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目 标 素 养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表现,分析其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2.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理解经济发展与当时政治、文化生活的关系3.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目的和意义4.掌握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分析百家争鸣的原因及影响知 识 概 览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列国纷争(1)“春秋五霸”:春秋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扩张势力,力图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确立霸主地位。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等先后建立了霸权,史书将这一时期建立霸权的诸侯国国君统称为“春秋五霸”。(2)“战国七雄”。诸侯国间:经过长期纷争,许多中小诸侯国消失了,形成了
2、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诸侯国内: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掌握了实权。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2.华夏认同 微思考1西汉学者刘向概括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说: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西汉刘向书录材料中的“田氏取齐,六卿分晋”是什么性质的事件
3、?有人说“春秋无义战”,你是否同意此说法?说说你的理由。提示:性质:地主阶级夺权的斗争。同意。理由:因为在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他们的目的就是掠夺土地、人口及争夺对别国的控制权;战争还给人民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所以说他们进行的战争,都是不义的战争。不同意。理由:这种说法太绝对。在争霸的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了,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以后的国家统一;各诸侯国为了壮大自己,纷纷进行变法与改革,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战争中,各诸侯国的人民往来频繁,也促进了民族交融,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经济状况(1)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2)各国纷纷兴
4、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qu bi)。(3)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战国时,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2.变法运动(1)背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2)概况: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3)商鞅变法。 微思考2苏秦描绘了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繁荣景象: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涂,车毂(g)击,人肩摩,连
5、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齐国经济发展是战国时期各国经济发展的缩影。在战乱频繁的战国时期,为什么经济还会蓬勃发展?提示:原因:政治上,各国变法与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从上层建筑上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上,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水利工程的兴修,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出现,解放了思想,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三、孔子和老子1.孔子(1)出身: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出身于春秋后期鲁国没落贵族家庭。(2)主张及贡献。 2.老子(1)出身: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2)主张。 微思考3孔子
6、和老子关于社会理想和国家治理的主张有何异同?提示:相同点:在社会理想上,二人都追求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有序;在治国主张上,都反对暴政、苛政,反对统治者对百姓的过度压迫和剥削。不同点:在社会理想上,孔子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而老子则主张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在政治上,孔子主张“仁政”“以德治国”,通过礼乐教化来达到国家的有效治理;而老子则主张“无为而治”,反对制度束缚。四、百家争鸣1.背景2.诸子百家的思想或影响(请连线)3.影响(1)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2)百家争鸣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
7、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微思考4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战国韩非韩非子五蠹材料体现的是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说说你的理由。提示:派别:法家。理由:守株待兔的故事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之人。可见该学派强调不能一成不变,而要因时制宜地进行变革。一 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材料】 文化高的地区即周礼地区称为夏,文化高的人或族称为华,华夏合起来称为中国。对文化低即不遵守周礼的人或族称为蛮、夷、戎、狄。华族与居住在中国内
8、部和四方的诸族因文化不同经常发生斗争,斗争的结果,华夏文化扩大了,中国也扩大了,到东周末年,凡接受华夏文化的各族,大体上融合成一个华族。摘编自王建国西安历史地理略论等问题探究:阅读材料,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在民族关系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变化: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素养阐释通过阅读材料,可以看出华夏认同观念逐步加强,考查学生历史解释的素养。核心归纳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1)春
9、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经济文化较为领先,自称“华夏”,称居住在其四周的为夷、蛮、戎、狄。(2)戎狄蛮夷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号召与之斗争,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杂居共处,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3)各民族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社会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华夏作为政治、文化实体,逐渐被少数民族认同,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学以致用1.“华夏”一词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诸侯兼并战争促进国家统一B.传
10、统政治秩序逐渐解体C.周边民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D.民族认同观念产生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周边民族逐渐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C项正确;各族同源共祖观念的发展,与诸侯兼并战争促进国家统一无关,与传统政治秩序的解体无关,与民族认同观念的产生无关,A、B、D三项不符合题意。二 商鞅变法的特点及历史作用【材料】 商鞅变法规定,“令民为什伍”,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又规定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纠察,“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他认为“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生,则重者无从至矣”,即对轻罪严厉处罚可以杜绝犯重罪。“燔
11、诗书而明法令。”认为“诗书、礼、乐、善、修、仁、廉、辩、慧,国有十者,上无使战守”,还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非兵羞战、仁义说成“六虱”,反对根据这六种情况授予官职。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凡从事末业及游手好闲致贫者,全家没入官府,罚为官奴婢。据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等整理问题探究:历史上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众说纷纭。根据材料中的变法内容,评价商鞅变法的功过是非。提示:评价:商鞅变法实行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确立新的社会秩序,但同时严刑峻法激化了社会矛盾;思想文化专制毁坏了传统文化,专制独裁也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变法有利于经济发展,实现富国强兵,但对商业
12、的抑制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素养阐释应该辩证地分析商鞅变法的作用。根据法家思想,商鞅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方面确实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产生了消极的作用。考查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素养。核心归纳商鞅变法的特点及历史作用(1)特点。涉及面最广: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改革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十几年。成效最显著: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2)作用。经济: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度,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政治: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
13、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军事: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学以致用2.史记记载:“(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资治通鉴记载:“秦被甲百余万。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除去)甲徒裼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这从侧面印证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A.连坐法B.奖励军功C.奖励耕织D.重农抑商答案:B解析:连坐法是一人犯罪,与其有一定关系的人也受牵连而被认为有罪的制度;奖励军功即鼓励杀敌求胜的军功爵禄制度,它是新兴的地主阶级为提高军队战斗力而采取的一项措施;奖励耕织和重农抑商即奖励垦荒,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故B项正确。三 百家争鸣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材料一】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
14、侯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材料二】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问题探究:(1)根据材料一,分析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的主要原因。提示:原因:门徒的游说;学者的坚持;孟子、荀子对儒学的发展。(2)根据材料二,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提示:影响: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百家争鸣奠
15、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当时及后世社会的发展。素养阐释通过阅读上述材料,分析儒学成为显学的主要原因和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考查学生历史解释的素养。核心归纳百家争鸣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文化上,诸子百家各自阐发主张,彼此辩驳,相互影响,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发展、大解放的百家争鸣景象,各家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2)教育上,诸子百家通过招徒讲学来宣扬思想主张,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原则,有利于文化教育向民间普及。(3)阶级关系上,诸子百家的学者是士阶层的代表,新兴阶层的崛起,大大削弱了血缘贵族的地位,加速了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4)社会转型上,诸子百家中的法家学派以中央集权和法治思想适应了当时结束纷争动荡社会局面的需要,秦国等诸侯国建立新兴社会制度,为中国完成社会转型提供了先例。(5)思想上,诸子百家中的儒家、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学派的思想主张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要来源,为秦以后封建政权的统治及巩固提供了治国理论。学以致用3.有学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潍坊学院《食品酶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模电 7-信号的运算和处理学习资料
-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一中达标名校2025届第二学期期末统一考试(数学试题理)试题含解析
-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西方文化与近代中国》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通职业大学《行为矫正》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传媒学院《分析代数方法选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广告合同范例大全
- 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合同范例
- 委托代理采购协议书二零二五年
- 房地产项目顾问合同书二零二五年
- 森林管护员面试题及答案
- 培训课件: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浇筑、养护)
- 人教版 七年级英语下册 第二学期 期中综合测试卷(2025年春)
-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下先秦诸子散文教学策略研究
- 2025年高考语文模拟作文导写及点评:社会时钟
- 《护理信息系统》课件
- 《疥疮的防治及治疗》课件
-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与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方案
- 建筑施工大型机械设备安全使用与管理培训
- 技术转让合同备忘录协议备忘录(2024年版)
- 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章节练习题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