对曾皙的发言,“吾与点也”。当四个学生述志后,孔子进行总结

38、,他高屋建瓴地将他们的发言上升到“礼治”,上升到与治国有关的高度,肯定了主流,指出了不足,很有指导意义。3.庖丁解牛通过对庖丁的行动和语言的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活的庖丁形象。试对其形象特点加以分析。参考答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十分热爱,努力地钻研本职业的专业技术,达到极高的境界。善于总结规律,对客观规律的掌握使他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虽然有极高的水平,但不骄傲,对待工作仍十分认真、谨慎。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答案:D 解析:A项,“以”同“已”,“说”同“悦”;B项,“枝”同“肢”,“涂”同“途”;C项,“向”同“响”,“盖”同“盍”。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答案:D解析:“导”,引导,这里指引刀进入。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为肥甘不足于口与B.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C.良庖岁更刀,割也D.朝楚秦,莅中国答案:B解析:A项,“肥甘”,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味的食物;C项,“岁”,名词作状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