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22历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C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云南/湖北/安徽/贵州/宁夏/广西/青海/陕西/甘肃)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汇编1_第1页
2009-2022历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C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云南/湖北/安徽/贵州/宁夏/广西/青海/陕西/甘肃)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汇编1_第2页
2009-2022历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C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云南/湖北/安徽/贵州/宁夏/广西/青海/陕西/甘肃)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汇编1_第3页
2009-2022历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C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云南/湖北/安徽/贵州/宁夏/广西/青海/陕西/甘肃)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汇编1_第4页
2009-2022历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C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云南/湖北/安徽/贵州/宁夏/广西/青海/陕西/甘肃)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汇编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住在富人区的她 2009-2022历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C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云南湖北安徽贵州宁夏广西青海陕西甘肃)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一卷一.历年真题荟萃(共30题)1.下列关于青藏铁路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B.冻土地段时速达到100千米,非冻土地段达到120千米 C.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祁连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D.已经完成了无缝钢轨换铺工程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国情社情。 A项正确,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

2、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千米,最高点为海拔5072米;青藏铁路还是世界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多年连续冻土里程达550公里。B项正确,建成后的青藏铁路冻土地段时速达到100千米,非冻土地段达到120千米,这是火车在世界高原冻土铁路上的最高时速。C项错误,青藏铁路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穿越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故该答案错误。D项正确,2016年9月12日,历时七年,总投资12.98亿元的青藏铁路无缝钢轨换铺工程已全部完成。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2.一些研究发现,女性相对于男性不仅在识别脸部的能力方面更好,而且在观察脸部

3、时,大脑中与面部识别相关的区域具有更强的反应,在这些区域中有更密集的细胞组织。这些发现似乎印证了一个观点:一般情况下,女性比男性更擅长认人。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观点()。 A.参加实验的男性平均年龄为30岁,高出女性平均年龄2岁 B.一般来说,女性更注重细节,因此对于人面孔的特征,女性观察得更为细致 C.男性在识别人的面孔时速度较慢,但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有更准确的识别率 D.在一些类似刑侦的特殊职业中,男性与女性在识别面孔的表现中没有显著差别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一般情况下,女性比男性更擅长认人。论据:研究发现,女性相对于男性不仅在识别脸部的能力方面

4、更好,而且在观察脸部时,大脑中与面部识别相关的区域具有更强的反应,在这些区域中有更密集的细胞组织。论点、论据话题一致,优先考虑否定论点的削弱方式。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 项:题干说的是男性和女性脸部识别能力的差别,该项说的是参加实验的男性平均年龄比女性大 2 岁,但不确定二者年龄不同是否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属于不明确选项,无法削弱,排除。B 项:论点说的是女性比男性更擅长认人,该项说的是女性对人面孔特征观察得更细致,补充论据,可以加强,排除。C 项:论点说的是女性比男性更擅长认人,该项说的是男性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识别率更准确,说明男性比女性认人更准,即男性比女性更擅长认人,否定论点,当选。

5、D 项:论点说的是一般情况下,女性比男性更擅长认人,该项说的是在特殊职业中,与论点讨论的范围不一致,不能削弱,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C。3.2016年有几个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宣布和完成并购案例数量都低于上季度水平?() A.0 B.1 C.2 D.3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定位图形资料折线图可知,2016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宣布并购案例数量低于上季度的有第1季度、第2季度、第4季度。完成并购案例数量低于上季度的也为第1季度、第2季度、第4季度。因此两项指标均低于上个季度的有3个季度。 故正确答案为D。4.指南针对于()相当于()对于计时。 A.磁针 农历 B.沙漏 方位 C.航海 钟表 D.磁场 星

6、相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逐一代入选项。 A项:“磁针”是“指南针”的组成部分,二者是组成关系;“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历法是推算年、月、日,与天象对应的一种方法,与“计时”没有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指南针”和“沙漏”无明显逻辑关系;“方位”和“计时”也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指南针”是“航海”时用到的工具,二者是工具对应关系;“钟表”是“计时”用到的工具,二者是工具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当选;D项:“指南针”在“磁场”的作用下指引方向;“星相”是星相学家观测天体、日月星辰的位置及其各种变化后,做出解释,预测人世间的各种事物的一种方术,

7、与“计时”没有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5.某运输队承接了一项运输工作。该运输队有最大装载量20吨的A型货车和30吨的B型货车各若干辆。如果出动12辆A型货车和18辆B型货车,则除1辆B型货车装了6吨以外,其他车全部满载则能完成运输任务。如果在出动车辆数最少的情况下,至少需要安排几辆B型货车?() A.23 B.24 C.25 D.26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由题意得本次运输任务吨。代入选项,如下表:对比四个选项,B、C、D项车辆总数最少都是26辆;而B项B型货车只需24辆,为最少情况。即B项满足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6.下列法律思想与其出处对应错误的是()。 A

8、.刑不上大夫礼记 B.三权分立君主论 C.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 D.约法三章史记高祖本纪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A项正确:“刑不上大夫”,出自礼记,原文是“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B项错误:“三权分立”最早出自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所著的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主张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不同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相互制约制衡。而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尼可罗马基亚维利创作的政治学著作,较为完整地阐述了马基亚维利的君主专制理论和君王权术论。C项正确:“人民主权”出自法国思想启蒙家卢梭所著的社会契约论,认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D项正确:“约法三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

9、的史记高祖本纪,原文是“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意思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和盗窃者要抵罪。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7.在娱乐方式多元化的今天,“ ”是不少人特别是中青年群体对待戏曲的态度,这里面固然存在先入为主的偏见、难以静下心来欣赏戏曲之美等因素,却也绕不开另一个原因:戏曲本是广大群众 的大众艺术形式,但一些戏曲虽然与观众之间没有荧屏、银幕之隔,却用艺术化的表演讲述着与观众距离较远的生活。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爱屋及乌 津津乐道 B.不屑一顾 耳熟能详 C.敬而远之 喜闻乐见 D.心猿意马 信手拈来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空,后文是对横线处

10、所填词语的解释说明,根据“偏见、难以静下心来欣赏戏曲之美”和“讲述着与观众距离较远的生活”可知,人们对于戏曲的态度是“没有兴趣、不亲近”,C 项“敬而远之”表示尊敬某人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符合文意,保留。A 项“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侧重强调“喜欢、关爱”,与文段的“没有兴趣、不亲近”语义相悖,排除。B 项“不屑一顾”形容极端轻视,文段表达的是青年群体“难以欣赏”戏曲、与戏曲“距离远”,“不屑一顾”程度过重,排除。D 项“心猿意马”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侧重强调“做事不专心”,与“无兴趣、不亲近”无关,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根据“但”可知,所填词语与

11、下文“与观众距离较远”语义应相反,C 项“喜闻乐见”指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符合文意,当选。故正确答案为 C。【文段出处】评论:戏曲艺术应多呈现当代生活8.中国的茶、饮茶方式、斗茶风气,茶具等传入日本后,逐渐与日本本土文化相结合,到了16世纪,形成了日本独特的茶文化茶道。不过,日本茶道实际上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结晶,如果没有中国茶树及茶文化的引入,茶道这个日本的国粹也就无从谈起了。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日本原先既无茶树,也没有饮茶的习惯 B.现代日本茶道中所用的抹茶,最初就是从中国引入的 C.日本茶道数百年来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日本文化的一个象征 D.唐代,大批日本使节来到中国

12、学习,并把中国文化带回日本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横线出现在中间,须承上启下。文段开篇介绍中国的茶文化传到日本后,逐渐形成了日本独特的茶道。横线后“不过”引导转折句,介绍日本茶道实际上是中日文化的结晶。转折前后语义应相反,由此可知,横线处应强调茶道为日本的文化,似乎与中国茶文化无关,对应 C 项“成为日本文化的一个象征”。 A 项:“无茶树,也没有饮茶的习惯”与转折后内容一致,无法与后文构成转折关系,排除。B 项:强调日本茶道受中国文化影响,无法与后文构成转折关系,排除。D 项:“中国文化”表述不明确,原文指茶文化,且无法与后文构成转折关系,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C。【文段出处】神秘的东方树叶,

13、如何走向世界?9.某科室共有7名工作人员,他们每人调入该科室的年份都不同。最新调入的是小陈。小王是在小何之前一年调入的。小赵是在小章之后调入的。小李是在小王之前一年调入的。在小刘和小何调入的中间调入了两人。在小李和小章调入的中间也调入了两人。小刘是小陈前一年调入的。在此期间,该科室不曾有人调出。由此可以推出,7人中()。 A.小李是最先调入该科室的 B.小何是第四个调入该科室的 C.小赵是在小何之前调入该科室的 D.小章是在小刘之前三年调入该科室的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题干。 陈最新调入;王在何前一年;赵在章之后;李在王前一年;何与刘中间间隔两人;李与章中间间隔两人;刘在陈前一年

14、。第二步:根据题干条件分析选项。由确定信息入手,开始推理,由可知调入顺序为“刘陈”且陈调入的年份最大,由可知调入顺序为“何刘陈”,由可知调入顺序为“王何刘陈”,由可知调入顺序为“李王何刘陈”,由可知调入顺序为“李王何章刘陈”。综上所述,最终顺序为“李王何章赵刘陈”,只有A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A。10.找到完整保存的古鱼,是全球古生物学家梦寐以求的“圣杯”随着鱼类时代的落幕,盾皮鱼类在泥盆纪末期突然绝灭,成为演化的“死胡同”,它们留下的生存空间被更进步的硬骨鱼类和软骨鱼类瓜分古生物学家一直在试图弄清这些类群之间的演化关系,进而理清人类远祖的谱系,但却只有一鳞半爪的零碎材料志留纪到泥盆纪时的中国南

15、方是漂泊在赤道附近的孤洲,云南处于孤洲南部云南曲靖志留纪晚期的潇湘动物群堪称失落的古鱼“王国”,这让科学家燃起了新的希望大约4.19亿至3.59亿年前的泥盆纪被称为“鱼类时代”,形形色色的鱼类游弋在地球的各处水域,身体覆盖着大块骨板的盾皮鱼类是当之无愧的统治者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 B. C. D.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对比选项,确定首句,句论述找到完整保存的古鱼是古生物学家梦寐以求的“圣杯”,句具体论述“鱼类时代”的落幕,盾皮鱼类突然灭绝,句论述了志留纪到泥盆纪时中国南方的情况,句引入“鱼类时代”盾皮鱼类是当时的统治者这一话题,对比发现,句介绍盾皮鱼类是统治者,句介绍

16、盾皮鱼类的灭绝,由逻辑顺序可知,句应在句之前,排除D项,其他三句无法判断首句。 再判断尾句,句论述古生物学家一直在探索,但是只有零碎材料,句论述失落的古鱼“王国”让科学家燃起了新的希望,由逻辑顺序判断,应先探索,缺乏材料,之后才燃起新的希望,即先提出问题,再出现对策,故句应在句之前,排除B、C项。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寻找古生物学“圣杯”11.潮汐指海水在地球重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古代称晚上的海水涨落为“潮”,白天的称为“汐”,潮汐能是指海水潮涨和潮落形成的水的内能。上段文字中画线部分有几处错误? A.一处 B.二处 C.三处 D.四处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地理国情。潮

17、汐是指海水在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即引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古代称晚上的海水涨落为“汐”,白天的称为“潮”。潮汐导致海水平面周期性地升降,因海水涨落及潮水流动所产生的能量成为潮汐能。潮汐能包括潮汐和潮流两种运动方式所包含的能量。潮汐能是利用潮涨潮落所形成的水位差,实现势能和动能的转换。 “地球重力”说法错误,应当是“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晚上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并非题干说的“潮”;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并非题干说的“汐”;潮汐能利用潮涨潮落所形成的水位差,实现势能和动能的转换。并非题干说的利用水的内能。因此,四处画线部分表述均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12.在我们的印象中

18、,大人物,指挥千军万马,气吞山河,建功立业,似乎历史是由他们决定和书写的。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翻开史书却发现,历史在无意中,被很多小人物不经意的举动或想法了本来的走向,成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存在。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纵横捭阖 颠覆 B.举足轻重 改写 C.名垂青史 影响 D.叱咤风云 逆转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空,搭配“大人物”,且根据横线后“指挥千军万马,气吞山河,建功立业,似乎历史是由他们决定和书写的”可知,大人物威力很大,有重要的影响力。B 项“举足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C 项“名垂青史”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D 项“叱咤风云”借以形容

19、威力极大,多用于形容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以上三项意思均可,保留。A 项“纵横捭阖”用以形容政治上、外交上进行分化或联合的各种手段,与“大人物”搭配不当,且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搭配“走向”,且根据“但”表示转折可知,应表达出历史由小人物彻底改变了原来的发展趋势之意,D 项“逆转”符合,当选。B 项“改写”与“走向”搭配不当,排除。C 项“影响”程度过轻,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D。【文段出处】9 个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小人物13.伤心:哭泣 A.舒适:舒服 B.跑步:快走 C.门铃:开门 D.下雨:潮湿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伤心”可能导致“哭泣”,二者是因

20、果对应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舒适”与“舒服”的意思相近,二者是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跑步”和“快走”都是运动方式,二者是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门铃”并非“开门”的原因,“门铃”响才是“开门”的原因,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下雨”可能导致“潮湿”,二者是因果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14.遗迹对于()相当于()对于仿生学。 A.考古 生物 B.壁画 动物 C.痕迹 学科 D.历史 雷达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逐一代入选项。 A 项:“遗迹”是“考古”研究的对象,二者是研究对象的对应关系;

21、“生物”是“仿生学”研究的对象,二者是研究对象的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当选。B 项:有的“遗迹”是“壁画”,有的“遗迹”不是“壁画”,有的“壁画”是“遗迹”,有的“壁画”不是“遗迹”,二者是交叉关系;“动物”是“仿生学”的研究对象,二者是研究对象的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 项:“遗迹”是古代人类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二者是种属关系;“仿生学”是一门“学科”,二者是种属关系,但两词顺序相反。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 项:可以通过“遗迹”来研究“历史”,二者是研究对象的对应关系;“雷达”是“仿生学”的研究成果,二者是成果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22、 A。15.存钱:储户 A.发明:专利权人 B.讲课:研究员 C.诊断:病人 D.量刑:法官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储户”是指向银行存款或在银行有存款的人或团体,“储户”是“存钱”这一行为的主体,二者是对应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 项:“专利权人”是专利权的所有人及持有人的统称,“专利权人”不一定是“发明”者,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 项:“研究员”是一种专业技术职称,以研究为主,一般不“讲课”,不是“讲课”这一行为的主体,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 项:“病人”被“诊断”,是“诊断”这一行为的客体,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

23、项:“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法官”是“量刑”这一行为的主体,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故正确答案为 D。16.上述实验结果说明了以下哪项? A.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B.接触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C.在接触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压强与接触物密度相关 D.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接触面积越大,压强越小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压强的概念。 D项正确,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和受力面积两个因素有关,在此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的思想,“三块纸板上面适当的放上等质量的细沙”可以得知压力相等,不同纸板上面铁钉数目不同,铁钉数目多的纸板陷入深度最浅,可以判断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故D项正确

24、。B选项虽然也涉及到,但是表述不严谨,没有说明压力一定,不能选。故正确答案为D。17.下列关于金属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包装飞机快餐的金属箔材质主要是铝 B.黑白底片上的黑色物质是铬 C.手机SIM卡金属部分主要是铜和金 D.钛被大量用于航空工业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科技常识。 A项正确,包装飞机快餐的金属箔材质主要是铝的合金,一般是镁铝合金。铝合金强度大、硬度小、易加工,化学性质较稳定不易腐蚀,密度小减轻飞机飞行负担。B项错误,黑白底片上的黑色物质是银,卤化银涂抹在乙酸片基上,当有光线照射到卤化银上时,卤化银转变为黑色的银,经显影工艺后固定于片基,成为我们常见到黑白负片。C

25、项正确,SIM卡的主要材料是塑料和少量金属,金色部分的主要成分是不活泼的铜和金。D项正确,钛是一种银白色的过渡金属,化学性质稳定,耐高温、耐低温、抗强酸、抗强碱,以及高强度、低密度,被美誉为“太空金属”,能与铁、铝、钒或钼等其他元素熔成合金,造出高强度的轻合金,广泛的应用于航天工业、军事等。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18.下列有关两栖动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螃蟹属于两栖动物 B.大多数为恒温动物 C.大多数为卵生 D.肺是唯一的呼吸器官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生物常识。 两栖动物,拥有四肢的脊椎动物。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水陆两栖。

26、一般来说,两栖类动物都是卵生。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2. 成体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少数种类生活在水中,一般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3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依赖于湿润的的环境,有辅助呼吸的作用;4心脏两心房,一心室,血液为混合血,不完全的双循环;5. 体温不恒定,是变温动物;6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胚胎没有羊膜;7先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8.有脊椎。A项错误,螃蟹是甲壳类动物,身体被硬壳保护着,靠鳃呼吸。不存在变态发育,不是两栖类动物。B项错误,两栖动物大部分体温不恒定。C项正确,一般来说,两栖类动物都是卵生的。D项错误,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

27、吸,经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故正确答案为C。19.虽然数字是年报中最的部分,但年报其实远不止是 的数字堆砌。投资者通过年报判断公司的投资价值,监管机构通过监控年报发现并规避系统风险。可以说,年报是一个舞台,台上光怪陆离,台下看客云集。 A.眼花缭乱 随意 B.一成不变 简单 C.惊心动魄 枯燥 D.扑朔迷离 机械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文意,横线处要体现年报中数字的特点,由后文“投资者通过年报判断公司的投资价值,监管机构通过监控年报发现并规避系统风险”可知,数字在年报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B 项“一成不变”指一经形成,不再改变,偏贬义,与文段感情色彩不符;且年报的数

28、字一定每年都在变化,“一成不变”不符合年报常识,排除。D 项“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强调“看不清真相”,与“数字”搭配不当;且根据下文“通过年报判断公司的投资价值,监管机构通过监控年报发现并规避系统风险”一定是在“数字很清楚的”的情况下才能做到的,与文意不符,排除。A 项“眼花缭乱”比喻事物纷繁复杂,使人感到迷惑或困惑;C 项“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二者均可表示年报中的数字复杂、重要的意思,保留。 第二空,由段尾的“台上光怪陆离,台下看客云集”可知,年报是有趣的、有吸引力的,则横线处所在句子应表示“不只是无趣、没有吸引力的数字”之意。C 项“枯燥”即单调,

29、无趣味,用来形容“数字”,搭配恰当,符合文意,当选。A 项“随意”即随心所欲,任凭自己的意愿,年报中的数据都是有事实依据的,不可随意堆砌,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C。【文段出处】年报之趣20.自史前时期开始,赛加羚羊就被作为传统狩猎动物赛加羚羊是一个古老的物种身披淡黄褐色被毛,腹部、颈部被毛为灰白色头顶一双橙黄透亮的实心角,鼻骨隆起,鼻腔膨大,故又名高鼻羚羊人们狩猎赛加羚羊以获得肉食、羚羊角和兽皮赛加羚羊角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被认为是一味名贵的药材,曾一度被广泛使用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 B. C. D.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对比选项,确定首句。句介绍了赛加羚羊的狩猎功能,句引

30、出了赛加羚羊这一物种,句具体描述了赛加羚羊的体貌特征,句介绍了赛加羚羊在医学上的应用。按照行文逻辑,应该先引出“赛加羚羊”这一话题,再具体介绍它的特征及用途,所以句更适合做首句,锁定C项。 将C项代入验证,文段首先引出了“赛加羚羊”这一话题,接下来句描述了赛加羚羊的体貌特征,句围绕赛加羚羊的狩猎功能展开,句介绍了赛加羚羊在医学方面的用途,符合逻辑,衔接得当,当选。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赛加羚羊在中国的历史分布区,野外灭绝与重新引入21.古往今来,人们对于信息加密的探索从未停止。古时候,人们在信封上滴蜡盖上火印,但仍防不住有人拆开、读完再复原。现代,人们用电磁波传递秘密,但“音量”再低,也

31、防不住精细的窃听。后来,科学家设法将“音量”调低到如此程度:只依靠一颗颗光子,任何窃密者去测量都会破坏它,从而被发现。如今,量子通讯将信息减弱到极限,即量子级别,再小心的读取都会彻底改变它。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量子通讯的加密原理 B.量子通讯的最大优势 C.信息加密的主要方式 D.信息加密的发展历程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引出观点“人类对于信息加密的探索从未停止”,之后从“古时候”“现代”“后来”及“如今”四个不同时间段介绍信息加密的发展过程,对首句观点进行解释说明。故文段为“总分”结构,重点强调不同阶段信息加密的情况,对应 D 项“信息加密的发展历程”。 A、B 两项:“量子通

32、讯”仅为加密方法的一个方面,表述片面,排除。C 项:“主要方式”表述错误,文段重在介绍不同阶段加密的情况,并非突出介绍某一方面,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D。【文段出处】信息彻底安全!揭秘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将改变中国人生活22.2017年第2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宣布并购金额同比增长约()。 A. B. C. D.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2017年第2季度同比增长”,结合选项为百分数,可判定本题为一般增长率问题。定位图形资料可知,2017年第2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宣布并购金额为511百万美元,2016年第2季度为857百万美元。则增长率。只有A项满足。故正确答案为A。23.关于我国著名湖泊,下列

33、说法错误的是: A.太湖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 B.洞庭湖位于淮河流域 C.青海湖是内陆湖泊 D.鄱阳湖是中国最大淡水湖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地理国情。 A项正确,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界北纬305540313258和东经11952321203610之间。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属季风气候。B项错误,洞庭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所属流域是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山太白顶北麓,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不属于同一流域。C项正确,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D项正确

34、,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在江西省北部,面积3960平方公里。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是长江江豚重要栖息地和种质资源库。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24.以下哪项是设计该实验时必须具备的知识? A.电石和冰表面的水反应生成可燃气体电石气 B.冰能被点燃说明冰是可燃物 C.电石化学名称是碳化钙 D.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A项正确,该实验的主要原理是电石与水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电石气(乙炔)。 B项错误,实验中被点燃的试剂是电石气而不是冰,冰不是可燃物。C项错误,电石的化学名称是碳化钙不是设计该实验的必背知识。D项错误,高锰酸钾易溶于水不是设计该实验的必背知识。故正确答案为A。25

35、.充分条件指的是对于两个命题X和Y,当X成立时,则Y成立,那么X是Y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指的是对于两个命题X和Y,当X不成立时,则Y不成立,那么X是Y的必要条件。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中X是Y的必要条件?() A.X:该数能被6整除;Y:该数能被2整除 B.X:该数能被6整除;Y:该数能被4整除 C.X:该数能被3整除;Y:该数能被6整除 D.X:该数能被4整除;Y:该数能被3整除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必要条件:“当X不成立时,则Y不成立”;充分条件:“当X成立时,则Y成立”。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当X不成立时,即该数不能被6整除,不能推出该数不能被2整除,所

36、以不能推出Y不成立,比如4,不能被6整除但能被2整除,不符合必要条件定义,排除;B项:当X不成立时,即该数不能被6整除,不能推出该数不能被4整除,所以不能推出Y不成立,比如8,不能被6整除但能被4整除,不符合必要条件定义,排除;C项:当X不成立时,即该数不能被3整除,则该数一定不能被6整除,所以可以推出Y不成立,符合必要条件定义,当选;D项:当X不成立时,即该数不能被4整除,不能推出该数不能被3整除,所以不能推出Y不成立,比如9,不能被4整除但能被3整除,不符合必要条件定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26.关于风力发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新疆达坂城建有我国规模较大的风能发电基地 B.16

37、世纪荷兰已经广泛建立了风力发电系统 C.我国已在东南沿海地区建成大型海上风电站 D.风力发电利用了电磁感应原理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风力发电是将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其不污染环境、可再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A 项正确:新疆风能资源丰富,新疆达坂城风电厂是我国第一个大型风电厂,目前安装有 250 台风车,年发电量平均为 1800 万瓦,已成为我国规模较大的风能发电基地。B 项错误:荷兰地理位置优越,一年四季盛吹西风,而且濒临大西洋,海陆风长年不息。1891 年,丹麦人 Poul La Cour 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用来发电的风车,因此荷兰不会于 16 世纪建成广

38、泛的风力发电系统。C 项正确:我国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其一期工程于 2010 年 6 月并网发电。由此可知,我国已在东南沿海建立大型海上风电站。D 项正确:风力发电利用了电磁感应的原理,当风吹动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从而产生感应电流,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27.上世纪20年代开始,持续到抗战的“古史辨”大讨论,归根结底是古史研究的方法论之争。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疑古学者,接续康有为、崔适的学说,对传统的古史观作了全盘的检讨清理。在这一讨论期间,王国维1925年在清华讲授古史新证,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

39、既批评了“信古之过”,也指摘了“疑古之过”。他所说的“二重证据法”,是以“地下之新材料”补正“纸上之材料”,两者互相印证。作为古史研究的方法论,王国维这一论点对学术界有深刻启发,成为后来中国古史研究和考古学紧密结合的先声。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二重证据法”产生的背景和价值 B.古史研究和考古紧密结合的意义 C.出土文献材料对古史研究的作用 D.“古史辨”大讨论中的核心议题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提到“古史辨”大讨论是古史研究方法论之争,又提到疑古学者观点是对传统古史观进行检讨清理。在此基础上,引出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并对此理论进行详细的论述。尾句中“这一论点”指代“二重证据法”,强调该理论对学术界有深刻启发,并成为连接古史研究和考古学的先声,即强调“二重证据法”的价值。故文段围绕“二重证据法”展开论述,介绍了其产生的背景和价值,对应A项。 B项,缺少主题词“二重证据法”,排除;C项,缺少主题词“二重证据法”且“出土文献材料”为解释说明内容,非重点,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