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PAGE 26 PAGE 24 合肥师范学院制(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2011年)为落实学院“师范性、应用型、教学类”办学定位,构建具有学院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就制(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
2、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若干意见等为依据,适应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以及合肥经济圈等重大发展战略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立足安徽,面向基层,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培育新型师资,培养应用人才”为目标,以专业内涵建设为主线,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整体推进“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落实“三新三会”和“三强”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二、基本原则(一)应用性原则。紧贴区域产业升级、行业发展状况,以职业岗位的需要为出发点,注重职业岗位能力培养,遵循教育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人
3、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全面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建设。(二)协调性原则。进一步控制理论教学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学时,以“能用、适用、应用”为目标,整体优化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实践体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融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互融通,课内育人和课外育人相互融通,突出体现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三)开放性原则。加快校地、校企、校际和国际合作办学,把行业准入课程、合作培养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积极引进、利用优质办学资源,探索学院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三、培养目标与规格(一)培养目标。根据高等学历教育学业标准和区域经济
4、建设与发展需求,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特色为要,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感强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入岗竞争力强、到岗适应力强、在岗发展力强”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二)培养规格。落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人才培养规格,面向基础教育和生产、管理一线,培养具有“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会备课、会上课、会当班主任”的新型师资和“会设计、会操作、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基本要求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三个方面:1知识结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工具性知识四个方面。
5、其中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法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美学等方面知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知识。专业知识包括学科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方向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工具性知识包括中外文语言知识、信息获取技术和方法知识、科学研究方法知识等。2能力结构。能力结构的主要包括获取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职业发展与创新能力三个方面。其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包括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能力,应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岗位实际问题能力。职业发展与创新能力包括操作能力
6、、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就业创业能力。3素质结构。素质结构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团队意识等。文化素质包括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现代意识、人际交往意识等。专业素质包括科学素养和专业基本素养,其中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研究方法、求实创新意识等,专业基本素养包括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专业综合分析素养、专业革新精神等。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四、专业教育体系根据“三新三会”和“三强”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按照“一个全程,两段培养,三线育人”培养模式要
7、求,构建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一)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实现的根本保证。在对社会人才培养需要和毕业生就业“出口”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培育新型师资,培养应用人才”这一根本目标,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知识体系,明晰知识体系中的知识领域以及知识领域中的各个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作为构建课程体系、实践体系的主要依据。(二)课程体系。根据知识体系中知识领域(或知识单元、知识点)传承、应用、创新要求及其关系,整体构建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力求实现基础课程学科化、核心课程精品化、方向课程职业化、实践课程项目化、选修课程分层化、素质教育拓展化。课程体系和课程设
8、置,要与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国际化趋势相适应,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要求相衔接,与区域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与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相适应。(三)实践体系。依据现代大学文化建设要求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多层次、多元化的能力特点,以“育人”为主线,融合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和专业文化、就业文化、行业文化、校园文化,围绕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和职业技能培养,分类设计、分步实施,整体构建通识教育实践、专业教育实践、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共同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五、课程体系结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教育三个
9、教育平台和通识必修课程、通识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实践、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与学术科技八个课程模块构成。(一)通识教育平台。旨在传承人文科学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工具性知识,培养获取知识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提高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增强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通识教育平台由通识必修课程、通识选修课程两个课程模块组成,该平台教育设置不超过56学分。1通识必修课程模块。该模块课程为全院性通识必修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军事理论与训练课程、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大学语文、公共计算机基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其中大学英语实行
10、分级教学,大学体育实行选项教学。通识必修课程模块设置48学分。2通识选修课程模块。该模块课程为全院性公共选修课程,包括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艺术体育类和教师教育类系列专题性选修课程,各类系列课程设置由学院统一规划、统一开课。通识必修课程模块设置8学分,多选不限,但不可冲抵限定跨类选修学分。为促进文理交融,学院鼓励和引导学生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文科各专业学生分别选修自然科学类课程、艺术体育类课程各2学分以上;理工科各专业学生分别选修人文社科类课程、艺术体育类课程各2学分以上;艺术体育类专业学生分别选修人文社科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各2学分以上。(二)专业教育平台。旨在传承和发展专业知识,培
11、养和训练应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提升专业素养,实现“三新三会”和“三强”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专业教育平台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四个课程模块组成,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各专业应提高选修课比例,加大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灵活性,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足够空间,选修课比例一般要达到40%左右。文科各专业设置不超过115学分,理工科和艺术体育类专业设置不超过125学分。1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为专业所属学科领域内基础性的课程群,原则上按照学科大类设置,提倡引进“植入”优秀基础课程,积极开发双语教学等教学改革示范课程,其作用是为学生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高等数学、大学
12、物理为理工科各专业的基础课程,教育学、心理学为师范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文科各专业设置45学分左右,理工科和艺术体育类专业50学分左右。2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课程体系中具有必要性、生成性和发展性的专业知识所组成的 HYPERLINK /WebForms/WebDefines.aspx?searchword=%e8%af%be%e7%a8%8b%e7%be%a4 课程群,原则上参照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规范指导性意见设置,其作用是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素质,保证专业培养基本规格。专业核心课程设置25学分左右,全部为必修课程。3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是培养学生专门技能、促
13、进专业发展的课程群。强调“从出口找入口,从出口找培养方向”,面向基础教育和区域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确定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和素质标准,设立专业方向;按照行业准入标准、校地(校企、校际)合作要求,针对专门技术设置专业方向课程;提倡开设应用性、创新性的示范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的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专业方向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共设置20学分左右,不同方向学分设置基本对等。学生根据学习兴趣、能力和职业发展方向选取某个专业方向修读。4专业实践课程。专业实践课程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专业教育中的课堂实践、专业实训和专业研习等实践环节。课堂实践是课内或独
14、立开设的实验(训)课程。专业实训包括专业(教育)见习、专业写生(野外实习)、毕业公演等实训环节。专业研习包括课程论文(设计)、学年论文、科技创新训练专题、毕业论文(设计)等专业研习环节。专业实践课程按照“两个结合、三个层次、四年不断线”整体设计。“两个结合”指校内资源与校外基地(顶岗)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三个层次”指课堂实践、专业实训和专业研习三个层次;“四年不断线”是指实践教学从学生入学到毕业连续不断。提倡开设设计性、应用性、综合性实验(训)项目和课程,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训)项目,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学时)占总学分(学时)比例,人文社会科类不低
15、于15%,理工和艺术体育类不低于25%;其中毕业论文(设计)10学分,原则上在学生第七学期初启动,毕业前完成;师范类专业教育实习(顶岗支教)时间不少于12周(12学分)。(三)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旨在将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和校园文化融为一体,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与和创新创业体验,提升学生的科技兴趣、人文素养、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精神。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教育由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创新创业与科技活动两个模块组成,该平台教育设置8学分。1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以大学生愿景计划为抓手,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大学生成长特点和专业教育规律,有效利用第二课堂,活化隐性课程,拓宽学生专业视野和知识渠
16、道,积极引导学生组建专业性、技能性社团,指导学生开展“三字一话”竞赛等知识性、专业性、技能型活动,课内育人课外育人融通互补,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以爱心感恩教育行动计划为抓手,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三下乡”等形式的公益活动和“三生”(生命、生活、生存)教育活动,开展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了解自然,关爱社会。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活动设置5学分。2创新创业与学术科技。以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为依托,根据职业发展要求,组建技术应用与研发、创新创业等活动团队,结合科技创新活动开展学术文化交流,参与学术科技活动,参与教师课题研究活动,参与挑战杯、科普大赛等科技应用与研发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结合职业发展与
17、就业指导教学及就业创业特点,组织开展就业文化、创业文化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规划等大赛,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创新创业与学术科技设置3学分。六、学制和学分(一)学制安排学制4年,弹性学习年限为3-6年。(二)学分安排文科各专业毕业学分不超过180学分,其中实践教学45学分左右;理工科和艺术体育类专业毕业学分不超过190学分,其中实践教学65学分左右。(三)学分计算办法学分以0.5学分为最小分值。理论课程、实验(训)课程(含课内实践部分)每16学时计1学分;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部分、体育专业技术课、艺术类专业技法课每24学时计1学分;课外实践部分、大学体育课程每32学
18、时计1学分;专业实训、专业研习环节每1周计1学分。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教育学分,根据相关规定计算。(四)学期安排每学年设置春、秋学期两个学期,每学期一般为20周,其中,学期教学18周,学期总结2周;各专业在二年级、三年级设置见习2周,原则上师范专业在学期教学周安排,非师范专业在暑期安排。七、辅修专业/双学位课程设置为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适应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培养具有较宽知识面,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复合型人才,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学院实施辅修专业/双学位制度。辅修专业是指学生以本专业为主修,辅修相应学科的另一个专业,并取得规定的学分。双学位是指学生在
19、修读主修专业学士学位的同时,跨学科修读另一专业,并取得规定课程及实践环节学分,达到授予学士学位的要求。辅修专业/双学位制度实施办法另行制定。附件:1.课程编码规则及说明2.通识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教师教育课程设置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附件1:课程编码规则及说明一、各专业2011年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课程,均须重新编制课程编号,一般按以下原则编制:1.课程编号由8位数字组成,一般为:系(部门)代码(2位)+学制代码(1位)+专业序号(1位)+课程模块代码(1位)+课程性质代码(1位)+课程序号(2位)。系(部门)代码一览表代码系(部门)名称代码系(部门)名称01中文系11生命科学系02
20、外语系12音乐系03教育系13体育教学部(体育科学系)04美术系14大学计算机教学部05政法与管理系15大学英语教学部06经济系16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07数学系66团委08物理与电子工程系69学生工作处09化学化工系70招生与就业处1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学制代码表 课程模块(类别)代码表课程性质代码表层次学制代码码课程模块名称模块代码课程性质代码预科1通识必修课程1必修课1专升本2通识选修课程2选修课2专科3专业基础课程3本科4专业核心课程4辅修6专业方向课程5专业实践课程6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7创新创业与学术科技8专业序号由专业所在系按本系本科专业,依次从1-9编序号;0专门作为区分本系部开
21、出通识课、学科基础课的识别号。课程序号分别按开课先后顺序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依次编为01-99。一般跨系开设专业课程的课程编码由学生所在系按上述规则编制。2非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课程编号依据理论课产生,为相应理论课程编号+sy;独立实验课程单独编制课程编号。3安排多学期完成的课程,课程名称应设置不同序号区分,如*(课程名)1,*(课程名)2,编制不同课程编号。二、举例说明编码共8位如下:系(部门)代码层次代码专业序号课程模块代码课程性质代码课程序号三、通识必修课程和学科基础系列课程中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公共计算机基础等课程编号见附件2。特殊情况,由教务处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后统一处理。附件2:通识必
22、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课程名称课程编号学分总学时课内实践课外实践课内周学时开设要求开设学期适用专业授课单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640110134833必修2文、艺体思政部1理工思政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640110223222必修1文、艺体思政部2理工思政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640110334833必修2文、艺体思政部3理工思政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6401104-569684必修34文、艺体思政部34理工思政部形势与政策16401106-82361必修135文、艺体思政部246理工思政部备注:开设同性质专业课且要求高于以上课程的,
23、经论证后可不再开设以上相应课程。二、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大学语文、军事训练、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课程名称课程编号学分总学时课内实践课外实践课内周学时开设要求开设学期适用专业授课单位大学英语A1-415401101-416272324必修1、2、3、4非艺体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部大学英语B1-415401105-816272324必修1、2、3、4艺体类各专业大学英语教学部大学体育1-413401101-44144124202必修1、2、3、4非体育类专业大学体育教学部大学语文014011013483必修2文、艺体中文3理工中文入学教育6940110111周1周必修1各专业学工部军事理论与
24、训练6940110212周2周必修1各专业学工部人武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70401101-22386必修2、7所有专业招就处各系备注:开设同性质专业课且要求高于以上课程的,经论证后可不再开设以上相应课程。三、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名称课程编号学分总学时课内实践课外实践课内周学时开设要求开设学期适用专业授课单位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144011012.548244二选一1非师范类理工科公共计算机教学部程序设计基础(VEP)144011022.548244公共计算机教学部程序设计基础(VB)144011032.5482442非师范类文科公共计算机教学部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144011042
25、.5422041师范类理工科公共计算机教学部程序设计基础(VB)144011052.5422042师范类文科公共计算机教学部办公自动化基础144011062.5482442非师范类理工科公共计算机教学部办公自动化基础144011072.5482443非师范类文科公共计算机教学部多媒体课件制作基础144011082.5542642师范类理工科公共计算机教学部多媒体课件制作基础144011092.5542643师范类文科公共计算机教学部备注:开设同性质专业课且要求高于以上课程的,经论证后可不再开设以上相应课程。四、学科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等)设置表课程名称课程编号学分总学时课内实践课外实践课内周学时
26、开设要求开设学期适用专业授课单位高等数学A07403101101605必修1、2物理、计算机、电子信息类专业数学系高等数学B0740310271083必修1、2经济、管理、生物、化学类专业数学系线性代数A074031033483必修3物理、计算机、电子信息专业数学系线性代数B074031042322必修3化学、生物、经济、管理类专业数学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074031053483必修4物理类、计算机、电子信息类专业数学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074031062322必修4经济、管理类专业数学系大学物理A084031018.5140324必修1、2计算机、电子、通讯、数学类专业物理与电子工程系大学物
27、理B084031025.590183必修1、2化学、生物类物理与电子工程系备注:1.各专业可根据本专业需要,选择相应学分(时)高于“适用专业”的相应课程使用。2.开设同性质专业课程且要求高于以上课程要求的,经论证后可不再开设以上相应课程。五、教师教育类系列课程分解表课程类别课程名称课程编号学分总学时理论教学课内实践课外实践课内周学时开设学期开设要求授课单位专业基础课程教育学03403101354408633(文)4(理)必修教育系心理学0340310235448632(文)3(理)必修教育系专业方向课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0340510123224824必修教育系学习策略0340510211612
28、415必修教育系教育政策与法规解读0340510311612415必修教育系班级管理0340510423224826必修教育系学科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240241625必修所在系学科有效教学与发展性评价2323226必修所在系学科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研究23224827必修所在系中外教育简史0340520123224824选修教育系教育哲学034052022323224选修教育系教育测量与评价03405203232201225选修教育系教育研究方法0340520411612416选修教育系教育戏剧034052051168816选修教育系团体心理辅导0340520611612416选修教育系教师礼仪
29、034052071168816选修教育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0340520812016417选修教育系教师入编考试指导(教育理论)034052091161618选修教育系学科教学多媒体设计与应用124121216选修所在系综合文科课程研究2323227选修所在系综合理科课程研究2323227选修所在系教师入编考试指导(学科专业知识)1161618选修所在系专业实践课程教育见习22W必修所在系教育实习1212W7必修所在系附件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标题1+居中,宋体2号字)一、专业名称(黑体小3号,以下标题同)学科代码:(宋体5号,下同)学科门类: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二、培养目标(宋体5号
30、。要求200字以内)三、培养规格(一)培养规格(宋体5号)(二)培养规格结构要求(宋体5号)(职业群)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宋体5号加粗)序号职业岗位描述职业岗位对应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主要链接课程1职业岗位知识1.(楷体5号,本表内类同)2.3.(课程名称不加书名号等标点符号,以顿号分隔)职业岗位能力1.2.3.职业岗位素质职业岗位知识1.(楷体5号,本表内类同)2.3.职业岗位能力1.2.3.职业岗位素质1.2.3.四、学制和学位(一)学制:学制4年,弹性学习年限3-6年。(二)授予学位:(宋体5号)五、学分分配(一)课程模块学分设置表教育平台课程模块修读学分安排修读性质占总学分(%)
31、通识教育通识必修课程5648必修通识选修课程8选修专业教育专业基础课程必修选修专业核心课程必修选修专业方向课程必修选修专业实践(课程实践纳入课程)专业实训必修专业研习必修素质拓展创新创业教育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85选修创新创业与科技活动3选修总学分100实践教学学分分配隶属教育平台课程模块实践教学学分学分数占总学分(%)通识教育实践通识必修课程:学分专业教育实践专业基础课程:学分;专业核心课程:学分;专业方向课程:学分;专业实训、研习:学分素质拓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活动:5学分创新创业与科技活动:3学分8实践教学总学分(二)教学进程学分分配表教育平台课程模块修读学分第一学年第二学
32、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12345678通识教育通识必修课程48通识选修课程8专业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实践纳入课程)专业实训专业研习素质拓展创新创业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5创新创业与学术科技3合计六、主要课程及实践环节(一)主要课程(宋体5号字)(二)实践教学环节及基本要求举例(表格内字体为宋体5号字)序号实践教育内容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学时学期基本要求1通识教育实践入学教育11周1政治思想和专业思想教育2军事训练12周1培养基本军事技能3大学体育41441-4培养体育锻炼技能4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2441-6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5公共计算机基础248培养基本实验技能及组织
33、实验能力培养基本实验技能及组织实验能力专业教育实践培养基本实验技能及组织实验能力专业见习认识专业设备,了解企业概况课程设计(小论文)培养设计基本技能培养基本设计、研究能力培养从事某种实际工作的能力培养综合设计、研究能力。素质拓展与创业创新教育实践科技创新实践培养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培养身心素质、文化素养。课外实践活动。学分不计入总学分合计学生至少完成实践学分,其中完成专业实践学分(此表含独立开设的课程实践、集中专业实践、素质与拓展创新创业实践等)七、教学进程安排表 (一)教学时间分配表学年学期总周数其 中教学周数课程教学实 践 教 育 教 学寒暑假学期周数课堂教学学期总结课程实践见习毕业论文设计教育专业实习学年论文军事理论训练入学毕业教育一152820152212420182二3528(2)20182(2)(2)4420182三5528(2)20182(2)(2)6420182四7528(2)2062(6+)12(2)842022+781小计20848(6)16011316(4)7+(6)20(6)22合计20848(6)16012931+(16)说明:学年论文、非师专业见习一般在暑假完成。(二)教学环节进程表(表内符号小六号,各专业结合专业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沈阳理工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哈工大建筑工程法规与合同试题
-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大赛
- 2024酒店会议服务合同
- 专题11.分析人物形象-2023年四升五语文暑期阅读专项提升(统编版)
- 2024【外架工操作证】正规的外架工程班组劳务包干合同
- 2024家庭保姆雇佣合同新
- 规划课题申报范例:大学生毕业实习课程化管理的体制机制建构(附可修改技术路线图)
- 规划课题申报范例:“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策略研究(附可修改技术路线图)
- 深圳大学《中国民俗文化》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牙用漂白凝胶市场环境与对策分析
-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
-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期中复习知识梳理
- 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课件 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试参考题及答案
- 锅炉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 2024新信息科技四年级《第三单元 有趣的编码应用》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中国航天发展史主题班会 课件
- 正向管理课件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