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事诉讼证据的采信_第1页
论民事诉讼证据的采信_第2页
论民事诉讼证据的采信_第3页
论民事诉讼证据的采信_第4页
论民事诉讼证据的采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提要:如何运用证据查明案件事实或有关法律事项,是正确处理案件的首要问题,也是审判 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本文所论述的民事诉讼证据的采信,只是庞大的诉讼制度之冰山一 角。证据问题是全部诉讼活动的核心问题,目前,我国的证据立法可以说相对滞后,最高人 民法院根据审判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先后出台了民事、行政诉讼证据规定, 摒弃了以客观真实作为证明标准的提法,代之以法律真实-证据能够证明的事实作为裁判的依 据,迈出了历史性的艰难的一步。这,更符合理性、人性,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更 符合诉讼活动的客观规律。法官,不再为没有再现已经成为过去的“客观真相”而被横加指 责“裁判不公”,不堪重负

2、。以证据能够证明的事实作为裁判的依据,也使当事人对自己的诉 讼行为的后果具有可预测性,更加理性地看待胜诉与败诉,从而树立司法的权威,维护社会 秩序的稳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以 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依据依法作出裁判。”从而确立了证据裁判主义。民事诉讼证据成 为认定案件事实的唯一载体,法官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仅限于摆在眼前的“呈堂”证据,再 不能从其他渠道获取案件事实的相关信息,更不能因为证据不足而拒绝裁判。因此,民事诉 讼证据的采信问题在整个审判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对证据的采信直接关系到对案件事实的 认定和法律的适用,是法院裁判的“基石”。一、

3、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和分类(一)概念什么是民事诉讼证据?这个问题,在民事诉讼法中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有学者认为, 民事诉讼证据,是指在民事诉讼中,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根据。亦有学者认为,在民事 诉讼中,证据是指用以确认案件客观事实的根据。凡是能够证明案件客观真实情况的事实材 料,都是民事诉讼证据。笔者认为,以上定义都是从世界可知论的角度出发的,都没有离开“客观真实”的 证明标准的束缚,因而不能准确反映民事诉讼证据的本质特征。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但这是 说世界最终是可以被认识的,并不是说人的认识可以无所不能的,特别是诉讼活动,本身具 有较强的时间性,法官不可能穷尽一切办法无限期地调查取证,以恢复事物

4、的本来面目。所 以,以“客观真实”作为证据的证明标准,与诉讼活动的客观规律是不相符合的,实际上也 不可能完全达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三条所规定的“证据 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即法律真实。所谓法律真实,是指诉讼中依据证据证明的事实即为真 实的事实。这种法律上认定为真实的事实,它可能与案件的客观事实相一致,也可能比较接 近,也可能与客观事实相反。故笔者认为,对民事诉讼证据应当下这样一个定义:民事诉讼证据是指在民事诉讼 活动中,诉讼当事人及人民法院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二)分类 1、理论上的分类(1)本证和反证: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提出的用以证明其诉讼主张的的证据,称 为

5、本证;为了推翻对方所主张的事实而举出的证据,称为反证。(2)原始证据和派生证据:原始证据是指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的证据,即“第一手 材料”;派生证据是指传述转抄、不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的证据,又叫传来证据。(3)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凡是能够直接单独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叫做直接证 据;间接证据是指不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必须与其他证据结合组成一个排除一切 合理怀疑、得出唯一结论的完整的证据体系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4)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言词证据是以人的陈述(包括口头陈述和书面陈述)为 表现形式的证据(俗称人证);实物证据是指能够以之查明案件事实的一切物品和痕迹(俗称 物证)。理论

6、界对民事诉讼证据还有其他一些分类,不再赘述。明确上述分类,对于证据的 审查判断有必不可少的作用。比如,在证据的证明力大小的判断上,原始证据一般大于派生 证据,直接证据一般大于间接证据,实物证据一般大于言词证据,等等。2、法律上的分类民事诉讼证据在法律上的分类通常称为民事诉讼证据法定种类。民事诉讼法以证据 的外在表现形式为标准,将民事诉讼证据分为七类:(1)书证。表现形式为文字、图形、符号等的证据。书证的证明力,来自于纸张等 介质上所载的具体内容。(2)物证。表现为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的有形物品证据。(3)视听资料。表现为以音像、数据电文等形式为载体的人力制品。(4)证人证言。须注意的是,聋哑人的

7、手势语言也是一种能理解的特殊证词。(5)当事人的陈述。包括原被告及第三人在法庭上的陈述和承认。(6)鉴定结论。又称专家证言,指鉴定机构的专门人员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被鉴定 人或物进行鉴定后作出的书面结论。(7)勘验笔录。包括法官或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对现场所作的检查、勘验笔录。二、民事诉讼证据的采信(一)民事诉讼证据采信的意义 民事诉讼证据的采信,是指法官对提交到法庭上的证据进行审查判断,并决定是否 采纳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的活动。这是一个自由心证的过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 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裁判文书中阐明证据是否采纳的理由。 对当事人无争议的证据,是否采纳的理由

8、可以不在裁判文书中表述。”可见,心证公开是现代 自由心证的基本适用条件。民事诉讼证据的采信直接关系到案件事实的认定和法律适用,其重要意义显而易见。 本文将民事诉讼证据的采信分为证据的可采性和证据的可信性两个部分进行论述。证据的可 采性审查主要是将明显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予以排除,证据的可信性判断则是在可采性 审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判断拟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的可靠性和证明力。可以说,民事诉讼 证据的采信其实就是一个“筛选”证据的过程。(二)民事诉讼证据的可采性审查民事诉讼证据的可采性审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1、证据的时效性审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确立了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制度

9、, 对防止当事人搞“证据突袭”和提高诉讼效率起到了较好的规范指引作用。举证时限制度是 指当事人对其诉讼主张的举证证明行为限定在诉讼中某一时间段的一项司法制度。如高人 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 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 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当事人增加、变 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由于对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 料人民法院审理时可以不组织质证,故对证据的时效性审查便首当其冲,凡是当事人逾期提 交的证据材料,对方当事人

10、经法官询问后不同意质证的,该部分证据即丧失可采性,不予作 为定案的依据。但是,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查时应当持审慎的态度。特别 是在审判实践中,少数审判人员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安排的证据交换日期在举证期限之后, 就会导致很多证据材料超过举证期限提供,法官在采信证据时左右为难,采信与否都不好向 双方当事人交待,极易造成错案。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人民法院排期交换证据之日不得 早于当事人举证期限届满之日(即举证期限最后一日)。当事人双方的举证期限不一致的,可 以由当事人协商确定最先举证期限届满之日为证据交换日,不能协商一致的,由人民法院指 定证据交换日期,并顺延举证期限,无论如何,

11、人民法院组织交换证据之日则举证期限届满 (除非人民法院再次组织交换证据),即可避免出现当事人在人民法院组织交换证据时提交证 据却已逾期举证的情况。2、证据的关联性审查所谓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与待证事实(当事人所主张的事实)之间有必然的联 系,即以证据能够认定的事实与当事人所主张的事实(部分或全部)具有同一性。如果证据 不能支持当事人所主张的事实,则该证据不具有关联性。证据的关联性审查,就是要排除那 些与本案无关的证据进入实质性审查程序。要引起注意的是,审查证据的关联性不能只孤立地审查单个证据,要结合当事人提 供的相关证据一并审查,才能得出正确结论。3、证据的客观性审查在证据的可采性审查阶段,

12、对证据的客观性审查只是形式审查,即只对那些明显虚 假、自相矛盾不能成立的证据予以排除。4、证据的合法性审查证据的合法性审查包括审查证据形式的合法性和证据调取方式的合法性。(1)审查证据形式的合法性即审查证据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否符合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的七种法定证据形 式(在“概念和分类”中已述及)如单位证明是否有单位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等。凡 证据形式不合法的,即丧失可采性。(2)审查证据调取方式的合法性包括审查取证主体资格及证据取得的方式是否合法。审查取证主体资格。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代理诉讼的律师和其他诉讼代 理人有权调查收集证据,可以查阅本案有关材料。查阅本案有关材料的范围和

13、办法由最高人 民法院规定。”第六十五条第一款“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有关单位和个 人不得拒绝。”的规定,调查权的主体仅限于人民法院及诉讼代理人。这就意味着当事人没有 法律赋予的调查权,当事人自行调查的材料不能作为有效证据使用。有人认为,这对于当事人而言是不公平的,当事人授权的诉讼代理人尚且享有调查 权,作为权利之源的当事人反而没有调查权,这是不符合法理的。其实,诉讼代理人享有调 查权并非来自当事人的授予,而是来自法律的直接规定,即法律授权。法律没有授予当事人 调查权,是考虑到当事人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会采取一些过激的手段(包括暴力取证、贿买 证人证言等非法手段)调取证据以求胜诉,

14、引发新的纠纷。所以,不赋予当事人的调查权,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秩序。那么,是不是说当事人必须委托诉讼代理人调查证据呢?不是。根据最高人民法 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七条的规定,当事人对以下证据材料可以申请人民法 院调查收集:一是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档 案材料;二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三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确因 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其实,当事人收集证人证言还可以申请证人出庭作证, 对于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证人可以提交由证人签名的书面证言或者视听资料。审查证据取得的方式是否合法。I、证据取得的方式必须合法,包括证据来

15、源及调取证据的手段和方法必须合法, 人民法院及诉讼代理人调查取证还应当遵守法定的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七十 条规定:“人民法院收集调查证据,应由两人以上共同进行。调查材料要由调查人、被调查人、 记录人签名或盖章。”诉讼代理人调查取证,也应当由二人共同进行。司法部1991年9月发布的乡镇法 律服务业务工作细则第二十八条规定:“代理人持乡镇法律服务所证明和乡镇法律工作者证, 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调查一般应由两人进行,并制笔录。调查笔录经被调查人核对 无误后,由调查人、记录人、被调查人签字或盖章。”律师作为代理人调查取证是否必须二人共同进行,律师暂行

16、条例及律师法均未作明 确规定,理论界、司法界也认识不一。有业内人士认为,律师调查取证也应由二名律师或一 名律师和一名律师助理共同进行,以免在诉讼中特别是担任刑事辩护时处于不利地位,如有 被指控涉嫌串供、提供伪证等危险。这是基于提高律师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认识。 笔者认为,作为诉讼代理人,律师与其他法律工作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目的都是为了最大 限度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平等,作为诉讼代 理人的律师和法律工作者享有的权利应当是一样的,故律师调查取证也应当二人共同进行为 宜。建议最高人民法院或司法部对此作出明确规定,以规范调查取证的程序。II、严禁用非法

17、的方法收集证据。根据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非法收集证据的情 形有以下几种:A、伪造证据的;B、贿买、胁迫证人作证或指使他人作伪证的;C、以侵害他 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非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 件事实的根据。应当注意的是,以前最高人民法院将未经相对人同意秘密录制的谈话材料列入非法 证据的范围,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淡化了这一规定,是非常 人性和理性化的。实际上,现实生活中,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物质文化生 活的需要的矛盾,社会诚信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在当事人自行收集证据时先经对方 同意再录制谈话材料的成功率几乎为零。只有

18、在秘密录制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取得真实的证据。 所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相对更为科学和合理,更易于操作。但是,证据的合法性是指证据的形式和调取方式的合法性,与证据的形成原因是否 合法是不同的概念。在审判实践中,有的审判人员对形成原因不合法的证据一律不予采信, 这是不正确的。如当事人双方未到法定婚龄登记结婚,结婚证是不合法的,但如果以结婚证 不合法为由不予采信,当事人未到法定婚龄登记结婚的事实同样无法认定。这种欠缺法律效 力的证据,一般并不因为诉讼而产生,通常表现为原始物证或书证。这种证据恰恰是认定不 法事实的根据,不能概以证据不合法为由不予采信。采信证据是为了认定案件事实,与案

19、件 的定性处理是两回事。在法律文书的表述上,应表述为“证据形式和调取方式合法”,而不宜 笼统地表述为“证据具备合法性”,以免产生歧义。(三)民事诉讼证据的可信性判断民事诉讼证据的可采性审查和可信性判断其实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可采性审查过程 中也包含了对证据的可信性判断。1、对证据的真实性的审查判断(1)对方当事人有无异议,是否举出了足以推翻的相反证据。(2)下列证据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一是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智力和年龄状况不相当的证言;二是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的证言;三是存有疑点的视听资料;四是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印件、复制品;五是无正当理由未出庭作证的证人

20、证言。2、对证据的证明力的审查判断证据的证明力,是指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的紧密联系程度。联系愈密切,证明力愈 大;反之则愈小。如果法院认定的案件事实没有相应的证据支撑,则属于“证据不足;”如果 当事人所主张的事实有充分的证据佐证而法院没有认定,则属于“事实不清”。人民法院认定 的案件事实只能小于或等于所采信的证据能够推定的事实。故对证据的证明力的审查判断直 接关系到对案件事实的认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条至第七十八条的规定, 对证据的证明力的认定应当遵循以下规则:(1)原始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传来证据;直接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间接证据。(2)只有本人陈述而无相关证据佐证,对方当事人不认可的,对该当事人的陈述的 证明力不予认定。(3)对合法取得的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勘验笔录、鉴定结论,一方当事人提出 异议但没有提出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的,应当确认其证明力。(4)国家机关、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