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与措施_第1页
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与措施_第2页
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与措施_第3页
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与措施_第4页
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与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与措施全局规划、稳抓重点,促使新农村建设工作有条不紊从中央来看自国家出台了4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央号文件 以来,切实做到了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护 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和谐的目标和取向并使得全国新农村建设工作重 点突出、导向明确、操作性强、受益面大。1.在坚持“四减免”、“四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的同时加大对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投入近年来国家逐步取消了农业税切实解决了农民的财政负担为改 善居民生活水平,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建设户用沼气池乡村公路和 农村电网改造,及解决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并对农村义务阶段教 育实现“两免一补”,推进农村

2、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建立农村最低 生活保障制度。中央多次强调,要保持支农惠农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并且不断地加以巩固、完善和加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稳步快速的实现 新农村建设。2 .充分发挥“农业科技”、“镇(乡)域经济带动力“在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建设新农村,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是首要任务现代农业科技具有 智能化、生物化、产业化和企业化的明显特征。因此农业科技是推进新 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如果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更加紧密的结合更 好地掌握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有力地促进农业发展的战略决策本制、 机制和政策的完善,就能更好地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镇(乡)域涵盖“三农”联结城乡,是解

3、决“三农”问题的主阵地。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的方略,应把发展壮大镇(乡)域经济与加快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使广 大农民群众成为发展镇(乡)域经济的主力军,实现了乡镇企业的异军 突起和小城镇的蓬勃发展,为农民创业、就业、发展市场经济提供大舞 台。在调整经济结构及发展农业时,要按照“区域调特、规模调大、 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思路,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壮大民营经济, 走出一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培 育特色经济,做到适应形势,放大优势,培植强势,做亮特色经济;加 快城镇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益经 营”的原则

4、,积极推进以镇(乡)为核心的城镇建设,引导生产要素尽 快向城区集聚和重组,为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展空间,创造条件。从上海市政策来看 在认真贯彻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等一系 列惠农政策总方针的前提下,秉承政府引导、依靠群众,试点示范、逐 步推进的原则,上海市政府结合实际并通过科学规划从整合农村整体 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注重农村生态保护等方面着手,使上海新农 村建设工作凸显佳绩。具体规划如下:一是根据镇(乡)域村庄分布状况和相互依存关系预测合理的农 村人口容量,通过改造镇中村、拆除空心村、撤并行政村、合并自然村, 建立合理的镇、中心村、基层村体系,引导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 集中;引导农

5、业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引导乡村工业向开发区和工业区 集中;合理确定镇(乡)域道路交通、电力通信体系和基础设施、公共 服务设施空间布局,明确功能分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共建共享,引 导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健康发展。各类建设活动都要纳入镇(乡) 域规划统筹安排,通过科学的镇(乡)域规划,形成分工明确、功能互 补、配套完善、环境优美、协调发展的镇村发展体系,统筹城乡一体化 发展。二是应综合考虑人口的自然增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村 庄分布的调整以及自然地理条件耕作半径等因素合理确定村庄规模; 以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住宅美化、过道净化、路灯亮化、 环境洁化、服务强化为主要内容,统筹规划村庄

6、布局根据村庄规模与 等级,统筹安排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布局,突出新农村 建设特色,因地制宜,创造体现农村建设特色的村庄空间形态是农 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应规划和建设好三大中心、“三大场所”和“六条管线“三大中心”是指文化活动中心、村民休 闲中心和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三大场所”是指托儿所、敬老院和超市 市场,“六大管线”是指公交线、宽带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自来 水管、排水管。六大管线的建设应做到适度超前,预埋铺设,以促进 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让农民分享现代文明成果实现城市与乡村发展 的良性互动。四是应强化居住建筑设计,优化乡村人居环境。住房设 计应结合现代住宅理念,大

7、小高低、内部结构、光照、保暖、通风等方 面都要实用,突出地方民居特色,充分体现地域风情,高中低档为农 民免费设计各种户型的住宅满足不同类型农民的建房需要同时注意 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住宅。是应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 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突出保护历史风貌和自 然生态,严格控制村庄周边土地使用与开发强度,形成农田、林地、山 体、河流池塘等生态复合系统。实施“三改三清”工程,加快普及农村 沼气,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动员农民治理脏乱差,清垃圾、清 路障、清污泥,改善人居生态环境。从全国各省市政策来看以四川省为例,四川省委、省政府结合制 定关于在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中突

8、出抓好新村建设的意见,分阶段 落实新农村建设工作,从长远出发做好整体规划。重点工作包括,编制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抓好新村(聚居点)的具体规划设计,配套建 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切实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协调推进 新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具体规划建设如下:2010年底前,各县(市、区)全面完成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 启动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设计工作;2012年底前,按照县域新村建 设总体规划和“三打破、三提高”的要求,各县(市、区)基本完成县 域内各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设计,结合本级示范片建设完成以 上乡镇新村(聚居点)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任务,全省建成新村 (聚居点)和村级公共服务

9、中心万个以上;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县 域内各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设计,完成县域内新村(聚居点)和村 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任务的0%; 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县域内新村聚 居点)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任务。与此同时,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和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白(市、 区)要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2010年底前,率先完成新村(聚居点)和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规划设计2012年底前,分别全面完成和基本完成 新村(聚居点)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任务。依托特色、结合实际,促使新农村建设措施形式多样落实新农村建设工作,应做到与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结合,与一、 二、三产业互动结合,与引进市场资本带动农民发展结合,

10、与新型 农民素质培训结合,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结合,与基层民主治理结 合。从而使新农村建设变得既切实可行,又能促进农村的整体发展。以农民适度集中居住形成农村新型社区,应以村级服务中心为 载体,承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与功能延伸,并以创新的村民自治管 理方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推进“以城带乡、以工哺农”,打造“城 市后花园式的农村”,主打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设施农业、旅游 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文化农业之牌,走城乡融合、城乡交 流之路。发展体验农业、休闲农业,建立拥有一定数量与规模的农业体 验设施、儿童农园、市民农园等,成为城乡交流与互动的场所。打 文化农业之牌,就是要

11、在旅游农业的基础上,叠加文化元素,传承 着具有浓郁地域文化色彩的农业。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尊重农民意见,做好城乡规划全覆盖。二是使企业参与诸 如旅游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文化农业等项目的设计、融资、 市场营销与拓展,使企业参与城市群后花园的建设,以达到双赢的 目的。三是应充分调动作为“后花园享用者”的城市居民对建设的 积极性,加强城乡互动,将消费者的需求作为后花园建设的标准。 四是对经申请获得批准的项目,采用“自投资金+政府比例补贴” 的办法,防止“懒人经济”模式的出现。发展县城和中心镇,着力提高吸纳本地农村劳动力能力。以空 间拓展、品位提升、要素集聚、功能增强为重点,加快县城建设, 使县城

12、真正成为县域信息中心、创新中心和新兴产业集聚增长中 心。稳妥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加快培育形成一批经济实力比较 强、建设用地比较少、就业岗位比较多、生态环境比较好的中心镇。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要坚持用现代物质 条件装备农业、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 推广龙头带基地、公司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等多种模式,提高农 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积极发展节地、节 水、节肥、节能等节约型农业,不断发展资本密集型农业。加快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努力拓展农业外部增收空间。 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既带动农业又增加就业的优势,把发展农产 品加工业作为较发达地区工

13、业发展的一个主导产业。积极推动“农 家乐”、“渔家乐”、“森林旅游”等休闲农业发展。调整国民收入 分配结构,充分发挥宏观政策对农民增收的导向和带动作用。以千灯镇为例,抓住发展机遇,以自愿为原则,每家三股,组 建村富民合作社,组织建造标准厂房、打工楼出租。利用“三有工 程” “农民小额贷款”等,不断帮助鼓励农民创业当老板抓住当地 制造业发达优势,利用紧靠淀山湖资源,组织村民搞运输。尊重农 民意愿,调动其参与积极性,办事先过关“4+1”,即“4个会议1 张榜”(村民4次座谈会)。建立村老年活动室和文化活动中心,内 设图书室、阅览室、游艺室、党员之家、村民学校、桌球房、篮球 场等,丰富村民业余生活,

14、组建业余爱好队伍,举办文化艺术节。 加强长效管理,不断强化招商选资和环保执法检查工作,建设污水 处理厂日处理能力2.5万吨,全面形成生产、生活污水管网,建立 健全各类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村镇综合环境管理的广覆盖、全天候 和高绩效。以青浦区为例,整合农村信息化资源,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白玉兰女子远程教育、“农民一 点通”和科普触摸屏、信息化活动室,依托“农信通”平台实现向 农村居民发送短信。实现光缆村村通,信息化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 升;以人才队伍支撑信息化发展,建立良好的机制,规范专管员 的工作,提高专管员的工作能力,建立区、镇、村(居)三级信息 化专管员队伍,形成完

15、备的信息化工作网络管理体系。明确其工作 职责,要求他们对信息化建设、应用、管理和维护进行统一的协调 推进,做好网络的接入和日常管理维护,信息化设备、设施的日常 管理、保养以及简单维护,引导和组织村民就近参加市、区“万户 家庭网上行“、“千村万户”信息化宣传培训,宣传推广信息化知 识和科普知识,建立信息化专管员工作交流平台,建立考核机制, 定期开展业务交流与培训工作。此外,利用信息化技术,为广大农 村居民免费播放电影,加强电子政务应用,积极推进农业综合信息 服务平台和“村村通”网站建设,推动农村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和 村务信息的公开。落实乡风文明建设,以课堂教学、现场点评、互动评价、实 地考察等方

16、式提高居民素质;建立集文化艺术、体育健身、社区教 育、科普宣传、法律咨询、信息传输、娱乐休闲等多功能服务于一 体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结合农民需要,建立 拥有先进配置的农家书屋,为农民的生产提供科学指导,为农民的 生活提供科学依据。以嘉定区为例,加强“村企结对”建设。落实“村企结对”的 27个项目,分别由当地23家企业和26个贫困村合作,总投入593 万元。项目包括修建水泥路、投资建厂房、水稻龙虾混养、创建国 家卫生城镇实施等。以金泽镇为例,促使农村实现“四化”即墙面白化、道路硬化、 环境绿化、河道净化,完善农事旅游项目产业链条。建立“农家乐” 旅游休闲项目,提高游客接待中心的

17、接待能力,在接待中心建立临 水观光茶室、游船码头、餐厅、超市等设施,并展示和销售手工艺 品、农产品、土特产;建立具有可供市民认领种植的菜地及可休闲 垂钓的农业体验园,发挥农业在生态保障、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 方面的特殊功能作用。以金湖县为例,推进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服务中心实 效作用,使其成为组织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召开各项民主会议、以及针对不同对象,定期学习理论知识,开展使用技术培训的 阵地。按照“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整体规 划”,主动作为,多次召开会议,广泛发动群众,在上级补助资 金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多方筹措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资金。充分发 挥联系点领导、结对共

18、建单位、驻村指导员、能人大户等多方面的 支持帮扶作用,把握重点环节,全方位推进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形成县委主导、镇党委主管、村级党组织主抓、全社会举力的共建 共抓格局。严格规范综合服务中心的选址工作,使群众认可,做到 实用美观,质量有保证。群策群力、统筹资源,促使新农村建设群众积极性广泛调动动员广大知识青年深入基层服务新农村建设号召广大大学生村官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青浦区金泽镇 组织大学生村官参观西岑社区岑卜村的四化建设成果以及农家乐 建设情况,通过大学生村官将建设新农村的良好举措,传播到各个 乡镇。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讲座,从素质较高的大学生村官培养起, 层层推进,以达到提高村民的文化素

19、质的目的。加强区校共建力度,利用学校的人才和专业优势,在制订村镇 建设规划、专业农民和村基层干部的培训、为农村综合服务站提供 相应的技术咨询和设施装备、结对帮困、村容整洁宣传等方面为新 农村建设提供帮助和支持;开展丰富而具有实效的活动,送教下乡, 送智进村,充分发挥了科技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实现文明创建 水平和人员整体文明素养的双提高。鼓励农村老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带头作用。如:千灯 镇将提高的老干部生活补贴以奖励的形式发放,以奖代补,要求老 干部本人模范遵守,并教育和带领直系亲属一起做到。包括遵纪守 法、正常反映利益诉求、遵守房屋建设的有关规定、带头进行动拆 迁、在群众中有良好口碑、支

20、持各项工作等。推动民间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以嘉定区为例,本区部分 涉农民间组织以农业技术培训为抓手,向广大农业产销户积极推广 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材料;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科技和技术 优势,通过下乡指导,科技结队等形式,为农民的生产提供指导; 通过科技宣传、搞科学普及的方法,在农村中积极营造“树新风、 抓生产、促进步”的良好氛围,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促进 了本区农业生产发展。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及问题 摘要: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 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 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

21、字:中国共产党新农村建设2005年10月,在总结中外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 上,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 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 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 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 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 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乡风文明

22、,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 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 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 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 的、完整的。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 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 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 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

23、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推动农村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 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 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 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 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 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 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 具体体现

24、,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中国 共产党应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要通过 政治领导,为其发展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与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因此, 国家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强农村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良 好的社会风尚。国家应行使好经济职能、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促进 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村全面进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存在的问题1、农村建设规划滞后。长期以来,村级规划建设处于“各自 为政、自我

25、发展”的状态,缺乏整体和长远规划,有的虽然有了规 划,但过于简单,或是适用性不强,难以指导建设;或是有了规划 不按规划建设,存在乱搭乱建、建设水平低、杂乱无章、重复建设 现象,并且大多农民受封建迷信等陋习的影响,不靠科学规划,而 是依靠风水先生选址定向,严重阻碍了村庄科学规划和有序建设,也增加了农村管理的难度。2、农村环境日益恶化。由于农民的环境自律意识差,农村大 部分村庄普遍存在柴草乱堆、垃圾乱倒、苍蝇乱飞、污水乱流、摊 点乱摆、牲畜乱放等脏、舌L、差现象,农村生活垃圾、废水处理等 问题较为严重,同是,由于在农业生产中不正当使用化肥、农药等, 也造成农村环境不同程度受污染。3、农民思想观念落

26、后。随着现代文明不断发展和精神文明建 设的不断深化,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化水平 也不断提高。但部分农村居民封建思想、宗族观念及迷信思想根深 蒂固,小农意识浓厚,只看重眼前利益及局部利益,法律知识贫乏、 法制意识淡薄,违法违纪行为仍有出现,与社会主义现代和谐新农 村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村民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4、农村建设资金匮乏。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巨大,县乡村 财力薄弱,尤其是在农村“三减免二取消”后,镇、村二级只能够 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维持运转,根本没有财力投资农村公共设施建 设。二、几点建议1、加大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力度。新农村建设需要以大量资金 的投入作为物质保

27、证,这不是农村集体经济自身能够一力承担的, 因此必须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两个倾向、两个支持”的论断,加快 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城市和工业对农村农业的反哺力度,逐步 实现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并向农村倾斜。一方面要加大中央、省、地 级市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农村改水、改 厕、改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确保新农村建设 所需的各项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政府为主导、农村集体 经济组织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形式、多类型、多渠道的投 融资机制,在继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同时,积极研究并通过 贴息、税收、补助等政策措施,鼓励、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农 业农村建设。2、

28、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要加大对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 设的投入,有效处理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做好农业与农村环境保 护规划,规范农业产业化与集约化生产模式,有效控制工业化与城 镇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要使用科技环保的农业生产方 式,加大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和可降解地膜的力度,加强规模化 养殖场排污情况的监督管理,减少农业自身导致的污染。3、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当前,大多农民素质不高,观 念陈旧,思想落后,对建设新农村缺乏足够认识,参与建设的积极 性不高,不少地方存在干部热、群众冷的现象,因此要进一步加大 对农民的宣传力度,让农民充分了解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 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

29、设的积极性,转变农村居民知足长乐、 固步自封、怕冒风险、不讲效率的生活生产态度,增强自立意识、 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让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 的主体。4、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以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补贴、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当地经济社 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城乡对接、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抓紧 全面实施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制度,研究解决转移就业的农村富余劳 动力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问题。不断完善农村居民基本医疗 保险制度,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5、要细化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标准和基本内容。要细化和明确 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和内容,如何建、怎样建,建些什么

30、、建成什么 样才算是新农村,结合各地实际,要有一个指导性标准。同时,要 强化示范,实行打造亮点和整体推进相结合,不能急于求成,要建 立新农村总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创新发展,积极主动、最大限度地把握和利用好这次难得机遇,按 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 标要求,众志成城,合力攻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一定能建 设具有现代气息、经济发展、农民富裕、文化繁荣、村容整洁、管 理民主、社会和谐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建设要重视集体经济的发展关于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目标,邓小平同志认为有两个 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

31、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 的责任制,坚持长期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 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当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15 / 25进程中,应在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下,大力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村集体经济主体同市场经济的充分 衔接和融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一五”规划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 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 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推进现代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

32、村公共事业,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增 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 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集体经济的全称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它 包括城乡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或者合作社经济。农村集体经 济,则是指农业以致农村中的各种合作社经济。新型集体经济 在改革中脱颖而出,是劳动者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出资、 共同劳动、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坚持合作制,真正民有民营 的经济形式。与传统集体经济相比,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关 系明晰,劳动者真正成为集体经济的主人,实现资本与

33、劳动要 素的优化配置,具有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机制市场化,制 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能够有效提 高集体经济的效益和发展后劲。一、集体经济的作用集体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曾经 起过重大的作用。在今后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共同富裕的进 程中集体经济也一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集体经济的发展,集 体经济实力的强与弱,关系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关系 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福利的提高,也关系到新农村 建设的进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拓展了集体经济的内 涵和实现形式,实现了劳动者的劳动联合与劳动者的资本联合 的有机统一,其发展符合社会主义生产力和

34、生产关系的变化要 求,符合市场机制的内在要求,也符合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 的要求,能够有效地维护劳动者的利益,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集体经济的发展,对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 作用。没有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 济社会发展、为农户提供服务等职能,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就会 就丧失了有效的载体。在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严重缺失的情况下, 集体经济的发展能够扩大农业公共积累,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 产中和产后服务。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使农业生产向深度和 广度进军,提高农业效率,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在 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优化工业布局和城镇布局,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

35、。发展集体经济可以改善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弱势地位。在 农村集体经济力量薄弱的地方,农民分散经营的规模小,集约 化程度低,生产经营信息不灵通,在市场交易中处于被动和弱 势地位。集体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推动农民 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集体经济组织的存在和发展 对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发展、农村振兴、农民富 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重大意义。二、加快集体经济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明确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的性质家庭联产承包制,不是单干,不是个体经济,而是把家庭承包 经营引入集体经济,从而成为集体经济的一种责任制形式,一种双 层经

36、营的体制形式。这种双层经营体制,在统分结合的具体形式和 内容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容纳不同水平的生产力,具有广泛的 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目前农业经济再生产在某些地区处于停顿状态,集体服务和支 持流于形式,农业生产和收益受到影响,这是引发农村地区各种问 题的一个重要根源。因此,必须重视集体经济的建设,努力完善各 种制度,切实保护和使用好各种集体资源,加强集体经济实力,提 高其活力,才能树立和巩固其参与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地位,充分 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进一步赢得农民的认可和信任,完成其重大18 / 25的历史使命。(二)重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构建 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依法

37、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建立规范的村级财务运行和村务 公开制度。积极探索和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机制,在坚持家庭承包经 营、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 农业用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各级政府及其政策要积极引导集体经济发展,为农村集体经济 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集体经济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国家应 出台相应的政策给予支持,在银行贷款、技术支持、产业项目、人 员培训等方面鼓励和扶持多种形式集体经济的发展,使集体经济有 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政府要逐步加 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三)发展集体经济要重视制度建设以明晰产权为重点

38、深化集体经济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 济。加强农村现有集体资产的管理,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在财 力和物力上增强集体经济自我积累的功能。建立科学规范的组织制 度和合理的管理约束机制。统一经营不只限于村庄,还应逐步扩展 到各种层次的合作经济组织。另外,为了维护集体所有者的合法权 益,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还应从法律上对集体经济给予保护。(四)改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状况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 越性。在集体经济发展快的地方,集体经济的力量就雄厚,农民群 众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程度就较高,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的体 现。而在集体经济力量薄弱的地方,儿童失学辍学问题严重,社会 治安

39、状况恶化,甚至有的地方封建迷信活动和赌博之风盛行。壮大集体经济力量,需要提高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装备 水平,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改善农业比较利益低下的状况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在推动农业规模经营、产业化 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扶持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农民 经纪人队伍,提高农业生产和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集 体经济建设,可以改变目前单个农民的弱势地位,增强作为经济整 体的“集体农民”的地位。总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方针之一。 相关部门要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来发展集体经济,增强农村集体经济 的实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农业问题同二、三产业相比,农业

40、投资周期长,资金周转缓慢, 比较效益低,投资于农业的生产要素一般难以得到社会平均利润和 平均劳动报酬,农业部门的盈利水平长期处于偏低状态,农业受气候条件和其它自然力因素的影响极大,生产过 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农业生产效益的脆弱性、易损性要求有外 部力量的扶持甚至救助。农村问题(1)农民还需要承担修路、办学、住房、养老等一系列公共 福利性支出。(2)农村公共服务的缺乏限制了农村发展的活力,也是导致 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民看病难,吃药难, 受教育难,上学难,社会保障难,文化享受难,这些都反映了农村 公共服务缺乏。农民问题(1)生产经营权。自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长期高度

41、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农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约束力。农业长期 实行统购包销制度,产品价格背离市场供求关系,农民没有生产自 主权。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虽然农业生产开始面向市场,但粮 食生产依然是一项硬性任务,农村支援城市的格局并没有实质性的 改变。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等制度设计虽然有利于工业化和城 镇化的发展,但长期实施却影响了农村发展与农民增收,造成城乡 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2)生活迁徙权。以城乡分治、户口管制为特征的行政性分 割制度使亿万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无法自由流动。(3)农民自身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民整体文化程度低,整 体素质不高,思维方式较为保守和僵化。原因: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缺

42、乏制度基础。目前,我国人均占有 耕地约1.4亩,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劳动力人均占 有耕地是耕地面积较大国家的1%。如此的生产规模,即使搞成“绣 花农业”,也无法实现整体的现代化。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 镇转移存在诸多制度约束。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农民工的实际劳 动小时工资只相当于城市职工的1/4。按国际通行惯例,一个地 区最低工资标准大约相当于本地区社会平均工资的40%60%。这种局面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依法有序转让和形成 规模经营。农村发展长期存在金融服务的制度性缺失。从有关部门抽 样调查的6个省12个乡镇看,近几年银行贷款几乎为“零”,信 用社贷款平均每乡只有100万元左右。全国大部分乡级信用社事 实上已经资不抵债,基本上失去了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功能。农村发展缺乏公共财政的制度性保证。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投入短缺。长期的投入不足,使得 乡村公路、小型农田水利、通讯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普遍落后。农村 公共卫生建设欠账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刚刚起步,支农资金 严重分散。免征农业税后,农民其他负担依然较为沉重。除了农业 生产资料涨价过快以外,主要是教育、医疗负担重,农民“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