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华严寺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天津华严寺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天津华严寺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某元素原子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5倍,则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A. HNO3 B. H3PO4 C. H2SO4 D. HClO4参考答案:D某元素原子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5倍,则该原子M层电子数为7,故M为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7,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ClO4, D正确;正确选项D。2.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Cl2与足量的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是2

2、NAB常温常压下22.4L HCl气体含有的分子数是NAC0.1mol/L CuCl2溶液中Cl数目是0.2NAD32gO2中含有的原子数是NA参考答案: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反应后氯元素变为1价;B、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C、溶液体积不明确;D、氧气由氧原子构成解答:解:A、反应后氯元素变为1价,故1mol氯气转移2mol电子即2NA个,故A正确;B、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22.4L氯化氢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则分子数小于NA个,故B错误;C、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氯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

3、故C错误;D、氧气由氧原子构成,故32g氧气中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n=2mol,个数为2NA个,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和物质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3. 按分散质微粒大小不同可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胶体微粒大小为()A0.01nm1nm B0.1nm10nm C1nm100nm D10nm1000nm参考答案:C考点: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分析: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溶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nm

4、解答:溶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n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分散系的分类,侧重于常识性内容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4. 若要配制48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500mL水B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C称取8.0g硫酸铜,加入500mL水D.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参考答案:D略5. 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HCl气体,另一个盛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密度 B原子数 C质量

5、D质子数参考答案:B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B1mol氢C摩尔是表示物质的数量单位 D每摩尔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指定微粒参考答案:D略7. (不定项)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 Na2CO3、NaHCO3 和 NaCl 中的一种或多种。下列根据实验事实 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 取一定量固体,溶解,向溶液中加入适量 CaO 粉末,充分反应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说 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 Na2CO3B. 取一定量固体,溶解,向溶液中通入足量的 CO2,观察到有晶体析出,说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C. 取一定量固体,溶解,向溶液中滴加适量 AgNO3

6、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固体 中一定含有 NaClD. 称取 4.75 g 固体,加热至恒重,质量减少了 0.930 g。用足量稀盐酸溶解残留固体,充分反应 后,收集到 1.10 g 气体,说明原固体中含有 Na2CO3、NaHCO3 和 NaCl 三种,且它们的物质的 量之比为 132参考答案:BD【分析】A.加入CaO,与Na2CO3、NaHCO3均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向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观察到有晶体析出,一定发生Na2CO3+CO2+H2O=2NaHCO3;C.Na2CO3、NaCl均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固体加热至恒重,质量减轻,说明含碳酸氢钠固体,碳

7、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水以及二氧化碳,根据碳元素守恒可以计算固体的组成情况。【详解】A.加入CaO,与Na2CO3、NaHCO3均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故A错误;B.向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观察到有晶体析出,一定发生Na2CO3+CO2+H2O=2NaHCO3,则有晶体析出,说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故B正确;C.Na2CO3、NaCl均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Cl,故C错误;D.称取4.75g固体,加热至恒重,质量减少了0.930g,则2NaHCO3Na2CO3+CO2+H

8、2O m2mol 1mol 62gn(NaHCO3) n(Na2CO3)1 0.930g结合固体差量可知2mol:n(NaHCO3)=1mol:n(Na2CO3)1=62g:0.930g,则原混合物中n(NaHCO3)为0.03mol,且生成的n(Na2CO3)1为0.015mol,用足量稀盐酸溶解残留固体,充分反应后,收集到1.10g气体,n(CO2)=1.10g44g/mol=0.025mol,则原混合物中含碳酸钠为0.025mol-0.015mol=0.01mol,二者质量为106g/mol0.01mol+84g/mol0.03mol=3.58g4.75g,则原固体中含有的NaCl的质量

9、为4.75g-3.58g=1.17g,NaCl的物质的量为1.17g58.5g/mol=0.02mol,Na2CO3、NaHCO3、NaCl物质的量之比=0.01mol:0.03mol:0.02mol=132,故D正确。故选BD。8. 短周期元素X、Y可组成化合物XY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3一定是离子化合物:B若Y的原子序数为n,X的原子序数一定是n4:CX和Y可属于同一周期,也可属于两个不同周期;DX和Y一定不属于同一主族。参考答案:C9. 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是 ( ) ACu丝 B熔融的MgCl2 CNaCl溶液 D蔗糖参考答案:B略10. 下列实验或过程符合化学实验“绿色

10、化”原则的是A. 用铜粉代替铜丝进行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B. 用双氧水代替高锰酸钾制取氧气C. 苯与浓硝酸在高温下反应制取硝基苯D. 用较多量的氯气进行性质实验参考答案:B略11. 等量的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水蒸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则在相同的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A11 B34 C23 D43参考答案:B略12. 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2XO4,这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AHX BH2X CXH3 DXH4 参考答案:B略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热就是反应中放出的能量B在101 kPa时,1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C等量的硫蒸气和

11、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少D由C(石墨)C(金刚石) H=+1.9 kJmol1可知,石墨稳定参考答案:D解:A应热是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故A错误;B在一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的物质完全燃烧时的热效应叫做该物质的热值,C燃烧必须是生成CO2时放出的热量才是C的热值,选项未指明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B错误;C因为硫固体变为硫蒸气要吸热,所以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故C错误;D比较稳定性应比较其能量的高低,由C(石墨)C(金刚石)H=+1.9 kJmol1可知,金刚石能量高,不稳定,故D正确;故选D14. 下列有关物理量相应的单位表达错误的是A摩尔

12、质量 g/mol B物质的量 molC溶解度 g/100g D密度 g/cm3参考答案:C略15. 下列粒子只能作还原剂的是 A、Fe3+ B、Fe2+ C、S2 D、H+参考答案:C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21世纪是海洋开发与利用的世纪,下面是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1) 制盐:制粗盐。从卤水中提取粗盐用的结晶方法是 。粗盐纯化。粗盐中含有泥沙、硫酸镁、氯化钙等杂质。将粗盐溶于水,然后通过如下操作即可得到较纯的氯化钠:a过滤b加过量的Ba(OH)2溶液;c加适量的盐酸;d加过量的Na2CO3溶液;e蒸发。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2) 制碱:氨碱法制纯碱的流

13、程图如下:完成图中“( )”的内容: ; ; 。参考答案:(1) 蒸发结晶 (1分) bdace(过滤可重复使用)(2分)(2) NH3 CO2 加热(或热解) (各1分)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某混合物A含有Al2(SO4)3、Al2O3和Fe2O3,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如图所示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C、D、G、H 4种物质的化学式为:C 、D 、G 、H (2)沉淀F与K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沉淀E加热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 溶液G与过量稀氨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1)Fe2O3;KAlO2;KAl(SO4)2;(NH4)2SO4;(2)Al2O3+2

14、OH=2AlO2+H2O;2Al(OH)3Al2O3+3H2O;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分析】A含有Al2(SO4)3、Al2O3和Fe2O3,由Al2(SO4)3溶于水,Al2O3和Fe2O3均不溶于水,结合流程可知,混合物A加水溶解后,溶液G为KAl(SO4)2,沉淀F为Al2O3和Fe2O3;由转化关系图可知,向沉淀F中加KOH溶液,Fe2O3不反应,沉淀C为Fe2O3,Al2O3可与KOH溶液反应生成D为KAlO2,向KAlO2溶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可得E为Al(OH)3沉淀,Al(OH)3受热分解生成固体B为Al2O3;向溶液G中加

15、过量氨水,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Al3+被沉淀,得到氢氧化铝沉淀,溶液中H为(NH4)2SO4,然后结合物质的性质及化学用语来解答【解答】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C为Fe2O3,D为KAlO2,G为KAl(SO4)2,H为(NH4)2SO4,故答案为:Fe2O3;KAlO2;KAl(SO4)2;(NH4)2SO4;(2)沉淀F与K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沉淀E加热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2Al(OH)3Al2O3+3H2O;溶液G与过量稀氨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故答案为:Al2O3

16、+2OH=2AlO2+H2O;2Al(OH)3Al2O3+3H2O;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18.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某学习小组用如下图所示装置A、B分别探究金属锌与稀硫酸的反应,实验过程中A烧杯内的溶液温度升高,B烧杯的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请回答以下问题。(1)B中Zn板是_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_,Cu板上的现象是_;(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 A中是将化学能转变为_,B中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变为_;(3)该小组同学反思原电池的原理,其中观点正确的是_;A原电池反应的过程中一定有电子转移 B电极一定不能参加反应C原电池装置中的电子

17、流向:负极外线路正极电解质负极D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可以拆开在两极发生(4)在B中,当导线中有1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_。A锌片溶解32.5g B锌片增重32.5gC铜片上析出2gH2 D铜片上析出1mol H2参考答案:(1)负 Zn-2e-Zn2+ 有无色气体产生 (2)热能 电能 (3)AD (4)A【分析】(1)锌-铜-稀硫酸原电池中,活泼金属锌作负极,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氢离子在正极铜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2)A烧杯中温度升高,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3)根据原电池原理分析判断;(4)锌-铜-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反应为Zn+H2SO4=ZnSO4+

18、H2 ,根据转移的电子借助于方程式分析计算。【详解】(1)锌-铜-稀硫酸原电池中,活泼金属锌作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Zn2+,氢离子在正极铜上得电子产生氢气,所以Cu板上的现象是有无色气体产生,故答案为:负;Zn-2e-Zn2+;有无色气体产生;(2)实验过程中A烧杯中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中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故答案为:热能;电能;(3)A原电池要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一定有电子的转移,故A正确;B活泼金属作负极,负极本身可以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一般负极溶解,正极质量增重或析出气体,故B错误;C电子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故C错误;D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原电池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可以拆开在两极发生,故D正确;故答案为:A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